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253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液器,具体是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



背景技术:

移液器广泛应用于医院、化工厂、高校的实验室内,其作用是转移小容量液体(尤其是具有腐蚀性及有毒的液体)。实践表明,现有的移液器由于自身结构所限,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其一,现有移液器普遍采用一体式结构,因此在转移不同种类的液体时,为了避免不同液体之间互相污染,实验人员需要对移液器的每个部件都进行清洗,由此导致清洗工作量大。其二,现有移液器普遍采用手动结构,因此长期操作此种移液器容易造成实验人员疲劳。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移液器,以解决现有移液器清洗工作量大、长期操作容易造成实验人员疲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移液器清洗工作量大、长期操作容易造成实验人员疲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包括主体部分、驱动机构、执行机构;

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

第一筒体的前端设有端壁、后端设有敞口;第一筒体的前端壁中央开设有液嘴;第二筒体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端壁;第二筒体的前外端壁中央固定有密封塞;密封塞的前端面与第二筒体的前内端壁之间贯通开设有两个位置对称的穿孔;密封塞可拆卸地塞装于第一筒体的后端敞口内;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行星齿轮、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传动圆盘、小齿轮、第一支撑轴、第一大齿轮、第二支撑轴、第二大齿轮、正反转控制开关;

减速电机固定安装于第二筒体的内腔;行星齿轮的齿圈固定安装于第二筒体的内腔;行星齿轮的太阳轮的右端面超出行星齿轮的齿圈的右端面;行星齿轮的行星架的每个边部的左侧面中央均固定有一个销子;第一伞齿轮固定装配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伞齿轮固定装配于行星齿轮的太阳轮的右端,且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啮合;传动圆盘的边缘贯通开设有若干个销孔;销孔的数目与销子的数目一致,且各个销子一一对应地穿设于各个销孔内;小齿轮固定于传动圆盘的左端面中央;第一支撑轴的左端转动支撑于第二筒体的侧壁上;第一大齿轮固定装配于第一支撑轴上,且第一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第二支撑轴的左端转动支撑于第二筒体的侧壁上;第二大齿轮固定装配于第二支撑轴上,且第二大齿轮与第一大齿轮啮合;正反转控制开关贯穿安装于第二筒体的侧壁,且正反转控制开关接设于减速电机的供电回路中;

所述执行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连接筋、活塞杆、活塞;

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可滑动地穿设于两个穿孔内;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等长且相互平行;第一齿条与第一大齿轮啮合;第二齿条与第二大齿轮啮合;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齿条的前端和第二齿条的前端固定;活塞杆垂直固定于连接筋的前侧面中央;活塞固定装配于活塞杆的前端,且活塞可滑动地嵌装于第一筒体的内腔。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启动减速电机,减速电机依次通过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驱动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进行旋转,行星齿轮的太阳轮通过行星齿轮的各个行星轮带动行星齿轮的行星架进行旋转,行星齿轮的行星架通过各个销子带动传动圆盘进行旋转,传动圆盘通过小齿轮带动第一大齿轮进行旋转,第一大齿轮一方面带动第一齿条进行移动,另一方面带动第二大齿轮进行旋转,第二大齿轮带动第二齿条进行移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共同带动连接筋进行移动,连接筋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进行移动。在此过程中,通过正反转控制开关控制减速电机进行正反转,即可控制活塞进行向后或向前移动,由此实现液体的转移(当活塞向后移动时,活塞通过液嘴将外部液体抽吸至第一筒体内。当活塞向前移动时,活塞通过液嘴将第一筒体内的液体推送至外部)。

基于上述过程,与现有移液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其一,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结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可拆卸,且第一筒体可配套备用多个),因此在转移不同种类的液体时,实验人员仅需对活塞进行清洗,由此有效减小了清洗工作量。其二,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推拉结构(该自动推拉结构是通过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实现的),因此长期操作本实用新型不易造成实验人员疲劳。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现有移液器清洗工作量大、长期操作容易造成实验人员疲劳的问题,适用于医院、化工厂、高校的实验室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液嘴,4-密封塞,5-穿孔,6-减速电机,7-行星齿轮的齿圈,8-行星齿轮的太阳轮,9-行星齿轮的行星架,10-第一伞齿轮,11-第二伞齿轮,12-传动圆盘,13-小齿轮,14-第一支撑轴,15-第一大齿轮,16-第二支撑轴,17-第二大齿轮,18-销子,19-销孔,20-第一齿条,21-第二齿条,22-连接筋,23-活塞杆,24-活塞,25-堵帽。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减速电机、行星齿轮的齿圈、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均位于第二筒体内。但为了避免图1中的线条过于凌乱,图1中并未将上述部件画在第二筒体内,而是将上述部件分别画在了图2和图3中,以保证附图的清楚。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包括主体部分、驱动机构、执行机构;

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

第一筒体1的前端设有端壁、后端设有敞口;第一筒体1的前端壁中央开设有液嘴3;第二筒体2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端壁;第二筒体2的前外端壁中央固定有密封塞4;密封塞4的前端面与第二筒体2的前内端壁之间贯通开设有两个位置对称的穿孔5;密封塞4可拆卸地塞装于第一筒体1的后端敞口内;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6、行星齿轮、第一伞齿轮10、第二伞齿轮11、传动圆盘12、小齿轮13、第一支撑轴14、第一大齿轮15、第二支撑轴16、第二大齿轮17、正反转控制开关;

减速电机6固定安装于第二筒体2的内腔;行星齿轮的齿圈7固定安装于第二筒体2的内腔;行星齿轮的太阳轮8的右端面超出行星齿轮的齿圈7的右端面;行星齿轮的行星架9的每个边部的左侧面中央均固定有一个销子18;第一伞齿轮10固定装配于减速电机6的输出轴上;第二伞齿轮11固定装配于行星齿轮的太阳轮8的右端,且第二伞齿轮11与第一伞齿轮10啮合;传动圆盘12的边缘贯通开设有若干个销孔19;销孔19的数目与销子18的数目一致,且各个销子18一一对应地穿设于各个销孔19内;小齿轮13固定于传动圆盘12的左端面中央;第一支撑轴14的左端转动支撑于第二筒体2的侧壁上;第一大齿轮15固定装配于第一支撑轴14上,且第一大齿轮15与小齿轮13啮合;第二支撑轴16的左端转动支撑于第二筒体2的侧壁上;第二大齿轮17固定装配于第二支撑轴16上,且第二大齿轮17与第一大齿轮15啮合;正反转控制开关贯穿安装于第二筒体2的侧壁,且正反转控制开关接设于减速电机6的供电回路中;

所述执行机构包括第一齿条20、第二齿条21、连接筋22、活塞杆23、活塞24;

第一齿条20和第二齿条21分别可滑动地穿设于两个穿孔5内;第一齿条20和第二齿条21等长且相互平行;第一齿条20与第一大齿轮15啮合;第二齿条21与第二大齿轮17啮合;连接筋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齿条20的前端和第二齿条21的前端固定;活塞杆23垂直固定于连接筋22的前侧面中央;活塞24固定装配于活塞杆23的前端,且活塞24可滑动地嵌装于第一筒体1的内腔。

具体实施时,第一筒体1的后端敞口设有外折边,且外折边上开设有两个位置对称的豁口;第二筒体2的前外端壁边缘固定有两个卡钩;两个卡钩分别可拆卸地穿设于两个豁口内,且两个卡钩均可拆卸地钩接于第一筒体1的外折边上。液嘴3的前端可拆卸地安装有堵帽25。工作时,两个卡钩能够保证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由此保证移液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堵帽的作用是在移液结束后封堵液嘴,以防止外部杂质通过液嘴进入第一筒体内造成污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