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自动上料球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7406发布日期:2019-08-23 23:3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高效自动上料球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自动上料球磨机,属于化工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中,经常需要把矿石等固体物料粉碎研磨,常用的研磨设备是球磨机;现有的球磨机研磨设备多采用圆柱形筒体,也有采用圆锥筒体的,无论筒体的外形有何不同,但在筒内均设有内保护衬板,以减小研磨用的金属球介质滚动时对筒体的研磨损耗,但这一措施除增加了筒体重量外,却无法避免球介质和衬板的磨损;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加速发展,球磨机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如何通过对球磨机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改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工生产的需求,就变成了当下的首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效自动上料球磨机,整个技术方案结构紧凑、成本较低,节能环保,相比于一般的球磨机,本品再进过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后,设备所含自动上料组件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实现24小时自动投料,且可以根据传感器实时传回的数据,及时调节投料数量,从而减少设备空转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自动上料球磨机,所述高效自动上料球磨机包括进料组件、粉磨组件、出料组件、动力组件和自动上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和出料组件具与粉磨组件相连,并分别安装在粉磨组件两端;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在出料组件右侧,通过组件中所属传动轴与粉磨组件相连;所述自动上料组件安装在进料组件左侧,其所属出料仓斗和进料组件所属进料斗紧密相连。该设计结构简单清晰,各组件之间紧密联系又不相互影响,所需部件更换方便,易于日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的维修保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进料斗、进料螺旋桶和进料中空轴;所述进料斗、进料螺旋桶和进料中空轴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相连;所述进料中空轴与粉磨组件中的筒体相连。进料螺旋桶的设计可以使原材料定量有序的进入筒体内,让桶内的代加工原料数量保持在一个恒定值。既可避免原料在桶内过度积压,导致研磨不充分,又可减少因原料偏少,产能浪费的现象发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粉磨组件包括筒体、隔仓板、人孔和钢球;所述隔仓板安装在筒体横长二分之一处;所述人孔安装在筒体表面;所述钢球放置在筒体内。隔仓板的作用是分隔待磨材料,防止大颗粒物料流向出料端,并控制物料在筒体内移动速度。人孔的设计可以方便后期设备维护和钢球的定期更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筒体内壁上安装有衬板。在筒体内壁上安装衬板,可以保护筒体不受原料的磨损和冲击,延长磨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因衬板表面的摩擦系数较大,可以更好的将原料抛至高处,从而增强钢球对原料的粉碎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筒体出料方向末端安装有出料筛板。出料筛板的设置,可以避免过大的物料进入出料组件中,从而破环出料组件的机械结构,造成设备的损坏。增加设备的维修费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出料中空轴、出料螺旋桶、出料筛斗、出料口和排烟管;所述出料中空轴与粉磨组件中的出料筛板相连;所述出料中空轴、出料螺旋桶和出料筛斗则依次相连;所述出料口安装在出料筛斗下方;所述排烟管安装在出料筛斗上方。出料组件各部件之间紧密相连。当原料经过研磨后,从出料筛板中流出进入到出料螺旋桶,再随出料螺旋桶运动进入到出料筛斗中,最后由出料筛斗的出料口出料。整个过程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不仅避免原料在出料过程中出现撒漏现象,造成原料的浪费,同时,缩短了物料的运行行程,提高了出料效率,使整个物料加工过程更加顺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传动齿轮箱、传动轴、联轴器和电动机;所述传动齿轮箱、传动轴、联轴器和电动机依次相连;所述传动齿轮箱动力输出端与出料中空轴相连。动力组件选用传统的齿轮动力传输模式,这种模式虽然结构简单,但动力传输效率高,可靠性强,不仅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也便于后期的维护保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自动上料组件包括进料仓斗、送料组件机架、传输皮带、脚架、控制阀门、电控盒、出料仓斗;所述进料仓斗安装在送料组件机架上方;所述传输皮带安装在送料组件机架内部;所述电动滚轮安装在传输皮带两端;所述脚架安装在送料组件机架下方;所述控制阀门安装在进料仓斗下方;所述电控盒安装在传输皮带中间位置;所述出料仓斗安装在送料组件机架右侧末端。

本品所含自动上料组件优点如下;一,整个上料过程均在密闭的机架罩壳内进行,可以有效避免烟尘四散对工作环境带来的污染;二,本组件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实现24小时自动投料,不仅减少了人工支出,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也提高了设备的操作安全性,更有利于企业生产安全的建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控盒左侧安装有测速感应器,感应器的测头正对传输皮带。测速感应器可对传输皮带的传送速度进行检测,当皮带运行速度明显减缓时,可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进行检查,以防止因皮带老化或破损造成的产能降低现象的发生。

相对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该技术方案整体结构设计巧妙、紧凑、成本较低;2)所述高效自动上料球磨机包括进料组件、粉磨组件、出料组件、动力组件和烟尘过滤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和出料组件具与粉磨组件相连,并分别安装在粉磨组件两端;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在出料组件右侧,通过组件中所属传动轴与粉磨组件相连;所述烟尘过滤组件安装在出料组件上方,与出料组件所属排烟管紧密相连;3)进料螺旋桶的设计可以使原材料定量有序的进入筒体内,让桶内的代加工原料数量保持在一个恒定值。既可避免原料在桶内过度积压,导致研磨不充分,又可减少因原料偏少,产能浪费的现象发生;4)隔仓板的作用是分隔待磨材料,防止大颗粒物料流向出料端,并控制物料在筒体内移动速度。人孔的设计可以方便后期设备维护和钢球的定期更换;5)在筒体内壁上安装衬板,可以保护筒体不受原料的磨损和冲击,延长磨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因衬板表面的摩擦系数较大,可以更好的将原料抛至高处,从而增强钢球对原料的粉碎作用;6)出料筛板的设置,可以避免过大的物料进入出料组件中,从而破环出料组件的机械结构,造成设备的损坏。增加设备的维修费用;7)出料组件各部件之间紧密相连。当原料经过研磨后,从出料筛板中流出进入到出料螺旋桶,再随出料螺旋桶运动进入到出料筛斗中,最后由出料筛斗的出料口出料。整个过程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不仅避免原料在出料过程中出现撒漏现象,造成原料的浪费,同时,缩短了物料的运行行程,提高了出料效率,使整个物料加工过程更加顺畅;8)动力组件选用传统的齿轮动力传输模式,这种模式虽然结构简单,但动力传输效率高,可靠性强,不仅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也便于后期的维护保养;9)本品所含自动上料组件优点如下;一,整个上料过程均在密闭的机架罩壳内进行,可以有效避免烟尘四散对工作环境带来的污染;二,本组件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实现24小时自动投料,不仅减少了人工支出,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也提高了设备的操作安全性,更有利于企业生产安全的建设;10)测速感应器可对传输皮带的传送速度进行检测,当皮带运行速度明显减缓时,可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进行检查,以防止因皮带老化或破损造成的产能降低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6、衬板,7、出料筛板,

11、进料斗,12、进料螺旋桶,13、进料中空轴,21、筒体,22、隔仓板,23、人孔,24、钢球;31、出料中空轴,32、出料螺旋桶,33、出料筛斗,34、出料口,35、排烟管;

41、传动齿轮箱,42、传动轴,43、联轴器,44、电动机;51、进料仓斗,52、送料组件机架,53传输皮带,54脚架,55、控制阀门,56、电控盒、57、出料仓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高效自动上料球磨机,所述高效自动上料球磨机包括进料组件、粉磨组件、出料组件、动力组件和自动上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和出料组件具与粉磨组件相连,并分别安装在粉磨组件两端;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在出料组件右侧,通过组件中所属传动轴与粉磨组件相连;所述自动上料组件安装在进料组件左侧,其所属出料仓斗和进料组件所属进料斗紧密相连。该设计结构简单清晰,各组件之间紧密联系又不相互影响,所需部件更换方便,易于日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的维修保养。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进料斗11、进料螺旋桶12和进料中空轴13;所述进料斗、进料螺旋桶和进料中空轴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相连;所述进料中空轴与粉磨组件中的筒体相连。进料螺旋桶的设计可以使原材料定量有序的进入筒体内,让桶内的代加工原料数量保持在一个恒定值。既可避免原料在桶内过度积压,导致研磨不充分,又可减少因原料偏少,产能浪费的现象发生。所述粉磨组件包括筒体21、隔仓板22、人孔23和钢球24;所述隔仓板安装在筒体横长二分之一处;所述人孔安装在筒体表面;所述钢球放置在筒体内。隔仓板的作用是分隔待磨材料,防止大颗粒物料流向出料端,并控制物料在筒体内移动速度。人孔的设计可以方便后期设备维护和钢球的定期更换。所述筒体内壁上安装有衬板6。在筒体内壁上安装衬板,可以保护筒体不受原料的磨损和冲击,延长磨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因衬板表面的摩擦系数较大,可以更好的将原料抛至高处,从而增强钢球对原料的粉碎作用。所述筒体出料方向末端安装有出料筛板7。出料筛板的设置,可以避免过大的物料进入出料组件中,从而破环出料组件的机械结构,造成设备的损坏。增加设备的维修费用。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出料中空轴31、出料螺旋桶32、出料筛斗33、出料口34和排烟管35;所述出料中空轴与粉磨组件中的出料筛板相连;所述出料中空轴、出料螺旋桶和出料筛斗则依次相连;所述出料口安装在出料筛斗下方;所述排烟管安装在出料筛斗上方。出料组件各部件之间紧密相连。当原料经过研磨后,从出料筛板中流出进入到出料螺旋桶,再随出料螺旋桶运动进入到出料筛斗中,最后由出料筛斗的出料口出料。整个过程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不仅避免原料在出料过程中出现撒漏现象,造成原料的浪费,同时,缩短了物料的运行行程,提高了出料效率,使整个物料加工过程更加顺畅。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传动齿轮箱41、传动轴42、联轴器43和电动机44;所述传动齿轮箱、传动轴、联轴器和电动机依次相连;所述传动齿轮箱动力输出端与出料中空轴相连。动力组件选用传统的齿轮动力传输模式,这种模式虽然结构简单,但动力传输效率高,可靠性强,不仅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也便于后期的维护保养。所述自动上料组件包括进料仓斗51、送料组件机架52、传输皮带53、脚架54、控制阀门55、电控盒56、出料仓斗57;所述进料仓斗安装在送料组件机架上方;所述传输皮带安装在送料组件机架内部;所述电动滚轮安装在传输皮带两端;所述脚架安装在送料组件机架下方;所述控制阀门安装在进料仓斗下方;所述电控盒安装在传输皮带中间位置;所述出料仓斗安装在送料组件机架右侧末端;本品所含自动上料组件优点如下;一,整个上料过程均在密闭的机架罩壳内进行,可以有效避免烟尘四散对工作环境带来的污染;二,本组件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实现24小时自动投料,不仅减少了人工支出,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也提高了设备的操作安全性,更有利于企业生产安全的建设。所述电控盒左侧安装有测速感应器,感应器的测头正对传输皮带。测速感应器可对传输皮带的传送速度进行检测,当皮带运行速度明显减缓时,可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进行检查,以防止因皮带老化或破损造成的产能降低现象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