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及海水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9609发布日期:2018-11-24 10:21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及海水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同时设有海水淡水化设备的火力发电站有增加的趋势。另外,为了去除煤等化石燃料燃烧而产生的废气中含有的硫成分而设有脱硫装置。从由于发电站等中需要大量冷却水而大多建设在临海的场所、将脱硫处理的运转成本抑制得较低等的观点出发,将海水作为吸收液来加以利用而进行脱硫的海水脱硫引人瞩目。该作为吸收液使用了海水的海水脱硫装置与石灰-石膏法相比成本低,因此在火力发电站等中使用。

该海水脱硫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具备排烟脱硫吸收塔(填充塔)。排烟脱硫吸收塔是在内部设有多孔性的填充物的塔。排烟脱硫吸收塔通过从填充物的铅垂方向上方浇洒海水而使海水在填充物的内部流通。并且,排烟脱硫吸收塔使废气在填充物中流通。由此,在填充物的内部,海水与废气进行气液接触,废气中的硫成分被海水吸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54877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要求该填充物通过提高气液接触效率而在确保脱硫量的同时降低吸收液(海水)的量。为了提高气液接触效率,虽然能够通过增大填充物的表面积来实现,但为此需要将填充物设置成复杂的形状,存在制造成本变高、压力损失变大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气液接触效率的降低的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及海水脱硫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到目的,本申请的填充塔用的填充物设置在填充塔的内部,被从铅垂方向上方浇洒水而使所述水在内部流通的同时使废气在内部流通,从而使所述废气相对于所述水接触而进行脱硫,其中,所述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具有:第一板单元,其具有沿着所述铅垂方向延伸且每隔规定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板部;以及第二板单元,其具有与所述第一板单元的板部交叉并沿着所述铅垂方向延伸、且每隔规定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板部,并且所述第二板单元与所述第一板单元一起形成沿着所述铅垂方向的两端部开口的格子部,所述板部的厚度随着从铅垂方向的上端面朝向下端面而减小。

该填充物由第一板单元及第二板单元构成,因此成为简单的结构。另外,该填充物的上端面处的厚度比下端面处的厚度大。因此,该填充物能够增多水的溅回量而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在所述填充物中,优选的是,所述板部的铅垂方向上部的端面为与所述铅垂方向垂直的面。该填充物由于铅垂方向上部的端面是与铅垂方向垂直的面,因此能够增多水的溅回量而更适当地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在所述填充物中,优选的是,所述板部在铅垂方向上部的端面具有槽部。该填充物由于在铅垂方向上部的端面具有槽部,因此能够增多水的溅回量而更适当地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所述填充物优选的是,具有所述第一板单元及所述第二板单元的第一填充部和具有所述第一板单元及所述第二板单元的第二填充部沿着所述铅垂方向层叠,所述第二填充部所具有的第一板单元的板部配置于在与所述铅垂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填充部所具有的第一板单元的板部的位置错开的位置。在该填充物中,在第一填充部的板部溅回的水能够容易碰到第二填充部的板部。因此,填充物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所述填充物优选的是,具有所述第一填充部和所述第二填充部的填充单元沿着铅垂方向层叠有多个,在沿着所述铅垂方向相互相邻的所述填充单元中,所述第一填充部的第一板单元所具有的板部彼此配置于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所述第二填充部的第一板单元所具有的板部彼此配置于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该填充物促进在板部的表面流动的水向其铅垂方向下方的填充单元所具有的板部滴下。因此,填充物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在所述填充物中,优选的是,所述板部在沿着所述铅垂方向延伸的两表面具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从所述板部的一方的侧面到另一方的侧面的范围内向远离所述表面的方向延伸。该填充物由于具有突起部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到目的,本申请的填充塔用的填充物设置在填充塔的内部,被从铅垂方向上方浇洒水而使所述水在内部流通的同时使废气在内部流通,从而使所述废气相对于所述水接触而进行脱硫,其中,所述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具有:第一板单元,其具有沿着所述铅垂方向延伸且每隔规定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板部;以及第二板单元,其具有与所述第一板单元的板部交叉并沿着所述铅垂方向延伸、且每隔规定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板部,并且所述第二板单元与所述第一板单元一起形成沿着所述铅垂方向的两端部开口的格子部,所述板部在沿着所述铅垂方向延伸的两表面具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从所述板部的一方的侧部到另一方的侧部的范围内向远离所述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突起部的所述铅垂方向上侧的面与所述铅垂方向之间的角度为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

该填充物能够通过突起部来增多水的溅回量,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在所述填充物中,优选的是,所述突起部设置于所述板部的铅垂方向的上端面。因此,填充物可通过突起部碰到大量的水,能够增多溅回量而更适当地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在所述填充物中,优选的是,所述突起部的所述铅垂方向下侧的面随着从与所述板部连接的末端部朝向前端部而朝向所述铅垂方向上方倾斜。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到目的,本申请的填充塔用的填充物设置在填充塔的内部,被从铅垂方向上方浇洒水而使所述水在内部流通的同时使废气在内部流通,从而使所述废气相对于所述水接触而进行脱硫,其中,所述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具有:第一填充部,其具有第一板单元及第二板单元,所述第一板单元具有沿着所述铅垂方向延伸且每隔规定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板部,所述第二板单元具有与所述第一板单元的板部交叉并沿着所述铅垂方向延伸、且每隔规定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板部,并且所述第二板单元与所述第一板单元一起形成沿着所述铅垂方向的两端部开口的格子部;第二填充部,其具有所述第一板单元和所述第二板单元;以及开口板部,其是表面为平面的板状构件,在所述表面呈格子状贯通有多个开口部,所述第一填充部与所述第二填充部将所述开口板部介于二者之间而沿着所述铅垂方向层叠,相邻的所述开口部的中心轴彼此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所述格子部的中心轴彼此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开口部的侧面和与该开口部相邻的侧面之间的厚度比所述板部的厚度长。

在该填充物中,开口板部的开口部彼此之间的厚度比板部的厚度长。另外,在该填充物中,开口部的间距(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与格子部的间距相等。因此,该填充物由于水容易碰到开口板部而能够增多水的溅回量,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在所述填充物中,优选的是,所述开口板部的沿着所述铅垂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第一填充部及所述第二填充部的沿着所述铅垂方向的长度短。该填充物层叠有厚度薄且简单结构的开口板部。因此,根据该填充物,能够通过更加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在所述填充物中,优选的是,所述开口板部的所述开口部的中心轴与在铅垂方向下方相邻的所述第一填充部或所述第二填充部的格子部的中心轴一致。该填充物由于水容易碰到开口板部而能够增多水的溅回量,从而能够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在所述填充物中,优选的是,所述开口板部的所述开口部的中心轴配置为相对于在铅垂方向下方相邻的所述第一填充部或所述第二填充部的格子部的中心轴错位。该填充物由于水容易碰到开口板部而能够增多水的溅回量,从而能够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到目的,本申请的废气的脱硫装置具有所述填充塔用的填充物。该脱硫装置由于具有填充物,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气液接触效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海水脱硫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填充物的立体图。

图3是从图2的方向s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填充物的剖视图。

图4是从图2的方向t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填充物的剖视图。

图5是说明海水的溅回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板部的其他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板部的其他例的示意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填充部的剖视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填充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突起部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突起部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突起部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板部的其他例的示意图。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填充部的剖视图。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填充部的剖视图。

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填充部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填充物的其他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并非通过该实施方式来限定本发明,而且,在具有多个实施方式时,也包括将各实施例组合而构成的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海水脱硫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海水脱硫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海水脱硫装置10(脱硫装置)具有填充塔11(排烟脱硫吸收塔)、入口侧稀释混合槽12、进行水质恢复处理的氧化槽13、出口侧稀释混合槽14。

在本实施例中,填充塔11中使用的海水15和进行水质恢复处理的氧化槽13中用于水质改质的海水15使用被另行汲取而在锅炉21的冷凝器(未图示)中用于冷却后向大海16排放之前的海水。

另外,稀释用的海水15通过泵p11经由海水供给管线l1而从大海16汲取,一部分海水15a通过泵p11经由海水供给管线l2向入口侧稀释混合槽12供给。另外,根据需要,设有作为稀释用的海水15b而向出口侧稀释混合槽14供给的稀释海水供给管线l3。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来自未图示的冷凝器的冷却后的海水,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通过泵p11从大海16直接汲取的海水。

填充塔11是使来自锅炉21的废气22与海水15进行气液接触而对废气22进行净化的塔。填充塔11在内部具备洒水装置11a和填充物11b。洒水装置11a从填充物11b的铅垂方向上方朝向填充物11b浇洒海水15。该海水15在填充物11b内流通。另外,从锅炉21向填充塔11供给废气22。该废气22在填充物11b的内部流通。废气22与海水15在填充物11b的内部进行气液接触,废气22中的硫成分被海水15吸收。由此,废气22被脱硫。需要说明的是,洒水装置11a只要是从填充物11b的铅垂方向上方对填充物11b供给海水15,则其结构是任意的。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洒水装置11a设置于填充物11b的铅垂方向上方,向铅垂方向下方向浇洒(喷射)海水,但喷射海水的方向不限于铅垂方向下方向。即,洒水装置11a只要是从填充物11b的铅垂方向上方对填充物11b喷射(供给)海水,则喷射(供给)海水的方向、即从洒水装置11a喷射的海水的行进方向是任意的。

填充塔11使废气22与海水15进行气液接触而发生下述式(1)所示那样的反应,使海水15吸收废气22中的以so2等形态含有的sox等的硫成分,从而使用海水15去除废气22中的硫成分。

so2(g)+h2o→h2so3(l)→hso3-+h+…(1)

通过该海水脱硫,从而海水15与废气22的气液接触所产生的h2so3分解而氢离子(h+)游离于海水15中,因此ph下降,在硫成分吸收海水23中吸收有大量的硫成分。因此,硫成分吸收海水23含有高浓度的硫成分。

此时,作为硫成分吸收海水23的ph,例如为3~6左右。并且,在填充塔11中吸收了硫成分的硫成分吸收海水23贮存于填充塔11的塔底部。贮存于填充塔11的塔底部的硫成分吸收海水23经由硫成分吸收海水排出管线l4被送往入口侧稀释混合槽12。被供给到该入口侧稀释混合槽12的硫成分吸收海水23与向入口侧稀释混合槽12供给的来自冷凝器的海水15及稀释用的海水15a混合而被稀释,成为酸性混合海水24。

另外,在填充塔11中脱硫后的净化气体25从烟囱26排放到大气中。需要说明的是,在锅炉21与填充塔11之间设有集尘机构27,来去除废气22中的煤尘等。

需要说明的是,废气22的脱硫率基于向填充塔11供给的废气22中的入口so2浓度与出口so2浓度之比(出口so2浓度/入口so2浓度)、脱硫用的海水15及硫成分吸收海水23的海水性状而另行调节。

在填充塔11中的废气22的入口及出口设有用于测定废气22的入口so2浓度及出口so2浓度的so2浓度计。

并且,硫成分吸收海水23和海水15混合而成的酸性混合海水24被送往在入口侧稀释混合槽12的下游侧设置的氧化槽13。在氧化槽13中设有作为进行酸性混合海水24的水质恢复处理的曝气机构的海水脱硫用散气装置30。

海水脱硫用散气装置30具有作为供给空气31的空气导入机构的氧化用空气鼓风机32、输送空气31的空气供给管33、从空气供给管33分支的散气管34、将空气31向氧化槽13内的酸性混合海水24供给的喷出用的孔。

通过氧化用空气鼓风机32将外部的空气31经由散气管34而从孔送入到氧化槽13内,产生下述式(2)那样的氧的溶解。在氧化槽13中,酸性混合海水24中的硫成分与空气31接触而发生下述式(3)~(5)那样的亚硫酸氢根离子(hso3-)的氧化反应和碳酸氢根离子(hco3-)的脱碳酸反应,从而酸性混合海水24恢复水质而成为水质恢复海水29,经由排出管线l7排放到大海16。

o2(g)→o2(l)…(2)

hso3-+1/2o2→so42-+h+…(3)

hco3-+h+→co2(g)+h2o…(4)

co32-+2h+→co2(g)+h2o…(5)

由此,能够使酸性混合海水24的ph上升,并且降低化学的氧要求量(cod),能够使水质恢复海水29的ph、溶存氧(do)浓度、化学的氧要求量(cod)达到可向大海16排放的水平而对水质恢复海水29进行排放。

(填充物)

接着,对在填充塔11内设置的填充物11b进行说明。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填充物的立体图。图3是从图2的方向s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填充物的剖视图。图4是从图2的方向t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填充物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填充物11b具有填充单元40a和填充单元40b。以下,将与作为规定方向的方向x正交的方向设为方向y,将与方向x及方向y正交的方向设为方向z。填充物11b安装于填充塔11内时,方向z为铅垂方向,方向x及方向y为水平方向。方向s相当于方向y,方向t相当于方向x。

填充单元40a具有第一填充部50和第二填充部52。第一填充部50具有外框部60、第一板单元64、第二板单元74。如图2所示,外框部60具有第一外框部60a和第二外框部60b。第一外框部60a是沿着方向y延伸的板状构件。两个第一外框部60a在方向x上相互对置。第二外框部60b是沿着方向x延伸的板状构件。两个第二外框部60b沿着方向y相互对置。外框部60中由这两个第一外框部60a和两个第二外框部60b围成的空间为矩形形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外框部60a和第二外框部60b既可以长度相同,也可以某一方长度长。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板单元64具有板部62a。板部62a是从沿着方向z的下方(与方向z相反侧)的端面即下端面67沿方向z延伸到沿着方向z的上侧(方向z侧)的端面即上端面66的板状构件。另外,如图2所示,板部62a从沿着方向y的一方的侧面即侧面62s朝向方向y延伸到另一方的侧面62t。板部62a中,侧面62s固定于一方的第二外框部60b,侧面62t固定于另一方的第二外框部60b。

如图3所示,上端面66成为与方向z垂直的面、即与方向x及方向y平行的面。另外,板部62a的厚度、即沿着方向x的长度随着从上端面66朝向下端面67而减小。在此,将板部62a的上端面66处的厚度、即上端面66处的沿着方向x的长度设为长度l1。另外,将板部62a的下端面67处的厚度、即下端面67处的沿着方向x的长度设为l2。板部62a的长度l1比长度l2长。更详细而言,优选长度l1为长度l2的1.5倍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单元64设有多个沿着方向x每隔规定的间隔设置的以上说明的板部62a。第一板单元64具有四个板部62a,但板部62a的数目是任意的。

如图2及图4所示,第二板单元74具有板部72a。板部72a是从沿着方向z的下侧(与方向z相反侧)的端面即下端面77朝向方向z延伸到沿着方向z的上侧(方向z侧)的端面即上端面76的板状构件。另外,板部72a与板部62a交叉(在此为正交)地延伸。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板部72a从沿着方向x的一方的侧面即侧面72s沿方向x延伸到另一方的侧面72t。板部72a中,侧面72s固定于一方的第一外框部60a,侧面72t固定于另一方的第一外框部60a。

上端面76是与方向z垂直的面、即与方向x及方向y平行的面。如图4所示,板部72a的厚度、即沿着方向y的长度随着从上端面76朝向下端面77而减小。在此,将板部72a的上端面76处的厚度、即上端面76处的沿着方向y的长度设为长度l3。另外,将板部72a的下端面77处的厚度、即下端面77处的沿着方向y的长度设为长度l4。板部72a的长度l3比长度l4长。更详细而言,优选长度l3为长度l4的1.5倍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单元74设有多个沿着方向y每隔规定的间隔设置的以上说明的板部72a。第二板单元74具有两个板部72a,但板部72a的数目是任意的。

第一板单元64和第二板单元74形成由两个板部62a和两个板部72a围成的空间即格子部69。格子部69的沿着方向x、y的侧面被板部62a、72a包围,沿着方向z的两端部开口。

第二填充部52与第一填充部50同样,具有外框部60、第一板单元64、第二板单元74。但是,如图3所示,第二填充部52所具有的第一板单元64具有板部62b。板部62b到外框部60(第一外框部60a)的沿着方向x的距离与从第一填充部50所具有的板部62a到外框部60(第一外框部60a)的沿着方向x的距离不同。板部62b除该点之外与板部62a相同。另外,如图4所示,第二填充部52所具有的第二板单元74具有板部72b。板部72b到外框部60(第二外框部60b)的沿着方向y的距离与从第一填充部50所具有的板部72到外框部60(第二外框部60b)的沿着方向y的距离不同。板部72b除该点之外与板部72a相同。即,第二填充部52中的从板部62b到外框部60的沿着方向x的距离和从板部72b到外框部60的沿着方向y的距离与第一填充部50不同。第二填充部52的其他方面是与第一填充部50相同的结构。以下,在不相互区分板部62a和板部62b的情况下记为板部62。另外,在不相互区分板部72a和板部72b的情况下记为板部72。

填充单元40a沿着方向z层叠有第一填充部50和第二填充部52。填充单元40a以第一填充部50的外框部60的与方向z相反侧的底面重叠于第二填充部52的外框部60的方向z侧的上表面的方式被载放。在填充单元40a中,第一填充部50中的格子部69与第二填充部52中的格子部69连通。如图3所示,在填充单元40a中,第二填充部52所具有的板部62b配置于在方向x上相对于第一填充部50所具有的板部62a错开的位置。换言之,填充单元40a在板部62b的沿着方向z的延长线上未配置板部62a。填充单元40a在与板部62a的沿着方向z的延长线上的区域沿着方向x相邻的区域配置有板部62b。

另外,如图4所示,在填充单元40a中,第二填充部52所具有的板部72b配置于在方向y上相对于第一填充部50所具有的板部72a错开的位置。换言之,填充单元40a在板部72a的沿着方向z的延长线上未配置板部72b。填充单元40a在与板部72a的沿着方向z的延长线上的区域沿着方向y相邻的区域配置有板部72b。

如此,在填充单元40a中,第一填充部50和第二填充部52所具有的板部62彼此配置于在方向x上相互错开的位置,第一填充部50和第二填充部52所具有的板部72彼此配置于在方向y上相互错开的位置。但是,填充单元40a也可以是仅板部62或板部72中的任一个配置于相互错开的位置。

填充单元40b与填充单元40a同样,具有第一填充部50和第二填充部52。填充单元40b的第一填充部50与第二填充部52的层叠方法也与填充单元40a相同。即,填充单元40b是与填充单元40a相同的结构。

填充物11b沿着方向z层叠有多个填充单元40a和填充单元40b。具体而言,填充物11b以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第二填充部52的外框部60的与方向z相反侧的底面重叠于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第一填充部50的外框部60的方向z侧的上表面的方式被载放。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格子部69与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格子部69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填充物11b由填充单元40a、40b这两个填充单元构成,但填充单元的数目可以是任意的。

如图3所示,填充物11b中,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板部62a与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62a位于在方向x上相互重叠的位置。换言之,填充物11b中,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板部62a配置于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62a的沿着方向z的延长线上。进一步而言,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板部62a的沿着方向z的中心轴a1位于与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62a的沿着方向z的中心轴a2一致的位置。

另外,如图3所示,填充物11b中,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板部62b与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62b位于在方向x上相互重叠的位置。换言之,填充物11b在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板部62b的沿着方向z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62b。进一步而言,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板部62b的沿着方向z的中心轴a3位于与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62b的沿着方向z的中心轴a4一致的位置。

另外,如图4所示,填充物11b中,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板部72a与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72a位于沿着方向y相互重叠的位置。换言之,填充物11b在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板部72a的沿着方向z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72a。进一步而言,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板部72a的沿着方向z的中心轴b1位于与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72a的沿着方向z的中心轴b2一致的位置。

另外,如图4所示,填充物11b中,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板部72b与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72b位于沿着方向y相互重叠的位置。换言之,填充物11b在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板部72b的沿着方向z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72b。进一步而言,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板部72b的沿着方向z的中心轴b3位于与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72b的沿着方向z的中心轴b4一致的位置。

这样构成的填充物11b收纳于填充塔11的内部。填充物11b以方向z成为沿着铅垂方向的上方的方向的方式填充于填充塔11的内部。此时,方向x、y成为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板部62的上端面66成为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面,板部72的上端面76成为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面。

在此,要求安装于填充塔11内部的填充物提高气液接触效率。第一实施方式的填充物11b的板部62、72的厚度随着朝向方向z(铅垂方向)的下方而减小。因此,填充物11b通过板部62、72使从铅垂方向上方浇洒的海水15的溅回量增加。海水15通过溅回而分散成细小水滴。由此,海水15的表面积增大,另外,通过溅回而增加海水15在填充物11b内停留的时间。因此,在溅回的海水15的量增加时,能够提高气液接触效率。而且,填充物11b由相互交叉的板部62、72构成,因此结构简单。以下,对基于板部62、72实现的海水15的溅回进行具体说明。

图5是说明海水的溅回的说明图。图5与图3同样,是从图2的方向s观察到的填充物11b的剖视图。在图5的例子中,对基于板部62实现的海水w的溅回进行说明,但板部72也起到同样的效果,因此省略其说明。如图5所示,从方向z(铅垂方向)的上方向填充物11b供给海水15。板部62的铅垂方向上侧的上端面66的厚度比下端面67的厚度厚。因此,海水15容易碰到板部62的上端面66而非表面68。海水15若碰到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表面68,则容易沿着表面68向铅垂方向下方流动。另一方面,由于上端面66未沿着铅垂方向延伸,因此海水15碰到上端面66时容易溅回。因而,填充物11b通过增大上端面66的厚度,能够增多海水15的溅回量而提高气液接触效率。另外,溅回的海水15也存在碰到相邻的板部62或碰到下方的板部62而进一步溅回的情况,从而气液接触效率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第一填充部50的板部62a的铅垂方向下方设有第二填充部52的板部62b。第二填充部52的板部62b位于相对于第一填充部50的板部62a沿着方向x、即水平方向错开的位置。因此,在第一填充部50的板部62a处溅回的海水15a容易碰到第二填充部52的板部62b的上端面66。因此,海水15更加容易溅回,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另外,在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板部62a的铅垂方向下方设有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62a。该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62a位于相对于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板部62a沿着方向x重叠的位置。即,在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板部62a的铅垂方向下方的延长线上设有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62a。因此,在填充单元40a所具有的板部62a的表面68上流动的海水15b随着向铅垂方向的下方流动而沿着表面68集中于板部62a的中心方向,并朝向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62a滴下。海水15b碰到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62a的上端面66。因此,海水15更加容易溅回,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液接触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与废气22进行气液接触的是海水15,但不限于海水,只要是水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一实施方式的填充物11b是设置在填充塔11的内部,被从铅垂方向上方浇洒水而使水在内部流通的同时使废气22在内部流通,从而使废气22相对于水接触而进行脱硫的填充塔11用的填充物。填充物11b具有第一板单元64和第二板单元74。第一板单元64具有沿着方向z(铅垂方向)延伸且每隔规定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板部62。第二板单元74具有与第一板单元64的板部62交叉并沿着方向z(铅垂方向)延伸、且每隔规定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板部72。第二板单元74与第一板单元64一起形成沿着方向z(铅垂方向)的两端面开口的格子部69。板部62的厚度随着从方向z(铅垂方向)的上端面66朝向方向z(铅垂方向)的下端面67而减小。

该填充物11b由板部62、72构成。因此,填充物11b成为简单的结构。另外,填充物11b的铅垂方向上侧的上端面66的厚度比下端面67的厚度厚。因此,该填充物11b能够增加海水15的溅回量而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另外,板部62的方向z(铅垂方向)的上部的端面即上端面66成为与方向z(铅垂方向)垂直的面。在从铅垂方向上方供给的海水15所碰到的面沿着铅垂方向的情况下,海水15容易沿着该面流动。另一方面,从铅垂方向上方供给的海水15所碰到的面随着相对于铅垂方向接近于垂直,海水15变得更加容易溅回。该填充物11b由于上端面66是与铅垂方向垂直的面,因此能够增加海水15的溅回量而更适当地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另外,板部62、72也可以如图6及图7所示那样在上端面66、76具有槽部66a、76a。图6及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板部的其他例的示意图。槽部66a(76a)既可以如图6所示为两个平面具有角度θ1相交那样的v字状,也可以如图7所示由曲面形成。无论哪种情况,板部62都能够通过槽部66a增多海水15的溅回量而更适当地提高气液接触效率。需要说明的是,优选角度θ1为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

另外,填充物11b沿着方向z(铅垂方向)层叠有第一填充部50和第二填充部52。第二填充部52所具有的第一板单元64的板部62b配置于在与铅垂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方向x)上相对于第一填充部50所具有的第一板单元64的板部62a的位置错开的位置。因此,该填充物11b能够使在第一填充部50的板部62a处溅回的海水15a容易碰到第二填充部52的板部62b。因此,填充物11b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另外,填充物11b沿着铅垂方向(方向z)层叠有多个具有第一填充部50和第二填充部52的填充单元。在沿着铅垂方向相互相邻的填充单元中,第一填充部50的第一板单元64所具有的板部62a彼此配置于在水平方向(方向x)上相互重叠的位置。另外,在沿着铅垂方向相互相邻的填充单元中,第二填充部52的第一板单元64所具有的板部62b彼此配置于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该填充物11b促进在板部62的表面68上流动的海水15b向填充单元40b所具有的板部62滴下。因此,填充物11b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填充物11ba在板部具有突起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结构相同之处省略说明。

图8及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填充部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填充部50的第一板单元64a具有板部62aa。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填充部52的第一板单元64a具有板部62ba。板部62aa及板部62ba、即板部62a为从上端面66a朝向下端面67a而厚度恒定的板。即,板部62a的沿着方向x的两侧的表面68a沿着方向z(铅垂方向)。另外,板部62a在两侧的表面68a具有突起部80a。突起部80a在从板部62a的一方的侧面62s到另一方的侧面62t(参照图2)的范围内,向远离表面68a的方向延伸。更详细而言,方向x侧的表面68a的突起部80a朝向方向x延伸,与方向x相反侧的表面68a的突起部80a朝向与方向x相反的方向延伸。

突起部80a具有方向z侧的面(铅垂方向上侧的面)即上表面82a和与方向z相反侧的面(铅垂方向下侧的面)即下表面84a。上表面82a是与方向z(铅垂方向)垂直的面。即,上表面82a与方向z(铅垂方向)之间的角度θ2为90度。但是,角度θ2只要是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即可,更优选90度以上且小于120度。另外,突起部80a的与方向z相反侧的面(铅垂方向下侧的面)即下表面84a也为与方向z(铅垂方向)垂直的面。另外,突起部80a设置于板部62a的上端面66a、即板部62a的方向z侧的端部。

在此,将板部62a的厚度、即沿着方向x的长度设为长度l5。另外,将板部62a的高度、即沿着方向z的长度设为长度l6。另外,将突起部80a的宽度、即沿着方向x的长度设为长度l7。另外,将突起部80a的高度、即沿着方向z的长度设为长度l8。长度l5为1mm以上且5mm以下。长度l6为5cm以上且30cm以下。另外,长度l7为1.5mm以上且50mm以下,优选为长度l5的1.5倍以上且10倍以下。另外,长度l8为1mm以上且5cm以下。但是,长度l5、l6、l7、l8不限于该数值范围。

如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填充部50的第二板单元74a具有板部72aa。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填充部52的第二板单元74a具有板部72ba。板部72aa及板部72ba、即板部72a为从上端面76a朝向下端面77a而厚度恒定的板。即,板部72a的沿着方向y的两侧的表面78a沿着方向z(铅垂方向)。另外,板部72a在两侧的表面78a具有突起部80b。突起部80b在从板部72a的一方的侧面72s到另一方的侧面72t(参照图2)的范围内,向远离表面78a的方向延伸。更详细而言,方向y侧的表面78a的突起部80b朝向方向y延伸,与方向y相反侧的表面78a的突起部80b朝向与方向y相反的方向延伸。

另外,突起部80b具有方向z侧的面(铅垂方向上侧的面)即上表面82b和与方向z相反侧的面(铅垂方向下侧的面)即下表面84b。上表面82b是与方向z(铅垂方向)垂直的面。即,上表面82b与方向z(铅垂方向)之间的角度θ3为90度。但是,角度θ3只要是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即可。下表面84b也为与方向z(铅垂方向)垂直的面。另外,突起部80b设置于板部72a的上端面76a、即板部72a的方向z侧的端部。

在此,将板部72a的厚度、即沿着方向y的长度设为长度l9。另外,将板部72a的高度、即沿着方向z的长度设为长度l10。另外,将突起部80b的宽度、即沿着方向y的长度设为长度l11。另外,将突起部80b的高度、即沿着方向z的长度设为长度l12。长度l9为1mm以上且5mm以下。长度l10为5cm以上且30cm以下。另外,长度l11为1.5mm以上且50mm以下,优选为长度l5的1.5倍以上且10倍以下。另外,长度l12为1mm以上且5cm以下。但是,长度l9、l10、l11、l12不限于该数值范围。

第二实施方式的填充物11ba由于具有突起部80a、80b,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填充物11b同样,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提高气液接触效率。如图8所示,在板部62a上,从板部62a的表面68a沿着方向x突出设有突起部80a。而且,突起部80a的上表面82a与方向z(铅垂方向)之间的角度为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如此,板部62a突出设有突起部80a。因此,海水15容易碰到突起部80a的上表面82a而非板部62a的表面68a。另外,突起部80a的上表面82a相对于铅垂方向为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因此,海水15碰到上表面82a时容易溅回。并且,溅回的海水15容易碰到位于沿着方向y错开的位置的第二填充部52的板部62ba。因此,填充物11ba通过具有突起部80a能够增多海水15的溅回量而提高气液接触效率。突起部80b也具有与突起部80a同样的效果。但是,填充物11ba只要具有突起部80a、80b中的至少任一个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二实施方式的填充物11ba是设置在填充塔11的内部,被从铅垂方向上方浇洒水而使水在内部流通的同时使废气22在内部流通,从而使废气22相对于水接触而进行脱硫的填充塔11用的填充物。填充物11b具有第一板单元64和第二板单元74。第一板单元64具有沿着方向z(铅垂方向)延伸且每隔规定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板部62a。第二板单元74具有与第一板单元64的板部62交叉并沿着方向z(铅垂方向)延伸、且每隔规定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板部72a。第二板单元74与第一板单元64一起形成沿着方向z(铅垂方向)的两端面开口的格子部69。板部62a具有突起部80a。突起部80a在沿着方向z(铅垂方向)延伸的两表面68a上,在从板部62a的一方的侧部(侧面62s)到另一方的侧部(侧面62t)的范围内,向远离表面68a的方向延伸。突起部80a的铅垂方向上侧的面(上表面82a)与铅垂方向(方向z)之间的角度为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

该填充物11ba通过突起部80a能够增多海水15的溅回量而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另外,突起部80a设置于板部62a的铅垂方向的上端面66a。因此,填充物11ba能够使海水15更多地碰到突起部80a,从而能够增多溅回量而更适当地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突起部80a设置于板部62a的上端面66a侧,上表面82a及下表面84a是与方向z垂直的面,但不限于此。图10~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突起部的其他构成例的图。以下,对突起部80a的其他例进行说明。突起部80b也可采用与突起部80a同样的形状,因此省略其说明。

突起部80a只要如图10所示那样设置在板部62a的表面68a,则方向z上的位置是任意的。例如,如图10的(a)所示,突起部80a可以设置在上端面66a与下端面67a之间。另外,如图10的(b)所示,突起部80a也可以设置在下端面67a。

另外,如图11所示,突起部80a也可以下表面84a随着从与板部62a连接的末端部84s朝向前端部84t而朝向方向z(铅垂方向上方)倾斜。由此,能够使沿着突起部80a流动的海水15朝向中心流下,从而能够适当地碰到铅垂方向正下方的板部62a。例如,如图11的(a)所示,下表面84a可以是朝向方向z倾斜的平面。另外,如图11的(b)所示,下表面84a也可以是向与方向z相反的方向一侧凸出的曲面。

另外,如图12所示,突起部80a也可以上表面82a随着从与板部62a连接的末端部82s朝向前端部82t而朝向方向z(铅垂方向上方)倾斜。突起部80a通过使上表面82a朝向方向z倾斜,能够增多海水15的溅回量而更适当地提高气液接触效率。需要说明的是,上表面82a与板部62a的表面68a之间的角度θ4优选为60度以上且小于90度。例如,如图12的(a)所示,下表面84a既可以是朝向方向z倾斜的平面,也可以是向与方向z相反的方向凸出的曲面。另外,如图12的(b)及(c)所示,除了上表面82a之外,下表面84a也可以向方向z倾斜。

另外,板部62a从上端面66a朝向下端面67a而厚度、即沿着方向x的长度恒定。但是,板部62a也可以是从上端面66a朝向下端面67a而厚度发生变化。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板部的其他例的示意图。如图13的(a)所示,板部62a可以随着从方向z(铅垂方向)的上部(上端面66a)朝向方向z(铅垂方向)的下部(下端面67a)而厚度减小。即,图13的(a)的板部62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板部62a。换言之,第一实施方式的板部62(72)可以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突起部80a(80b)。

另外,如图13的(b)所示,板部62a也可以是随着从上端面66a朝向中间部66a1而厚度增大,且随着从中间部66a1朝向下端面67a而厚度减小。中间部66a1为板部62a的上端面66a与下端面67a之间的任意位置。另外,如图13的(c)所示,板部62a也可以从上端面66a朝向下端面67a而厚度增大。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填充物11bb在具有开口板部90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结构相同之处省略说明。

图14及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填充部的剖视图。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填充部的俯视图。如图14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填充部50的第一板单元64b具有板部62ab。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填充部52的第一板单元64b具有板部62bb。板部62ab及板部62bb、即板部62b为从上端面66b朝向下端面67b而厚度恒定的板。即,板部62b的沿着方向x的两侧的表面68b沿着方向z(铅垂方向)。

如图15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填充部50的第二板单元74b具有板部72ab。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填充部52的第二板单元74b具有板部72bb。板部72ab及板部72bb、即板部72b为从上端面76b朝向下端面77b而厚度恒定的板。即,板部72b的沿着方向y的两侧的表面78b沿着方向z(铅垂方向)。

另外,填充物11bb具有开口板部90。如图16所示,开口板部90具有外框部92、第一细板单元95、第二细板单元97。外框部92具有第一外框部92a和第二外框部92b。第一外框部92a是沿着方向y延伸的板状构件。两个第一外框部92a在方向x上相互对置。第二外框部92b是沿着方向x延伸的板状构件。两个第二外框部92b沿着方向y相互对置。外框部92中由这两个第一外框部92a和两个第二外框部92b围成的空间为矩形形状。第一外框部92a的沿着方向y的长度与第一填充部50的第一外框部60a(参照图2)相同。第二外框部92b的沿着方向x的长度与第一填充部50的第二外框部60b(参照图2)相同。

第一细板单元95具有细板部94。细板部94是从一方的第二外框部92b沿着方向y延伸到另一方的第二外框部92b的板状构件。细板部94的沿着方向z侧的两侧的面是平面,是与方向z垂直的平面。细板部94的沿着方向x的长度l13比板部62b的沿着方向x的厚度(长度)长。长度l13为1.5mm以上且50mm以下,长度l14为1.5mm以上且50mm以下。

第一细板单元95设有多个沿着方向x每隔规定的间隔设置的细板部94。细板部94的数目与板部62b的数目相同。

第二细板单元97具有细板部96。细板部96是从一方的第一外框部92a沿着方向x延伸到另一方的第一外框部92a的板状构件。细板部96的沿着方向z侧的两侧的面是平面,是与方向z垂直的平面。细板部96的沿着方向y的长度l15比板部72b的沿着方向y的厚度(长度)长。长度l15为1.5mm以上且50mm以下,长度l16为1.5mm以上且50mm以下。

第二细板单元97设有多个沿着方向y每隔规定的间隔设置的细板部96。细板部96的数目与板部72b的数目相同。第一细板单元95和第二细板单元97形成由两个细板部94和两个细板部96围成的空间即开口部99。开口部99的沿着方向x、y的侧面被细板部94、96包围,沿着方向z的两端部开口。

开口板部90是与方向z垂直的表面为平面的板状构件,可以在表面呈格子状(二维矩阵状)贯通有多个开口部99。另外,如图14及图15所示,开口板部90的沿着方向z的长度比板部62、72的沿着方向z的长度短。换言之,开口板部90的沿着方向z的长度比第一填充部50的沿着方向z的长度短,且比第二填充部52的沿着方向z的长度短。

开口部99的数目与第一填充部50所具有的格子部69及第二填充部52所具有的格子部69相同。另外,开口部99的间距是与格子部69的间距相同的长度。即,相邻的开口部99的沿着方向z的中心轴彼此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格子部69的沿着方向z的中心轴彼此之间的距离相同。但是,开口部99的沿着方向x及方向y的长度比格子部69的沿着方向x及方向y的长度短。

如图14及图15所示,以上说明的开口板部90与第一填充部50及第二填充部52一起沿着方向z层叠有多个。开口板部90设置在第一填充部50的方向z侧(铅垂方向的上侧)。另外,在第一填充部50与第二填充部之间也设有开口板部90。即,第一填充部50和第二填充部52通过将开口板部90介于二者之间而沿着铅垂方向层叠。另外,填充单元40a和填充单元40b通过将开口板部90介于二者之间而沿着铅垂方向层叠。

如图14所示,开口板部90的细板部94配置于在与方向z相反侧相邻的板部62b的上端面66b。在此,将在与方向z相反侧(铅垂方向下方)和开口板部90相邻的第一填充部50或第二填充部52所具有的板部62b记为第一相邻板部。在填充物11bb中,开口板部90所具有的细板部94与第一相邻板部位于沿着方向x重叠的位置。换言之,填充物11bb在细板部94的沿着方向z的延长线上配置有第一相邻板部。进一步而言,细板部94的沿着方向z的中心轴c1位于与第一相邻板部的中心轴c2一致的位置。在此,将开口板部90的开口部99的中心轴设为中心轴c3,并将在该开口板部90的与方向z相反侧(铅垂方向下方)相邻的第一填充部50或第二填充部52所形成的格子部69的中心轴设为中心轴c4。此时,可以说中心轴c3位于与中心轴c4一致的位置。另外,开口部99与格子部69连通。

如图15所示,开口板部90的细板部96配置于在与方向z相反侧相邻的板部72b的上端面76b。在此,将在与方向z相反侧(铅垂方向下方)和开口板部90相邻的第一填充部50或第二填充部52所具有的板部72b记为第二相邻板部。在填充物11bb中,开口板部90所具有的细板部96和第二相邻板部位于沿着方向y重叠的位置。换言之,填充物11bb在细板部96的沿着方向z的延长线上配置有第二相邻板部。进一步而言,可以说细板部96的沿着方向z的中心轴d1位于与第二相邻板部的中心轴d2一致的位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三实施方式的填充物11bb是设置在填充塔11的内部,被从铅垂方向上方浇洒水而使水在内部流通的同时使废气22在内部流通,从而使废气22相对于水接触而进行脱硫的填充塔11用的填充物。填充物11bb具有第一填充部50、第二填充部52及开口板部90。开口板部90是表面为平面的板状构件,在表面呈格子状开设有多个开口部99。第一填充部50和第二填充部52通过将开口板部90介于二者之间而沿着方向z(铅垂方向)层叠。相邻的开口部99的中心轴彼此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格子部69的中心轴彼此之间的距离相等。开口部99的侧面与相邻的开口部99的侧面之间的厚度、即细板部94的长度l13比板部62b的厚度、即长度l14长。

该填充物11bb的细板部94的长度l13比板部62b的长度l14长。另外,填充物11bb的开口部99的间距(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与格子部69的间距相等。因此,填充物11bb由于海水15容易碰到开口板部90而使海水15的溅回量增多,从而能够提高气液接触效率。因此,根据该填充物11bb,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另外,开口板部90的沿着方向z(铅垂方向)的长度比第一填充部50和第二填充部52的沿着铅垂方向的长度短。即,填充物11bb层叠有厚度薄且简单结构的开口板部90。因此,根据该填充物11bb,能够通过更加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另外,填充物11bb的开口部99的中心轴c3与在方向z的相反侧(铅垂方向下方)相邻的第一填充部50或第二填充部52的格子部69的中心轴c4一致。此时,填充物11bb以覆盖板部62b的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式配置有细板部94。因此,该填充物11bb由于海水15容易碰到开口板部90而使海水15的溅回量增多,从而能够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填充物的其他例的图。如图17所示,填充物11bb也可以使开口部99的中心轴c3相对于在方向z的相反侧(铅垂方向下方)相邻的第一填充部50或第二填充部52的格子部69的中心轴c4错位。在该情况下,在方向x上,细板部94成为相对于板部62b错开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7所示,碰到细板部94的海水15a也容易碰到板部62b的上端面66b。因此,即使这样中心轴c3、c4的位置相互错开,填充物11bb也能够增多海水15的溅回量而提高气液接触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开口板部90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安装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填充物11b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填充物11ba。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非通过该实施方式的内容来限定实施方式。另外,在上述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内容、实质相同的内容、所谓等同范围的内容。而且,上述的构成要素可以适当组合。并且,可以在不脱离上述实施方式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构成要素的各种省略、置换或变更。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填充物11b(第一填充部50及第二填充部52)具有外框部60(第一外框部60a及第二外框部60b),但也可以不具有外框部60。在该情况下,填充物11b是将第一板单元64与第二板单元74交叉的构件(第一填充部50及第二填充部52)层叠而成的结构。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填充物11ba及第三实施方式的填充物11bb也同样可以不具有外框部60。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开口板部90也可以不具有外框部92(第一外框部92a及第二外框部92b)。

符号说明:

10海水脱硫装置(脱硫装置)

11填充塔

11a洒水装置

11b填充物

15海水(水)

40a、40b填充单元

50第一填充部

52第二填充部

62、62a、62b、72、72a、72b板部

64第一板单元

66、76上端面

67、77下端面

74第二板单元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其设置在填充塔的内部,其中,

具有形成格子部的板部的第一填充部和具有形成格子部的板部的第二填充部沿着所述填充塔的内部的铅垂方向层叠而形成填充单元,

沿着所述铅垂方向层叠有多个所述填充单元,

所述填充单元的所述第一填充部的所述板部配置于在从所述铅垂方向观察时与其他的所述填充单元的所述第一填充部的板部重叠的位置,

所述填充单元的所述第一填充部的所述板部配置于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填充单元的所述第二填充部的板部错开的位置,

所述填充单元的所述第一填充部及所述第二填充部所具有的所述板部的所述铅垂方向的上端面处的厚度比所述铅垂方向的下端面处的厚度大。

2.(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其中,

所述板部的所述上端面为与所述铅垂方向垂直的面。

3.(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其中,

所述板部在所述上端面具有槽部。

4.(削除)

5.(削除)

6.(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其中,

所述板部在沿着所述铅垂方向延伸的两表面具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从所述板部的一方的侧面到另一方的侧面的范围内向远离所述表面的方向延伸。

7.(修改后)一种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其设置在填充塔的内部,其中,

具有形成格子部的板部的第一填充部和具有形成格子部的板部的第二填充部沿着所述填充塔的内部的铅垂方向层叠而形成填充单元,

沿着所述铅垂方向层叠有多个所述填充单元,

所述填充单元的所述第一填充部的所述板部配置于在从所述铅垂方向观察时与其他的所述填充单元的所述第一填充部的板部重叠的位置,

所述填充单元的所述第一填充部的所述板部配置于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填充单元的所述第二填充部的板部错开的位置,

所述填充单元的所述第一填充部及所述第二填充部所具有的所述板部在沿着所述铅垂方向延伸的两表面具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从所述板部的一方的侧部到另一方的侧部的范围内向远离所述表面的方向延伸,

所述突起部的所述铅垂方向上侧的面与所述铅垂方向之间的角度为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其中,

所述突起部设置于所述板部的铅垂方向的上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其中,

所述突起部的所述铅垂方向下侧的面随着从与所述板部连接的末端部朝向前端部而朝向所述铅垂方向上方倾斜。

10.(修改后)一种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其设置在填充塔的内部,其中,

具有形成格子部的板部的第一填充部和具有形成格子部的板部的第二填充部将开口板部介于二者之间而沿着所述填充塔的内部的铅垂方向层叠来形成填充单元,

沿着所述铅垂方向层叠有多个所述填充单元,

所述填充单元的所述第一填充部的所述板部配置于在从所述铅垂方向观察时与其他的所述填充单元的所述第一填充部的板部重叠的位置,

所述填充单元的所述第一填充部的所述板部配置于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填充单元的所述第二填充部的板部错开的位置,

所述开口板部是表面为平面的板状构件,在所述表面呈格子状贯通有多个开口部,

相邻的所述开口部的中心轴彼此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所述格子部的中心轴彼此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开口部的侧面和与该开口部相邻的侧面之间的厚度比所述板部的厚度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其中,

所述开口板部的沿着所述铅垂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第一填充部及所述第二填充部的沿着所述铅垂方向的长度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其中,

所述开口板部的所述开口部的中心轴与在铅垂方向下方相邻的所述第一填充部或所述第二填充部的格子部的中心轴一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填充塔用的填充物,其中,

所述开口板部的所述开口部的中心轴配置为相对于在铅垂方向下方相邻的所述第一填充部或所述第二填充部的格子部的中心轴错位。

14.(修改后)一种废气的海水脱硫装置,其中,

所述废气的海水脱硫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3、6~13中任一项所述的填充塔用的填充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