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1814发布日期:2019-01-02 22:3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胶封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灌胶设备。



背景技术:

灌胶设备是一种将液态胶水或细末颗粒涂覆、灌封于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机器。

现有的灌胶设备,在清洗出胶管的时候分为人工拆卸清洗和利用清洗装置自动清洗。人工拆卸清洗操作繁琐,且不能做到每次灌胶后实时清洗,影响灌胶效果,利用清洗装置自动清洗存在更换清洗液不方便的问题,增加操作步骤,影响灌胶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灌胶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灌胶设备,包括控制机台、供胶机构、出胶机构及清洗机构。供胶机构与控制机台连接,用于提供胶水,出胶机构与控制机台连接,并与供胶机构连通,用于将供胶机构内的胶水输出,实现待加工工件灌胶。清洗机构外露于控制机台,并与所述控制机台可拆卸连接,用于清洗出胶机构内残留的胶水,清洗机构包括容纳瓶及阀门,容纳瓶用于存储清洗液。容纳瓶设有清洗液输入口,清洗液输出口及气流输入口,清洗液输入口用于给容纳瓶添加清洗液,清洗液输出口与出胶机构连通,阀门设置于所述清洗液输入口,以控制清洗液输入口的开启或闭合,气流输入口与外部气源连通。

优选的,阀门包括把手及挡片,通过挡片与把手连接,通过旋转把手带动挡片来开启或闭合所述清洗液输入口,挡片为半球形挡片。

优选的,气流输入口开口外围为螺纹状。

优选的,控制基台包括支架,出胶机构包括横杆、竖杆、混胶阀以及混合管,横杆与支架转动连接,竖杆与所述横杆呈夹角设置,所述混胶阀设置于所述竖杆,并与所述供胶机构连通,混合管与混胶阀可拆卸连接,并连通所述混胶阀。

优选的,混胶阀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清洗通道,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与供胶机构连通,清洗通道分别与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单向连通。

优选的,供胶机构包括第一胶桶、第二胶桶、第一计量泵及第二计量泵,第一胶桶、第二胶桶、第一计量泵及第二计量泵均与所述控制机台连接,第一胶桶与第一计量泵连通,第二胶桶与第二计量泵连通,第一计量泵及第二计量泵分别控制第一胶桶及第二胶桶内的胶水流出量。

优选的,第一胶桶及第二胶桶均包括马达、搅拌装置及桶座,所述马达与桶座连接,所述搅拌装置与马达连接且位于桶座内部,马达带动搅拌装置运动以搅拌桶座内的胶水。

优选的,控制机台包括座体及轮组机构,轮组机构连接于座体底部,以使座体可以相对底面滑动。

优选的,灌胶设备还包括真空缓冲机构,所述真空缓冲机构与所述控制机台连接,用于抽离所述供胶机构内的空气。

优选的,真空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瓶、第二缓冲瓶及真空泵,所述第一缓冲瓶及第二缓冲瓶与真空泵连通,用以在抽离所述供胶机构内的空气时起到稳定气压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清洗装置外置于制机台,可以在不移动或拆卸的灌胶设备的情况下给清洗机构添加清洗液,方便了人工操作的同时,也可以做到及时的添加清洗液,从而避免由于繁琐的操作更换清洗液的同时,混合管内残留的胶水凝固硬化,增加清洗的难度。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计量泵及第二计量泵能够精确的控制胶水进入出胶机构的比例,提高灌胶的品质。

进一步地,第一胶桶及第二胶桶内包括搅拌装置,可在暂停使用的时候防止胶水凝固。

进一步地,真空缓冲机构能将胶水内多余的空气抽离,保证灌胶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控制机台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控制机台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供胶机构与座体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第一胶桶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I-I面剖面示意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第二胶桶结构示意图。

图4D为图4C的II-II面剖面示意图。

图4E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第一计量泵结构示意图。

图4F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第二计量泵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出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出胶机构与支架及座体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C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混合阀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清洗机构与座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清洗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C为图6B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6D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阀门开关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真空缓冲机构与座体配合及与清洗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第一缓冲瓶结构示意图。

图7C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第一缓冲瓶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胶设备变形结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灌胶设备10,其包括控制机台20、供胶机构30,出胶机构40、清洗机构50 及真空缓冲机构60。供胶机构30、出胶机构40、清洗机构50及真空缓冲机构60均与控制机台20连接。供胶机构30用于提供胶水,出胶机构40与供胶机构30通过管道相互连通,用于将供胶机构30内的胶水混合,并灌装到待加工的工件内,该工件可以是PCB板、电容、机械密封件等需要通过灌胶封装或保护的元件。清洗机构50 与出胶机构40通过管道相互连通,用于清洗出胶机构40,避免残留的胶水对出胶机构40造成堵塞。由于胶水进入到供胶机构30后,其内部含有大量的空气,若直接将胶水输送到出胶机构40对工件进行灌胶,则可能造成灌胶后含有气泡,影响灌胶效果。因此,在将胶水输送至出胶机构40前,需要将胶水内部的空气抽离,真空缓冲机构 60与供胶机构30通过管道相互连通,用于在胶水进入出胶机构40前,抽离胶水内部的空气,同时可以缓冲抽离空气时供胶机构30内部的压强,避免因压强过大将胶水也抽离出去。

工作时,胶水进入供胶机构30,从连通的管道流入到出胶机构40,通过出胶机构40流入到工件的内部或表面,以完成灌胶作业。真空缓冲机构60在工作时,在胶水进入到出胶机构40前,对供胶机构30进行抽真空,以去掉胶水里存在的气泡,增强灌胶质量。清洗机构50在完成作业后对出胶机构40进行清洗,以方便下次使用,且清洗机构50连接于控制机台20外侧,可以即时观察到清洗机构的状况,方便随时添加清洗液。

可以理解,所述管道为可让液体或气体在内部流动的中空管状物体即可。

请参阅图2A-2B,控制机台20包括支架201、座体 203、轮组机构205及控制面板207。支架201与座体203 相互连接,轮组机构205连接于座体203底部,以便于该灌胶设备10的移动,优选的,轮组机构205为万向轮组。控制面板207安装在座体203上,通过控制面板207可以控制该灌胶设备10的供胶、出胶、清洗、启动及停止等操作。供胶机构30、清洗机构50及真空缓冲机构60连接于座体203上,出胶机构40与支架201转动连接,可相对支架201转动,从而使得灌胶的范围更大,灌胶方式更灵活。

具体的,座体203大致为一矩形盒状,垂直与底面的为高度方向,平行与地面的分为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支架201大致为一带转折的长条状,连接于座体203上,凸出于座体203顶部,轮组机构205为一万向轮组,连接于座体203底部,使得座体203能相对底面滑动,控制面板207安装于座体203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用于控制灌胶设备10的工作。支架201凸出座体203的一端与出胶机构 40转动连接,使得出胶机构40可相对支架201转动,增大灌胶面积。清洗机构50及真空缓冲机构60连接于座体 203长度方向上远离控制面板207的一端,使得整体的结构更为紧凑,节省空间。

请参阅图3,供胶机构30包括第一胶桶301、第二胶桶302、第一计量泵303及第二计量泵304,第一胶桶301、第二胶桶302、第一计量泵303及第二计量泵304连接于座体203上。第一胶桶301通过管道与第一计量泵303 相互连通,第二胶桶302与第二计量泵304通过管道相互连通,第一计量泵303及第二计量泵304通过管道分别与出胶机构40连通,第一胶桶301及第二胶桶302通过管道分别与真空缓冲机构60连通。工作时,通过操作控制面板207,控制真空缓冲机构60抽离第一胶桶301内的空气,然后第一计量泵303将第一胶桶301内的胶水抽出,送入出胶机构40,第二计量泵304将第二胶桶302内的胶水抽出,送入出胶机构40。

可以理解,进入第一胶桶301内的胶水与进入第二胶桶302内的胶水不为同一种,两种胶水在以一定的比例进入到出胶机构40后进行混合,凝固后硬化,此为现有技术。即第一胶桶301与第二胶桶302结构形状及功能完全相同,第一计量泵303与第二计量泵304结构形状及功能完全相同,只是输入与输出的胶水不同。

还可以理解,供胶机构30还可以包括多个胶桶,只要几个胶桶内的胶水混合后凝固能达到灌胶的效果即可。

请参阅图4A-4F,第一胶桶301包括第一桶座3011、第一马达3013及第一搅拌装置3015,第一马达3013连接于第一桶座3011,第一搅拌装置3015与第一马达3013 连接,第一马达3013转动时带动第一搅拌装置3015转动,可搅动第一胶桶301内的胶水,防止胶水凝固。第一桶座 3011上还设有第一进胶口31、第一抽真空口32及第一出胶口33,第一进胶口31用于让胶水从外部进入第一桶座 3011内,第一抽真空口32用于通过真空缓冲机构60将胶水内的空气抽出,第一出胶口33将胶水送入到第一计量泵303内。

具体的,第一桶座3011为带上盖的圆柱形桶状,第一马达3013大致连接于第一桶座3011上盖的圆心位置,第一搅拌装置3015为带有旋转页的长条圆柱状,其置于第一桶座3011内部,且贯穿第一桶座3011的上盖与第一马达3013连接。当第一马达3013旋转时,第一搅拌装置 3015随之旋转,其置于第一桶座3011内部的部分通过旋转对胶水进行搅拌,能够防止胶水凝固。第一进胶口31 及第一抽真空口32设置在第一桶座3011的上盖上,胶水从第一进胶口31进入到第一桶座3011内,第一搅拌装置 3015对第一桶座3011内的胶水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会增加胶水内部的空气含量,影响灌胶效果,所以需要利用真空缓冲机构60对第一胶桶301进行抽真空操作,将第一桶座3011里胶水内的空气抽离。第一胶桶301与真空缓冲机构60连通的管道设置于第一抽真空口32上,即胶水内的空气通过第一抽真空口32被抽离。第一出胶口33 设置于第一桶座3011的底部,方便胶水从第一桶座3011 内流出,第一计量泵303包括第一入口3031及第一出口 3033,胶水通过第一出胶口33流出,从第一入口3031 进入到第一计量泵303内,按照适合的计量,从第一出口 3033进入出胶机构40内,可以达到精确的控制胶水进入出胶机构40的计量及比例。

请继续参阅图4A-4F,第二胶桶302包括第二桶座 3021、第二马达3023及第二搅拌装置3025,第二计量泵 304包括第二入口3041及第二出口3043,第二胶桶302 及第二计量泵与第一胶桶301以及第一计量泵303具有相同的结构与功能,即另一种胶水从进入第二胶桶302到通过第二计量泵304控制计量与比例后输送至出胶机构40 的方法及步骤与上述方法及步骤相同。

请参阅图5A-5C,出胶机构40包括混胶阀401、连接架403及混合管405,连接架403包括横杆4031及竖杆4033,横杆4031与竖杆4033呈夹角连接,大致为一T 字型,混胶阀401连接于竖杆4033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横杆4031与支架201转动连接,使得连接架403可以相对于支架201转动,同时带动混胶阀401转动,增大给工件灌胶的范围。混合管405大致为两端开口,一端为锥形的中空圆管,连接于混胶阀401长度方向上的一端。

请继续参阅图5A-5C,混胶阀401设有第一通道 4011、第二通道4013及清洗通道4015,混胶阀401大致为矩形,第一通道4013及第二通道4013设置于混胶阀 401长度方向,贯穿整个混胶阀401,清洗通道4015分别与第一通道4011及第二通道4013连通。且清洗通道4015 上设置有单向阀,胶水不会通过第一通道4011及第二通道4013流向清洗通道4015。第一计量泵303的第一出口 3033与第一通道4011之间通过管道连通,第二计量泵304 的第二出口3033与第二通道4013之间通过管道连通。第一通道4011及第二通道4013均与混合管405连通,两种胶水分别通过第一通道4011及第二通道4013同时从远离锥形端的方向的开口进入到混合管405内,在混合管405 内混合后从锥形端开口流出到工件上,实现给工件灌胶的功能。

请参阅图6A-6D,清洗机构50大致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瓶状,以轴向垂直地面的方向连接于座体203长度方向上远离控制面板207的一端,外置于控制机台20,其包括容纳瓶501及阀门开关503。容纳瓶501用于存储清洗液,其上设有清洗液输入口5011、气流输入口5013及清洗液输出口5015,清洗液输入口5011及清洗液输出口 5015分别设置于轴向方向上的两端,起到清洗液输入与输入的作用,气流输入口5013设置于靠近清洗液输入口 501方向上,用以输入外部气压。阀门开关503包括把手 5031及挡片5032,挡片5032活动设置于清洗液输入口5011上,用以控制清洗液输入口5011的开或闭,同时避免输入外部气压时清洗液从清洗液输入口5011被压出去。

请参阅图6C,在本实施例中,气流输入口5013开口设为螺纹槽,通过螺纹配合与外部气源连接,可以有更好的密封性。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紧密配合与外部气源连接,只要保证密封性即可。

请参阅图6D,在本实施例中,阀门开关503类型为球阀,挡片5032为半球形,与把手5031联动配合,把手 5031转动时,挡片5032随之转动。当把手5031转动到位置I时,挡片5032挡住清洗液输入口5011,使清洗液输入口5011处于关闭状态,当把手5031转动到位置II 时,挡片5032转开,清洗液输入口5011处于打开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6A-D,清洗液输出口5015与混胶阀 401的清洗通道4015通过管道连通,打开阀门开关503,将清洗液从清洗液输入口5011输入至容纳瓶501中。当需要对出胶机构40进行清洗时,关闭阀门开关503,从外部接入气压源,从气流输入口5013输入气压。输入气压后,由于清洗机构50内部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其内部的清洗液被从洗液输出口5015压出到管道,通过清洗通道4015进入第一通道4011及第二通道4013内,再通过第一通道4011及第二通道4013进入混合管405内,最后从混合管405锥形端流出,完成对出胶机构40的清洗。通过将清洗机构50安装在可直接观察到的区域,方便实时的了解清洗机构50内清洗液的状况,当清洗液不足时,可直接通过清洗液输入口5011将清洗液倒入清洗机构50 内,不用移动或拆卸灌胶设备10里的任何部件,也不用停止灌胶设备10的运作,使得更换清洗液的操作更加方便。同时,通过气压将清洗液压入出胶机构40,会产生一定的冲力,除了利用清洗液本身的化学性质清洗残留胶水外,还可以利用冲力将残留胶水从混合管405的锥形端开口冲出,达到冲洗的效果。

可以理解,清洗机构50与座体20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形成的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焊接形成的不可拆卸连接,只要保证清洗机构50固定在座体203上即可,在本实施例里优选为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里,清洗液为酒精,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里,清洗液也可以为煤油或其它具有清洁胶水的化学性质液体。

请参阅图7A-7C,真空缓冲机构60包括第一缓冲瓶 601、第二缓冲瓶603及真空泵605,第一缓冲瓶601及第二缓冲瓶603连接于座体203长度方向上远离控制面板 207的方向上,且位于清洗机构50的两侧,使得灌胶设备10整体结构及管道的排布更简洁,真空泵605连接于座体203上。真空泵605分别与第一缓冲瓶601及第二缓冲瓶603通过管道连通,第一缓冲瓶601与第一胶桶301 通过管道连通,第二缓冲瓶603与第二胶桶302通过管道连通,真空泵605工作时,通过连通的管道将第一胶桶 301及第二胶桶302内的空气抽离,以使得胶水内空气含量减少,提升灌胶效果。且有第一缓冲瓶601及第二缓冲瓶603作为缓冲,能够稳定抽离空气时管道内部压力,实现气液分离。

具体的,第一缓冲瓶601与第二缓冲瓶603外形结构一样,都大致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瓶状。第一缓冲瓶601 轴向方向上的两端设有第一出风口6011及第一进风口 6013,第二缓冲瓶603轴向方向上的两端设有第二出风口 6031及第二进风口6033。第一出风口6011与真空泵605 通过管道连通,第一进风口6013与第一抽真空口32通过管道连通,第二出风口6031与真空泵605通过管道连通,第二进风口6033与第二抽真空口35通过管道连通。真空泵605工作时,将真空泵605内部空气向外排出,产生真空泵605内部与大气的压强差,产生的压力将第一胶桶 301及第二胶桶302内的空气通过管道往真空泵605的方向压送。当空气通过第一缓冲瓶601及第二缓冲瓶603 时,由于瓶体的内部横截面积大于管道的横截面积,所以在空气进入到第一缓冲瓶601及第二缓冲瓶603时,压力会有一定的缓解,能够防止压力过大将第一胶桶301及第二胶桶302中的胶水也吸附到真空泵605内,从而能够实现抽离空气时不会连通胶水一起抽离,即实现气液分离。而第一缓冲瓶601及第二缓冲瓶603安装于清洗机构50 的两侧,不仅可以节省空间,使整体排布更加合理,更能够方便真空缓冲机构60整体的更换,清洗工作,提高了设备维护保养的效率。

请参阅图8A,灌胶设备10的整体工作原理为:首先,将外部的两种胶水分别送入第一胶桶301及第二胶桶 302,通过第一计量泵303及第二计量泵304控制两种胶水流通到混胶阀401的比例,两种胶水通过混胶阀401 后在混合管405内混合,最终流向待灌胶的工件。

其次,在胶水从第一胶桶301及第二胶桶流302向第一计量泵303及第二计量泵304之前,由于被搅拌装置 3015搅拌过,所以胶水内部含有大量空气,若直接通过第一计量泵303及第二计量泵304送入出胶机构40中,则混合凝固后内部会有气泡,影响灌胶质量。所以需要利用真空泵605将第一胶桶301及第二胶桶302内的空气抽离,同时设置第一缓冲瓶601及第二缓冲瓶603稳定压力,防止由于压力过大而将胶水抽入真空泵605内。

最后,当灌胶结束后,清洗机构50利用气压将其内部的清洗液压入混胶阀401,从混合管405流出,以达到清洗残留胶水的目的。

请参阅图8B,在其它实施例里,灌胶设备10还可以在供胶机构30与出胶机构40连通的管道之间增加第一加热装置71及第二加热装置73,用以将两种胶水在进入出胶机构40之前加热,以便能够更好的混合。

具体的,第一加热装置71设置于第一计量泵303与混胶阀401的第一通道4011连通的管道之间,第二加热装置72设置于第二计量泵303与混胶阀401的第二通道 4013连通的管道之间,第一加热装置71及第二加热装置 73均为加热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清洗装置外置于制机台,可以在不移动或拆卸的灌胶设备的情况下给清洗机构添加清洗液,方便了人工操作的同时,也可以做到及时的添加清洗液,从而避免由于繁琐的操作更换清洗液的同时,混合管内残留的胶水凝固硬化,增加清洗的难度。

2.通过第一计量泵及第二计量泵能够精确的控制胶水进入出胶机构的比例,提高灌胶的品质。

3.第一胶桶及第二胶桶内包括搅拌装置,可在暂停使用的时候防止胶水凝固。

4.真空缓冲机构能将胶水内多余的空气抽离,保证灌胶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