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式脱硫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773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式脱硫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温含硫烟气湿法净化系统中,尤其是双碱法脱硫系统中,需要用到脱硫塔。在烟气湿法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烟气温度较高且气流集中、速度较快,导致部分烟气并没有实现与液滴喷淋接触就直接进入到除雾器中,净化效率远远达不到排放指标要求,更严重的出现了烟气入口对侧穿孔频繁,除雾器被烧坏的情况,整个系统和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反应接触面积大、反应充分、脱硫效果好的湿式脱硫反应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湿式脱硫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罐、密封盖、进气管、出气管、内环形管、外环形管、出气孔、排液管、排液阀、气泵、缓冲罐、活性炭过滤层、除雾层、排气管和防雨盖,所述反应罐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密封盖后伸入到反应罐的底部;所述密封盖上连通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同时与内环形管和外环形管相连通;所述内环形管和外环形管上均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反应罐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液阀;所述出气管通过气泵后连接在缓冲罐的底部;所述缓冲罐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和除雾层;所述排气管设置在缓冲罐的顶部;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防雨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盖上还设置了加药管,所述加药管上安装有加药阀。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进气管的下端设置内环形管和外环形管,并在内环形管和外环形管上均开设有出气孔,可以实现将进气管中的气体从内外环形管的出气孔中喷出,具有增大气体与反应液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效率、反应充分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还设置了排液管和加药管,便于对使用后的废液进行排放,并在排空后进行加注新的反应液,具有使用方便、减少操作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还采用了缓冲罐,并在缓冲罐内设置了活性炭过滤层和除雾层,可以实现除去气体异味和除去雾气,具有进一步净化气体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罐;2.密封盖;3.进气管;4.出气管;5.内环形管;6.外环形管;7.出气孔;8.排液管;9.排液阀;10.气泵;11.缓冲罐;12.活性炭过滤层;13.除雾层;14.排气管;15.防雨盖;16.加药管;17.加药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湿式脱硫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罐1、密封盖2、进气管3、出气管4、内环形管5、外环形管6、出气孔7、排液管8、排液阀9、气泵10、缓冲罐11、活性炭过滤层12、除雾层13、排气管14、防雨盖15、加药管16和加药阀17,所述反应罐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2;所述进气管3穿过所述密封盖2后伸入到反应罐1的底部;所述密封盖2上连通有出气管4;所述进气管3的下端同时与内环形管5和外环形管6相连通;所述内环形管5和外环形管6上均开设有多个出气孔7;所述反应罐1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液管8;所述排液管8上设置有排液阀9;所述出气管4通过气泵10后连接在缓冲罐11的底部;所述缓冲罐11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12和除雾层13;所述排气管14设置在缓冲罐11的顶部;所述排气管14上安装有防雨盖15;所述密封盖2上还设置了加药管16,所述加药管16上安装有加药阀17。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