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收集和除雾降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9503发布日期:2020-04-17 18:3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气收集和除雾降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回收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气收集和除雾降湿装置。



背景技术:

有价金属的回收预处理工序焙烧废气的成分较为复杂,主要由vocs、氟化物、颗粒粉尘以及大量的水蒸气组成。在烟气净化处理时若该类烟气不进行除雾降湿处理会造成大量酸性水汽粘附在内置引风机上,导致引风机很快被腐蚀破坏,需要经常检修更换;此外大量的水汽对于后续工艺中的布袋除尘设备危害极大,水汽和超细颗粒物在布袋上富集粘附后,严重降低烟气引风性能,不但增加了运行成本和维修工作量,而且会造成生产瓶颈严重影响生产秩序。为了确保烟气净化系统的运行通畅,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在进入烟气净化系统前需要对烟气进行除雾降湿处理。

在烟气收集过程中,因高温炉的热胀冷缩会造成烟气输送管道发生位移,现有技术中高温炉烟气出口收集装置一般采用软性材料连接,高温烟气对该类部件的破坏性较大,使用寿命短,增加了维修点和检修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烟气收集率高、使用寿命长,且能进行高效水汽清除的烟气收集和除雾降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收集和除雾降湿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烟气收集管道使用寿命短,烟气大量的水汽对引风机及后续的烟气净化系统危害大,造成生产秩序混乱以及大气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收集和除雾降湿装置,用于高温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烟气口连接管道,一端与高温炉外壳相连接;

第一输送管,由水平段和垂直段组成;

引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管垂直段的管道内;

第二输送管,由水平段和垂直段组成;

烟气吸收罩,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管垂直段的下端,所述烟气口连接管道远离高温炉外壳的一端位于所述烟气吸收罩内;

冷却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管垂直段的外壁,所述冷却装置位置处于所述引风机之下;

所述第一输送管水平段与所述第二输送管水平段形成可活动的套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管径,且所述第一输送管水平段可活动的套入所述第二输送管水平段内。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吸收罩呈圆台形。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吸收罩下端还套设有冷凝水收集器,所述冷凝水收集器包括集水腔和排放槽,所述排放槽环设在所述冷凝水收集器的底部外围。

进一步地,烟气收集和除雾降湿装置还包括冷凝水导流圈,所述冷凝水导流圈呈圆台形,顶部为烟气管道敞口,所述烟气管道敞口的内壁与所述烟气口连接管道远离高温炉外壳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为冷却水套管,所述冷却水套管的数量至少为两根,等距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管垂直段的外壁。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所述第一抱箍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管水平段的外壁,所述第二抱箍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管水平段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气收集和除雾降湿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现有退役锂电池高温预处理时产生的废气采用广口式烟气收集罩进行高效收集,同时采用可滑动式套筒输送方式解决与炉体相连的烟气管道因为高温炉壳体热胀冷缩存在位移的问题,避免使用易受损的软性材料连接部件;采用高效除雾降湿的装置进行高效水汽清除,可确保后续的烟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行。该装置整体对于烟气的收集率较高、同时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检修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中烟气收集和除雾降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烟气收集和除雾降湿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烟气口连接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高温炉外壳,2-烟气口连接管道,3-第一输送管,31-第一抱箍,4-引风机,5-第二输送管,51-第二抱箍,6-烟气收集罩,7-冷凝水收集器,71-集水腔,72-排放槽,8-冷却水套管,9-冷凝水导流圈,91-烟气管道敞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烟气收集和除雾降湿装置,用于高温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烟气口连接管道2,一端与高温炉外壳1相连接;

第一输送管3,由水平段和垂直段组成;

引风机4,设置在第一输送管垂直段的管道内;

第二输送管5,由水平段和垂直段组成;

烟气吸收罩6,连接于第一输送管3垂直段的下端,烟气口连接管道2远离高温炉外壳的一端位于烟气吸收罩6内;

冷却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管3垂直段的外壁,冷却装置位置处于引风机4之下;

第一输送管3水平段与第二输送管5水平段形成可活动的套筒结构。

高温炉内的烟气进入烟气口连接管道2,被烟气吸收罩6吸收至第一输送管3,冷却装置设置于第一输送管3垂直段的外壁,冷却烟气,同时将烟气中的水蒸汽液化形成冷凝水,从烟气吸收罩6出口排放;冷却降湿后的烟气被引风机4引入第二输送管5,进行后续烟气净化处理。第一输送管3水平段与第二输送管5水平段形成可活动的套筒结构,当与高温炉外壳1相连的烟气口连接管道2因为高温炉外壳1热胀冷缩存在位移时,带动第一输送管3发生位移,此时第一输送管3水平段与第二输送管5水平段的套筒结构可左右水平滑动,进而解决位移带来的烟气输送难题;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软性材料连接来解决该技术问题,但因为高温炉排出的烟气对软性材料连接部件的破坏性大,导致其使用寿命短,大大增加了维修点和检修量,本实施例采用的可活动套筒结构能有效避免使用易受损的软性材料连接部件,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检修等优点。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第一输送管3的管径小于第二输送管5的管径,且第一输送管3水平段可活动的套入第二输送管5水平段内。可活动的套筒结构可以是第二输送管5套入第一输送管3,也可以由第一输送管3套入第二输送管5,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第一输送管3水平段套入第二输送管5水平段内,且在水平方向可随位移变化左右滑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烟气吸收罩6呈圆台形。烟气吸收罩6为广口式吸收罩,呈圆台形,结构简单且烟气收集率高。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烟气吸收罩6下端还套设有冷凝水收集器7,冷凝水收集器7包括集水腔71和排放槽72,排放槽72环设在所述冷凝水收集器的底部外围。如图2所示,烟气进入烟气吸收罩6到达第一输送管3时被冷却装置冷却,水蒸汽液化成冷凝水流入冷凝水收集器7的集水腔71内,再从冷凝水收集器7的排放槽72排放,实现冷凝水排放的可控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烟气收集和除雾降湿装置还包括冷凝水导流圈9,冷凝水导流圈9呈圆台形,顶部为烟气管道敞口91,烟气管道敞口91的内壁与烟气口连接管道2远离高温炉外壳1的一端连接。如图3所示,烟气从冷凝水导流圈9顶部的烟气管道敞口91进入第一输送管3,冷凝水则顺着冷凝水导流圈9的圆台侧面引流进入冷凝水收集器7的集水腔71内,达到控制冷凝水流向的目的。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冷却装置为冷却水套管8,所述冷却水套管8的数量至少为两根,等距设置在第一输送管3垂直段的外壁。本实施例中冷却装置采用的是冷却水套管8,冷却水套管8垂直等距排列在第一输送管3垂直段的外壁,充分保证冷却效果,内部装有冷却水,对高温烟气进行冷却,达到高效除雾降湿的目的。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第一抱箍31和第二抱箍51,第一抱箍31设置在第一输送管3水平段的外壁,第二抱箍51设置在第二输送管5水平段的外壁。第一抱箍31和第二抱箍51作为管托,起到固定第一输送管3和第二输送管5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