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料装置及其反应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7023发布日期:2018-11-09 21:1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及其反应釜系统。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在生产如防老剂、减水剂等化工产品时,不仅需要向釜体内投入基本反映料也需要同时投入一定量的催化剂才能使反应正常进行,而且在不同的反应阶段,投入物料的速度也需要相应进行控制,中国专利文件201720352483 .0公布了带双进料口的反应釜,其优点是通过设置两个进料口的方式来增加了物料增加的速度,但是功能比较单一,无法对进料速度进行灵活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下料装置及其反应釜系统,针对生产减水剂、防老剂等化工产品时的工艺特性对反应釜的投料方式进行改进,使得物料的投递速度变得灵活可控,提高了反应釜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驱动电机,所述柱体内设有驱动轴、导向筒、压杆、下料筒、下料门、固定杆、重力球,所述驱动轴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柱体固定,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驱动轴位于所述柱体内的部段固定有多个凸轮,所述导向筒经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柱体的内壁相固定,所述压杆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偏离所述柱体的中心线布置,所述导向筒位于所述驱动轴的正下方,导向筒内设有凹部,该凹部内设有弹簧,该弹簧与所述压杆套接,所述压杆的圆周面上设有用以抵住所述弹簧的凸环,所述柱体经一漏斗形部段与所述下料筒相连接,所述下料门经转轴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下料筒内,所述下料筒的内壁上设有用以限制所述下料门转动的限位部,所述重力球经绳索与所述下料门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柱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一套盖板,该套盖板一端与所述柱体通过螺栓固定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驱动轴径向配合的缓振筒,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缓振筒。

在以上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系统包括釜体、搅拌轴、搅拌电机以及两个上述的下料装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中的这种下料装置及其反应釜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将驱动轴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使不同大小的凸轮与压杆相对,由于凸轮的大小不同,能够使压杆产生的位移也不相同,以此来控制下料门开度,通过设有两个下料装置,分别用以投放基本反应物料和催化剂,设置好两个下料装置中凸轮的位置,即可实现两者间下料速度的差异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导向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反应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4所示的下料装置100,包括柱体1、驱动电机2,柱体1内设有驱动轴11、导向筒12、压杆13、下料筒14、下料门15、固定杆16、重力球17,驱动轴11两端通过轴承111与柱体1固定,驱动轴11与驱动电机2相连接,驱动轴11位于柱体1内的部段固定有多个凸轮112,导向筒12经固定杆16与柱体1的内壁相固定,压杆13可转动的穿过导向筒12,导向筒12偏离柱体1的中心线布置,导向筒12位于驱动轴11的正下方,导向筒12内设有凹部121,该凹部内设有弹簧122,该弹簧122与压杆13套接,压杆13的圆周面上设有用以抵住弹簧122的凸环131,柱体1经一漏斗形部段113与下料筒14相连接,下料门15经转轴可转动的固定在下料筒14内,下料筒14的内壁上设有用以限制下料门转动的限位部141,重力球17经绳索与下料门15相连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只需将物料提前投入柱体内,开始进行反应釜操作时,通过移动驱动轴的位置来使用合适的凸轮来对准压杆,依次便可控制下料门的说开闭程度,导向筒内的弹簧为压杆提供复位力,而下料门下面垂挂的重力球则为下料门提供复位力。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选择,柱体1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套盖板3,该套盖板一端与柱体1通过螺栓固定另一端设有与驱动轴11径向配合的缓振筒31,驱动轴11穿过缓振筒31。套盖板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减缓驱动轴的径向振动。

在以上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反应釜系统,反应釜系统包括釜体4、搅拌轴5、搅拌电机6以及两个上述的下料装置100。在运用上述的反应釜系统进行物料反应时,可以通过设置两个下料装置,使得两个下料装置分别以不同的下料速度进行下料,一个下料装置内容纳基本反应物料,另一个下料装置内容纳催化剂,两者同步进行下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