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喷涂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9821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喷涂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表面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喷涂设备。



背景技术:

喷涂是利用喷枪等喷射工具把涂料雾化后,喷射在被涂工件上的涂装方式。

传统的喷涂方法一般都是通过技术工人手执喷枪,根据日常的工作经验来完成对工件表面的喷涂处理,这种采用人工手动作业对工件进行喷涂的方式,不仅使工人的劳动强度过大,而且生产效率低,并且人工喷涂过程中存在人的主观因素,因此,手动喷涂对工件的喷涂精准度欠佳,而且又容易导致喷涂不均匀,喷涂质量并不理想。

现有的喷涂生产一般采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进行,采用的喷涂生产线一般将待喷涂工件运送到喷房中,在喷房喷涂后再通过输送带输送到固化炉或者烘烤炉中进行固化,当固化完成后再运送到下一工序进行加工,在喷涂过程中,一部分通过喷涂设备雾化喷出的漆都没有附着于配件以及设备表面,而是散于空气之中,散于空气中的油漆会造成空气污染,处于附近的工作人员极容易将其呼吸到身体内部,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如果工作人员能够实现远距离监控就会避免这种健康隐患。

对于一些在产品表面需要实现金属效果的喷漆,一般采用的是电镀方式,电镀方式耗电量大,并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如果采用喷涂方式实现金属表面效果,不仅能达到产品要求又利于环保,节约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喷涂金属材料、能实现移动终端监控喷涂数据的自动喷涂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喷涂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电动滑道,所述电动滑道内部设有速度感应装置,所述电动滑道上固定有多个置物架,所述导轨布置成长方形将所述基座中间围成一个喷涂工作区,沿所述喷涂工作区的中轴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喷枪、第二喷枪和第三喷枪,所述第一喷枪、所述第二喷枪和所述第三喷枪的喷口设有流速控制阀,在所述导轨背离所述第一喷枪方向的一端设有供电动滑道通过的烘干设备,所述流速控制阀与所述速度感应装置内部均设有记忆模块和可与移动终端进行信号传输的蓝牙模块。

优选地,所述置物架等距设置在所述电动滑道上且布满所述电动滑道。

优选地,在所述电动滑道工作时,所述置物架同时匀速自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喷枪喷涂层为底层,所述第二喷枪喷涂层为中层,所述第三喷枪喷涂层为表层。

优选地,所述电动滑道的前进方向与所述第一喷枪、所述第二喷枪和所述第三喷枪的排列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二喷枪的喷涂料为金属银。

优选地,所述导轨在各个拐弯处的行径为半径相同的圆角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需将待喷物体放置在置物架上,启动电源即可实现喷涂,不需人工操作,且喷涂流速和物体移动速度可以相应调节,内置的记忆模块和蓝牙模块可以实现数据记录与传输,不需工作人员靠近喷涂区即可获知所需数据,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喷涂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记忆模块与蓝牙模块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只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喷涂设备,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导轨3,所述导轨3上设有电动滑道4,所述电动滑道4内部设有速度感应装置,所述电动滑道4上固定有多个置物架2,所述导轨3布置成长方形将所述基座1中间围成一个喷涂工作区,沿所述喷涂工作区的中轴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喷枪9、第二喷枪8和第三喷枪6,所述第一喷枪9、所述第二喷枪8和所述第三喷枪6的喷口设有流速控制阀7,在所述导轨3背离所述第一喷枪9方向的一端设有供电动滑道4通过的烘干设备5,所述流速控制阀与所述速度感应装置内部均设有记忆模块和可与移动终端进行信号传输的蓝牙模块。

所述置物架2等距设置在所述电动滑道4上且布满所述电动滑道4。

所述电动滑道4工作时,所述置物架2同时匀速自转。

所述第一喷枪9喷涂层为底层,所述第二喷枪8喷涂层为中层,所述第三喷枪6喷涂层为表层。

所述电动滑道4的前进方向与所述第一喷枪9、所述第二喷枪8和所述第三喷枪6的排列方向一致。

所述第二喷枪8的喷涂料为金属银。

所述导轨3在各个拐弯处的行径为半径相同的圆角过渡。

如图2所示,所述速度感应装置上的记忆模块负责记录喷涂某一产品时电动滑道4的前进速度并将数据发送给蓝牙模块,通过蓝牙模块将信号发送给移动终端,所述流量控制阀上的记忆模块负责记录喷涂某一产品时对应喷枪的涂料流速并将数据发送给蓝牙模块,通过蓝牙模块将信号发送给移动终端,操作人员可根据移动终端上的信息监控喷涂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