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废气中颗粒物质减排的流化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7597发布日期:2018-10-16 17:4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废气中颗粒物质减排的流化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环境空气质量的防治显得至关重要,并且对于环境污染来说,防重于治,因此如何从源头控制污染物质的排放至关重要。目前,无论是家用锅炉还是工业锅炉产生的废气中都存在有PM10和PM2.5等颗粒物质。而PM10和PM2.5不仅是造成雾霾、影响空气能见度的重要原因,而且还会引起人体的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潜在危险。

流化床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快速发展起来的新一代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广、灰渣易于综合利用等特点。然而,对于流化床本身燃烧所产生的PM10和PM2.5的排放情况也不能忽视。目前采用的流化床对于废气中颗粒物质的排放不能有效的控制,尤其是针对于PM10和PM2.5的排放存在潜在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环保的废气中的PM10、PM2.5等颗粒物质减排的流化床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废气中颗粒物质减排的流化床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用于废气中颗粒物质减排的流化床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流化床的外部腔室,外部腔室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输送废气进入流化床装置的进气管道,外部腔室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洁净气体排放的净化气体排出口,所述外部腔室的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一区和料斗,所述第一区和料斗的顶部设置有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上开设有多个孔洞;沿所述第一区和料斗的底部向下延伸与进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区和料斗分别通过气密封元件与外部腔室的外部框架连接;所述净化气体排放口通过锥形连接件与外部腔室的框架连接;所述第一区和料斗将外部腔室的内部形成一个Y型漏斗状;所述Y型漏斗状的内放置有用于支撑粒状材料的支撑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圆形,圆形周边有刚性边缘件,刚性边缘件上套设有穿孔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穿孔部件上开设有多个小孔,该小孔的直径小于穿孔部件所承载的粒状材料的粒状材料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废气从进气管道引入流化床内部,经过粒状材料的过滤净化后,将废气中的颗粒物质过滤净化后,从流化床装置顶部的净化气体排出口排出。由于采用粒状材料设置于外部腔室的内部,废气经过粒状材料过滤后,废气中的颗粒物质被流化床截留后排入料斗中收集,通过气密封元件可定期的更换料斗中的颗粒物质,一方面粒状材料有效的防止了废气中PM10、PM2.5颗粒物质的逃逸,另一方面由于进气管道可与家用或者工业用的废气排放管道相匹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较广,具有潜在的推广应用的潜能。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本实用新型的外部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图3中支撑件所支撑的材料的结构外形图。

其中:10-外部腔室,11-进气管道,12-第一区,13-分隔部件,14-孔洞,15-料斗,16-气密封元件,17-净化气体排出口,18-锥形连接件,20-支撑件,21-刚性边缘件,22-穿孔部件,30-粒状材料,40-流化床装置,41-物料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废气中颗粒物质减排的流化床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如图1所示,用于废气中颗粒物质减排的流化床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流化床的外部腔室10,外部腔室10为圆柱形。

外部腔室1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输送废气进入流化床装置的进气管道11,该进气管道11的横截面为圆柱形,进气管道11的直径与需要输送的废气产生的装置的出气管道相匹配。

外部腔室1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洁净气体排放的净化气体排出口17,所述外部腔室10的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一区12和料斗15,所述第一区12和料斗15的顶部设置有分隔部件13;所述分隔部件13与进气管道11连接,其中,分隔部件13的形状为圆锥形,其从第一区向上延伸扩大。

所述分隔部件13上开设有多个孔洞14,孔洞14的作用是将由流化床装置40拦截下来的颗粒物质进入料斗15中。孔洞14的尺寸小于由流化床形成的粒状颗粒的尺寸。

沿所述第一区12和料斗的底部向下延伸与进气管道11连接;所述第一区12和料斗15分别通过气密封元件16与外部腔室10的外部框架连接;气密封元件16可以拆卸,以定期清理料斗15中被截留的颗粒物质。

位于外部腔室10边缘的所述净化气体排放口17通过锥形连接件18与外部腔室10的框架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区12和料斗15将外部腔室10的内部形成一个Y型漏斗状结构;所述Y型漏斗状结构的内放置有用于支撑如图3所示的粒状材料30的支撑件20,支撑件的结构如图2所示。

如图4所示,将支撑件20和粒状材料30放入外部腔室10内形成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流化床装置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件20为圆形,圆形周边有刚性边缘件21,刚性边缘件上21套设有穿孔部件22,形成如图2所示的丝网;该刚性边缘件21由不锈钢材料制备而成,该刚性边缘件21连接于分隔部件13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穿孔部件22上开设有多个穿孔,为了避免粒状材料30从第一区12掉落,该穿孔的直径小于穿孔部件22所承载的粒状材料30的粒状材料的直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分隔部分22发挥过滤作用,进而引起流化床装置堵塞和大气压降的降低。如图3所示,粒状材料30的外形呈现球形。粒状材料30的作用是通过冲击来阻止废气中的颗粒物质的占位效应。通过粒状材料30的颗粒数量来确保上述的目的能够实现。粒状材料30在颗粒物中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该气溶胶的主要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锗。粒状材料30的尺寸范围为0.1~20mm。

如图4所示,支撑件20与Y型漏斗状结构之间填塞有物料密封件41,以防止物料从Y型漏斗状结构的空隙中漏出。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