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冷却水循环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9423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釜冷却水循环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水循环回收系统,具体是一种反应釜冷却水循环回收系统,属于反应釜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反应釜由釜体、釜盖、夹套、搅拌器、传动装置、轴封装置、支承等组成,搅拌形式一般有锚式、桨式、涡轮式、推进式或框式等,搅拌装置在高径比较大时,可用多层搅拌桨叶,也可根据用户的要求任意选配,并在釜壁外设置夹套,或在器内设置换热面,也可通过外循环进行换热,在化工生产中,通常都需要通过向反应釜夹套通入蒸汽或冷却水来控制反应温度。

冷却水在反应釜的过程中起到冷却降温的效果,使得冷却水吸收热量,并带有较高的的温度,所以在回收冷却水时需要进行降温冷却后才能循环回收,且通常利用冷水吸收管体内都带有较高温度冷却水的热量,这种传统的方式不能较好的降低吸收带有较高温度冷却水的热量温度,且冷水用量较大,多有不便,对于带有高温冷却水产生的水蒸气会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易增大周围的温度,不利于节约水资源,现有的冷却水循环回收系统不便于很好的对水蒸气进行冷凝液化。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反应釜冷却水循环回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反应釜冷却水循环回收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反应釜冷却水循环回收系统,包括螺旋管以及液化管,所述螺旋管安装在分液罐内,且螺旋管两端分别穿过分液罐侧壁,所述螺旋管一端端口安装有制冷器,且螺旋管另一端端口安装有吸风机,所述分液罐底部中间位置安装有输液管,且分液罐底部分别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分液罐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筒体,且筒体与分液罐连通,所述液化管安装在筒体上,且筒体环形面上对称开设有两组导气孔,每组所述导气孔设有四个,且每组四个所述导气孔的端口处表面上均对应安装有液化管,所述导气孔内均安装有第二气压阀,所述筒体顶部端口处安装有第一气压阀,且筒体两侧均设置有空腔板架,所述液化管安装固定在空腔板架对应放置圆框内。

优选的,所述空腔板架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空腔板架均通过相互连通的空腔板分别分隔成四个放置圆框。

优选的,所述空腔板架的空腔均通过冷气管与制冷器的出气端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化管均通过导液管与出水管连接,且出水管一端与分液罐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上安装有控制阀,且出水管另一端与液体回收罐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一端安装在分液罐底部表面在中间位置,且进水管通过密封孔与输液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吸风机固定安装在分液罐一侧表面上,且分液罐另一侧表面安装有制冷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压阀承受的气压数值大于第二气压阀承受的气压数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反应釜冷却水循环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增加了冷气吸收热能量的结构功能,有利于对带有高温的冷却水进行降温,便于循环使用,通过制冷器产生的冷气进入到螺旋管以及冷气管内,螺旋管内的冷气通过与冷却水的能量差,达到吸收分液罐底部的冷却水热能量的效果。

2.该种反应釜冷却水循环回收系统设计合理,便于水蒸气的冷凝液化,减少水蒸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排放量,有利于节约水资源,通过空腔板架的内部空腔经冷气管与制冷器连通,使得空腔内充满冷气,使得液化管内的温度降低,根据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原理,使得喷入到液化管内的水蒸气液化成液体,并集聚在液化管内底部,再由导液管流入到出水管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筒体和液化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液罐,2、第二气压阀,3、第一气压阀,4、筒体,5、液化管,6、空腔板架,7、冷气管,8、导液管,9、吸风机,10、输液管,11、进水管,12、控制阀,13、出水管,14、制冷器,15、螺旋管,16、导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反应釜冷却水循环回收系统,包括螺旋管15以及液化管5,所述螺旋管15安装在分液罐1内,且螺旋管15两端分别穿过分液罐1侧壁,通过螺旋管15位于冷却水中,便于热量吸收,达到对带有高温的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的效果,所述螺旋管15一端端口安装有制冷器14,且螺旋管15另一端端口安装有吸风机9,通过制冷器14以及吸风机9,有利于冷气的产生以及流通,所述分液罐1底部中间位置安装有输液管10,且分液罐1底部分别安装有进水管11和出水管13,所述分液罐1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筒体4,且筒体4与分液罐1连通,所述液化管5安装在筒体4上,且筒体4环形面上对称开设有两组导气孔16,每组所述导气孔16设有四个,且每组四个所述导气孔16的端口处表面上均对应安装有液化管5,所述导气孔16内均安装有第二气压阀2,有利于水蒸气从第二气压阀2喷出进入到液化管5内,所述筒体4顶部端口处安装有第一气压阀3,且筒体4两侧均设置有空腔板架6,通过筒体4顶部端口处安装有第一气压阀3,有利于及时降低筒体4内的较高气压,所述液化管5安装固定在空腔板架6对应放置圆框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空腔板架6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空腔板架6均通过相互连通的空腔板分别分隔成四个放置圆框,便于放置液化管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空腔板架6的空腔均通过冷气管7与制冷器14的出气端口连接,有利于冷气进入到空腔板架6的空腔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液化管5均通过导液管8与出水管13连接,且出水管13一端与分液罐1内部连通,有利于液化管5内的冷凝液流入到出水管13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出水管13上安装有控制阀12,且出水管13另一端与液体回收罐体连接,有利于冷却水的集中回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进水管11一端安装在分液罐1底部表面在中间位置,且进水管11通过密封孔与输液管10连通,便于带有高温的冷却水进入到分液罐1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吸风机9固定安装在分液罐1一侧表面上,且分液罐1另一侧表面安装有制冷器14,通过吸风机9,便于冷气的流通更换以及通过制冷器14,便于产生冷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气压阀3承受的气压数值大于第二气压阀2承受的气压数值,有利于水蒸气有次序的喷出。

本发明在使用时,当带有高温度的冷却水通过进水管11进入分液罐1内时,由于带有高温度的冷却水一部分会形成水蒸气,使得未形成水蒸气的冷却液集聚在分液罐1内底部,一部分水蒸气位于分液罐1顶部,从而实现了气液分离的效果,此时启动制冷器14,制冷器14产生的冷气进入到螺旋管15以及冷气管7内,螺旋管15内的冷气通过与冷却水的能量差,达到吸收分液罐1底部的冷却水热能量的效果,有利于对带有高温的冷却水进行降温,便于循环使用。

当水蒸气进入达到筒体4内时,由于分液罐1内持续进入带有高温的冷却水,使得分液罐1以及筒体4内的气压增大,当筒体4内的气压强度介于第一气压阀3承受数值与第二气压承受数值之间,此时导气孔16内的第二气压阀2打开,使得水蒸气喷入到液化管5内,通过空腔板架6的内部空腔经冷气管7与制冷器14连通,使得空腔内充满冷气,使得液化管5内的温度降低,根据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原理,使得喷入到液化管5内的水蒸气液化成液体,并集聚在液化管5内底部,再由导液管8流入到出水管13内,当筒体4内的气压强度大于第一气压阀3承受数值时,第一气压阀3打开,使得水蒸气排入到大气内,达到降低筒体4内气压的效果,保证了操作使用的安全性,减少水蒸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排放量,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