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检测用试剂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8513发布日期:2018-09-28 19:0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医学检测用试剂瓶固定装置,属于医学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医学检测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通过系统学习,我们会了解如何鉴定人的血型、确定一个人是否贫血、肝功能是否正常等等,我们在检测的时候需要对很多试剂进行取样,然后保存进行研究和观察,这时候需要很多试剂瓶以及试剂瓶的固定装置,现有的试剂瓶固定装置大多采取试剂瓶夹或者试剂瓶槽,对试剂瓶进行最为简单的固定,只是保证不让试剂倾洒,设计较为简单,使用起来较为不便,不能跟上现有医学技术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医学检测用试剂瓶固定装置,解决了医学检测用试剂瓶难以固定问题,同时很好的为检测者提供了便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医学检测用试剂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本体,所述固定装置本体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中间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瓶口卡槽,所述固定板前侧设有卡孔,所述底座上设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内部设有若干弹簧,所述弹性垫上放置有试剂瓶,且所述试剂瓶瓶口穿过瓶口卡槽,所述固定板一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与试剂瓶瓶口对应的固定孔,所述盖板前侧设有卡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孔和卡扣卡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试剂瓶上设有标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垫上未放置试剂瓶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所述弹性垫上放置试剂瓶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弹性垫、固定板和盖板同心设置且半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和一般的医学检测使用的试剂瓶固定装置比起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瓶口卡槽,实现对试剂瓶的固定,同时设置弹性垫,实现对试剂瓶的弹性卡紧,方便固定也方便取出,同时设置盖板,实现了在不取下试剂瓶的同时能取出试剂瓶内的试剂,灵活性更好,方便实验检测的实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弹性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装置本体;2-底座;3-支撑柱;4-固定板;5-瓶口卡槽;6-卡孔;7-弹性垫;8-弹簧;9-试剂瓶;10-盖板;11-固定孔;12-卡扣;13-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医学检测用试剂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本体1,固定装置本体1设有底座2,底座2中间设有支撑柱3,支撑柱3上端设有固定板4,固定板4上开设有若干瓶口卡槽5,固定板4前侧设有卡孔6,底座2上设有弹性垫7,弹性垫7内部设有若干弹簧8,弹性垫7上放置有试剂瓶9,且试剂瓶9瓶口穿过瓶口卡槽5,固定板4一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盖板10,盖板10上设有与试剂瓶9瓶口对应的固定孔11,盖板10前侧设有卡扣12。

卡孔6和卡扣12卡合连接,不使用时对试剂瓶9进行有效保护,防止试剂挥发。试剂瓶9上设有标签13,方便对试剂瓶9内试剂进行区分。弹性垫7上未放置试剂瓶9时弹簧8处于自然状态,放置试剂瓶9时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有利于试剂瓶9的固定,当要取出试剂瓶9时,只需向下压一下弹性垫7,试剂瓶9瓶口就会脱离瓶口卡槽5,即可取出试剂瓶9,方便简单。底座2、弹性垫7、固定板4和盖板10同心设置且半径相同。

具体的,一种医学检测用试剂瓶固定装置,使用时,试剂瓶9下端放置在弹性垫7上,稍稍用力下压,弹簧8会发生形变,然后试剂瓶9瓶口可以卡进瓶口卡槽5内,松开试剂瓶9,即可通过瓶口卡槽5和弹簧8弹力对试剂瓶9进行有效固定,从而完成整个试剂瓶9的固定工作。本实用新型在医学检测实验时,若不需要从固定装置本体1上取出试剂瓶9,可以打开盖板10,从试剂瓶9内取出试剂,省了很多麻烦,若需要取出试剂瓶9,稍稍用力下压,让弹簧8发生形变,试剂瓶9瓶口脱离瓶口卡槽5,即可取出试剂瓶9,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