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7753发布日期:2018-12-08 07:1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气体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与过滤器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气体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气体过滤装置可以用来过滤气体中的微粒、油与水份。举例而言,一般用以过滤气体的空压系统(例如乳品及酿造制程用气、医疗气体及呼吸用气、包装及仪控用气、半导体电子制造用气…等等)包含一抽取气体的机具、一接设在该机具且用以过滤压缩气体中的固态杂质、油份或是水份的气体过滤器、以及一接设在该气体过滤器且用以储存及排放液体或杂质的自动排水控制器。

参阅图1所示,显示一种进行大容积滤除的气体过滤器,其主要是在筒本体11内设有复数个气体过滤单元12,且该筒本体11的输入口111接设气体来源13(例如抽取气体的机具或进行排放气体的设备),该筒本体11的输出口112接设气体使用对象14(例如半导体电子制造用气),且该筒本体11下方排放口113则接设自动排水控制器15。其中各气体过滤单元如英国专利gb2456899a所示或者中国cn203355478专利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据此,由气体来源13所产生的气体进入筒本体11后,该气体会经过各该气体过滤单元12而被过滤,以输出较无杂质的气体,藉以确保纯净气体进入气体使用对象,以避免杂质附着在气体使用对象14上,影响工作效能。同时,为了增加该气体过滤器的过滤效能,其在该输入口111的路径上设有一雾化器16,藉由雾化器16将水变成雾状而与该气体来源13所产生的气体相互混和,以增加该气体中杂质的重量,让过滤效果更佳。然而,由于气体来源进入该筒本体11内的流动路径过短且无方向性,造成过滤时间较短流动方向过于混乱,凸显出气体过滤效果不佳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过滤装置,其主要提升气体过滤效果。

缘是,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所提供一种气体过滤装置,包含:一筒本体,具有一输入空间、一输出空间、一与该输入空间相通的输入口、一与该输入空间相通的排放口、一与该输出空间相通的输出口、及一设于该输入空间及输出空间之间的组设部,且该组设部具有复数使该输入空间与输出空间相通的组设孔;一导流管件,固设在该组设部且位于该输入空间,并具有一中空管部及一导流翼片,该中空管部具有一固设在该组设部的第一管端、一反向于该第一管端的第二管端、及一涵盖各该组设孔的导流空间,该导流翼片是沿着该第一管端朝第二管端方向螺旋地环绕该中空管部的外表面;复数气体过滤单元,固设在该组设部且位于该导流空间,各该气体过滤单元具有一固设在该组设孔的组接部、一过滤入口、及一与该过滤入口通的过滤出口。

较佳地,其中该筒本体的侧边设有该输入口,且该输入口邻近该组设部,该筒本体的顶部设有该输出口,该筒本体的底部设有该排放口,该导流翼片具有一对应该输入口的导入部、及一较该导入部靠近该第二管端的导出部。

较佳地,其中该筒本体的输入口接设一输入管,该输入管具有一输入通道,该输入管设有一雾化器,该雾化器用以将水变成雾状而喷在该输入通道。

较佳地,其中该导流翼片与该筒本体内筒壁面之间形成一导引流道。

藉此,本发明藉由该导流管件的设置,使得气体进入该筒本体后,透过该导流管件上导流翼片的导引,增加气体流动路径的长度与具有方向性,以提升气体过滤效果。

有关本发明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他的功效,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气体过滤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已知]

筒本体11输入口111

输出口112排放口113

气体过滤单元12气体来源13

气体使用对象14自动排水控制器15

雾化器16

[本发明]

筒本体20输入空间21

输出空间22输入口23

排放口24输出口25

组设部26组设孔261

导流管件30中空管部31

第一管端311第二管端312

导流空间313导流翼片32

导入部321导出部322

气体过滤单元40组接部41

过滤入口42过滤出口43

导引流道a输入管91

输入通道911雾化器92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气体过滤装置,其主要是由一筒本体20、一导流管件30、及复数气体过滤单元40所组成,其中:

该筒本体20,具有一输入空间21、一输出空间22、一与该输入空间21相通的输入口23、一与该输入空间21相通的排放口24、一与该输出空间22相通的输出口25、及一设于该输入空间21及输出空间22之间的组设部26,且该组设部26具有复数使该输入空间21与输出空间22相通的组设孔261;本实施例中,该筒本体20的侧边设有该输入口23,且该输入口23邻近该组设部26,该筒本体20的顶部设有该输出口25,该筒本体20的底部设有该排放口24。另外,该筒本体20的输入口23接设一输入管91,该输入管91具有一输入通道911,该输入管91设有一雾化器92,该雾化器92用以将水变成雾状而喷在该输入通道911。

该导流管件30,固设在该组设部26且位于该输入空间21,并具有一中空管部31及一导流翼片32,该中空管部31具有一固设在该组设部26的第一管端311、一反向于该第一管端311的第二管端312、及一涵盖各该组设孔261的导流空间313,该导流翼片32是沿着该第一管端311朝第二管端312方向螺旋地环绕该中空管部31的外表面;本实施例中,该导流翼片32具有一对应该输入口23的导入部321、及一较该导入部321靠近该第二管端312的导出部322,且呈螺旋状设计的该导流翼片32与该筒本体20内筒壁面27之间形成一螺旋状的导引流道a。

各该气体过滤单元40,固设在该组设部26且位于该导流空间313,各该气体过滤单元40具有一固设在该组设孔261的组接部41、一过滤入口42、及一与该过滤入口42通的过滤出口43。由于各该气体过滤单元40为已知构件,且其作动方式与已知相同,亦非本发明创作的重点,因此对于该构件的详细结构与作动方式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即为本发明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结构及其组态说明。至于本发明的作动方式与功效说明如下。

需先说明的是,在进行气体过滤时,该筒本体20的排放口24是呈封闭状。参阅图4所示,当气体(如箭头所示)由该筒本体20的输入口23进入输入空间21时,藉由该导流管件30的结构设计使得气体随着呈螺旋状设计的该导流翼片32导引顺流而下,也就是气体随着该导流翼片32与该筒本体20内筒壁面27所形成的螺旋状导引流道a顺流而下,使气体呈螺旋状环绕流动,如此,当气体呈螺旋状环绕流动时,会受离心力影响而使气体中较重的粉尘、水分等杂质被甩离,藉以完成第一次气体的过滤;特别是藉由该雾化器92将水变成雾状而与该气体相互混和后,气体中的粉尘及杂质重量更重,因此更会受离心力影响而使气体中较重的粉尘、水分等杂质被甩离。

紧接着,当气体被导引至该导流管件30下方而朝该筒本体20的输出口25流动的过程中,该气体的流动方向是先向下再往上流动,如此,该气体在向下流动后,因为受惯性的影响而使气体中较重的粉尘、水分等杂质无法往上流动而被分离,藉以完成第二次气体的过滤;特别是藉由该雾化器92将水变成雾状而与该气体相互混和后,气体中的粉尘及杂质重量更重,因此更会受惯性影响而使气体中较重的粉尘、水分等杂质被分离。

最后,当气体由下往上流动而朝该筒本体20的输出口25输出时,该气体会进入该导流管件30的导流空间313内并经过各该气体过滤单元40,如此已经多次过滤的气体再藉由各该气体过滤单元40进行第三次气体的过滤。是以,本发明藉由该导流管件30的设置,使得气体进入该筒本体20后,透过该导流管件30上导流翼片32的导引,增加气体流动路径的长度与具有方向性,确实能提升气体过滤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