一种生物三角瓶固定摇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4936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三角瓶固定摇匀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生物三角瓶固定摇匀装置,属于生物技术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生物发酵领域经常需要对培养基或者其他溶液进行高温蒸汽消毒,为了防止蒸汽进入三角瓶内,往往需要将三角瓶口盖上一层透气膜然后用棉绳将透气膜扎紧在瓶口上。现有问题是,一些新手甚至有一些老手在扎棉绳的过程中往往会将三角瓶打翻,轻的需要重新配制溶液重的可能会打碎三角瓶,所以现在需要一款在扎棉绳时有效将三角瓶固定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三角瓶固定摇匀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扎棉绳时有效将三角瓶进行固定放置被打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

一种生物三角瓶固定摇匀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两侧分别连接有左滑杆和右滑杆,所述左滑杆和右滑杆上分别设置有左滑套和右滑套,所述左滑套和右滑套外壁一侧分别设置有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所述左连接杆一端和左滑套连接,左连接杆另一端和卡环左侧连接,所述右连接杆一端和右滑套连接,右连接杆另一端和卡环右侧连接,所述卡环和三角瓶相互配合,所述左滑套和右滑套内壁分别设置有固定环和活动环,所述活动环一侧与左滑杆或右滑杆接触连接,活动环另一侧和第一连接杆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另一端穿过设置在左滑套或右滑套上的通孔并与一侧连接块固定连接,连接块另一端与拉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套装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和连接块连接,弹簧另一端与左滑套或右滑套外壁连接;所述的底板下方通过三根一级弹簧安装有摇匀板,摇匀板底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驱动轴上安装有偏心锤,摇匀板下方通过三根二级弹簧安装有底座,底座底部安装有吸盘。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缓冲垫。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环通过固定块与左滑套和右滑套内壁一侧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卡环内壁设置有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卡环将三角瓶临时固定,这样在在给三角瓶口扎棉绳固定透气膜时就不用担心三角瓶被打翻了;本实用新型的卡环调节方便,只需将连接块外侧的拉环向外拉,这样活动环与左右滑套不接触即可实现卡环的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设有针对三角瓶设计的专用的摇匀装置,使用方便,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卡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环和活动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缓冲垫,3、左滑杆,4、右滑杆,5、左滑套,6、右滑套,7、左连接杆,8、右连接杆,9、卡环,10、三角瓶,11、弹簧,12、橡胶垫,13、固定环,14、活动环,15、固定块,16、第一连接杆,17、通孔,18、连接块,19、拉环,20、电机,21、一级弹簧,22、摇匀板,23、二级弹簧,24、底座,25、吸盘25,26、偏心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生物三角瓶固定摇匀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两侧分别连接有左滑杆3和右滑杆4,所述左滑杆和右滑杆上分别设置有左滑套5和右滑套6,所述左滑套和右滑套外壁一侧分别设置有左连接杆7和右连接杆8,所述左连接杆一端和左滑套连接,左连接杆另一端和卡环9左侧连接,所述右连接杆一端和右滑套连接,右连接杆另一端和卡环右侧连接,所述卡环和三角瓶10相互配合,所述左滑套和右滑套内壁分别设置有固定环13和活动环14,所述活动环一侧与左滑杆或右滑杆接触连接,活动环另一侧和第一连接杆16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另一端穿过设置在左滑套或右滑套上的通孔17并与一侧连接块18固定连接,连接块另一端与拉环19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套装有一弹簧11,所述弹簧一端和连接块连接,弹簧另一端与左滑套或右滑套外壁连接;所述的底板1下方通过三根一级弹簧21安装有摇匀板22,摇匀板22底部安装有电机20,电机的驱动轴上安装有偏心锤26,摇匀板22下方通过三根二级弹簧23安装有底座24,底座底部安装有吸盘25。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缓冲垫2。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环通过固定块15与左滑套和右滑套内壁一侧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卡环内壁设置有橡胶垫12。

具体使用方法:

如图1至图3所示,当需要进行三角瓶固定时,先将三角瓶放置在卡环的正下方,然后双手将左右滑套上的拉环向外拉,然后慢慢将卡环与三角瓶接触,这时即可对三角瓶进行透气膜的捆绑操作,由于三角瓶被固定这样就不会出现打翻的情况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