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1703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社会的物质消耗量急剧增加,大量的废弃物也因此产生。与填埋相比,焚烧具有减少占地、避免对土地和水体的污染、配合发电设备可以实现焚烧热量转化为电能再利用的优势,成为最有效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在垃圾的焚烧的过程中,垃圾中有机物主要以气态物质的形式排放;无机物质则主要形成固体颗粒物,其中颗粒较大固体沉积在焚烧炉底部被称为底灰,细小的颗粒物则漂浮在烟气中,随烟气一同进入烟气净化系统,这些颗粒物构成了焚烧飞灰50%的比例,剩余的焚烧飞灰则源自于烟气净化过程中投加的石灰或活性炭,它们共同在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等)中被捕集,同时也有一部分细小的颗粒物在烟道及烟囱的底部沉降下来,这些被捕获和沉降下来的细小颗粒物则被称作焚烧飞灰。焚烧飞灰常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如Hg、Pb、Cd、Cu、Cr及Zn等,这些重金属主要以气溶胶小颗粒和富集于飞灰颗粒表面的形式存在;同时在焚烧飞灰中还含有少量的二噁英和呋喃,因此焚烧飞灰具有很强的潜在危害性。

布袋除尘器卸灰多采用星形卸灰阀,其具有可以均匀连续地输送物料以保证卸灰过程顺畅、同时又能将卸灰阀的上下部气压隔断而起到锁气作用以稳定除尘器内气流运动的优点。为便于后续处理飞灰过程中的倾倒操作,卸灰阀下方承接飞灰的灰斗多采用完全开口敞开式,在卸灰过程中存在易飘洒、易泄露的缺点。在不改变车间现有完全开口敞开式灰斗结构以及卸灰操作方式的情况下,设计一种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用于卸灰过程中的防尘密封,保护车间环境。

现有研究和设计关于布袋除尘器清灰、延长布袋寿命、除尘器性能等方面居多,如专利201621033305.3公开一种布袋除尘器的清灰自动流化装置,专利201621096220.X公开一种高温锅炉布袋除尘器;关于布袋除尘器卸灰过程中的防尘密封专利较少,专利201420796812.7公开一种移动式防尘密封罩,其增加的水平出灰通道及出灰通道外延在卸灰过程中易造成飞灰堆积引起卸灰不畅,由于该防尘罩通过其上方的固定杆和电机控制上下移动,因此该防尘罩和灰斗并非和常规情况一样置于卸灰阀正下方,需占用额外地面位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防止飞灰飘洒或泄漏,且不占用额外的地面位置的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其可防止飞灰飘洒或泄漏,且不占用额外的地面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包括:

卸灰管,卸灰管上端与卸灰阀相连;

灰罩,灰罩上端设有开口;卸灰管下端与开口连接;灰罩底部设有水平挡板,水平挡板下方连有密封条;

可升降的卸灰平台,卸灰平台上设有与密封条配合的灰斗;卸灰平台上设有可拆卸的限位部件;卸灰平台位于灰罩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中,卸灰管位于卸灰阀正下方;卸灰管上端通过法兰与卸灰阀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密封条安装在灰罩底部的水平挡板下方,与上升的灰斗接触后连接,起到防尘密封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灰斗位于灰罩正下方,可随着底部液压升降柱升降而与灰罩底部的水平挡板(带密封条)接触和分离;接触时,弹簧可伸缩。

本实用新型中,限位部件可保证更换、放置灰斗时,灰斗位置的偏差不会超出灰罩内密封条的覆盖范围。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布袋除尘器卸灰过程,可使布袋除尘器在卸灰的全过程中处于密闭状态,防止飞灰飘洒或泄漏,且不占用额外的地面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杆和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可为例如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固定杆一端固定于卸灰管下部,另一端通过弹性部件与灰罩相连;固定杆焊接在卸灰管下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弹性部件上端与固定杆相连,弹性部件下端与灰罩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灰罩上设有吊环,吊环与弹性部件对应设置;弹性部件与吊环相连;吊环焊接在灰罩上。

本方案中,灰罩通过弹性部件和固定杆悬挂于卸灰管正下方;灰罩可随弹性部件的伸缩而沿着卸灰管上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卸灰管下端与开口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柔性连接件可为例如膨胀节;灰罩在弹性部件作用下小幅度上下移动时,不会影响到整体的防尘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灰罩上设有用于平衡气压的气窗,气窗上设有过滤件;气窗用于保持灰罩内部气压与外部大气压之间的平衡;过滤件固定安装在气窗上,一方面可防止灰罩被内部气压顶起而失去密闭性,另一方面又可防止飞灰从气窗飘洒飞出;过滤件为均聚丙烯腈材质,透气量150~250L/㎡·s,热伸缩率小于1%。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灰罩上设有观察窗,观察窗内侧设有可移动的挡板;观察窗位于气窗对面,用于观察灰斗内飞灰的料位;挡板可防止观察窗沾灰。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卸灰平台底部设有液压升降柱;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液压升降柱缩回,卸灰平台降至水平地面,灰斗与灰罩分离,此时可进行灰斗的更换;当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液压升降柱升起,卸灰平台带动灰斗一起上升,直至设定好的高度;此时灰斗与灰罩内的密封条紧密接触,卸灰管、灰罩和灰斗三者形成闭合空间;整个装置能随弹性部件的伸缩和卸货平台的升降而配合不同高度的灰斗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液压升降柱的数目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空的灰斗置于卸灰平台上,且位于限位部件之间;限位部件可根据现场灰斗转移运输的路线安装或拆卸,以便于灰斗在卸灰平台上的安置;

2、当卸灰管准备卸灰时,液压升降柱伸长,带动卸灰平台和灰斗缓慢上升;当灰斗上边缘与灰罩底部的水平挡板(带密封条)闭合时,液压升降柱停止伸出,并保持卸灰平台在当前高度;此时,卸灰管、灰罩与灰斗三者形成闭合空间;

3、通过挡板拨片来控制观察窗内侧的挡板开合,观察灰斗内料位;当料位上升至限位时,停止卸灰;液压升降柱缓慢缩回,直至卸灰平台降至地面,完成卸灰装灰全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使布袋除尘器在卸灰的全过程中处于密闭状态,防止飞灰飘洒或泄漏,且不占用额外的地面位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的侧视图(未放置灰斗);

图3是实施例1的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的非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布袋除尘器卸灰防尘密封装置,如图1-5所示,其包括卸灰管1、灰罩2、卸灰平台3、连接机构4和液压升降柱5。

其中,卸灰管1位于卸灰阀(图中未示)正下方;卸灰管1上端通过法兰101与卸灰阀连接。

灰罩2上端设有开口(图中未示);卸灰管1下端与开口连接;灰罩2底部设有水平挡板201,水平挡板201下方连有密封条(图中未示);灰罩2上设有吊环202,吊环202焊接在灰罩2上;卸灰管1下端与开口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203连接,柔性连接件203为膨胀节;灰罩2上设有用于平衡气压的气窗204,气窗204上固定安装有过滤件;过滤件为均聚丙烯腈材质,透气量150~250L/㎡·s,热伸缩率小于1%;灰罩2上设有观察窗205,观察窗205内侧设有可移动的挡板(图中未示);观察窗205位于气窗204对面,挡板上设有挡板拨片206;灰罩2上部呈等腰梯形、下部呈矩形,垂直高度300mm,底部边长2400mm×1900mm。

可升降的卸灰平台3,其上设有与密封条配合的灰斗301;卸灰平台3上设有可拆卸的限位部件302;灰罩2底部与卸灰平台3的垂直距离为1800mm;卸灰平台3的边长为2400mm×1900mm,由60mm×6mm角钢和4mm花纹钢板构成;限位部件302安装在卸灰平台3四边,高度为500mm,与卸灰平台3边缘距离为100mm;卸灰平台3位于灰罩2正下方;灰斗301位于灰罩2正下方。

连接机构4的数目为四个,其包括固定杆401和弹性部件402;弹性部件402为弹簧;固定杆401一端焊接于卸灰管1下部,另一端通过弹性部件402与灰罩2相连;弹性部件402上端与固定杆401相连,弹性部件402下端与灰罩2相连;吊环202与弹性部件402对应设置;弹性部件402与吊环202相连。

液压升降柱5设于卸灰平台3底部,其数目为两个;液压升降柱5顶端连于卸灰平台3底部。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