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磺化聚芳醚砜纳滤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34783发布日期:2019-05-11 00:20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磺化聚芳醚砜纳滤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纳滤膜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磺化聚芳醚砜纳滤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滤膜是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膜分离技术。纳滤膜的平均孔径约为1nm,截留分子量为200~1000da,对于高价盐具有较高的截留率,并且具有较低的操作压力(一般为0.5~3mpa)。

纳滤膜分离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预处理,饮用水的净化与软化,工业和生活废水的处理,以及食品工业和医药等行业。

膜材料是影响纳滤膜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开发出性能优异、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高分子材料是膜科学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重点。

纳滤膜材料除了需要优异的截留性能和水通量,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抗污染性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

聚醚砜(pes)是一类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工程塑料,成为继纤维素衍生物之后最重要的成膜材料之一,它具有良好的耐氧化性、耐热性、耐溶剂性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是理想的纳滤膜的基体材料。

但是,由于pes类材料的亲水性差,分离膜的水通量低,抗污染能力差,制约其作为纳滤膜的分离层材料

研究表明,通过磺化反应在聚合物骨架中引入磺酸基团,能够增加亲水性,提高抗污染性,并且磺酸基团的引入能够使得纳滤膜表面荷负电,从而利用donnan效应可以分离不同价位的离子。

复合法是目前制备纳滤膜的主要方法,即在多孔支撑层上覆盖一层超薄分离层。

将磺化聚醚砜(spes)稀溶液涂覆在聚砜超滤膜上,制备了spes/psf复合纳滤膜,该复合膜带有强负电荷,对不同的无机盐具有良好的分离选择性,对于浓度2000mg/lna2so4脱除率可达92%,通量为72l/m2·h。相对于与支撑层,涂覆层材料起到提高分离效率和增加抗污染性关键作用,因此,合适的涂覆层材料是决定纳滤复合膜性能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磺化聚芳醚砜纳滤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复合纳滤膜的耐氧化性能,且其热稳定性高,力学强度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磺化聚芳醚砜纳滤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s1、磺化聚醚砜(spes-hq)的制备;

s2、聚合物膜(spes-hq)的制备;

所述s1中包括先后进行的对苯二酚型聚芳醚砜(pes-hq)的合成和

磺化聚芳醚砜(spes-hq)的合成;所述对苯二酚型聚芳醚砜(pes-hq)的合成包含如下步骤:

a、将毫摩尔数比为1.04:1:1.1的对苯二酚、二氯二苯砜和碳酸钾加入到25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再分别加入80mlnmp和35ml甲苯,并在一侧加上分水器,且分水器中加有8ml甲苯;

b、反应体系通入n2,搅拌均匀后加热至140℃,回流3h;

c、升温到160℃,排出反应体系中的甲苯,升至180℃并在此温度继续反应约5h,直至反应体系粘稠;

d、冷却后至110℃后将反应溶液倒入约800ml去离子水中,并快速搅拌,得到白色长条状固体;

所述磺化聚芳醚砜(spes-hq)的合成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80ml浓硫酸(98%)加入到250ml的单口烧瓶中,将10g的pes-hq缓慢加入到烧瓶中,常温下搅拌2-4h;

步骤二、将反应液倒入800ml的冰水混合物中,抽滤多次洗涤;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聚合物浸泡置于0.5mna2co3溶液中静置过夜,抽滤,洗涤至中性,得到产物spes-hq;

所述聚合物膜(spes-hq)的制备采用流延法成膜。

进一步地,流延法成膜首先称取聚合物0.25g溶于4ml的乙二醇单甲醚(emge)中;

随后将聚合物溶液置于烘箱中,加热至55ºc,待其成均匀透明的溶液;

然后在洁净的玻璃板上(6cm×6cm)均匀的铺开,在烘箱中24h除去溶剂;

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玻璃板与膜一起浸泡在去离子水中,自然剥落,得到透明且均一的聚合物薄膜。

进一步地,聚合物薄膜厚度为40-50um。

进一步地,步骤a中,对苯二酚、二氯二苯砜和碳酸钾分别为14.9323g(52mmol)、5.5050g(50mmol)和7.6015g(55mmol)。

进一步地,聚合物(pes-hq)在热水中多次浸泡、洗涤,然后抽滤,于12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4h后使用。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spes-hq于12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4h,备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两步法合成了对苯二酚型磺化聚芳醚砜(spes-hq),优化实验条件,采用单体非等摩尔比控制聚芳醚砜分子量,提供了配方合理,操作简单的聚醚砜合成路线。

通过磺化不同时间,获得不同磺化度(iec)的磺化聚芳醚砜(spes-hq),在合理的iec范围时(iec=1.48左右),spes-hq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够形成透明均一、有韧性的薄膜,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和力学性能。

特别是spes-hq在乙二醇单甲醚(emge)良好的溶解性,能够保证其稀溶液可以涂覆在聚砜类支撑层上而不溶解支撑层。

本发明与磺化聚醚砜相比,对苯二酚型磺化聚芳醚砜具有好得多的耐氧化性能,从而能显著提高复合纳滤膜的耐氧化性能。通过控制原料摩尔比,多次调节优化,获得稳定可重复的合成条件,并测试spes-hq的溶解性、成膜性、iec值、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pes-hq能够溶于许多常见有机溶剂,并能浇铸形成透明且有韧性的薄膜,热稳定性高,力学强度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磺化聚醚砜(spes-hq)的合成路线图;

图2是封端型spes-hq;

图3是二氯二苯砜和对苯二酚投料比(n+1):1时,spes-hq的分子量示意图;

图4是聚芳醚砜(pes-hq)和磺化聚芳醚砜(spes-hq)的ft-ir谱图;

图5是聚芳醚砜和磺化聚芳醚砜的1hnmr图;

图6是不同磺化条件下spes-hq的iec值以及成膜性对比图;

图7是pes-hq和spes-hq的tg曲线;

图8是spes-hq的断裂拉伸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新型磺化聚芳醚砜纳滤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两步法合成了对苯二酚型磺化聚芳醚砜(spes-hq),包含如下步骤:

s1、磺化聚醚砜(spes-hq)的制备;

s2、聚合物膜(spes-hq)的制备。

其中,磺化聚醚砜(spes-hq)的制备包括先后进行的对苯二酚型聚芳醚砜(pes-hq)的合成和磺化聚芳醚砜(spes-hq)的合成。

在对苯二酚型聚芳醚砜(pes-hq)的合成中,将毫摩尔数比为1.04:1:1.1的对苯二酚、二氯二苯砜和碳酸钾加入到25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具体的,苯二酚、二氯二苯砜和碳酸钾分别为14.9323g(52mmol)、5.5050g(50mmol)和7.6015g(55mmol)。

再分别加入80mlnmp和35ml甲苯,并在一侧加上分水器,且分水器中加有8ml甲苯。

在反应体系通入n2,搅拌均匀后加热至140℃,回流3h。

升温到160℃,排出反应体系中的甲苯,升至180℃并在此温度继续反应约5h,直至反应体系粘稠。

冷却后至110℃后将反应溶液倒入约800ml去离子水中,并快速搅拌,得到白色长条状固体。

最后将聚合物(pes-hq)在热水中多次浸泡、洗涤,然后抽滤,于12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4h后使用。

而在磺化聚芳醚砜(spes-hq)的合成中,将80ml浓硫酸(98%)加入到250ml的单口烧瓶中,将10g的pes-hq缓慢加入到烧瓶中,常温下搅拌2-4h。

随后将反应液倒入800ml的冰水混合物中,抽滤多次洗涤,并得到的聚合物浸泡置于0.5mna2co3溶液中静置过夜,抽滤,洗涤至中性,得到产物spes-hq。

同时,spes-hq于12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4h,备用。

而聚合物膜(spes-hq)的制备采用流延法成膜。

具体的,首先称取聚合物0.25g溶于4ml的乙二醇单甲醚(emge)中。

随后将聚合物溶液置于烘箱中,加热至55ºc,待其成均匀透明的溶液。

然后在洁净的玻璃板上(6cm×6cm)均匀的铺开,在烘箱中24h除去溶剂。

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玻璃板与膜一起浸泡在去离子水中,自然剥落,得到透明且均一、厚度为40-50um的聚合物薄膜。

在苯二酚型磺化聚芳醚砜(spes-hq)的合成及分子量调控上,如附图1所示,第一步以nmp为溶剂,甲苯为带水剂,碳酸钾为催化剂,对苯二酚和二氯二苯砜通过亲核缩聚,获得对苯二酚型聚醚砜(pes-hq)。

第二步,将所得pes-hq在常温条件下,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反应2-4h,通过磺化时间长短获得不同磺化度(即不同iec值)的磺化聚醚砜(spes-hq)。

而在第一步中,当二氯二苯砜和对苯二酚以1:1比例缩合,聚合反应较为迅速,分子量在1-3h内即迅速长大,mn达到约9.0×104,mw达到约28×104,过大的分子量会导致最终产物的溶解性较差,不利于工业应用。

故而,通过二氯二苯砜过量,即二氯二苯砜和对苯二酚比例为(n+1):1,制备如附图2所示的封端聚合物,从而获得分子量合适的聚合物。

另外,由于pes-hq的溶解性较差,此处所提到的分子量均指最终磺化产物spes-hq的分子量。

投料比(n+1):1时,spes-hq的分子量如附图3所示,当n=180,125,90,60时,分子量对于时间和温度均较为敏感,或过小,或过大。

因此,最终将温度确定在180ºc,当n=20-25时,反应时间在5-6h左右,能够获得理想的分子量(mn约4×104,mw约为10×104),并且多次实验能够重复该结果。

而第二步磺化反应,均在室温条件下(25ºc)反应,以浓硫酸作为磺化剂,相对于其他磺化剂如发烟硫酸,氯磺酸等,原料易得,有利于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在表征测试中,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使用brukerequinox-55型红外光谱仪测定,聚合物粉末经kbr压片。

核磁共振(nmr)使用varianmercuryplus400型核磁共振仪进行测试,以dmso-d6为溶剂,四甲基硅氧烷(tms)为内标。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pdi)在peseries200gpc仪上进行检测,以dmf(含0.01mol/llibr)为淋洗剂,流速1.0ml/min,柱温25°c,聚苯乙烯为标定曲线。热

失重分析(tga)在tga-7型(pe公司)热重分析仪上进行,n2保护下150℃恒温30min,20℃/min的升温速率,从150℃升到800℃。

力学性能使用instron4456电子拉力仪测试,应变速率为1mm/min,先将酸性聚合物膜样(5cm×0.5cm)在室温,相对湿度50%下平衡24h,然后进行测试,每个样条测试三次。

继续参照附图4,聚芳醚砜(pes-hq)和磺化聚芳醚砜(spes-hq)均在1589,1478cm-1位移处出现苯环骨架的振动吸收峰,并且1233cm-1位移处出现醚键(ar-o-ar)吸收振动峰,表明发生了亲核取代并形成了醚键。

相比之下,spes-hq红外谱图在1079,1025,620cm-1位移处的特征峰,分别代表磺酸砜基的对称和不对称振动吸收峰以及s-o的伸缩特征峰,表明了通过磺化将磺酸基引入到聚芳醚砜骨架上。

继续参照附图5,pes-hq结构简单,含有三种氢原子ha,hb,hc,特征峰较为清晰,容易确认。

相比而言,spes-hq在引入磺酸基团后,出现了三个新的特征峰,分别为he、hd和hc’,这是因为磺酸基是强吸电子基团,导致该苯环上的氢均发生位移,其中与磺酸基相邻的he明显向低场移动。

故而,fi-ir和1hnmr谱图结果均表明通过两步反应得到了目标产物磺化聚醚砜(spes-hq)。

在溶解性和成膜性上,对苯二酚型聚芳醚砜(pes-hq)分子链刚性较强,溶解性极差,不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当引入磺酸基团后,极性增加,磺化聚芳醚砜(spes-hq)的溶解性显著提高。

当iec值达到1.48时,spes-hq具有极好的溶解性,可以溶于大部分溶剂。

当spes-hq浓度为60mg/ml,在n-甲基吡咯烷(nmp)、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亚砜(dmso)、乙二醇单甲醚(emge)中,室温下即可完全溶解。

而在实际应用中,spes-hq作为涂覆层涂在支撑层上,需要一种合适的溶剂能够溶解spes-hq又不能溶解支撑层。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emge为成膜溶剂,成膜浓度6wt.%,获得透明均一,厚度约为40-50um的薄膜,并且,干燥状态的薄膜可以随意弯曲并不破裂,证明其韧性好。

离子交换容量(iec)定义为每克干膜含有磺酸基团的毫摩尔数,将酸型聚合物膜浸泡在100ml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24h,从而保证聚合物膜中磺酸根上的h+被na+完全置换,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0.01m)溶液滴定溶液中游离的h+,以此计算质子交换膜的iec。

并且,通常磺化聚芳醚砜的iec值对于纳滤膜的截盐率和水通量影响很大。

pes-hq在相同浓度下(1g/8ml),通过磺化不同时间,获得了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醚砜(spes-hq)。

采用酸碱滴定法获得磺化聚合的iec值,继续参照附图6,磺化度较小时(iec=1.22meq/g),spes-hq溶解性依旧较差,不溶于emge。而当iec值过大时(iec=1.62),虽然溶解性较好,但是大量磺酸基团的引入使得聚合物膜的溶胀率增加,进而导致聚合物膜的力学性能较差,不利于实际应用。

聚合物的热稳定性通过热失重分析(tga)来表征,所有样品均在氮气氛围下测定,继续参照附图7,非磺化聚合物pes-hq只有一个热失重台阶,在550ºc左右,为聚合物主链的降解。磺化聚醚砜spes-hq则有两个失重平台,第一个失重平台在约450ºc左右,对应磺酸基团的降解。

第二个失重平台为聚合物主链的降解,在500ºc左右。

pes-hq和spes-hq的5%热失重温度(td5)分别为486ºc,526ºc。以上结果表明spes-hq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继续参照附图8,spes-hq2的拉伸强度为42.2mpa,杨氏模量为1.41gpa,断裂伸长率为15%,与已报道的磺化聚醚砜类聚合物膜相比,具有理想的力学性能。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