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化膜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39076发布日期:2018-11-14 02:5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
技术领域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杂化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渗透汽化是用于液体混合物分离的一项新型膜技术,利用各组分间渗透压差为驱动力,依靠各组分在膜中溶解和扩散速率差异达到分离目的。该技术的突出优点是低能耗,操作简单,过程无污染。有机聚合物膜具有柔韧性良好、渗透性好、密度低、价格便宜及成膜性好等优点,但是它的耐溶剂、耐腐蚀和耐热性都较差,对一些体系不能提供足够的选择性和渗透通量。而无机膜强度高、耐腐蚀、耐溶剂和耐高温,但无机材料脆,不易加工,成膜性差,目前价格还比较昂贵。为了集中有机膜和无机膜各自的优点,人们设计了有机-无机杂化膜。这种膜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和分离性能,且成膜性好,已成为高分子和材料科学、膜材料制备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有机、无机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类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无机组分间以弱相互作用—次价键(范德华力、氢键或弱静电作用)结合的杂化材料,形成具有包埋相的复合材料。另一类是有机、无机组分间以强相互作用—化学键(如共价键、离子-共价键和配位键)结合的杂化材料。这类杂化膜中有机、无机组分间通过强的化学键紧密结合形成相容性好的杂化材料,改善了单一材料的性能。但是,现有的杂化膜分离选择性偏低,影响杂化膜的实用性能。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杂化膜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杂化膜分离选择性偏低而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杂化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正硅酸乙酯、纤维素醚、交联剂、过氧化新葵酸异丙苯酯和去离子水安一定配比配制成改性溶液,待用;(2)将改性溶液的温度升高至40~80℃,将载体膜放到改性溶液中搅拌处理30~60min后取出清洗干净,待用,所述载体膜材质为聚酰胺;(3)将二氧化硅负载在步骤(2)处理后的载体膜上;(4)将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涂布在负载了二氧化硅的载体膜上,然后干燥,除去溶剂,再脱膜,得到杂化膜。所述正硅酸乙酯、纤维素醚、交联剂、过氧化新葵酸异丙苯酯以及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00~200):(30~80):(1~2):(300~400):1000。所述负载的方法为浸涂法。所述负载的方法为:将二氧化硅分散于乙醇中,制成0.8~4wt%的分散体系,在超声频率为20~100khz的条件下超声分散处理1~2h;用该分散体系浸泡载体膜,在温度为60~80℃、超声频率为10~18khz的条件下浸润30~50min后,取出干燥,如此反复1~5次后,即将二氧化硅负载在载体膜表面。所述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为正己烷,正己烷的浓度为15~30wt%。所述干燥处理的温度为60~80℃,时间为20~40min。所述脱膜的步骤为:将带有载体膜和二氧化硅的载体膜在150~250℃进行热处理25~40min,即可脱膜。所述杂化膜的厚度为30~80μm。所述载体膜的形式为板框式、卷式、管式或中空纤维式。所述二氧化硅颗粒的大小为20~60μm。所述交联剂为β-羟烷基酰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将载体膜进行改性,增加载体膜功能层的交联程度,在载体膜层上再交联一层改性“治愈”薄层,明显改善功能层的表面致密性,使得载体膜表面更加的平整和密实,可以有效抑制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相分离,有助于形成均相杂化膜体系,提高杂化膜的分离系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仅仅是对该发明的举例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实施例中未作具体说明的步骤均是已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实施例一一种杂化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正硅酸乙酯、纤维素醚、交联剂、过氧化新葵酸异丙苯酯以及去离子水以100:30:1:300:1000的重量比混合均匀配制成改性溶液,待用;(2)将改性溶液的温度升高至40℃后,将载体膜放到改性溶液中搅拌处理30min,然后将载体膜取出用清水清洗干净并沥干,待用,所述载体膜材质为聚酰胺;(3)将二氧化硅分散于乙醇中,制成浓度为0.8wt%的分散体系,将该分散体系在超声频率为20khz的条件下超声分散处理1h;用该分散体系浸泡载体膜,在温度为60℃、超声频率为10khz的条件下浸润30min后,取出载体膜并将载体膜在60℃的温度下干燥处理20min,如此反复1次后,即将二氧化硅负载在载体膜表面;(4)将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涂布在负载了二氧化硅的载体膜上,然后载体膜在60℃的温度下干燥处理20min,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将带有载体膜和二氧化硅的载体膜在150℃进行热处理25min,即可脱膜,得到杂化膜。所述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为正己烷,正己烷的浓度为15wt%。所述杂化膜的厚度为30μm。所述载体膜的形式为板框式、卷式、管式或中空纤维式。所述二氧化硅颗粒的大小为20μm。所述交联剂为β-羟烷基酰胺。实施例二一种杂化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正硅酸乙酯、纤维素醚、交联剂、过氧化新葵酸异丙苯酯以及去离子水以200:80:2:400:1000的重量比混合均匀配制成改性溶液,待用;(2)将改性溶液的温度升高至80℃后,将载体膜放到改性溶液中搅拌处理60min,然后将载体膜取出用清水清洗干净并沥干,待用,所述载体膜材质为聚酰胺;(3)将二氧化硅分散于乙醇中,制成浓度为4wt%的分散体系,将该分散体系在超声频率为100khz的条件下超声分散处理1~2h;用该分散体系浸泡载体膜,在温度为80℃、超声频率为18khz的条件下浸润50min后,取出载体膜并将载体膜在80℃的温度下干燥处理40min,如此反复5次后,即将二氧化硅负载在载体膜表面;(4)将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涂布在负载了二氧化硅的载体膜上,然后载体膜在80℃的温度下干燥处理40min,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将带有载体膜和二氧化硅的载体膜在250℃进行热处理40min,即可脱膜,得到杂化膜。所述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为正己烷,正己烷的浓度为30wt%。所述杂化膜的厚度为80μm。所述载体膜的形式为板框式、卷式、管式或中空纤维式。所述二氧化硅颗粒的大小为60μm。所述交联剂为β-羟烷基酰胺。实施例三一种杂化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正硅酸乙酯、纤维素醚、交联剂、过氧化新葵酸异丙苯酯以及去离子水以150:50:1.5:350:1000的重量比混合均匀配制成改性溶液,待用;(2)将改性溶液的温度升高至60℃后,将载体膜放到改性溶液中搅拌处理45min,然后将载体膜取出用清水清洗干净并沥干,待用,所述载体膜材质为聚酰胺;(3)将二氧化硅分散于乙醇中,制成浓度为4wt%的分散体系,将该分散体系在超声频率为100khz的条件下超声分散处理1.5h;用该分散体系浸泡载体膜,在温度为80℃、超声频率为18khz的条件下浸润40min后,取出载体膜并将载体膜在70℃的温度下干燥处理30min,如此反复3次后,即将二氧化硅负载在载体膜表面;(4)将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涂布在负载了二氧化硅的载体膜上,然后载体膜在70℃的温度下干燥处理30min,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将带有载体膜和二氧化硅的载体膜在200℃进行热处理30min,即可脱膜,得到杂化膜。所述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为正己烷,正己烷的浓度为22wt%。所述杂化膜的厚度为60μm。所述载体膜的形式为板框式、卷式、管式或中空纤维式。所述二氧化硅颗粒的大小为55μm。所述交联剂为β-羟烷基酰胺。试验例甲醇-碳酸二甲酯的渗透蒸发分离试验:甲醇(meoh)/碳酸二甲酯(dmc)混合物渗透汽化分离测试:操作温度为40~70℃,操作压力为常压,进料液即meoh/dmc共混物的配比为90/10wt%,渗透测用真空泵抽真空,真空的绝对压力小于1000pa,用液氮冷阱收集产物。色谱分析进料液及渗透液组成。膜的分离性能由分离因子α及渗透通量j两个参数评估:分离系数α=(ya/yb)/(xa/xb),其中a表示优先透过组分,b表示随后透过组分,y为在渗透液中组分的质量分数,x为料液中组分的质量分数;渗透通量j=m/(a*t),其中,m为渗透过膜的渗透液质量,单位g;a为膜面积,单位为m2;t为操作时间,单位为h;j为渗透通量,单位为g/(m2·h)。表1甲醇-碳酸二甲酯的渗透蒸发分离试验结果试验分组渗透通量g/(m2·h)分离系数实施例一0.1131.8实施例二0.1132.0实施例三0.0932.9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