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酮肟基硅烷交联剂连续生产过程中的集束管式反应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6998发布日期:2018-06-30 06:03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丁酮肟基硅烷交联剂连续生产过程中的集束管式反应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丁酮肟基硅烷交联剂连续生产过程中的集束管式反应模块。



背景技术:

间歇操作的釜式反应器,是将所有反应物均在操作前一次加入,随着反应的进行,釜内温度、浓度和反应速度都随时间变化,一直进行至达到预定的转化率出料为止。目前,间歇釜因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灵活性大而受到广泛应用,但是间歇釜的装料、缷料、检查及清洗设备等所需辅助时间长,造成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因此急需研发一种集束管式反应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丁酮肟基硅烷交联剂连续生产过程中的集束管式反应模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丁酮肟基硅烷交联剂连续生产过程中的集束管式反应模块,包括冷却水分配箱、冷却水管、基材本体、变径物料管、冷却水汇集箱,所述基材本体一侧部设有冷却水分配箱,所述基材本体另一侧部设有冷却水汇集箱,所述冷却水分配箱上设有冷却水进口,所述冷却水分配箱与冷却水管端部连接,所述基材本体内轴向设有变径物料管,所述变径物料管具有扩张段和收缩段,所述基材本体内还设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汇集箱与冷却水管端部连接,所述基材本体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基材本体底部设有凸头。

作为优选,所述变径物料管扩张段直径6~40mm,所述收缩段直径3~20mm,所述收缩段长度10~1000mm;

作为优选,所述变径物料管扩张段直径为8~12mm;所述变径物料管收缩段直径为4~6mm,所述收缩段长度为200~500mm。

作为优选,所述集束管式反应模块与另外的集束管式反应模块上下串联后构成集束管式反应模块组合应用。

另外一种实施方式,集束管式反应模块包括上管板、下管板、变径物料管、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有上管板,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下管板,所述壳体侧部设有冷却水进口,所述壳体另一侧部设有冷却水出口。

本发明适用于反应时间较短或反应剧烈的反应,温度可控,安全可靠。用于改造间歇性反应工艺,提高反应效率,实现连续化生产。本发明设有统一的凹凸密封槽,用于两个或多个集束管式反应模块扩展连接,保证物料在反应管中停留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的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如图1所示,丁酮肟基硅烷交联剂连续生产过程中的集束管式反应模块,包括冷却水分配箱1、冷却水管2、基材本体3、变径物料管4、冷却水汇集箱5,所述基材本体3一侧部设有冷却水分配箱1,所述基材本体3另一侧部设有冷却水汇集箱5,所述冷却水分配箱上设有冷却水进口6,所述冷却水分配箱与冷却水管2端部连接,所述基材本体内设有多根横向设置的冷却水管,用于带走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反应温度恒定于设计值。所述基材本体内轴向设有多个变径物料管4,所述变径物料管设有扩张段8和收缩段9,所述扩张段处直径6~40mm,优选的直径为8~12mm。所述收缩段处直径3~20mm,优选的直径为4~6mm。所述收缩段长度10~1000mm,优选的收缩段长度为200~500mm。变径物料管4局部直径变小,形成变径通道,物料在此形成激烈湍流,便于迅速混合。冷却水汇集箱与冷却水管端部连接,冷却水汇集箱上设有冷却水出口10。所述基材本体顶部设有凹槽7,所述基材本体底部设有凸头11。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丁酮肟基硅烷交联剂连续生产过程中的集束管式反应模块,包括上管板11、下管板12、变径物料管4、壳体13,所述壳体顶部设有上管板11,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下管板13,所述壳体侧部设有冷却水进口6,所述壳体另一侧部设有冷却水出口10。

其工作原理是:两股物料从变径物料管4开口处进入在此形成激烈湍流而迅速混合并反应;反应热量由基材本体迅速传递至冷却水管,并由冷却水管中冷却水带出集束管式反应模块,从而保证反应温度稳定在控制范围内;该集束管式反应模块适用于反应时间较短或反应剧烈的反应,温度可控,安全可靠。用于改造间歇性反应工艺,提高反应效率,实现连续化生产。

集束管式反应模块设有统一的凹凸密封槽,用于两个或多个集束管式反应模块扩展连接,保证物料在反应管中停留时间。集束管式反应模块与另外的集束管式反应模块上下串联后构成集束管式反应模块组合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涉及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用,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