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塑板双面喷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981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塑板双面喷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木塑板双面喷漆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喷漆方法是指人工喷漆方法,这种喷漆方法需要手拿喷枪向板材进行喷漆,因此当板材面积较大时,劳动强度大,板材的喷漆的厚度和均匀性得不到保障,并且人长期处于喷漆的环境中,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存在不利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4190577B公开了一种板材喷漆装置,这种装置包括输送带、齿轮安装架、摇杆支撑架、主动齿轮、被动齿轮、喷漆摇杆和喷枪,所述齿轮安装架和摇杆支撑架分别横跨设置在输送带的上方,所述被动齿轮设置在齿轮安装架的中部,所述主动齿轮下方连接有一个驱动电机,所述被动齿轮上设置有一个腰孔,所述腰孔内固定有一个立柱,所述喷漆摇杆中间设置有滑槽,所述立柱的端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滑槽内,所述喷枪设置在喷漆摇杆的前端。进行喷漆时,喷枪随着喷漆摇杆的来回摇摆而实现对移动中的板材的喷漆,可靠性高,喷漆的厚度均匀性好,生产效率高。

但是上述的被动齿轮和喷漆摇杆的腰孔和滑槽只有一种配合方式,故喷枪喷漆所扫射的面积是固定不变的,如此,当板材过大,就会出现喷枪喷漆扫射面积不足,部分板材无法喷到油漆或者当板材过小,喷枪喷漆扫射面积过大,造成油漆浪费的问题;另外,这种喷漆装置因传送带与板材的底面贴合,喷漆只能喷至板材的上表面,贴合的下表面无法进行喷漆;还有,传送带的驱动装置和主动齿轮的驱动装置是两个独立的结构,操作比较复杂。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便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塑板双面喷漆装置,该木塑板双面喷漆装置不仅可以解决单面喷漆的问题和喷漆范围不可调节的问题,也可以简化木塑板前进驱动装置和喷漆驱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是:一种木塑板双面喷漆装置,包括机架、电机和喷漆杆、机架包括转轮安装架、主动轮、从动轮、摇杆支撑架,机架上设有两个辊轮皮带,转轮安装架和摇杆支撑架两端均横跨在两个辊轮皮带的上方;从动轮转动连接在转轮安装架上,从动轮上设有腰孔,腰孔内设有立柱,喷漆杆一端设有喷头,喷漆杆远离喷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摇杆支撑架上,还包括辊轴、油漆管、刷子和连杆;机架关于其所在中心呈中心对称,喷漆杆上设有若干滑槽,立柱滑动连接在槽里内,相邻滑槽之间设有通槽,通槽之间相互错开,立柱滑动连接在腰孔内;两个辊轮皮带之间连接有辊轴,机架一端的上方设有油漆管,油漆管内装有油漆,在油漆管设有小孔;主动轮位于喷漆装置外侧,主动轮中部设有上轴和下轴,上轴和下轴分别连接有从动上传送带和从动下传送带,从动上传送带远离主动轮的一端和从动下传送带远离主动轮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机架上下两侧的从动轮上;电机包括第一输出部和第二输出部,所述第一输出部和第二输出部分别连接有第一主动传送带和第二主动传送带,第一主动传送带远离第一输出部的一端连接在主动轮上,第二主动传送带远离第二输出部的一端连接在连杆上;连杆的另一端与辊轮皮带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整个机架对机架上的转轮安装架、主动轮、从动轮和摇杆支撑架以及木塑板起到了固定和支撑作用,转轮安装架和摇杆支撑架为从动轮和喷漆杆起到了固定和支撑作用,强化了结构的稳定性。电机具有两个输出部为双输出电机,给整个喷漆装置提供充足的喷漆动力。喷漆杆作为喷头的载体,通过喷漆杆的摇摆可以实现喷头的来回摆动,改变喷头的喷漆范围,从而使装置适应不同宽度大小的木塑板的喷漆工作。由于喷漆杆上设有若干滑槽,相邻滑槽之间设有通槽,立柱可以在腰孔之间滑动,腰孔给立柱提供了滑动的空间,通槽便于立柱在相邻两滑槽之间进入,立柱可通过通槽从一滑槽进入到相邻的另一滑槽中,因此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调节立柱与滑槽的相对位置来调节喷头喷漆的扫射面积。第一,只改变立柱在腰孔中的相对位置,使立柱继续保持在原来的滑槽中;第二,立柱在腰孔中的相对位置不变,调节立柱从一滑槽通过通槽进入到另一滑槽中;第三,改变立柱在腰孔中的相对位置的同时,调节立柱从一滑槽通过通槽进入到另一滑槽中。通过这三种调节方式,可使喷头喷漆扫射面积可调节范围更大,从而适应各种规格大小的木塑板,并且各个通槽与所在的滑槽之间的相对位置不相同,各个通槽之间是相互错开的,由于木塑板的大小是固定的,因此立柱在各个滑槽中滑动的范围是一定的,故在喷漆过程中,立柱不会自动从通槽中滑出。本实用新型通过辊轮的转动传送木塑板,而不采用传送带传送木塑板,解决了因传送带与木塑板底面紧密贴合而无法对贴合的一面进行喷漆的问题,可以实现木塑板的双面喷漆。在木塑板的上方设有一油漆管,油漆管内装有油漆,可以容纳一定体积的油漆,油漆管为长条状结构,可以使油漆管中的油漆均匀分布。在油漆管上设有小孔,方便油漆管中的油漆从小孔中滴下,因此已经喷过漆的木塑板经过辊轴时,会破坏木塑板上的漆,小孔使油漆从小孔滴下,可以将凸出轮破坏的油漆进行修补。与辊轮皮带连接的连杆可以将电机的驱动转化为辊轮皮带的转动。在木塑板两侧设有同样的机架,可以同时双面喷漆,解决了只能单面喷漆的弊端,大大提高喷漆效率。机架上的两个从动轮通过传送带分别与主动轮连接,可以进行同步喷漆,结构简单,与单面喷漆装置相比,喷漆效率高。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双面喷漆装置,能够实现双面喷漆,与单面喷漆装置相比,结构简单,喷漆范围可以根据木塑板的实际大小可以调节,喷漆效率高。

进一步,摇杆支撑架的中部设有销轴,喷漆杆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摇杆支撑架上。销轴在对喷漆杆进行固定的同时,更便于喷漆杆在摇杆支撑架上的转动。

进一步,油漆管的小孔直径为0.5cm,油漆管下方设有刷子。小孔可以方便油漆从油漆管内流出,由于油漆为粘稠状,小孔直径为0.5cm,不会使油漆大量流出,而造成浪费。在油漆管下方设有刷子,刷子刷漆与小孔的滴漆相比,刷子可以将破坏的油漆更加均匀重新刷一遍,并且当刷子不进行补漆作业时,还可以储存油漆管滴下的油漆,防止油漆浪费。

进一步,辊轴数量为两个,两个辊轴分别设在机架所在平面的前后两侧,两个辊轴关于机架中心呈中心对称。辊轴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辊轴呈中心对称,能够完全夹持木塑板,并且不会阻碍喷漆杆的喷漆作业。

进一步,辊轴上设有三个凸出轮。辊轴通过三个凸出轮与木塑板接触使木塑板向前运动,减少了辊轴与木塑板的接触面积,故辊轴上的凸出轮可以减少木塑板上油漆被破坏的面积。

进一步,喷漆杆的喷头垂直与木塑板表面,喷漆杆的喷头为圆锥状,喷头与喷漆杆连接处为圆锥顶点,喷头远离喷漆杆一端为圆锥底面。喷头垂直于木塑板表面,可以使喷头喷漆更加精准;喷漆杆的喷头为圆锥状,可以扩大喷头喷漆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一种木塑板双面喷漆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一种木塑板双面喷漆装置的仰视图;

图3为主动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辊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喷漆摇杆的滑槽与立柱配合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包括:木塑板1、转轮安装架2、主动轮3、上轴31、下轴32、从动轮4、腰孔41、立柱42、摇杆支撑架5、辊轮皮带6、喷漆杆7、销轴71、喷头72、滑槽73、第一滑槽731、第二滑槽732、第三滑槽733、第四滑槽734、通槽74、辊轴8、凸出轮81、油漆管9、刷子10、电机11、第一输出部111、第二输出部112、辊印12、第一主动传送带13、从动下传送带14、从动上传动带15、第二主动传送带16、连杆17。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木塑板双面喷漆装置,包括转轮安装架2、主动轮3、从动轮4、摇杆支撑架5、辊轮皮带6、喷漆杆7、辊轴8、油漆管9、刷子10、电机11、连杆17。辊轮皮带6的长度为3米,转轮安装架2与摇杆支撑架5均横跨辊轮皮带6的上方,转轮安装架2位于辊轮皮带6中间位置,摇杆支撑架5在转轮安装架2的下方,与转轮安装架2距离为1m,转轮安装架2与摇杆支撑架5的长度分别为2m。转轮安装架2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直径为80cm的从动轮4,从动轮4上设有腰孔41,腰孔41的长度方向指向从动轮4的圆心,腰孔41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4cm。在腰孔41上设有立柱42,立柱42滑动连接在腰孔41中。摇杆支撑架5中间位置设有销轴71。喷漆杆7的长度为2m,喷漆杆7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摇杆支撑架5上,另一端设有可喷漆的喷头72。喷漆杆7沿喷漆杆7长度方向设有滑槽73,滑槽73的长度为50cm,立柱42可以在滑槽73中移动。在辊轴8上方设有油漆管9,油漆管9上设有刷子10,在油漆管9与刷子10的连接部位设有小孔,小孔的直径为0.5cm,可以方便油漆从小孔流入到刷子10上。辊轴8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辊轴8上设有3个凸出轮81。在木塑板1的另一侧按有同样结构机架,木塑板1的两侧的机架结构关于机架中心呈中心对称,如图2所示。主动轮3设在喷漆装置的左侧,主动轮3中部设有上轴31和下轴32,如图3所示,上轴31位于主动轮3上侧,下轴32位于主动轮3的下侧,上轴31通过从动上传送带连接在机架上侧的从动轮4上,下轴32通过从动下传送带14连接在机架下侧的从动轮4连接。电机11包括第一输出部111和第二输出部112,第一输出部111通过第一主动传送带13与主动轮3连接,第二输出部112通过第二主动传送带16与连杆17连接,连杆17将第二主动传送带16转动转化为辊轮皮带6的转动。

当木塑板1需要喷漆时,开启电机11,第一输出部111和第二输出部112同时转动,带动辊轴8传送带和主动轮3同时运转。因主动轮3转动,则木塑板1上下面的从动轮4在主动轮3的转动下,同时转动,喷漆杆7往返摆动进行喷漆。同时,连杆17将第二输出部112的动力转化为辊轮皮带6的转动,则木塑板1在喷漆的同时不断向前移动。当木塑板1的上方经过辊轴8时,因为凸出轮81的作用,会使木塑板1上留下辊印12,喷好的油漆遭到破坏,为拟补这个破坏,油漆管9中的油漆经过小孔流入到刷子10上,当辊印12经由刷子10时,刷子10会弥补凸出轮81破坏的油漆,从而完成油漆的修复。而在木塑板1的下方是先经过辊轴8后进行喷漆,则无需在木塑板1的下方设置油漆管9和刷子10进行补漆。因立柱42可以在腰孔41中滑动,调节立柱42在腰孔41中的相对位置并固定,从而调节喷漆杆7摆动的幅度,调节喷头72的喷漆范围,因此喷漆面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者木塑板1的实际大小可以调节,不会造成油漆的浪费和喷漆面积的局限性。当喷漆完毕后,关闭电机11,取下木塑板1即可。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喷漆杆7的滑槽73从右到左依次包括第一滑槽731,第二滑槽732,第三滑槽733和第四滑槽734,四个滑槽之间设有3个通槽74,通槽74之间相互错开,立柱42可以通过通槽74从一滑槽73移动到相邻的另一个滑槽73中。

当木塑板1需要喷漆时,使立柱42在腰孔41中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通过滑槽73之间的通槽74,使立柱42位于不同的滑槽73中,依次来调节喷漆杆7摆动的幅度,调节喷头72的喷漆范围,因此喷漆面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者木塑板1的实际大小可以调节,不会造成油漆的浪费和喷漆面积的局限性。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木塑板1需要喷漆时,可以使立柱42在腰孔41滑动,改变立柱42在腰孔41中的相对位置并固定,同时,通过滑槽73之间的通槽74,通槽74之间相互错开,使立柱42位于不同的滑槽73中。这样,可以使喷漆杆7的摆动幅度可调节性更大,喷头72的喷漆范围更广,因此喷漆面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者木塑板1的实际大小可以调节,不会造成油漆的浪费和喷漆面积的局限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