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体注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4523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盖体注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胶机构,尤其是用于金属罐的盖体的注胶机构,属于金属罐制造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提高,各式金属罐的需求量非常大,制罐行业相应得到蓬勃发展。其中,气雾罐在卫生、家居、医药、喷漆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内气雾罐市场的规模每年都在增长,气雾罐行业的集中度正在提高,各厂家只有提高产品质量且充分实现规模化生产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气雾罐生产工艺中需进行注胶,实现底盖、面盖、罐身组合在一起,形成气雾罐产品。现有的注胶机构,在对气雾罐底盖生产线上的底盖进行注胶时,底盖经常应落盖不准,容易卡在落盖口与送盖转盘卡口之外,导致经常停机,严重影响生产,并因此产生损品及损坏生产设备等不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注胶精度高的盖体注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盖体注胶装置,包括注胶平台以及设置在注胶平台上的进盖装置、出盖装置、旋转装置、注胶机构、旋转电机,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转盘固定座、转盘、转轴,转轴通过轴承设置于注胶平台的中部位置,在注胶平台上依次设置转盘固定座及转盘,转盘设置于转盘固定座上保证与注胶平台存在适当距离,在转盘周围均匀设置多个盖体开口,

所述转轴穿过转盘固定座及转盘的中心部位,所述转盘固定座通过轴承连接于转轴,转盘固定设置在转轴上,通过转轴带动转盘运动,

所述进盖装置及出盖装置对称设置于旋转装置的两侧,进盖装置包括进盖通道及进盖输送带,所述进盖输送带设置于进盖通道上且与转盘紧密相接,出盖装置包括出盖通道及出盖输送带,所述出盖输送带设置于出盖通道上且与转盘紧密相接,

在进盖装置与旋转装置相接处附近设置进盖感应器支撑架,在进盖感应器支撑架上设置进盖感应器,所述进盖感应器处于进盖装置与旋转装置相接处的盖体开口的正上方,

所述注胶机构设置于旋转装置的另一侧,注胶机构包括注胶底座及连接于注胶底座的注胶杆,在注胶杆的端部设置电子注胶枪及注胶感应器,所述电子注胶枪及注胶感应器位于另一盖体开口的正上方,

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注胶平台下部,旋转电机通过齿轮连接于旋转装置的转轴,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旋转装置的转轴及转盘进行旋转运动,

在电子注胶枪及注胶感应器正下方的注胶平台上设置旋转盖圈,通过旋转盖圈带动运行至电子注胶枪下方的盖体开口上的盖体进行旋转运动,实现对盖体的周围位置均匀的注胶。

进一步地,所述进盖装置及出盖装置的两侧均设置塑性材料制成的护栏,保证盖体稳定精准地输送到转盘的盖体开口位置,及从中转盘输送至出盖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注胶机构下方的注胶平台上设置弧形挡板,防止保证盖体稳定精准地随着转盘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电机上设置编码器,根据转盘的盖体开口个数设置旋转电机运动的时间及转盘旋转的角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盖体注胶装置结构布局合理,设置巧妙的旋转装置及注胶机构可实现气雾罐底体的自动注胶工艺,通过设置感应器实现装置稳定工作,不易出现卡机及出现损品现象,大大提高了注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盖体注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盖体注胶装置中注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注胶平台,101. 转盘固定座,102. 转盘,103. 转轴,104盖体开口,105. 护栏,106. 弧形挡板,201. 进盖通道,202. 出盖通道,203. 进盖感应器支撑架,204. 进盖感应器301. 注胶底座,302. 注胶杆,303. 电子注胶枪,304. 注胶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盖体注胶装置,包括注胶平台1以及设置在注胶平台1上的进盖装置、出盖装置、旋转装置、注胶机构、旋转电机,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转盘固定座101、转盘102、转轴103,转轴103通过轴承设置于注胶平台1的中部位置,在注胶平台1上依次设置转盘固定座101及转盘102,转盘102设置于转盘固定座101上保证与注胶平台1存在适当距离,在转盘102周围均匀设置八个盖体开口104,所述转轴103均穿过转盘固定座101及转盘102的中心部位,所述转盘固定座101通过轴承连接于转轴103,转盘102固定设置在转轴103上,

所述进盖装置及出盖装置对称设置于旋转装置的两侧,进盖装置包括进盖通道201及进盖输送带,所述进盖输送带设置于进盖通道201上且与转盘102紧密相接,出盖装置包括出盖通道202及出盖输送带,所述出盖输送带设置于出盖通道202上且与转盘102紧密相接,

在进盖装置与旋转装置相接处附近设置进盖感应器支撑架203,在进盖感应器支撑架203上设置进盖感应器204,所述进盖感应器204处于进盖装置与旋转装置相接处的盖体开口104的正上方,

所述注胶机构设置于旋转装置的另一侧,注胶机构包括注胶底座301及连接于注胶底座301的注胶杆302,在注胶杆302的端部设置电子注胶枪303及注胶感应器304,所述电子注胶枪303及注胶感应器304位于另一盖体开口的正上方,

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注胶平台1下部,旋转电机通过齿轮连接于旋转装置的转轴103,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旋转装置的转轴103及转盘102进行旋转运动,

在电子注胶枪303及注胶感应器304正下方的注胶平台1上设置旋转盖圈,所述旋转盖圈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旋转盖圈通过旋转盖圈带动运行至电子注胶枪303下方的盖体开口上的盖体进行旋转运动,实现对盖体的周围位置均匀的注胶。

所述旋转电机上设置编码器,根据转盘的盖体开口个数设置旋转电机运动的时间及转盘旋转的角度。

本实施中,所述进盖装置及出盖装置的两侧均设置塑性材料制成的护栏105,保证盖体稳定精准地输送到转盘的盖体开口位置,及从中转盘输送至出盖装置;所述注胶机构下方的注胶平台上设置弧形挡板106,防止保证盖体稳定精准地随着转盘旋转。

该盖体注胶装置结构布局合理,设置巧妙的旋转装置及注胶机构可实现气雾罐底体的自动注胶工艺,通过设置感应器实现装置稳定工作,不易出现卡机及出现损品现象,大大提高了注胶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