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水气液混合装置的液体防回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4668发布日期:2019-01-22 23:07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臭氧水气液混合装置的液体防回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回流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臭氧水气液混合装置的液体防回流系统。



背景技术:

液体防回流系统主要用于气体、液体混合装置中,防止液体逆流至气体中。目前的臭氧水气液混合装置的液体防回流系统只采用单向阀来防止液体逆流,单向阀又称止回阀或逆止阀,是气流只能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反向流动的方向控制阀。但是单向阀经常出现阀瓣打碎和介质倒流等故障,导致单向阀失效。如果单向阀失效发生逆流时,系统没有传感器检测,也没有相应的保护机制,如果液体回流到气源发生器等器件中,将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需要一种更加完善的液体防回流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臭氧水气液混合装置的液体防回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臭氧水气液混合装置的液体防回流系统,所述臭氧水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气源发生器、气液混合桶和气体传输管,所述气源发生器安装于所述气体传输管上,所述气体传输管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气液混合桶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液体防回流系统包括:

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可编程控制器连接在所述气体传输管上;

U形支管和外支管,所述U形支管包括第一管、第二管,所述U形支管安装于所述气体传输管的靠近所述气液混合桶一侧,所述第一管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管的底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远离所述气体传输管,所述第二管靠近所述气体传输管,所述外支管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顶端的管口连接;

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外支管的另一端连接;

监测液体回流情况的液体传感器,所述液体传感器安装于所述U形支管的底部,所述液体传感器电性连接于所述可编程控制器;

第一排管、第二排管和分管,所述第一排管的靠近所述液体传感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排管的靠近所述液体传感器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排管上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与所述分管连接,所述分管连通所述第一排管和所述气体传输管,所述第二排管的远离所述液体传感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气体传输管;以及

防止液体进一步回流的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和第三气动阀,所述第一气动阀位于所述三通阀下方靠近所述气源发生器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排管上;所述第二气动阀一端连接在所述分管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管上;所述第三气动阀连接在所述第二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气动阀和所述液体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一气动阀、所述第二气动阀和所述第三气动阀电性连接于所述可编程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气液混合桶是可分离设计,所述气液混合桶中间安装有无缝密闭衔接的接口。

优选地,所述气体传输管、所述U形支管、所述第一排管、所述第二排管、所述分管和所述外支管是不锈钢材质。

优选地,所述气源发生器是高压放电的气源发生器。

优选地,所述气源发生器远离所述液体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液体传感器是感应式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动阀、所述第二气动阀和所述第三气动阀为V型阀芯的气动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包括两重防回流保护措施,第一重为单向阀,第二重为可编程控制器、液体传感器和气动阀;单向阀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液体发生回流时,监测液体回流情况的液体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与之电性相连的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与其电性相连的三个气动阀的开关顺序、次数、时长等,防止液体继续回流到其他器件中,反应更加迅速,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液体回流的效果得到更强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臭氧水气液混合装置的液体防回流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臭氧水气液混合装置的液体防回流系统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结合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臭氧水气液混合装置的液体防回流系统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臭氧水气液混合装置的液体防回流系统的正视图。一种臭氧水气液混合装置的液体防回流系统,所述臭氧水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气源发生器1、气液混合桶2和气体传输管3,气源发生器1安装于气体传输管3上,所述气体传输管3两端分别连接于气液混合桶2的顶部和底部;液体防回流系统包括可编程控制器4、U形支管5、外支管6、单向阀7、监测液体回流情况的液体传感器8、第一排管91、第二排管92、分管93、防止液体进一步回流的第一气动阀111、第二气动阀112和第三气动阀113。

可编程控制器4连接在气体传输管3上,对整个系统进行自动控制。

U形支管5包括第一管51、第二管52,U形支管5安装于气体传输管3的靠近气液混合桶2一侧,第一管51的底端与第二管52的底端连通,第一管51远离气体传输管3,第二管52靠近气体传输管3,外支管6其中一端与第一管51顶端的管口连接。U形支管5在结构上起到一定的阻止液体回流的作用。

单向阀7与外支管6的另一端连接。

液体传感器8安装于U形支管5的底部,能够及时检测到是否有液体回流;液体传感器8电性连接于可编程控制器4,将检测到的信息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至可编程控制器4。

第一排管91的靠近液体传感器8的一端和第二排管92的靠近液体传感器8的一端相连,第一排管91上设置有三通阀10,三通阀10与分管93连接,分管93连通第一排管91和气体传输管3,第二排管92的远离液体传感器8的一端连接于气体传输管3。

第一气动阀111位于三通阀10下方靠近所述气源发生器1并且连接在第一排管91上;第二气动阀112一端连接在分管93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管52上;第三气动阀113连接在第二管52上且位于第二气动阀112和液体传感器8之间;第一气动阀111、第二气动阀112和第三气动阀113电性连接于可编程控制器4,均受控于可编程控制器4发送过来的信号。

气液混合桶2是可分离设计,气液混合桶2中间安装有无缝密闭衔接的接口21。气体传输管3、U形支管5、第一排管91、第二排管92、分管93和外支管6是不锈钢材质。气源发生器1是高压放电的气源发生器。气源发生器1远离所述液体传感器8,以防止留给液体传感器8、可编程控制器4和第一气动阀111、第二气动阀112和第三气动阀113的反应时间太短导致液体回流到气源发生器中引发安全问题。第一气动阀111、第二气动阀112和第三气动阀113均为V型阀芯的气动阀。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两重液体防回流的措施,除单向阀外,还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液体传感器以及三个气动阀构成第二重保护措施,检测和反馈信号的速度快,控制精准,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液体回流的效果得到更强的保障。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