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472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协同处理多台炉窑尾气的尾气吸收塔。



背景技术:

目前,有色冶炼的炉窑尾气处理大多配备独立的洗涤塔和吸收塔,吸收塔都是单独一根喉管、除沫器和出气管。这样多台炉窑的尾气处理系统投资大,占地多,设备的维护成本高。少数企业为了节约投资,多台炉窑共用一个吸收塔(一根喉管),因为每台炉窑的尾气都在波动,泵的流量很难调节控制,吸收塔也无法实现协同作业,影响生产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尾气吸收塔,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多台炉窑共用一个吸收塔,因为每台炉窑的尾气都在波动,泵体的流量很难调节控制,洗涤塔和吸收塔也无法实现协同作业,影响生产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尾气吸收塔,包括多个喉管、吸收液循环槽和吸收塔主体,多个所述喉管分别与多个炉窑一一对应连通,多个喉管依次排列在所述吸收液循环槽的上端;每一个所述喉管的下端均设置有喷嘴;每一个所述喷嘴均通过管道与所述吸收液循环槽的底部连通,每一所述管道上均设置有泵体;所述吸收塔主体置于所述吸收液循环槽的上端,其处于多个所述喉管的一侧,所述吸收塔主体的下部与所述吸收液循环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多台炉窑的尾气配置独立的喉管、泵体和喷嘴,通过变频调节各自的泵体流量和喷嘴喷射量,独立尾气处理作业,互相不影响;减少了工艺和设备流程,使工艺流程得到了简化,占地面积大大减少,装机容量大幅度减小,实现节能降耗;同时操作简单,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处理后SO2尾气达到排放标准,脱硫后尾气通过吸收塔上部的气液分离器除沫后,经过出气管排出,没有废水排除,达到减排目的;解决了以往多台炉窑尾气无法协同处理尾气的难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喉管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喉管依次排列在所述吸收液循环槽的上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三个喉管配套三台炉窑,以及三个泵体和三个喷嘴,通过变频调节各自的泵体流量和喷嘴喷射量,独立脱硫作业,互相不影响,同时又共用气液分离器和出气管;减少了工艺和设备流程,使工艺流程得到了简化,占地面积大大减少,装机容量大幅度减小,实现节能降耗。

进一步,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气液分离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共用气液分离器,能减少了工艺和设备流程,使工艺流程得到了简化,占地面积大大减少,装机容量大幅度减小,实现节能降耗。

进一步,所述吸收塔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吸收塔主体的顶部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共用出气管,能减少了工艺和设备流程,使工艺流程得到了简化,占地面积大大减少,装机容量大幅度减小,实现节能降耗。

进一步,多个所述炉窑的尾气量均为10000~120000m3/h。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炉窑尾气的烟气量不同,配置不同的喉管、泵体和喷嘴,提升运行效率。

进一步,多个所述喉管的半径均为500~1700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喉管根据炉窑尾气的烟气量不同,喉管的大小不同,通过变频调节泵体流量和喷嘴喷射量,独立脱硫作业,互相不影响,实现多台炉窑尾气协同处理尾气。

进一步,多个所述泵体的流量均为87~1043m3/h,扬程均为25~35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泵体根据炉窑尾气的烟气量不同,泵体的大小不同,通过变频调节各自的泵体流量和喷嘴喷射量,独立脱硫作业,互相不影响,实现多台炉窑尾气协同处理尾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尾气吸收塔的主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喉管,2、吸收液循环槽,3、吸收塔主体,4、喷嘴,5、管道,6、泵体,7、气液分离器,8、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尾气吸收塔,包括三个喉管1、吸收液循环槽2和吸收塔主体3,三个所述喉管1分别与三个炉窑一一对应连通,三个喉管1依次排列在所述吸收液循环槽2的上端;每一个所述喉管1的下端均设置有喷嘴4;每一个所述喷嘴4均通过管道5与所述吸收液循环槽2的底部连通,每一所述管道5上均设置有泵体6;所述吸收塔主体3置于所述吸收液循环槽2的上端,其处于三个所述喉管1的一侧,所述吸收塔主体3的下部与所述吸收液循环槽2连通。

三个炉窑内的尾气分别通过正压输送进入其连接的喉管,在喉管1内通过调节泵体6的流量控制喷嘴4的喷射量,使尾气与吸收液循环槽2内的液体形成驻波,尾气与液体高效气液混合处理,处理后尾气通过吸收塔主体3顶部的气液分离后经过出气管8外排,多台泵体6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同时减少了工艺和设备流程,使工艺流程得到了简化,占地面积大大减少,装机容量大幅度减小,实现节能降耗;同时操作简单,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尾气达到排放标准,脱硫后尾气通过吸收塔本体3上部的除沫后,经过出气管排出,没有废水排除,达到减排目的;解决了以往多台炉窑尾气无法协同处理尾气的难题。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气液分离器;共用气液分离器对脱硫后尾气进行除沫,共用一个气液分离器能减少了工艺和设备流程,使工艺流程得到了简化,占地面积大大减少,装机容量大幅度减小,实现节能降耗。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塔主体3的上端设置有出气管8,所述出气管8与所述吸收塔主体3的顶部连通;共用出气管8,能减少了工艺和设备流程,使工艺流程得到了简化,占地面积大大减少,装机容量大幅度减小,实现节能降耗。

上述实施例中,三个所述炉窑的尾气量均为10000~120000m3/h;根据炉窑尾气的烟气量不同,配置不同的喉管1、泵体6和喷嘴4,提升运行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三个所述喉管1的半径均为500~1700mm;喉管1根据炉窑尾气的烟气量不同,喉管1的大小不同,通过变频调节泵体6流量和喷嘴4喷射量,独立脱硫作业,互相不影响,实现多台炉窑尾气协同处理尾气。

上述实施例中,三个所述泵体6的流量均为87~1043m3/h,扬程均为25~35m;泵体6根据炉窑尾气的烟气量不同,泵体6的大小不同,通过变频调节各自的泵体6流量和喷嘴4喷射量,独立脱硫作业,互相不影响,实现多台炉窑尾气协同处理尾气。

A炉窑尾气气浓5500mg/m3、流量100795m3/h,B炉窑尾气气浓2055mg/m3、流量118582m3/h,C炉窑尾气气浓7278mg/m3、流量59291m3/h;三台炉窑尾气,以15m/s的速度正压输送进入吸收塔内的三根喉管;A喉管直径1550mm,B喉管直径1680mm,C喉管直径1550mm;变频调节泵体6和喷嘴4的喷射量为A泵880m3/h、B泵1030m3/h、C泵520m3/h;三台炉窑尾气在各自的喉管1内与吸收液高效混合脱硫,独立作业,互相不影响;三台炉窑尾气吸收后液流进底部的吸收液吸收液循环槽,吸收液吸收液循环槽的体积为72m3;脱硫后的尾气共同通过吸收塔上部的气液分离器7除沫,空塔速度为2m/s,吸收塔主体直径4200mm,高9500mm;除沫后的尾气以13m/s的速度通过直径2500mm的出气管外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