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熔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7107发布日期:2020-06-23 20:5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熔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熔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熔胶设备。



背景技术:

热熔胶、沥青涂料或其他高分子加热类涂料均需经熔胶设备加热后使用。目前加热类涂料加热主要以电加热为主,采用电热丝或者电热偶等通电发热元件将加热物加热熔化,也有采用燃料燃烧为热源。电热方式多为电阻式加热,热量利用率低,只能达到30%,并且耗电量巨大,使用过程中供电网络负荷大,经常出现过载等情况。采用燃料燃烧为最传统的形式,需要将燃料的热量通过导热介质完成热量转换,期间热量的利用率仅为15%,并且以燃料燃烧为热源的设备体积巨大,使用便捷性差。

现有技术中,例如热脱桶器,以电热管通电,产生热量,以辐射的形式反映到涂料桶壁,再以热传导形式将热量传递至涂料。此种加热方式耗电量巨大,热量利用率仅为10%,大部分热量散失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熔胶时间长,20l沥青类涂料加热至150℃时间为1h。

虹旋风电热溶胶机,加热方式同样为电热形式,增加了旋转与搅拌功能,电热原件埋于桶内,提高了热量利用率,并且旋转搅拌防止了涂料过热变性。但是同样电热方式耗电量巨大,并且加热过程中涂料热量散失未得到控制,一部分热量散失到环境未得到充分利用,熔胶时间偏长,融化20l沥青类涂料耗时25min。

燃油溶胶机,体积庞大,燃烧柴油等能源产生热量,再通过导热油将热量传递至涂料,可以融化大体积涂料,但是热量利用率低,能源消耗严重。设备体积庞大,可达到4立方,使用便捷性差。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现场施工熔胶时间慢、能耗大、工作效率低、熔胶品质差的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熔胶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场施工熔胶时间慢、能耗大、工作效率低、熔胶品质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速熔胶设备,包括:底座;用于盛放待加热原料的桶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设置于所述桶体侧壁的红外加热器,所述红外加热器的进气口与用于将燃气与空气混合的预混装置连通;架设于所述桶体上方并且下端伸入所述桶体内的加热搅拌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桶体内待加热原料运动的旋转装置,设置于所述桶体底部。

优选地,所述加热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支架、可相对于所述搅拌支架竖向移动的移动杆、设置于所述移动杆下部并且可伸入所述桶体内的搅拌组件和加热组件。

优选地,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与所述移动杆连接的连接管和沿所述连接管周向设置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上端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下端沿竖向方向向逐渐远离所述连接管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配重压块;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与所述搅拌叶片下端连接的加热管和用于连接所述加热管与电源的连接线,所述移动杆和所述连接管内均设置有用于供所述连接线通过的中空结构。

优选地,所述加热搅拌装置还包括下部开口用于容纳所述搅拌组件的容纳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壳外侧壁下部周向的用于遮挡所述桶体上部开口的盖体,所述移动杆贯穿所述容纳壳顶部。

优选地,所述容纳壳和所述移动杆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纳壳顶部用于供所述移动杆贯穿的限位套、沿所述移动杆轴向设置的多个定位孔和贯穿所述限位套侧壁并且可伸入任一所述定位孔的定位销。

优选地,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桶体内侧的旋转底板、设置于所述旋转底板与所述桶体底部之间的旋转台组件和驱动所述旋转台组件运动的电机。

优选地,所述旋转台组件包括内传动轴、外套筒和轴承,所述内传动轴一端与所述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筒与所述桶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传动轴之间。

优选地,所述桶体包括内桶和套设于所述内桶外侧的外桶,所述内桶和所述外桶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旋转底板和所述桶体内侧底面之间设置有保温底板,所述保温底板套设于所述外套筒外侧。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支撑架,所述预混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优选地,包括多个分别用于控制所述旋转装置、所述预混装置和所述加热搅拌装置工作的所述控制按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速熔胶设备,包括底座、桶体、红外加热器、加热搅拌装置和旋转装置,红外加热器设置于桶体的侧壁,红外加热器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与预混装置连通,以供混合好的燃气和空气进入其内部进行反应。加热搅拌装置架设在桶体上方并且下端伸入桶体内,用以对桶体内的待加热原料进行搅拌和加热。旋转装置设置于桶体底部,用于驱动桶体内的待加热原料运动。如此设置,桶体内放入待加热原料,红外加热器采用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具有节能、加热升温快、无污染、热效率高的特点,并且使用燃气作为能源,即燃气进入红外加热器内进行反应产热,红外加热器将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红外线辐射传递,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对待加热原料进行由外而内的加热,更有效地被待加热原料吸收,大大减少了物理热损失。加热搅拌装置下端伸入桶体内部,直接与待加热原料接触,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对待加热原料进行由内而外的加热。加热搅拌装置和红外加热器可对待加热原料形成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的双向加热,大大减少了加热时间,提高了加热效率。旋转装置驱动桶体内的待加热原料相对于加热搅拌装置运动,旋转装置和加热搅拌装置配合使用,能够加快待加热原料内的热对流,提高待加热原料的受热均匀度,防止局部过热,提高了熔胶品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场施工熔胶时间慢、能耗大、工作效率低、熔胶品质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桶体和红外加热器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熔胶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搅拌装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搅拌装置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搅拌叶片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台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01-外壳;102-支撑架;2-桶体;201-内桶;202-外桶;203-保温层;3-红外加热器;4-进气口;5-预混装置;6-搅拌支架;601-立柱;602-横柱;603-导向套;7-移动杆;8-搅拌组件;801-连接管;802-搅拌叶片;803-配重压块;9-加热组件;901-加热管;10-容纳壳;11-盖体;12-限位套;13-定位孔;14-定位销;15-旋转台组件;1501-内传动轴;1502-外套筒;1503-轴承;16-电机;17-控制按钮;18-旋转底板;19-保温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熔胶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场施工熔胶时间慢、能耗大、工作效率低、熔胶品质差的技术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熔胶设备,包括底座1、桶体2、红外加热器3、加热搅拌装置和旋转装置,桶体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方,桶体2内部用于盛放待加热原料。红外加热器3安装在桶体2的侧壁开口处,红外加热器3可相对设置有两个,以加强辐射加热效果。红外加热器3的进气口4与预混装置5连通,预混装置5的作用是将燃气与空气按比例混合后输送至红外加热器3内进行反应。加热搅拌装置架设在桶体2上方,即加热搅拌装置位于桶体2外的部分可与桶体2、底座1或地面固定连接,以对加热搅拌装置进行支撑固定,并且加热搅拌装置的下端伸入桶体2内,用以对桶体2内的待加热原料进行搅拌和加热。旋转装置设置于桶体2底部,用于驱动桶体2内的待加热原料运动。如此设置,桶体2内放入待加热原料,红外加热器3采用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具有节能、加热升温快、无污染、热效率高的特点,并且使用燃气作为能源,即燃气进入红外加热器3内进行反应产热,红外加热器3将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红外线辐射传递,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对待加热原料进行由外而内的加热,更有效地被待加热原料吸收,大大减少了物理热损失。加热搅拌装置下端伸入桶体2内部,直接与待加热原料接触,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对待加热原料进行由内而外的加热。加热搅拌装置和红外加热器3可对待加热原料形成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的双向加热,大大减少了加热时间,提高了加热效率。旋转装置驱动桶体2内的待加热原料运动,从而使其相对于加热搅拌装置转动,旋转装置和加热搅拌装置配合使用,一动一静,能够对待加热原料进行充分搅拌,提高待加热原料的受热均匀度,防止局部过热,提高了熔胶品质。加热搅拌装置、红外加热器3和旋转装置配合,通过热对流、热辐射和热传导的多种加热方式的复合,极大地提高了加热效率,减少了能源消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场施工熔胶时间慢、能耗大、工作效率低、熔胶品质差的技术问题。

其中,远红外线辐射加热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远红外线的传热形式是辐射传热,由电磁波传递能量,因为没有介质,中间不需要损耗能量。在远红外线照射到被加热的物体时,一部分射线被反射回来,一部分被穿透过去。当发射的远红外线波长和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被加热的物体大量吸收远红外线,这时,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发生“共振”——产生强烈的振动、旋转,而振动和旋转使物体内外同时温度升高,达到了加热的目的。

可选地,红外加热器3可包括与进气口4连通的燃烧室和设置于燃烧室内的红外线辐射板,外部燃气通入燃烧室内,通过预热催化,将燃气均匀分散在红外线辐射板内表面,空气中的氧气和内表面的燃气在低温预热催化的情况下进行反应,反应过程原子由高能量级向低能量级的跃迁过程,释放大量的能量,通过远红外线的形式溢出。而远红外线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当其辐射到物体表面,物体吸收远红外线能量后,物体内部的原子或分子就会“共振”,使原子或分子之间高速振动并撞击从而使其温度升高,当这种“共振”频率和远红外线频率一致时,会出现匹配吸收,使物体可以最大限度吸收远红外线能量。匹配吸收对物体加热有重要意义。

预混装置5将燃气结合空气达到燃烧比例,保持混合均匀,压力稳定,燃气均匀充分,预混装置5可安装在此快速熔胶设备的底部。预混装置5和红外加热器3可采用全预混燃烧方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可减少环境污染。预混装置5是将燃料与空气在进入燃烧室喷嘴前进行完全混合,经过预混腔将气体分子充分搅散混合,使得混合更完整,从而使燃烧速度不再受限于气体扩散速度等物理条件,燃烧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将燃气与空气进行预先混和的结构或装置均已是很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作过多赘述。

参照图3-7,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加热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支架6、移动杆7、搅拌组件8和加热组件9,搅拌支架6可包括两个竖向并列设置的立柱601和连接两个立柱601的横柱602,横柱602上可固定设置有供移动杆7贯穿的导向套603,导向套603的位置可偏离横柱602的中心位置,使搅拌组件8偏离桶体2轴线,以增强搅拌效果。使用者拉动移动杆7上端,即可使移动杆7相对于导向套603竖向移动,以便调节搅拌组件8和加热组件9伸入桶体2的距离。导向套603和移动杆7均可为方管。立柱601下端可立在地面上,或是固定连接在底座1或桶体2上均可,如此,加热搅拌装置可相对于桶体2静止,当旋转装置带动桶体2内的待加热原料相对于加热搅拌装置转动,伸入桶体2内的搅拌组件8和加热组件9便可实现对待加热原料的搅拌和加热。

进一步地,搅拌组件8包括连接管801和搅拌叶片802,连接管801可与移动杆7固定连接,搅拌叶片802可沿连接管801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搅拌叶片802的上端均与连接管801固定连接,下端沿竖向方向向逐渐远离连接管801轴线的方向延伸,即搅拌叶片802由上到下相对于连接管801倾斜设置,以便于增大搅拌组件8的所占空间,搅拌效果好。搅拌叶片802均可为螺旋形叶片,能够进一步增强搅拌效果。连接管801上套设有配重压块803,能够使搅拌叶片802到达待加热原料的上表面后,能够依靠本身重量逐渐自然下沉。

进一步地,加热组件9包括加热管901和连接线,加热管901可为圆环形管状结构,搅拌叶片802的下端均与加热管901固定连接,连接线为电线,用于将加热管901与电源连接,为连接管801输送电。连接管801可与加热管901连通,移动杆7和连接管801均设置有中空结构,用以供连接线贯穿,以对连接线起保护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加热搅拌装置还包括容纳壳10和连接在容纳壳10外侧壁下部周向的盖体11,盖体11用于遮挡桶体2上部的开口,以对桶体2内部空间进行保温。盖体11中部设置有供搅拌组件8和加热组件9通过的开口。容纳壳10下部开口,以供搅拌组件8通过并进入容纳壳10的内部空腔。移动杆7贯穿容纳壳10顶部,并且可相对于容纳壳10体竖向移动,如此设置,使用前,可将移动杆7穿过容纳壳10组装好,搅拌组件8位于容纳壳10内部空腔,然后将组装后的整体放入桶体2内,盖体11位于待加热原料上方位置处,搅拌组件8和加热组件9依靠本身自重逐渐下沉至盖体11以下位置处,用以逐步对待加热原料进行搅拌和加热;加热完成后,使用者可上拉移动杆7,将搅拌组件8和加热组件9重新收入容纳壳10体内,可控出部分待加热原料加热后形成的胶体,将组装后的整体倒放或侧放,搅拌组件8和加热组件9上的胶体均可留存于容纳壳10内腔中,避免胶体流失浪费。

进一步地,容纳壳10和移动杆7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套12、多个定位孔13和定位销14,限位套12固定连接在容纳壳10顶部开口位置处,移动杆7可相对于限位套12竖向移动。多个定位孔13沿移动杆7轴向设置,限位套12侧壁设置有通孔,定位销14贯穿限位套12侧壁的通孔并且可伸入任一定位孔13内,用以通过定位销14的穿入和穿出,实现对容纳壳10和移动杆7的位置调节和固定,以调节搅拌组件8和加热组件9的下落距离。

参照图3和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旋转装置包括旋转底板18、旋转台组件15和电机16,旋转底板18位于桶体2内侧,旋转底板18的外径小于桶体2的内径,以便于下部胶体流出。旋转台组件15上端与旋转底板18连接,下端与桶体2底部连接,电机16的输出轴带动旋转台组件15运动,进而带动旋转底板18转动,从而带动桶体2内的待加热原料运动,驱动方式简单,操作便利。

进一步地,旋转台组件15包括内传动轴1501、外套筒1502和轴承1503,内传动轴1501一端与电机16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底板18固定连接,即电机16可设置于底座1的内部空腔中,电机16的输出轴贯穿底座1和桶体2底部后,与内传动轴1501连接,可选地,内传动轴1501下端设置有连接孔,以便于与电机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外套筒1502与桶体2底部固定连接,轴承1503设置于外套筒1502和内传动轴1501之间,轴承1503可沿内传动轴1501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两个,以转动受力更加均匀。如此设置,电机16的输出轴带动内传动轴1501转动,进而带动旋转底板18转动,运动灵活。其中,外套筒1502与旋转底板18之间设置有密封挡片。旋转底板18与内传动轴1501之间可为可拆卸连接,如螺栓连接或卡接,以便于清洗。

进一步地,桶体2包括内桶201和套设于内桶外侧的外桶202,内桶201和外桶202之间填充有保温层203,保温层203的材质可为聚氨酯、气凝胶毡等,以便于防止热量散失。旋转底板18和桶体2内侧底面之间设置有保温底板19,保温底板19套设于外套筒1502外侧,外套筒上部可设置有环形凹槽或轴肩结构,以便于保温底板19的安装和定位。

参照图2和图9,底座1包括外壳101和支撑架102,支撑架102设置于外壳101内部,支撑架102可包括多个横杆和多个竖杆组成的框架结构,支撑架102与预混装置5固定连接,以对预混装置5进行固定支撑。外壳101侧壁设置有多个通风孔,便于供空气流通。预混装置5的出口通过接头和输气管与红外加热器3的进气口4连通。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多个控制按钮17,可设置于底座1侧壁上,控制按钮17可使用旋钮开关,型号可选用la38-11x/21,多个控制按钮17,分别与电机16、预混装置5的风机、加热管901的开关电路连接,分别用以控制旋转装置、预混装置5和加热搅拌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控制按钮17安装位置的外侧包裹有绝热板和/或绝缘板,用以对控制按钮17处的电路作绝热或绝缘保护,避免外部环境或其他部件温度过高影响其内部元件的正常使用。

桶体2外侧壁或底座1上设置有防护标识,用以提示保护使用者,防止其高温受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