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9072发布日期:2018-09-07 22:38阅读:10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作为一种地下隧道空间,能够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可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其建设在全国已经大范围的展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日益明显。

随着各种规范的推出和工程的建设,综合管廊的设计已经愈发成熟,只是在区域变电所内存在一种安全隐患。变电所即改变电压的场所与地方,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变电所通常由变压器、低压配电柜、储油池等设备和设施组成,变电所的下方就是综合管廊的舱室。传统的设计是在储油池汇水线处设置一个地漏,在变压器没有出现故障时,可以起到一定的排水作用,而在变压器出现故障时,例如,瓦斯警报,需要变压器泄油时,这时就会出现变压器油泄露到管廊的舱室中的情况,如果下方是燃气仓或者电力仓等易燃易爆的舱室,就会出现安全问题。现有的油水分离器一般体积较大,或者是将油水在分离器箱体中分离过滤,导致油水分离的成本较高。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希望寻求一种更为经济实用的油水分离器,从而使得该油水分离器在平时无泄油事故时可正常排水,而在出现泄油事故时可正常排水的同时还能够将油拦截在储油池内,以避免油泄露至综合管廊的舱室中形成潜在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寻求一种更为经济实用的油水分离器,从而使得该油水分离器在平时无泄油事故时可正常排水,而在出现泄油事故时可正常排水的同时还能够将油拦截在储油池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油水分离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器,包括箱体,箱体包括位于箱体的侧壁上的进液口,能够相对于进液口打开或关闭的挡水部件,与挡水部件相连且用于控制挡水部件打开或关闭的控制装置,以及固定在箱体的侧壁上且与控制装置相连的传感装置。其中,传感装置包括距地平面等高度设置的液态水传感器和液态油传感器,当箱体外部的液体仅能够触发液态水传感器时,控制装置控制挡水部件打开,以使箱体外部的液态水进入箱体内部,当箱体外部的液体不能继续触发液态水传感器而能够触发液态油传感器时,控制装置控制挡水部件关闭并发出报警;当箱体外部的液体仅能够触发液态油传感器时,控制装置发出报警。

进一步地,挡水部件包括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平行于进液口打开或关闭的挡水板。

进一步地,挡水板包括位于挡水板的底部的栅格部,当挡水板打开时,栅格部与箱体内部连通,而当挡水板关闭时,栅格部与箱体内部不连通。

进一步地,栅格部呈带状,且栅格部距地平面的高度大于液态水传感器距地平面的高度。

进一步地,油水分离器还包括位于箱体内且与箱体外部的排水系统相连通的溢流管。

进一步地,溢流管包括位于箱体内的入口和与箱体外部的排水系统相连通的出口,其中,入口距地平面的高度、液态水传感器距地平面的高度、栅格部距地平面的高度和出口距地平面的高度依次增大。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包括马达控制器和与马达控制器相连的单片机控制器,其中,马达控制器通过传动动力电缆与挡水部件相连,单片机控制器通过通讯电缆与传感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油水分离器设置在综合管廊的变电所的汇水处。

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器在平时无泄油事故时可实现正常排水,而在出现泄油事故时可正常排水的同时还能够将油拦截在储油池内,从而避免了油泄露至综合管廊内的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器操作简单,且经济实用,可有效保障综合管廊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器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油水分离器100包括箱体1,箱体1包括位于箱体1的侧壁上的进液口,能够相对于进液口打开或关闭的挡水部件2,与挡水部件2相连且用于控制挡水部件2打开或关闭的控制装置(包括马达控制器32和与马达控制器32相连的单片机控制器31),以及固定在箱体1的侧壁上且与控制装置相连的传感装置。其中,传感装置包括距地平面等高度设置的液态水传感器41和液态油传感器42,当箱体1外部的液体仅能够触发液态水传感器41时,控制装置控制挡水部件2打开,以使箱体1外部的液态水进入箱体1的内部,当箱体1外部的液体不能继续触发液态水传感器41而能够触发液态油传感器42时,控制装置控制挡水部件2关闭并发出报警;当箱体1外部的液体仅能够触发液态油传感器42时,控制装置发出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器100在使用时,可将其设置在综合管廊的变电所的汇水处。该油水分离器100的初始状态均为挡水部件2关闭的状态,其传感装置可对箱体1外部的液体的状态进行感测并将相应的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根据不同的信号指示对挡水部件2进行相应的控制。当箱体1外部的液体仅包括液态水且液态水到达液态水传感器41时,此时液态水传感器41检测到相应的液态水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挡水部件2开启,以使箱体1外部的液态水进入箱体1内部,进入箱体1内部的水在必要时可通过相应的排水装置排出箱体1,而当液态水低于液态水传感器41时,控制装置控制挡水部件2关闭;当箱体1外部仅包括液态油且液态油到达液态油传感器42时,此时液态油传感器42检测到相应的液态油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发出报警,以提示工作人员出现泄油状况;当箱体1外部既包括液态水又包括液态油时,根据油、水属性的不同,会出现上下分层的现象,即水在下层,油在上层,此时当液态水到达液态水传感器41时,液态水传感器41检测到相应的液态水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挡水部件2开启,以使箱体1外部的液态水进入箱体1内部,进入箱体1内部的水在必要时可通过相应的排水装置排出箱体1,而当液态水低于液态水传感器41时,液态油继续触发液态油传感器42工作,控制装置控制挡水部件2关闭并同时发出报警,以提示工作人员出现泄油状况。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器100在平时无泄油事故时可实现正常排水,而在出现泄油事故时可正常排水的同时还能够将油拦截在储油池内,从而避免了油泄露至综合管廊内的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器100操作简单,且经济实用,可有效保障综合管廊的安全。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挡水部件2包括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平行于进液口打开或关闭的挡水板。具体地,该挡水板包括位于挡水板的底部的栅格部21,当挡水板打开时,栅格部21与箱体1内部连通以实现箱体1外部的液体进入箱体1内,而当挡水板关闭时,栅格部21与箱体1内部不连通。通过设置栅格部21,可使进入箱体1内的液体的流速更平稳,从而确保油水分离器100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也可将液体中混入的大颗粒物质阻挡在箱体1外,以避免对箱体1内造成污染。

优选地,如图1所示,栅格部21呈带状,且栅格部21的顶部距地平面的高度H1大于液态水传感器41距地平面的高度H。通过该设置,在挡水板打开时,即栅格部21与箱体1内部连通时,栅格部21的顶部高于液态水传感器41的高度,若箱体1外部液位较高时,例如淹没液态水传感器41时,液体可更快速平稳地通过栅格部21进入箱体1内,从而有利于提高排水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油水分离器100还包括位于箱体1内且与箱体1外部的排水系统相连通的溢流管5。

具体地,溢流管5包括位于箱体1内的入口51和与箱体1外部的排水系统(图中未示出)相连通的出口52。其中,入口51距地平面的高度H3、液态水传感器41距地平面的高度H、栅格部21距地平面的高度H1和出口52距地平面的高度H2依次增大。值得注意的是,入口51距地平面的高度H3、液态水传感器41距地平面的高度H、栅格部21距地平面的高度H1和出口52距地平面的高度H2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具体设定。通过该设置,进入箱体1内的液体的液位在达到出口52的位置时才可排出箱体1进入外部的排水系统,这样可避免箱体1内的液体大量并快速地流至外部的排水系统而对排水系统的工作造成负担。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包括马达控制器32和与马达控制器32相连的单片机控制器31。其中,马达控制器32通过传动动力电缆6与挡水部件2相连,单片机控制器31通过通讯电缆7与传感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器100在平时无泄油事故时可实现正常排水,而在出现泄油事故时可正常排水的同时还能够将油拦截在储油池内,从而避免了油泄露至综合管廊内的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器100操作简单,且经济实用,可有效保障综合管廊的安全,有利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