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药生产用混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75089发布日期:2018-08-28 22:5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药生产用混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医药是预防或治疗或诊断人类和牲畜疾病的物质或制剂,药物按来源分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医药也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减少痛苦,增进健康或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或帮助诊断疾病的物质,医药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各种药材原料按照比例进行混合,这时需要用到混合装置,但是目前的混合装置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药材原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降低了药物的生产效率,而且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功能单一,另外,存在生产加工安全性低的问题,因此,急需要一种高效,且精准控制的医药生产用混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药生产用混合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医药生产用混合装置,包括主机体,所述主机体内设有混合腔,所述主机体顶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上的药剂腔,所述药剂腔底部的所述主机体相连通设有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底部与所述混合腔顶部之间的部分内相连通设有进料槽,所述转动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进料轮,所述进料轮上设有储料凹槽,所述药剂腔左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右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右侧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出所述滑动块右侧端面外的外键轴,所述滑动块左侧端面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向左侧延伸设置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左侧延伸末端与第二电机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外表面固嵌于所述第一空腔左侧内壁内,所述滑动块底部端面内设有齿条部,所述第一空腔内底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顶部最大外接圆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且与所述齿条部啮合连接,所述药剂腔右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底部延伸段位于所述混合腔右侧位置,所述药剂腔内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左侧延伸端贯穿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药剂腔之间的部分且与之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外键轴相对设置的内键槽,所述第一转轴右侧延伸末端贯穿所述药剂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的部分且与之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右侧延伸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三空腔内的第一带轮,所述混合腔内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左侧延伸末端与所述混合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右侧延伸末端贯穿所述混合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的部分且与之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右侧延伸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三空腔内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传动带,所述主机体后侧端面上设有传动机构,所述第一电机外表面上固设有电子控制装置,所述电子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子控制装置用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速度,进而实现由所述第一电机控制所述外键轴的转动速度,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速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机体底部端面内固嵌有与所述混合腔底部端相连通设置的排料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药剂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上设有多组等距排布设置的第一搅拌叶;所述混合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上设有多组等距排布设置的第二搅拌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后侧内壁内且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三转轴以及转动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转动腔后侧内壁内且前后延伸设置的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前侧延伸末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且与所述驱动齿轮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轴后侧延伸末端固设有伸出所述主机体后侧端面外的第三带轮,所述第四转轴前侧延伸末端伸入所述转动腔内且与所述进料轮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转轴后侧延伸末端固设有伸出所述主机体后侧端面外的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带轮与所述第三带轮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二传动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机体底部端面左右对称设有支撑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机体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混合腔相连通设置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内固设有进液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果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调节螺杆转动,由调节螺杆带动滑动块移动至第一空腔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由滑动块带动右侧端的外键轴完全伸入内键槽内且动力配合连接,同时,由齿条部带动驱动齿轮转动,由驱动齿轮经传动机构带动进料轮上的储料凹槽与药剂腔底部端处于相对位置,然后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外键轴转动,由外键轴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实现由第一转轴上的第一搅拌叶对药剂腔药剂进行均匀搅拌工作,接着通过控制第二电机带动调节螺杆反向转动,直至调节螺杆带动滑动块移动至第一空腔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使齿条部带动驱动齿轮转动,由驱动齿轮经传动机构带动进料轮上的储料凹槽与进料槽顶部端处于相对位置,进而使储料凹槽内的药剂经进料槽落入混合腔内,再接着控制滑动块移动至第一空腔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由第一电机带动外键轴转动,由外键轴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实现由第一转轴以及第一带轮转动,进而由第一带轮上的第一传动带带动第二带轮以及第二转轴转动,进而实现由第二转轴带动第二搅拌叶进行对药液的混合配比搅拌工作,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自动控制定量加药以及搅拌的动力连接工作,大大提高了操作安全性以及加工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医药生产用混合装置内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传动机构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2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医药生产用混合装置,包括主机体8,所述主机体8内设有混合腔81,所述主机体8顶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上的药剂腔82,所述药剂腔82底部的所述主机体8相连通设有转动腔83,所述转动腔83底部与所述混合腔81顶部之间的部分内相连通设有进料槽832,所述转动腔83内转动配合连接有进料轮831,所述进料轮831上设有储料凹槽833,所述药剂腔82左侧的所述主机体8内设有第一空腔85,所述第一空腔85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块851,所述滑动块851右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电机852,所述第一电机852右侧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出所述滑动块851右侧端面外的外键轴853,所述滑动块851左侧端面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向左侧延伸设置的调节螺杆854,所述调节螺杆854左侧延伸末端与第二电机855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机855外表面固嵌于所述第一空腔85左侧内壁内,所述滑动块851底部端面内设有齿条部856,所述第一空腔85内底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二空腔86,所述第二空腔86内转动配合连接有驱动齿轮861,所述驱动齿轮861顶部最大外接圆伸入所述第一空腔85内且与所述齿条部856啮合连接,所述药剂腔82右侧的所述主机体8内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三空腔84,所述第三空腔84底部延伸段位于所述混合腔81右侧位置,所述药剂腔82内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转轴821,所述第一转轴821左侧延伸端贯穿所述第一空腔85与所述药剂腔82之间的部分且与之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轴821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外键轴853相对设置的内键槽8211,所述第一转轴821右侧延伸末端贯穿所述药剂腔82与所述第三空腔84之间的部分且与之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轴821右侧延伸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三空腔84内的第一带轮841,所述混合腔81内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二转轴811,所述第二转轴811左侧延伸末端与所述混合腔81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811右侧延伸末端贯穿所述混合腔81与所述第三空腔84之间的部分且与之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811右侧延伸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三空腔84内的第二带轮843,所述第二带轮843与所述第一带轮841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传动带842,所述主机体8后侧端面上设有传动机构,所述第一电机852外表面上固设有电子控制装置8521,所述电子控制装置8521与所述第一电机852电性连接,所述电子控制装置8521用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机852的转动速度,进而实现由所述第一电机852控制所述外键轴853的转动速度,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所述第一转轴821与所述第二转轴811的转动速度。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主机体8底部端面内固嵌有与所述混合腔81底部端相连通设置的排料阀813,从而方便卸料工作。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药剂腔82内的所述第一转轴821外表面上设有多组等距排布设置的第一搅拌叶822;所述混合腔81内的所述第二转轴811外表面上设有多组等距排布设置的第二搅拌叶812,从而提高混合搅拌的均匀性。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86后侧内壁内且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三转轴862以及转动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转动腔83后侧内壁内且前后延伸设置的第四转轴834,所述第三转轴862前侧延伸末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86内且与所述驱动齿轮861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轴862后侧延伸末端固设有伸出所述主机体8后侧端面外的第三带轮863,所述第四转轴834前侧延伸末端伸入所述转动腔83内且与所述进料轮831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转轴834后侧延伸末端固设有伸出所述主机体8后侧端面外的第四带轮835,所述第四带轮835与所述第三带轮863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二传动带836,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定量加药以及搅拌的动力连接工作,大大提高了操作安全性以及加工生产的效率。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主机体8底部端面左右对称设有支撑架87,从而提高本装置的运行稳定性。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主机体8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混合腔81相连通设置的进液管88,所述进液管88内固设有进液泵88。

初始状态时,滑动块851位于第一空腔85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使滑动块851带动第一电机852右侧末端的外键轴853最大程度远离内键槽8211内,同时,使齿条部856带动驱动齿轮861转动,由驱动齿轮861经传动机构带动进料轮831上的储料凹槽833与进料槽832顶部端处于相对位置。

当需要生产加工时,通过第二电机855带动调节螺杆854转动,由调节螺杆854带动滑动块851移动至第一空腔85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由滑动块851带动右侧端的外键轴853完全伸入内键槽8211内且动力配合连接,同时,由齿条部856带动驱动齿轮861转动,由驱动齿轮861经传动机构带动进料轮831上的储料凹槽833与药剂腔82底部端处于相对位置,然后通过第一电机852带动外键轴853转动,由外键轴853带动第一转轴821转动,进而实现由第一转轴821上的第一搅拌叶822对药剂腔82药剂进行均匀搅拌工作,接着通过控制第二电机855带动调节螺杆854反向转动,直至调节螺杆854带动滑动块851移动至第一空腔85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使齿条部856带动驱动齿轮861转动,由驱动齿轮861经传动机构带动进料轮831上的储料凹槽833与进料槽832顶部端处于相对位置,进而使储料凹槽833内的药剂经进料槽832落入混合腔81内,再接着控制滑动块851移动至第一空腔85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由第一电机852带动外键轴853转动,由外键轴853带动第一转轴821转动,进而实现由第一转轴821以及第一带轮841转动,进而由第一带轮841上的第一传动带842带动第二带轮843以及第二转轴811转动,进而实现由第二转轴811带动第二搅拌叶812进行对药液的混合配比搅拌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果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调节螺杆转动,由调节螺杆带动滑动块移动至第一空腔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由滑动块带动右侧端的外键轴完全伸入内键槽内且动力配合连接,同时,由齿条部带动驱动齿轮转动,由驱动齿轮经传动机构带动进料轮上的储料凹槽与药剂腔底部端处于相对位置,然后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外键轴转动,由外键轴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实现由第一转轴上的第一搅拌叶对药剂腔药剂进行均匀搅拌工作,接着通过控制第二电机带动调节螺杆反向转动,直至调节螺杆带动滑动块移动至第一空腔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使齿条部带动驱动齿轮转动,由驱动齿轮经传动机构带动进料轮上的储料凹槽与进料槽顶部端处于相对位置,进而使储料凹槽内的药剂经进料槽落入混合腔内,再接着控制滑动块移动至第一空腔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由第一电机带动外键轴转动,由外键轴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实现由第一转轴以及第一带轮转动,进而由第一带轮上的第一传动带带动第二带轮以及第二转轴转动,进而实现由第二转轴带动第二搅拌叶进行对药液的混合配比搅拌工作,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自动控制定量加药以及搅拌的动力连接工作,大大提高了操作安全性以及加工生产的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