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垃圾破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3485发布日期:2020-03-24 15:0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型垃圾破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保型垃圾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和老城区改造的持续进行,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如水泥块、石子、遗弃的焊滥、焊条以及小型金属物等,通过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实现建筑垃圾的二次利用,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在将建筑垃圾进行二次利用前,往往需要对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的破碎,现有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虽然能够对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的初级或多级的破碎处理,而且在建筑垃圾破碎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粉尘,污染设备和周边的环境,而且在对建筑工地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破碎处理时,往往最好是现场进行破碎处理,以能够提高运输的便利性,但目前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无法充分消除在设备进料和破碎过程时产生的粉尘,且结构复杂,其环保性较低;另外,建筑垃圾破碎装置的底部通常设为支架结构,以便进行底部排料,但其在工地上的稳定性不足,尤其是遇地面不平坦时,在破碎过程中极其容易产生摇晃而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环保型垃圾破碎装置,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安全性能,且整洁度好和稳定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型垃圾破碎装置,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破碎筒体和安装于破碎筒体内部的破碎机构;还包括进料箱;所述进料箱包括箱体、集料斗和两组挡尘组件;所述箱体安装于所述破碎筒体的顶部的进料口处;所述集料斗安装于箱体的顶部,两组挡尘组件分别安装于箱体内壁的相对两侧;

所述挡尘组件包括转动轴、挡尘板、连接块和弹簧;所述转动轴安装于所述箱体的内壁中部,所述挡尘板的一端转动轴铰接,另一端与另一组挡尘组件的挡尘板相互闭合,所述连接块设有两个,分别相对固定于所述箱体内壁顶部和挡尘板的上表面,并通过弹簧相互连接;所述破碎筒体的两侧设有出料管道。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吸尘机构,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吸尘罩、吸尘管道、集尘箱和抽风机;所述吸尘罩设于所述集料斗的正上方,并通过所述吸尘管道接通于所述集尘箱,所述吸尘管道分支出辅管接通于所述破碎筒体的顶部;所述抽风机安装于所述集尘箱的顶部。

进一步说明,所述集尘箱的底部设有排尘口,所述排尘口设有挡板。

进一步说明,所述破碎机构设有两组搅拌辊,两组搅拌辊以进料箱为轴对称分布于所述破碎筒体的左右两侧;所述搅拌辊的电机安装于所述破碎筒体的顶部,电机的输出轴由联轴器与转轴的一端连接,转轴的另一端竖直穿过破碎筒体向下延伸,所述转轴上设有中心对称排列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末端设有破碎齿。

进一步说明,所述破碎机构还包括若干个破碎辊,所述破碎辊水平排列于所述搅拌辊的下方,所述破碎辊的表面均匀分布有破碎齿。

进一步说明,所述破碎筒体还设置有排料口和筛网,所述排料口开设于所述破碎筒体的侧壁,所述排料口设有挡料板;所述筛网安装于所述破碎辊的下方,且所述筛网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破碎筒体的内壁,另一端由内向外向下倾斜穿过所述排料口;位于所述排料口下方的底座上还设有集料桶。

进一步说明,所述破碎筒体的底部设有圆弧形凸起。

进一步说明,所述底座为双层金属板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破碎筒体的顶部设置进料箱,不仅能够利用挡尘组件对破碎筒体在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阻挡,避免粉尘向外排出,同时还可以避免部分的破碎垃圾由进料口飞出,大大提高了设备的环保性和安全性能,结构简单,而且通过在进料箱的顶部设置了集料斗,使之与箱体的空间进行组合,达到有效集料作用,从而形成更加稳定的向下重力,便于将挡尘板下压打开,避免建筑垃圾在进料时因挡尘板的阻隔作用而使出现部分反弹和扬尘的问题,倒料时不容易漏料,保持设备的整洁,从而实现有效的持续稳定地进料,提高设备进料的稳定性和整洁度,灵活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型垃圾破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破碎筒体2,出料管道20,圆弧形凸起21,搅拌辊31,电机311,转轴312,搅拌杆313,破碎辊32,箱体40,集料斗41,挡尘组件42,转动轴421,挡尘板422,连接块423,弹簧424,吸尘罩50,吸尘管道51,集尘箱52,抽风机53,排尘口6,挡板61,破碎齿7,排料口8,挡料板81,筛网9,集料桶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环保型垃圾破碎装置,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上的破碎筒体2和安装于破碎筒体2内部的破碎机构;还包括进料箱;所述进料箱包括箱体40、集料斗41和两组挡尘组件42;所述箱体40安装于所述破碎筒体2的顶部的进料口处;所述集料斗41安装于箱体40的顶部,两组挡尘组件42分别安装于箱体40内壁的相对两侧;

所述挡尘组件42包括转动轴421、挡尘板422、连接块423和弹簧424;所述转动轴421安装于所述箱体41的内壁中部,所述挡尘板422的一端转动轴421铰接,另一端与另一组挡尘组件的挡尘板421相互闭合,所述连接块423设有两个,分别相对固定于所述箱体41内壁顶部和挡尘板422的上表面,并通过弹簧424相互连接;所述破碎筒体2的两侧设有出料管道20。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环保型垃圾破碎装置,通过在所述破碎筒体2的顶部设置所述进料箱,不仅能够利用所述挡尘组件42对破碎筒体2在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阻挡,避免粉尘向外排出,同时还可以避免部分的破碎垃圾由进料口飞出,大大提高了设备的环保性和安全性能,结构简单,而且通过在进料箱的顶部设置了所述集料斗41,使之与箱体的空间进行组合,达到有效集料作用,从而形成更加稳定的向下重力,便于将挡尘板422下压打开,避免建筑垃圾在进料时因挡尘板的阻隔作用而使出现部分反弹和扬尘的问题,倒料时不容易漏料,保持设备的整洁,从而实现有效的持续稳定地进料,提高设备进料的稳定性和整洁度,灵活度高。

将需要破碎的建筑垃圾由所述进料箱的集料斗41倒入,并由所述集料斗汇集落入至所述箱体40内,当集料至一定重量后形成较大的的重力作用,作用于两组所述挡尘板422,使其下压旋转打开,弹簧随着挡尘板下拉产生形变;当物料落尽后,挡尘板在弹簧恢复形变的作用力下向上旋转,两组挡尘板421重新闭合,使所述破碎筒体2形成密闭空间,下落的建筑垃圾经过破碎机构的破碎后,下落至破碎筒体2的底部,最后由破碎筒体2的两侧的出料管道20排出。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吸尘机构,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吸尘罩50、吸尘管道51、集尘箱52和抽风机53;所述吸尘罩50设于所述集料斗41的正上方,并通过所述吸尘管道51接通于所述集尘箱52,所述吸尘管道51分支出辅管接通于所述破碎筒体2的顶部;所述抽风机53安装于所述集尘箱52的顶部。通过设置所述吸尘机构,不仅能够实现设备内部在搅拌破碎过程所产生的粉尘,而且还可以进一步除去设备表面及周围,尤其是进料口处所产生的粉尘,实现更彻底的除尘作用,提高设备和周边的环境质量。

进一步说明,所述集尘箱52的底部设有排尘口6,所述排尘口6设有挡板61。当集尘箱52中的粉尘收集至一定量时,可直接由排尘口6排出,简单方便,而在正常设备工作时,利用挡板61进行封闭,保证正常吸尘作用。

进一步说明,所述破碎机构设有两组搅拌辊31,两组搅拌辊31以进料箱为轴对称分布于所述破碎筒体2的左右两侧;所述搅拌辊31的电机311安装于所述破碎筒体2的顶部,电机311的输出轴由联轴器与转轴312的一端连接,转轴312的另一端竖直穿过破碎筒体2向下延伸,所述转轴312上设有中心对称排列的搅拌杆313,所述搅拌杆的末端设有破碎齿7。

为了提高设备在工地作业时的整体稳定性,通过设置两组搅拌辊31,并且进料箱为轴对称分布,使破碎筒体2在工作时,左右两侧形成均衡的受力作用,利用所述搅拌杆的末端设有破碎齿7还可以对建筑垃圾进行初步破碎作用,而且搅拌破碎的效率提高。

进一步说明,所述破碎机构还包括若干个破碎辊32,所述破碎辊32水平排列于所述搅拌辊31的下方,所述破碎辊32的表面均匀分布有破碎齿7。利用水平排列的所述破碎辊32对建筑垃圾进行二次破碎,提高破碎的效果。

进一步说明,所述破碎筒体2还设置有排料口8和筛网9,所述排料口8开设于所述破碎筒体2的侧壁,所述排料口8设有挡料板81;所述筛网9安装于所述破碎辊32的下方,且所述筛网9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破碎筒体2的内壁,另一端由内向外向下倾斜穿过所述排料口8;位于所述排料口8下方的底座上还设有集料桶10。

为避免部分建筑垃圾始终无法一次性充分破碎至规定的粒径,设置倾斜的筛网,对破碎后的建筑垃圾进行筛选,颗粒较大可直接由所述筛网9的上表面汇集,并由排料口8处排出。同时通过设置所述集料10不仅能够对排出的建筑垃圾收集和进行再次破碎,而且还可以使设备的左右两端的重力作用更加均衡,提高设备整体的稳定性,避免一侧的吸尘机构的重力而影响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说明,所述破碎筒体2的底部设有圆弧形凸起21。通过圆弧形凸起21使破碎后的建筑垃圾向两端汇集,有利于出料管道的排料。

进一步说明,所述底座1为双层金属板底座。增加底座1的重量,降低设备的重心,提高设备工地上加工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