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池中的自动化排污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680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池中的自动化排污泵,属于污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和有毒污染物等。

根据污水来源的观点,污水可以定义为从住宅、机关、商业或者工业区排放的与地下水、地表水、暴风雪等混合的携带有废物的液体或者水。污水由许多类别,相应地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也有许多技术和工艺。按照污水来源,污水可以分为这四类。

第一类:工业废水:来自制造采矿和工业生产活动的污水,包括来自与工业或者商业储藏、加工的径流活渗沥液,以及其它不是生活污水的废水。

第二类:生活污水:来自住宅、写字楼、机关或相类似的污水;卫生污水;下水道污水,包括下水道系统中生活污水中混合的工业废水。

第三类:商业污水:来自商业设施而且某些成分超过生活污水的无毒、无害的污水。如餐饮污水。洗衣房污水、动物饲养污水,发廊产生的污水等。

第四类:表面径流:来自雨水、雪水、高速公路下水,来自城市和工业地区的水等等,表面径流没有渗进土壤,沿街道和陆地进入地下水。

现有的污水处理池的排污泵在排污时将污泥和水一起排出,其浪费能源,且操作复杂,容易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池中的自动化排污泵。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池中的自动化排污泵,它包含壳体、聚集罩、过滤网一、循环叶轮、出水管、排污管、单向阀、涡轮叶轮、过滤网二、集污仓、集污板、排污阀;所述壳体的上端安装有聚集罩,所述壳体的内部倾斜的安装有过滤网一,所述过滤网一的下侧设置有循环叶轮,所述过滤网一的最低点处设置有进污口,所述进污口与排污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右端安装有出水管,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通过单向阀与出水管连接,所述排污管的下端安装有集污仓,所述集污仓上侧的后端安装有过滤网二,且过滤网二倾斜的安装在排污管的内部,所述过滤网二的后侧设置有涡轮叶轮,所述涡轮叶轮安装在排污管的内部,所述集污仓的内底部安装有集污板,所述集污板的中部安装有排污阀。

作为优选,所述集污板为V形,且集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数个集污槽。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一与过滤网二的孔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实现自动控制,且能实现自动排出污泥,不易堵塞,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聚集罩;3-过滤网一;4-循环叶轮;5-出水管;6-排污管;7-单向阀;8-涡轮叶轮;9-过滤网二;10-集污仓;11-集污板;12-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壳体1、聚集罩2、过滤网一3、循环叶轮4、出水管5、排污管6、单向阀7、涡轮叶轮8、过滤网二9、集污仓10、集污板11、排污阀12;所述壳体1的上端安装有聚集罩2,所述壳体1的内部倾斜的安装有过滤网一3,所述过滤网一3的下侧设置有循环叶轮4,所述过滤网一3的最低点处设置有进污口,所述进污口与排污管6的一端连接,所述壳体1的右端安装有出水管5,所述排污管6的另一端通过单向阀7与出水管5连接,所述排污管6的下端安装有集污仓10,所述集污仓10上侧的后端安装有过滤网二9,且过滤网二9倾斜的安装在排污管6的内部,所述过滤网二9的后侧设置有涡轮叶轮8,所述涡轮叶轮8安装在排污管6的内部,所述集污仓10的内底部安装有集污板11,所述集污板11的中部安装有排污阀12。

进一步的,所述集污板11为V形,且集污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数个集污槽。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一3与过滤网二9的孔径相同。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时,通过聚集罩2实现污水的聚集,当污水经过壳体内时,由倾斜的过滤网一3实现过滤,其水进入壳体内由循环叶轮4排出,而污泥等经过倾斜的过滤一3导向到排污管6内,经过过滤网二9过滤后会进入集污仓10内,而排污管6内的水会通过涡轮叶轮8输送到出水管内,其单向阀能实现水导流,同时需要排出污泥等时,只需要打开排污阀即可,而且污泥经过集污板11实现快速聚集,排出快速,且排出时水不易排出,能节省能源,且能实现连续工作,便于控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