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雾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8445发布日期:2020-06-20 16:0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气雾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气雾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在隧道开挖掘进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对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和洞石生产安全,甚至周围生态环境都有较大的危害。据测定,在作业生产高峰期间,由于除尘设备性能差,不可避免要产生粉尘,粉尘所占的比例很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一般约为砂石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63~83%。粒度小于5um的粉尘进入人体后,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矽肺病发病率越高,危害最大。此外,粉尘对人体危害还取决于进入肺部的量,施工作业人员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必将吸入大量粉尘,容易患上尘肺病等呼吸性职业病;一般以每立方米空气含粉尘的量计算,即浓度作为衡量标准。其中,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人体健康的卫生标准将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机械设备寿命。

目前我们主要采用的除尘措施有喷雾除尘、通风除尘等,目前,采掘工作面采用的喷雾除尘具有结构简单、机械磨损小及能耗低等优点,但由喷嘴布置与进风口同向,存在降尘效率低、耗水量大等问题;采用旋流喷嘴增加雾滴粉尘间相对速度来提高降尘效率,但由于受喷嘴雾化角度限制,雾滴不能覆盖集尘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气雾除尘系统,用于超声清洗前的预清洗。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雾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除尘结构、供液管和配液系统,所述雾化除尘结构通过所述供液管与所述配液系统连接;

所述雾化除尘结构包括进气段、雾化喷嘴、引射流喷嘴、钢丝网栅、脱水装置、储浆筒,所述进气段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段、风筒、出气段,所述雾化喷嘴、引射流喷嘴、钢丝网栅、脱水装置依次设置在所述风筒内,所述储浆筒设置在所述钢丝网栅和所述脱水装置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喷嘴为4或8个,4或8个所述雾化喷嘴均匀分布在风筒的圆周上。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喷嘴的扩散角α=50°±8°,所述雾化喷嘴在y向偏转角为20°±5°。

进一步地,所述配液系统包括储液罐、闸阀、过滤器、供液泵,所述储液罐上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依次设置有闸阀、过滤器,所述出液管分为两个支路并分别设置供液泵。

进一步地,所述储浆筒上设置有排浆管道,所述排浆管道与所述储液罐连接,所述排浆管道上设置排浆阀和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配液系统还包括清水管路,所述清水管路上供液泵和水表。

进一步地,所述供液泵入口和出口均设有法兰闸阀,所述出口处的所述法兰闸阀后设有止回阀。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与所述供液管连接,所述雾化喷嘴通过管路与所述供液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供液管还设置有所述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和流量计。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设置有排污阀,所述储液罐分包括加料仓、搅拌仓和储液仓,所述储液罐内装有搅拌叶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配液系统中并联安装2台供液泵,当主泵出现故障时切换到备用泵,保证抑尘剂顺利喷洒和方便故障泵的维修,泵入口和出口均设有法兰闸阀,出口法兰闸阀后设有止回阀,防止抑尘剂在主泵和备用泵管路间形成循环。泵运转期间,储液罐中搅拌好的抑尘剂经过滤器,滤除杂质后送至喷嘴处,清水管路,用于清洗喷嘴,清洗后的液体经储浆筒送回储液罐,可以循环利用降低成本;整体所需供水压力低、耗水量少,能明显改善降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气雾除尘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雾化除尘结构的b-b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雾化除尘结构的b-b剖面示意图。

图中:1.储液罐,2排污阀,3.闸阀,4.过滤器,5.供液泵,6.止回阀,7.温度变送器8.压力变送器,9.流量计,10.水表,11.雾化除尘结构,11-1.进气段,11-2.雾化喷嘴,11-3.风筒,11-4.引射流喷嘴,11-5.钢丝网栅,11-6.脱水装置,11-7.出气段,11-8.储浆筒,11-9.排浆管道,12.出液管,13.供液管,14.清水管路,15.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做出说明。

附图中:1.储液罐,2排污阀,3.闸阀,4.过滤器,5.供液泵,6.止回阀,7.温度变送器8.压力变送器,9.流量计,10.水表,11.雾化除尘结构,11-1.进气段,11-2.雾化喷嘴,11-3.风筒,11-4.引射流喷嘴,11-5.钢丝网栅,11-6.脱水装置,11-7.出气段,11-8.储浆筒,11-9.排浆管道,12.出液管,13.供液管,14.清水管路,15.搅拌叶。

气雾除尘系统,包括雾化除尘结构11、供液管13和配液系统,雾化除尘结构11通过供液管与配液系统连接;配液系统为雾化除尘结构11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抑尘剂,雾化除尘结构11进行均匀雾化降尘处理,并将系统的清洗液回收到储液罐。

雾化除尘结构11包括进气段11-1、雾化喷嘴11-2、引射流喷嘴11-4、钢丝网栅11-5、脱水装置11-6、储浆筒11-8,进气段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段11-1、风筒11-3、出气段11-7,雾化喷嘴11-2、引射流喷嘴11-4、钢丝网栅11-5、脱水装置11-6依次设置在风筒11-3内,储浆筒11-8设置在钢丝网栅11-5和脱水装置11-6的下方。引射流喷嘴11-4射流方向与进风口同向布置,压力水经引射流喷嘴11-4射流后形成后腔负压,将周围粉尘吸入与雾化喷嘴喷11-2出雾化水混合,雾滴与粉尘通过惯性碰撞及钢丝网栅11-5的拦截作用,再经脱水装置、使水滴失去动能与粉尘流分离,以达到除尘和脱水的目。

雾化喷嘴11-2为8个,8个雾化喷嘴11-2均匀分布在风筒的圆周上。雾化喷嘴11-2的扩散角α=50°±8°,雾化喷嘴11-2在y向偏转角为20°±5°布置后的8个雾化喷嘴产生雾滴将做旋转射流流动,增加雾滴粉尘间相对速度来提高降尘效率,消除了雾化喷嘴的扩散角雾化角度限制,雾滴覆盖集尘全空间,在雾化喷嘴11-2、引射流喷嘴11-4、钢丝网栅11-5和脱水装置11-6采用现有产品的情况下,通改变雾化喷嘴布置提高降尘效率。

配液系统包括储液罐1、闸阀3、过滤器4、供液泵5,储液罐1上设置有出液管12,出液管12上依次设置有闸阀3、过滤器4,出液管12分为两个支路并分别设置供液泵5。配液系统还包括清水管路14,清水管路14上供液泵5和水表10。清水管路,用于清洗喷嘴,清洗后的液体经积液器送回储液罐1。

储浆筒11-8上设置有排浆管道11-9,排浆管道11-9与储液罐1连接,排浆管道11-9上设置排浆阀和过滤器。通过排浆阀实现清洗后的液体的排放,清洗后的液体的经储浆筒后的过滤器送回储液罐,可以循环利用降低成本。

供液泵5入口和出口均设有法兰闸阀3,出口法兰闸阀3后设有止回阀6。出液管13与供液管13连接,雾化喷嘴11-2通过管路与供液管13连接,供液管还设置有温度变送器7、压力变送器8和流量计9。温度计、流量计和压力变送器分别检测系统的供液温度、流量和供液压力,方便监控,并将信号传输给操作平台。水表用于测量清洗喷嘴的用水量以便操作者掌握抑尘剂质量分数的变化。

储液罐1设置有排污阀2,方便维修和排出杂物,储液罐1包括加料仓、搅拌仓和储液仓,储液罐1内装有搅拌叶片15。搅拌叶片15便于储液罐内的抑尘剂分布均均。

为保证抑尘剂顺利喷洒和方便故障泵的维修,并联安装2台供液泵5,当主泵出现故障时切换到备用泵。泵人口和出口均设有法兰闸阀3,出口法兰闸阀3后设有止回阀,防止抑尘剂在主泵和备用泵管路间形成循环。泵运转期间,储液罐中搅拌好的抑尘剂经过滤器,滤除杂质后送至喷嘴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配液系统中并联安装2台供液泵,当主泵出现故障时切换到备用泵,保证抑尘剂顺利喷洒和方便故障泵的维修,泵入口和出口均设有法兰闸阀,出口法兰闸阀后设有止回阀,防止抑尘剂在主泵和备用泵管路间形成循环。泵运转期间,储液罐中搅拌好的抑尘剂经过滤器,滤除杂质后送至喷嘴处,清水管路,用于清洗喷嘴,清洗后的液体经储浆筒送回储液罐,可以循环利用降低成本;整体所需供水压力低、耗水量少,能明显改善降尘效果。

对粒径为2μm以上粉尘的降尘效率达到95%,所需供水压力为7.9mpa,耗水量为30l/min;对粒径为1μm以下的粉尘,新型结构降尘效率为布置雾化喷嘴的4倍。

实施例1

气雾除尘系统,包括雾化除尘结构11、供液管13和配液系统,雾化除尘结构11通过供液管与配液系统连接;配液系统为雾化除尘结构11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抑尘剂,雾化除尘结构11进行均匀雾化降尘处理,并将系统的清洗液回收到储液罐。

雾化除尘结构11包括进气段11-1、雾化喷嘴11-2、引射流喷嘴11-4、钢丝网栅11-5、脱水装置11-6、储浆筒11-8,进气段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段11-1、风筒11-3、出气段11-7,雾化喷嘴11-2、引射流喷嘴11-4、钢丝网栅11-5、脱水装置11-6依次设置在风筒11-3内,储浆筒11-8设置在钢丝网栅11-5和脱水装置11-6的下方。引射流喷嘴11-4射流方向与进风口同向布置,压力水经引射流喷嘴11-4射流后形成后腔负压,将周围粉尘吸入与雾化喷嘴喷11-2出雾化水混合,雾滴与粉尘通过惯性碰撞及钢丝网栅11-5的拦截作用,再经脱水装置、使水滴失去动能与粉尘流分离,以达到除尘和脱水的目。

实施例2

气雾除尘系统,包括雾化除尘结构11、供液管13和配液系统,雾化除尘结构11通过供液管与配液系统连接;配液系统为雾化除尘结构11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抑尘剂,雾化除尘结构11进行均匀雾化降尘处理,并将系统的清洗液回收到储液罐。

雾化除尘结构11包括进气段11-1、雾化喷嘴11-2、引射流喷嘴11-4、钢丝网栅11-5、脱水装置11-6、储浆筒11-8,进气段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段11-1、风筒11-3、出气段11-7,雾化喷嘴11-2、引射流喷嘴11-4、钢丝网栅11-5、脱水装置11-6依次设置在风筒11-3内,储浆筒11-8设置在钢丝网栅11-5和脱水装置11-6的下方。引射流喷嘴11-4射流方向与进风口同向布置,压力水经引射流喷嘴11-4射流后形成后腔负压,将周围粉尘吸入与雾化喷嘴喷11-2出雾化水混合,雾滴与粉尘通过惯性碰撞及钢丝网栅11-5的拦截作用,再经脱水装置、使水滴失去动能与粉尘流分离,以达到除尘和脱水的目。

雾化喷嘴11-2为8个,8个雾化喷嘴11-2均匀分布在风筒的圆周上。雾化喷嘴11-2的扩散角α=50°±8°,雾化喷嘴11-2在y向偏转角β为20°±5°布置后的8个雾化喷嘴产生雾滴将做旋转射流流动,增加雾滴粉尘间相对速度来提高降尘效率,消除了雾化喷嘴的扩散角雾化角度限制,雾滴覆盖集尘全空间,在雾化喷嘴11-2、引射流喷嘴11-4、钢丝网栅11-5和脱水装置11-6采用现有产品的情况下,通改变雾化喷嘴布置提高降尘效率。

实施例3

除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外,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雾化喷嘴11-2为4个,4个雾化喷嘴11-2均匀分布在风筒的圆周上。配液系统包括储液罐1、闸阀3、过滤器4、供液泵5,储液罐1上设置有出液管12,出液管12上依次设置有闸阀3、过滤器4,出液管12分为两个支路并分别设置供液泵5。配液系统还包括清水管路14,清水管路14上供液泵5和水表10。清水管路,用于清洗喷嘴,清洗后的液体经积液器送回储液罐1。

储浆筒11-8上设置有排浆管道11-9,排浆管道11-9与储液罐1连接,排浆管道11-9上设置排浆阀和过滤器。通过排浆阀实现清洗后的液体的排放,清洗后的液体的经储浆筒后的过滤器送回储液罐,可以循环利用降低成本。

供液泵5入口和出口均设有法兰闸阀3,出口法兰闸阀3后设有止回阀6。出液管13与供液管13连接,雾化喷嘴11-2通过管路与供液管13连接,供液管还设置有温度变送器7、压力变送器8和流量计9。温度计、流量计和压力变送器分别检测系统的供液温度、流量和供液压力,方便监控,并将信号传输给操作平台。水表用于测量清洗喷嘴的用水量以便操作者掌握抑尘剂质量分数的变化。

储液罐1设置有排污阀2,方便维修和排出杂物,储液罐1分包括加料仓、搅拌仓和储液仓,储液罐1内装有搅拌叶片15。搅拌叶片15便于储液罐内的抑尘剂分布均均。

为保证抑尘剂顺利喷洒和方便故障泵的维修,并联安装2台供液泵5,当主泵出现故障时切换到备用泵。泵人口和出口均设有法兰闸阀3,出口法兰闸阀3后设有止回阀,防止抑尘剂在主泵和备用泵管路间形成循环。泵运转期间,储液罐中搅拌好的抑尘剂经过滤器,滤除杂质后送至喷嘴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