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防溢流出渣装置的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4630发布日期:2020-06-30 21:3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基于防溢流出渣装置的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机氟盐化工产品生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防溢流出渣装置的压滤机。



背景技术:

压滤机利用一种特殊的过滤介质,对对象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液体渗析出来的一种机械设备,是一种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在18世纪初就应用于化工生产,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冶金、染料、食品、酿造、陶瓷以及环保等行业。现有的压滤机,一般包括板框式的滤室,板框式的滤室有一块平板滤板和一块中空的铝框组成,滤布固定在板框上。压滤时,将滤板挤压在一起,将通入的固液混合物压成泥饼,液体排出,从而实现固液的分离。

现有的压滤机在滤框底部设置一个用于收集渣料的收集槽,收集槽内设置引流滤液的装置,但对于液体含量高的物料,压滤前期产生溶液快且流量较大,不能快速有效的排出,而从收集槽上端溢流出去导致污染周围环境和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防溢流出渣装置的压滤机,解决压滤前期产生的溶液不能快速有效的排出,而从收集槽上端溢流出去导致污染周围环境和浪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防溢流出渣装置的压滤机,包括有压滤机本体和设置在压滤机本体内的滤板;所述压滤机本体包括有滤框和推板;所述滤框通过支撑架架设在地面上;所述滤框下方的地面上还开设有下沉式的集液池;所述集液池内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连接有输送管;所述集液池两侧的地面上还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上滑动设置有集渣车;所述集渣车活动收放在滤框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一端向远离压滤机一侧延伸;所述轨道的另一端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一侧还设置有防撞块;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对称设置在轨道两侧;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有一对弧形耳板;两个所述的弧形耳板之间铰接有锁定臂;所述锁定臂的端部向下设置有棘爪;

进一步的,所述集渣车的底部对应轨道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曲面上设置有与轨道相适配的凹槽;

进一步的,当行走轮进入两侧锁定机构,所述卡住抵住凹槽的槽底;

进一步的,所述集渣车的底板下表面上还活动设置有活性炭板;所述集渣车底板一侧边缘还铰接有卸料板;所述卸料板与集渣车侧板通过锁扣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卸料板外壁上还设置有拉环;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输送管连接有转运箱;所述输送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在滤框下方的地面上开设有下沉式集液池,压滤初期产生的大量的溶液直接进入集液池内,而不通过集渣槽排出,有效减少了由于引流慢而导致的溢流情况;

2、在集液池内设置潜水泵,且潜水泵连接输送管,集液池内收集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潜水泵抽出排放至下一处理工序中,减少了溶液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3、当压滤逐渐结束,开始进行卸料前,将集渣车通过轨道进入滤框下方,用以收集滤渣,再通过集渣车转移出滤框下方,由工作人员进行转移,送入下一加工工序中;

4、本实用新型,将滤渣和滤液分别收集并转运,并通过足够容量的收集池收集滤液,减少了溶液溢流的发生,且有效提高压滤的出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4为集渣车结构示意图。

图5为锁定机构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锁定机构未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压滤机本体;101.滤框;102.推板;2.滤板;3.支撑架;4.集液池;5.潜水泵;6.输送管;7.轨道;8.集渣车;9.锁定机构;91.弧形耳板;92.锁定臂;93.棘爪;10.防撞块;11.行走轮;12.凹槽;14.卸料板;15.锁扣件;16.拉环;17.转运箱;18.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至6所示,一种基于防溢流出渣装置的压滤机,包括有压滤机本体1和设置在压滤机本体1内的滤板2;所述压滤机本体1包括有滤框101和推板102;所述滤框101通过支撑架3架设在地面上;所述滤框101下方的地面上还开设有下沉式集液池4;所述集液池4内设置有潜水泵5;所述潜水泵5连接有输送管6;所述集液池4两侧的地面上还设置有轨道7;所述轨道7上滑动设置有集渣车8;所述集渣车8活动收放在滤框101下方;本实施例中,潜水泵5采用常规的电动潜水泵5,且潜水泵5电连接至外接电源;可采用任意一种结构和连接合理的现有潜水泵5型号;本实施例中,集渣车8上端敞口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在滤框101下方的地面上开设有下沉式集液池4,压滤初期产生的大量的溶液直接进入集液池4内,而不通过集渣槽排出,有效减少了由于引流慢而导致的溢流情况;在集液池4内设置潜水泵5,且潜水泵5连接输送管6,集液池4内收集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潜水泵5抽出排放至下一处理工序中,减少了溶液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当压滤逐渐结束,开始进行卸料前,将集渣车8通过轨道7进入滤框101下方,用以收集滤渣,再通过集渣车8转移出滤框101下方,由工作人员进行转移,送入下一加工工序中;本实用新型,将滤渣和滤液分别收集并转运,并通过足够容量的收集池收集滤液,减少了溶液溢流的发生,且有效提高压滤的出渣效率;轨道7设置在集液池4的两侧的地面上,有利于集渣车8稳定地在集渣池上移动。

所述轨道7一端向远离压滤机一侧延伸;所述轨道7的另一端设置有锁定机构9;所述锁定机构9一侧还设置有防撞块10;轨道7一端向压滤机延伸后,便于将集渣车8从滤框101下方拉出适宜距离,便于操作工人对集渣车8内的渣料进行转移清理;当集渣车8完全进入滤框101下方后,行走轮11通过轨道7另一端设置的锁定机构9被固定下来,避免由于滤板2向下掉落滤渣的时候,使得集渣车8移动;本实施例中,防撞块10采用常规的橡胶材质,也可采用任意一种其他合理的材质,防撞块10能够缓冲集渣车8到位后装置,同时能够阻挡集渣车8脱离轨道7。

所述锁定机构9对称设置在轨道7两侧;所述锁定机构9包括有一对弧形耳板91;两个所述的弧形耳板91之间铰接有锁定臂92;所述锁定臂的端部向下设置有棘爪93;锁定机构9对称设置在轨道7两侧,即可从行走轮11的两侧实现对行走轮11的锁定;一对弧形耳板91之间给锁定臂92提供适宜的翻转的空间;本实施例中锁定臂92通过扭簧设置在两个弧形耳板91之间,也可采用任意一种合理的铰接连接件进行连接;使用锁定机构9时,先将锁定臂92翻起,当行走轮11进入两个锁定机构9之间后,再将锁定臂92放下,借组扭簧的弹性复位能力,以及棘爪93的抓取力,将行走轮11限定在该位置,实现对行走轮11位置的锁定;提高集渣车8接料时的稳定性。

所述集渣车8的底部对应轨道7设置有行走轮11;所述行走轮11曲面上设置有与轨道7相适配的凹槽12;当行走轮11进入两侧锁定机构9,所述卡住抵住凹槽12的槽底;行走轮11的凹槽12与棘爪93相互咬合,实现对行走轮11位置的固定。

所述集渣车8的底板下表面上还活动设置有活性炭板;所述集渣车8底板一侧边缘还铰接有卸料板14;所述卸料板14与集渣车8侧板通过锁扣件15连接;本实施例中,活性炭板为轻质的板框,在内部填充有活性炭,气体通过板框上密布的气孔通过进行吸附;也可采用任意一种结构和连接合理的活性炭板的结构。当集渣车8位于集液池4上方是,集渣车8也起了集液池4盖板的作用,活性炭板能够吸附集液池4内液体气味,减少刺激性气味的挥发,保护车间换件;卸料板14铰接连接在集渣车8底板上后,翻转打开卸料板14,即可便于操作工人从集渣车8上卸料;锁扣件15采用常规子母锁扣件15即可,使得卸料板14合起时能够保持固定在底板上。

所述卸料板14外壁上还设置有拉环16;拉环16便于拉动集渣车8和卸料板14。

所述输送管6连接有转运箱17;所述输送管6上还设置有控制阀18;本实施例中,控制阀18采用常规阀门;转运箱17可以分装液体输出。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