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内循环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6936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废水蒸发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石墨内循环蒸发器。



背景技术:

蒸发器在浓缩、蒸发的化工生产工艺中是不可缺少的,而被浓缩、蒸发的化工原料又都是强酸强碱性质的高腐蚀介质,对所用设备的材料有着特殊要求-耐腐蚀。在现有工序设备中都是采用钢衬橡胶、钢衬玻璃钢。钢衬聚乙烯、钢衬四氟、钢衬搪瓷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设备的耐腐蚀性能。在诸多的方法形式中,存在着耐腐蚀性、耐温性、耐压性、导热性及维修修复性不足,有的甚至影响使用寿命。如橡胶聚乙烯不耐高温,60~70℃以上不能应用了,衬四氟耐不了负压,四氟与任何材料没有粘结性,在负压作用下破坏自身结构。衬搪瓷没有修复性。导热性能差是上述材料的最大短板,对能源消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内循环蒸发器,使其利用石墨材料高导热特性,使用寿命长,维修成本低,不仅节省能源,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内循环蒸发器,其中,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石墨蒸发罐、石墨再沸器和石墨积料管箱,所述石墨蒸发罐上端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下方设置有加料口,所述石墨再沸器上端设置有蒸汽进口,所述石墨再沸器下端设置有冷凝水出口,所述石墨积料管箱底端设置有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石墨蒸发罐上设置有便于观察蒸发效果的视镜口,所述视镜口包括第一视镜口、第二视镜口、第三视镜口、第四视镜口、第五视镜口和第六视镜口,所述第一视镜口、所述第二视镜口、所述第三视镜口平行设置在所述石墨蒸发罐的左端,所述第四视镜口、所述第五视镜口、所述第六视镜口平行设置在所述石墨蒸发罐的右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视镜口、所述第二视镜口、所述第三视镜口、所述第四视镜口、所述第五视镜口和所述第六视镜口均为180°视镜口。

优选的,所述石墨蒸发罐下部设置有维修窗口。

优选的,所述石墨蒸发罐左端设置有第一备用管口,所述石墨积料管箱右端设置第二备用管口,所述第一备用管口与所述加料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备用管口位于所述蒸汽出口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石墨蒸发罐、所述石墨再沸器和所述石墨积料管箱成立式园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石墨材料高导热特性,使用寿命长,维修成本低,不仅节省能源,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与同装容量非石墨蒸发器相比,可节省蒸汽20~30%,提高生产效率50%,使用寿命是其他材料的蒸发器两倍以上,一般在5~8年,制造成本相似,市场前景好,可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石墨蒸发罐1、石墨再沸器2和石墨积料管箱3,石墨蒸发罐1上端设置有蒸汽出口4,蒸汽出口4下方设置有加料口5,石墨再沸器2上端设置有蒸汽进口6,石墨再沸器2下端设置有冷凝水出口7,石墨积料管箱3底端设置有出料口8。

石墨蒸发罐1上设置有便于观察蒸发效果的视镜口,视镜口包括第一视镜口9、第二视镜口10、第三视镜口11、第四视镜口12、第五视镜口13和第六视镜口14,第一视镜口9、第二视镜口10、第三视镜口11平行设置在石墨蒸发罐1的左端,第四视镜口12、第五视镜口13、第六视镜口14平行设置在石墨蒸发罐1的右端。

第一视镜口9、第二视镜口10、第三视镜口11、第四视镜口12、第五视镜口13和第六视镜口14均为180°视镜口。石墨蒸发罐1下部设置有维修窗口15。石墨蒸发罐1左端设置有第一备用管口16,石墨积料管箱3右端设置第二备用管口17,第一备用管口16与加料口5对应设置,第二备用管口17位于蒸汽出口6的下方。石墨蒸发罐1、石墨再沸器2和石墨积料管箱3成立式园形结构。

石墨具有耐腐蚀、传热快等良好性能被广泛应用化工行业的换热防腐蚀领域。如石墨换热器、石墨冷却器、各种石墨塔类、罐类等石墨制化工设备。

工作原理:

先将被蒸发的原料母液经加料口加入石墨蒸发罐内,加入量以液面到中视镜中心线为界。打开蒸汽阀门经石墨再沸器蒸汽进口,用0.2MPa蒸汽给石墨再沸器加热再沸。当石墨蒸发罐与石墨再沸器中的原料母液有温度差时形成对流,产生上下流动,石墨再沸器中热料喷射到石墨蒸发罐内,靠喷射流动将汽液分离,由石墨蒸发罐上部的蒸发汽出口导入石墨冷凝器(另一套石墨设备)冷凝成液体排入储罐。当石墨蒸发罐内的原料母液浓度达到要求值经石墨蒸发罐下部出料口将原料排放到下一工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