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聚羧酸类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8762发布日期:2019-03-05 18:34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聚羧酸类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容器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聚羧酸类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传统的聚羧酸类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用反应釜并未设计自动冲洗转置,由于反应釜体积大(5-20吨),各类管路设计较为固定,无法进行反应和清洗之间的装置切换。

另外,现有的聚羧酸类混凝土减水剂的反应釜生产特点:物料分步滴加,反应溶液浓度高稠度大,原材料丙烯酸等滴料容易在反应体系上层滞留或部分暴聚生成副反应产物附着于反应釜壁,同时聚羧酸减水剂成品呈粘稠状,残留在反应釜壁后遇热干燥也可能转为胶状物附着在反应釜壁不易去除,长期清洗不到位会造成反应釜壁大量附着物生产累积,所以每次反应完毕及时冲洗反应釜壁很有必要。另一方面,若由人工冲洗,则需在投料口处操作,而生产反应原材料常包含有机酸等有毒易挥发物质,高温下易从投料口散发,人工冲洗时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聚羧酸类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的反应釜,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聚羧酸类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的反应釜,该反应釜包括釜体、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电机驱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釜体内,所述搅拌叶固定安装在搅拌轴上且位于釜体内,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搅拌轴上且与搅拌轴同轴转动的水流引导盘和倾斜安装在水流引导盘上的至少一出水管,所述水流引导盘固定在搅拌轴的位置低于釜体的投料口且高于生产反应体系的液面高度,水流引导盘上的水经由出水管流出且能够对釜体的内壁进行冲刷。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进水管,该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水流引导盘的上方,且不与水流引导盘直接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冲刷在釜体内壁上端水流冲击点不低于生产反应体系的液面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水流引导盘的盘体中部具有一供该搅拌轴穿过的通孔,盘体上具有环绕在该通孔周围的围挡。

进一步的,所述水流引导盘和搅拌轴之间通过销或键实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流引导盘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子水流引导盘拼接而成,每个子水流引导盘的中部都具有卡箍部,两个每个子水流引导盘上的卡箍部相向设置固定在搅拌轴上,并形成供搅拌轴穿过的让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的末端具有与釜体内壁相垂直设置的水平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聚羧酸类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的反应釜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应釜在搅拌轴上增加水流引导盘,无需对原有管路进行较大整改,利用添加反应用水时,开启搅拌带动水流引导盘完成冲洗,清洗液可用于生产合成,而且无需额外人工清洗步骤,降低健康危害。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反应釜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第一种水流引导盘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第二种水流引导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聚羧酸类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的反应釜,该反应釜包括釜体10、电机20、搅拌轴30和搅拌叶40,其中,所述搅拌轴30的一端与电机20驱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釜体10内,所述搅拌叶40固定安装在搅拌轴30上且位于釜体10内部,电机20驱动搅拌轴30转动,搅拌轴30上的搅拌叶40对釜体10内的反应物进行搅拌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反应釜与现有的反应釜的差别在于,还包括用于清洗釜体内壁的清洗装置,该清洗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搅拌轴30上且与搅拌轴30同轴转动的水流引导盘50和倾斜安装在水流引导盘50上的至少一出水管52,所述水流引导盘50固定在搅拌轴30上的位置低于釜体10的投料口且高于生产反应体系的液面高度(图1中A处),以保证搅拌轴30转动时,水流引导盘50和出水管52都不会对釜体10内的反应物的反应造成影响,而水流引导盘50上的水经由出水管52流出且能够对釜体10的内壁进行冲刷,在反应后将残留在釜体10内壁上的丙烯酸等原材料或附着于反应釜内壁上的副反应产物冲刷掉,而且不需要额外人工清洗步骤,可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或者在反应时将残留在釜体10内壁上的丙烯酸等原材料冲刷至釜体内,而清洗液用于生产合成。

上述的反应釜只需对搅拌轴30进行改造,在搅拌轴30上增设水流引导盘50,并不需要对反应釜的原有管道进行较大整改,易于实现对现有反应釜进行升级。

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反应釜还包括一进水管56,该进水管56的出水口位于水流引导盘50的上方,且不与水流引导盘50直接接触,以使进水管56在水流引导盘50随着搅拌轴30转动时,不会对水流引导盘50造成干涉。

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出水管52冲刷在釜体10内壁上的水流冲击点不低于生产反应体系的液面高度,以保证其能够将釜体10内壁上的残留物充分的冲刷掉。

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出水管52的出水端具有与釜体内壁相垂直设置的水平段520,使得清洗釜体内壁时,水流可以更有力的冲击在釜体内壁上。

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水流引导盘50的形状为大致碗状结构,具有一个储水的空间,出水管52呈一定角度的倾斜安装在水流引导盘50的侧壁上,并且与水流引导盘50的储水空间连通,清洗的水流入至水流引导盘50的储水空间内并通过出水管52流出。为了便于该水流引导盘50安装在搅拌轴30上,在所述水流引导盘50的盘体中部开设一供该搅拌轴穿过的通孔500,盘体上还具有环绕在该通孔500周围的围挡502,其中围挡502的高度至少高于出水管52与水流引导盘50连接处的高度,以保证水是从出水管52流出的。其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水流引导盘50和搅拌轴30之间可以销或键实现固定连接,以便于水流引导盘50的拆装。

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水流引导盘50的另一实施例,该水流引导盘50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子水流引导盘50a和50b拼接而成,每个子水流引导盘的中部都具有一卡箍部54a和54b,同样的卡箍部54a和卡箍部54b也对称设置,两个每个子水流引导盘上的卡箍部相向设置固定在搅拌轴30上,并形成供搅拌轴30穿过的让位孔540,可在不拆卸搅拌轴30的情况下,将水流引导盘50安装在搅拌轴30上,而为了保证其密封性,还可以在子水流引导盘50a和50b的拼接处安装密封圈。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