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荷叶超微复合粉混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91855发布日期:2020-11-04 00:0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荷叶超微复合粉混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荷叶超微复合粉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混合机是利用机械力和重力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均匀混合起来的机械设备,在混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物料接触表面积,以促进化学反应,还能够加速物理变化,常用的混合机分为气体和低粘度液体混合机、中高粘度液体和膏状物混合机、粉状与粒状固体物料混合机械四大类,市场上常见的三维混合机是目前很多制药、食品等行业实用效果明显的机械之一,这种机械可以将两种材料进行完全的磨制混合,这种混合程度主要取决于待混物料的比例、物理状态和特性,以及所用混合机械的类型和混合操作持续的时间等因素,三维混合机的混合无死角,能有效确保物料混合的较好品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身材十分看重,多数肥胖的女性不希望通过运动、手术等减肥方法减肥,希望通过饮品来改善自己的肥胖现象,因此部分减肥人群选择荷叶粉等复合粉作为减肥饮品,而市场上常见的荷叶粉、酸枣仁粉等粉类往往细度较小,市面上常见的三维混合机对于细度较小的粉类还存在混合不均匀的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荷叶超微复合粉混合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荷叶超微复合粉混合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面上常见的三维混合机对于细度较小的粉类还存在混合不均匀的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荷叶超微复合粉混合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底板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台体,所述第一台体左端与第二固定板右端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台体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左端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左端固定设置有混合桶,所述混合桶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上下两端与第一连接件上下两端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混合桶上端固定安装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端螺纹连接有第一盖体,所述混合桶下端固定安装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二盖体。

优选的,所述底板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台体,所述第二台体右端与第一固定板左端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台体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与第一转动杆同种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右端固定安装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呈圆环柱结构,所述固定件内壁与第二转动杆外壁相适配,所述第二转动杆右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同种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杆内部固定开设有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件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体,所述第一转动体左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体,所述第一转动体、转动柱和第二转动体所成结构与转动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右端中部活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中部固定设置有摩擦层,所述连接板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一孔洞,所述第二连接件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二孔洞,所述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大小相同,所述第二孔洞与螺栓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荷叶超微复合粉混合设备,通过设置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实现了混合桶内粉末的三维运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长度利于产生加速度,提高了混合桶内粉末的混合效率,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实现了该设备左右两个部分高低起伏的运动模式,提高了混合效率和复合粉的混合度,通过设置固定件,使得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混合工作的进行;

2、该荷叶超微复合粉混合设备,通过连接板和螺栓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件易于安装和拆卸,利于定期检测和维修,通过摩擦层的设置增大了连接板与连接体的摩擦力,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使得进料与出料方便,同时在混合桶运动过程中,混合桶内的待复合粉也可在进料口和出料口内部进行混合,实现了待复合粉混合的多角度运动,提高了混合效率;

3、该荷叶超微复合粉混合设备,通过设置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本身呈圆柱形结构可进行三百六十度旋转,利于该设备左右两部分分别做起伏运动,提高了混合效率,两个转动件的组合结构提高了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性,避免了设备使用时间过长造成的转动体的脱落,延长了该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混合桶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转动杆和第二转动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件和连接板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第一横板;5、第一台体;6、第一电机;7、第一转动杆;8、第一转动件;9、第一连接件;10、螺栓;11、连接体;12、混合桶;13、进料口;14、第一盖体;15、出料口;16、第二盖体;17、第二横板;18、第二台体;19、第二电机;20、固定件;21、第二转动杆;22、第二转动件;23、第二连接件;24、转动槽;25、第一转动体;26、转动柱;27、第二转动体;28、连接板;29、摩擦层;30、第一孔洞;31、第二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荷叶超微复合粉混合设备,包括底板1,底板1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底板1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横板4,第一横板4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台体5,第一台体5左端与第二固定板3右端紧密贴合,第一台体5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7,第一转动杆7左端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件8,第一转动件8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件9,第一连接件9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10。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9左端固定设置有混合桶12,混合桶12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连接体11,连接体11上下两端与第一连接件9上下两端内壁紧密贴合,混合桶12上端固定安装有进料口13,进料口13上端螺纹连接有第一盖体14,混合桶12下端固定安装有出料口15,出料口15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二盖体16,进料口13和出料口15的设置易于进料和出料的同时在混合桶12转动过程中给予混合桶12内部的待混合粉末更多的混合空间,进而提高了混合效率。

进一步的,底板1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横板17,第二横板17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台体18,第二台体18右端与第一固定板2左端紧密贴合,第二台体18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9,第二电机19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杆21,第二转动杆21与第一转动杆7同种结构,同种结构的设置使得混合桶受力均匀,提高了混合效率。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板2右端固定安装有固定件20,固定件20呈圆环柱结构,固定件20内壁与第二转动杆21外壁相适配,第二转动杆21右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件22,第二转动件22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件23,第二连接件23与第一连接件9同种结构,固定件20对称分布于第二固定板3左端并与第一转动杆7外壁相适配,固定件20的设置使得第一转动杆7和第二转动杆21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利于转动的进行。

进一步的,第二转动杆21内部固定开设有转动槽24,第二转动件22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体25,第一转动体25左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26,转动柱26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体27,第一转动体25、转动柱26和第二转动体27所成结构与转动槽24相适配,第一转动体25、转动柱26和第二转动体27皆呈圆柱形结构,可进行三百六十度转动,利于该设备左右两部分分别做起伏运动,提高了该设备的混合效率。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件23右端中部活动安装有连接板28,连接板28中部固定设置有摩擦层29,连接板28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一孔洞30,第二连接件23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二孔洞31,第一孔洞30与第二孔洞31大小相同,第二孔洞31与螺栓10相适配,摩擦层29的设置增大了连接板28与连接体11的摩擦力,提高了混合桶12的稳定性,第一孔洞30和第二孔洞31皆与螺栓10相适配利于混合桶12的安装和拆卸。

工作原理:首先,使该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检查出料口15与第二盖体16是否螺纹连接,确认第二盖体16与出料口15螺纹连接后,打开第一盖体14,将待混合的粉末通过进料口13置入复合桶12中,依次贯入待混合的粉末后,关闭第一盖体14,使第一盖体14与进料口13螺纹连接,检查第一连接件9、螺栓10和连接体11的固定情况,依次检查各个部件,确认无问题后,率先启动第一电机6,使第一电机6带动第一转动杆7转动,第一转动杆7带动第一转动件8开始转动,进而使混合桶12进行转动,再次启动第二电机19,调节第二电机19的转速使其大于或小于第一电机6的转速,此时混合桶12内的待混合粉末进行三维运动,待混合结束后,关闭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19,待该设备整体呈静止状态后,手动转动混合桶12,使其出料口15倾斜向下,在出料口15下方布置收集容器,依次收集,即可完成粉末的混合工作。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