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和油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190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和油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油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调和油原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植物成品油均是以单一农作物原料通过提取方法获得,例如大豆油、棉籽油、花生油、芝麻油、葵花籽油等,分别是由大豆、棉籽、花生、芝麻、向日葵等作物制成,这类成品油口感和营养成份较单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由单一作物成品油混合制成的调和油问世,该调和油可按不同成品油比例和营养、口感需要进行物理混合。但现有的调和油混合技术中调和油混合的效果差,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和油原料混合装置,使调和油原料能够混合的更充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和油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和搅拌罐,混合罐与搅拌罐连通;所述混合罐的内壁上设有多个雾化喷嘴,混合罐的下端为漏斗形结构,在漏斗形结构的底部设有导出口,导出口与连接管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搅拌罐的上部;

所述搅拌罐内设有搅拌装置及导气装置,所述导气装置包括水平设置设置于搅拌罐底部的导气管,导气管上开有鼓泡孔,导气管与进气管连接,进气管穿过搅拌罐的侧壁,与气泵连接,在进气管上还设有单向止回阀;所述搅拌罐的顶部设有罐盖,在罐盖上设有出气接头。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包括同心设置的外侧圆形导气管和内侧圆形导气管,连接导气管将外侧圆形导气管与内侧圆形导气管连通,所述外侧圆形导气管、内侧圆形导气管、连接导气管均在同一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于搅拌罐内的搅拌轴及设于罐盖上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转轴与搅拌轴同步连接,搅拌轴枢接于罐盖上并伸入至搅拌罐内,在搅拌轴上安装有多个搅拌叶片。

优选的,所述混合罐还与真空泵连接。

优选的,所述搅拌罐底部的中心处设有出油管,在出油管上设有第一阀门。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第二阀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和油原料混合装置,先采用喷嘴将原料油雾化,雾化后的原料油能够很好的混合在一起;然后再进入搅拌罐进行搅拌,使调和油得到二次混合,同时利用气泵向导气管内通以二氧化碳、氮等惰性气体,通入的气流进入导气管后,将在容器内从下而上产生许多气泡,这些气泡在液体内上升的过程造成湍动,从而对搅拌液实现了均匀地搅拌;大大缩短了混合时间,提高了混合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混合罐1,搅拌罐2,雾化喷嘴3,导出口4,导气管5,外侧圆形导气管5-1,内侧圆形导气管5-2,连接导气管5-3,鼓泡孔5-4,连接管6,进气管7,气泵8,单向止回阀9,罐盖10,出气接头11,搅拌轴12,电动机13,搅拌叶片14,真空泵15,出油管16,第一阀门17,第二阀门1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调和油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1和搅拌罐2,混合罐1与搅拌罐2连通;所述混合罐1的内壁上设有多个雾化喷嘴3,混合罐1的下端为漏斗形结构,在漏斗形结构的底部设有导出口4,导出口4与连接管6连接,连接管6的另一端连接于搅拌罐2的上部;所示雾化喷嘴3为高压雾化喷嘴。

所述搅拌罐2内设有搅拌装置及导气装置,所述导气装置包括水平设置设置于搅拌罐2底部的导气管5,导气管5上开有鼓泡孔6,导气管5与进气管7连接,进气管7穿过搅拌罐2的侧壁,与气泵8连接,在进气管7上还设有单向止回阀9;所述搅拌罐2的顶部设有罐盖10,在罐盖10上设有出气接头11。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导气管5包括同心设置的外侧圆形导气管5-1和内侧圆形导气管5-2,连接导气管5-3将外侧圆形导气管5-1与内侧圆形导气管5-2连通,所述外侧圆形导气管5-1、内侧圆形导气管5-2、连接导气管5-3均在同一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于搅拌罐2内的搅拌轴12及设于罐盖10上的电动机13,所述电动机13的转轴与搅拌轴12同步连接,搅拌轴12枢接于罐盖10上并伸入至搅拌罐2内,在搅拌轴12上安装有多个搅拌叶片14。

优选的,所述混合罐1还与真空泵15连接。真空泵15可将混合罐1的内腔抽成正空环境,在真空环境中有效避免了油料与空气接触导致调和油中存在气泡的情形,提高了调和油的品质。

优选的,所述搅拌罐2底部的中心处设有出油管16,在出油管16上设有第一阀门17。使混合后的调和油能够方便的导出。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6上设有第二阀门18。

使用时,先采用喷嘴将原料油雾化,雾化后的原料油能够很好的混合在一起;然后再进入搅拌罐进行搅拌,使调和油得到二次混合,同时利用气泵向导气管内通以二氧化碳、氮等惰性气体,通入的气流进入导气管后,将在容器内从下而上产生许多气泡,这些气泡在液体内上升的过程造成湍动,从而对搅拌液实现了均匀地搅拌;大大缩短了混合时间,提高了混合效率。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