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提取物浓缩结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8290发布日期:2019-08-21 00:28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提取物浓缩结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药提取物浓缩结晶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的浓缩结晶是将中药提取液中溶剂蒸发,溶液浓度增大的过程,需要专门的浓缩结晶设备加以辅助实现,传统的浓缩结晶设备存在诸多问题,结构复杂,浓缩结晶不够彻底,操作繁琐,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而且不能够根据需求快速将浓缩环境减压,药液的蒸发效率低下,溶剂蒸汽率低下,蒸发浓缩结晶效果不够理想,不能够保证药液浓缩前的纯净度,无法避免堵塞管道情况的发生,中药的浓缩结晶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蒸发溶剂的流速过快,冷却不够充分,无法避免因不充分冷却造成的蒸汽回流而影响浓缩纯度情况的发生,无形中增加了人员的工作负担,致使浓缩结晶装置的使用效率低下,因此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中药提取物浓缩结晶装置的实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中药提取物浓缩结晶装置,结构简单,浓缩结晶彻底,操作方便,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能够根据需求,在压力表的参考下,通过负压装置快速将浓缩环境减压,提高了药液的蒸发效率,能不断的排出溶剂蒸汽,利用蒸发浓缩结晶,通过过滤装置保证药液浓缩前的纯净度,避免堵塞管道情况的发生,保证中药的浓缩结晶质量,通过缓流结构降缓蒸发溶剂的流速,实现彻底冷却,避免因不充分冷却造成的蒸汽回流而影响浓缩纯度情况的发生,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了浓缩结晶装置的使用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提取物浓缩结晶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右侧安装孔内设有浓缩筒,浓缩筒的上端设有均匀分布的开孔,浓缩筒的上端设有负压装置,负压装置中筒盖的弧面右侧设有过滤装置,底板的上端左侧设有储料箱,储料箱的侧面出液口处设有排药管,储料箱的上端设有两组相对分布的支板,支板的上方内侧端头与缓流结构中缓流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浓缩筒的上端中心处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浓缩筒的上端通孔并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转轴的下端设有均匀分布的搅拌杆,浓缩筒的筒内壁下端设有漏孔板,漏孔板的底面设有防水加热棒,浓缩筒的弧面下端设有水温计,浓缩筒的弧面上端设有压力表,水温计和压力表的触头均贯穿浓缩筒的内壁,浓缩筒的弧面中部设有观察窗,浓缩筒的底端出液口处设有排液管,排液管的表面设有第二电磁阀,底板的底面两侧设有支座板,支座板的底部螺纹孔内设有固定螺栓,支板的中部内壁通过安装架设有冷凝器,冷凝器的上端开口通过导管与缓流结构中缓流箱的底端开口相连,冷凝器的下端开口通过导管与储料箱的上端开口相连,底板的上端设有控制开关组,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电机和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负压装置包括筒盖,所述浓缩筒的上端设有筒盖,筒盖的上端设有真空泵,真空泵的进气口通过真空管与筒盖的上端出气口相连,真空管的上端设有第一电磁阀,真空泵和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输液筒,所述输液筒的侧面通过连接件与筒盖的弧面固定连接,输液筒的上端螺纹孔通过螺栓与过滤筒上方固定板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输液筒的底端出液口处设有输液管,输液管的底端与浓缩筒的上端表面进液口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流结构包括缓流箱,所述缓流箱的侧面与支板的上方内侧端头固定连接,缓流箱的箱内中部设有缓流板,缓流板的表面布满S型缓流孔,缓流箱的上端进气口通过输气管与筒盖的侧面出气口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筒位于输液筒的内部,过滤筒的长度小于输液筒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中药提取物浓缩结晶装置,结构简单,通过控制开关组的调控,在压力表的参考下,真空泵运转,通过真空管将浓缩筒内降压,快速将浓缩环境减压,提高了药液的蒸发效率,能不断的排出溶剂蒸汽,利用蒸发浓缩结晶,促使中药彻底浓缩结晶,电机运转,输出轴转动带动转轴及搅拌杆搅动药液,从而实现防水加热棒将药液快速全面加热蒸发,待浓缩结晶的药液在过滤筒内过滤,保证药液浓缩前的纯净度,避免堵塞管道情况的发生,保证中药的浓缩结晶质量,缓流板上S型缓流孔不断改变蒸发溶剂的流向,并降缓蒸发溶剂的流速,实现蒸发溶剂缓慢通过冷凝器热交换,进而实现彻底冷却,避免因不充分冷却造成的蒸汽回流而影响浓缩纯度情况的发生,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了浓缩结晶装置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浓缩筒内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过滤装置内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缓流结构内部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缓流板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浓缩筒、3开孔、4负压装置、41筒盖、42真空泵、43真空管、44第一电磁阀、5过滤装置、51输液筒、52过滤筒、53输液管、6储料箱、7支板、8缓流结构、81缓流箱、82缓流板、83 S型缓流孔、84输气管、9电机、10转轴、11搅拌杆、12漏孔板、13防水加热棒、14水温计、15压力表、16观察窗、17排液管、18第二电磁阀、19排药管、20支座板、21固定螺栓、22冷凝器、23控制开关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药提取物浓缩结晶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为上端装置提供支撑及安放场所的作用,底板1的上端右侧安装孔内设有浓缩筒2,浓缩筒2为内部装置提供支撑及安放场所的作用,也为药液的浓缩结晶提供场所支撑,浓缩筒2的上端设有均匀分布的开孔3,开孔3便于气体的流通,浓缩筒2的上端设有负压装置4,负压装置4包括筒盖41,筒盖41为上方装置提供安放平台的作用,也提供密闭空间保证,浓缩筒2的上端设有筒盖41,筒盖41的上端设有真空泵42,真空泵42的进气口通过真空管43与筒盖41的上端出气口相连,真空管43的上端设有第一电磁阀44,真空泵42运转,通过真空管43充足部分空气,将浓缩筒2内降压,当达到规定压力值后,真空泵42停止运转,第一电磁阀44断电,真空管43关闭,负压装置4中筒盖41的弧面右侧设有过滤装置5,过滤装置5包括输液筒51,输液筒51的侧面通过连接件与筒盖41的弧面固定连接,输液筒51的上端螺纹孔通过螺栓与过滤筒52上方固定板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过滤筒52位于输液筒51的内部,过滤筒52的长度小于输液筒51的长度,输液筒51的底端出液口处设有输液管53,输液管53的底端与浓缩筒2的上端表面进液口固定连接,将待浓缩结晶的药液通过输液筒51的上端开口倒入,并通过输液筒51中的过滤筒52过滤药渣,之后通过输液管53输送至浓缩筒2内,底板1的上端左侧设有储料箱6,储料箱6实现冷却后溶剂的短暂存放,储料箱6的侧面出液口处设有排药管19,排药管19实现溶剂的排放,储料箱6的上端设有两组相对分布的支板7,支板7提供支撑连接平台,支板7的上方内侧端头与缓流结构8中缓流箱81的侧面固定连接,缓流结构8包括缓流箱81,缓流箱81的侧面与支板7的上方内侧端头固定连接,缓流箱81为内部装置提供安放场所,缓流箱81的箱内中部设有缓流板82,缓流板82的表面布满S型缓流孔83,缓流箱81的上端进气口通过输气管84与筒盖41的侧面出气口固定连接,蒸发的溶剂蒸汽通过输气管84输送至缓流箱81内,并通过缓流板82上S型缓流孔83不断改变蒸发溶剂的流向,并降缓蒸发溶剂的流速,浓缩筒2的上端中心处设有电机9,电机9的输出端穿过浓缩筒2的上端通孔并通过联轴器与转轴10的上端固定连接,转轴10的下端设有均匀分布的搅拌杆11,浓缩筒2的筒内壁下端设有漏孔板12,漏孔板12的底面设有防水加热棒13,浓缩筒2的弧面下端设有水温计14,电机9运转,输出轴转动带动转轴10及搅拌杆11搅动药液,并在水温计14的参考下,决定加热进程,从而实现防水加热棒13传递热量,将药液快速全面加热蒸发,浓缩筒2的弧面上端设有压力表15,压力表15测量浓缩筒2内的压力信息,水温计14和压力表15的触头均贯穿浓缩筒2的内壁,浓缩筒2的弧面中部设有观察窗16,浓缩筒2的底端出液口处设有排液管17,浓缩结晶后的药液通过排药管17排出统一收集,排液管17的表面设有第二电磁阀18,第二电磁阀18通电与断电,实现排液管17的开闭,底板1的底面两侧设有支座板20,支座板20为上方装置提供底部支撑,支座板20的底部螺纹孔内设有固定螺栓21,旋动固定螺栓21,将装置固定安装在工作区域安装件上,支板7的中部内壁通过安装架设有冷凝器22,冷凝器22将溶剂蒸汽热交换冷却,进而分离,冷凝器22的上端开口通过导管与缓流结构8中缓流箱81的底端开口相连,冷凝器22的下端开口通过导管与储料箱6的上端开口相连,底板1的上端设有控制开关组23,控制开关组23调控各装置的正常运转,控制开关组23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电机9、第二电磁阀18、真空泵42和第一电磁阀44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控制开关组23的输出端,控制开关组23上设有分别与电机9、第二电磁阀18、真空泵42和第一电磁阀44对应的控制按钮。

在使用时:旋动固定螺栓21,将装置固定安装在工作区域安装件上,将待浓缩结晶的药液通过输液筒51的上端开口倒入,并通过输液筒51中的过滤筒52过滤药渣,之后通过输液管53输送至浓缩筒2内,通过观察窗16观察药液添加量,添加适宜量后,关闭输液管53上阀门,在压力表15的参考下,通过控制开关组23的调控,真空泵42运转,通过真空管43充足部分空气,将浓缩筒2内降压,当达到规定压力值后,真空泵42停止运转,第一电磁阀44断电,真空管43关闭,漏孔板12上的防水加热棒13加热,与此同时,电机9运转,输出轴转动带动转轴10及搅拌杆11搅动药液,并在水温计14的参考下,决定加热进程,从而实现防水加热棒13传递热量,将药液快速全面加热蒸发,蒸发的溶剂蒸汽通过输气管84输送至缓流箱81内,并通过缓流板82上S型缓流孔83不断改变蒸发溶剂的流向,并降缓蒸发溶剂的流速,降缓的蒸发溶剂缓慢通过冷凝器22热交换,进而实现蒸发溶剂彻底冷却,冷却后的溶剂在储料箱6中短暂存放,浓缩完成后,打开排药管19上的阀门,将溶剂排出收集,第二电磁阀18通电,浓缩结晶后的药液通过排药管17排出统一收集,使用完成后,各装置清洗恢复原样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控制开关组23的调控,在压力表15的参考下,真空泵42运转,通过真空管43将浓缩筒2内降压,快速将浓缩环境减压,提高了药液的蒸发效率,能不断的排出溶剂蒸汽,利用蒸发浓缩结晶,促使中药彻底浓缩结晶,电机9运转,输出轴转动带动转轴10及搅拌杆11搅动药液,从而实现防水加热棒13将药液快速全面加热蒸发,待浓缩结晶的药液在过滤筒52内过滤,保证药液浓缩前的纯净度,避免堵塞管道情况的发生,保证中药的浓缩结晶质量,缓流板82上S型缓流孔83不断改变蒸发溶剂的流向,并降缓蒸发溶剂的流速,实现蒸发溶剂缓慢通过冷凝器22热交换,进而实现彻底冷却,避免因不充分冷却造成的蒸汽回流而影响浓缩纯度情况的发生,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了浓缩结晶装置的使用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