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95855发布日期:2021-01-01 13:5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性炭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活性炭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活性炭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炭,将有机原料(果壳、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以减少非碳成分(此过程称为炭化),然后与气体反应,表面被侵蚀,产生微孔发达的结构(此过程称为活化)。由于活化的过程是一个微观过程,即大量的分子碳化物表面侵蚀是点状侵蚀,所以造成了活性炭表面具有无数细小孔隙。活性炭表面的微孔直径大多在2~50nm之间,即使是少量的活性炭,也有巨大的表面积,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积为500~1500m2,活性炭的一切应用,几乎都基于活性炭的这一特点。

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多会使用活性炭对污水进行吸附过滤,但是,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多是直接将污水抽到活性炭过滤罐内,污水较为集中的散落在某一处的活性炭上,而其余部分非活性炭却无法与污水接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被污水集中的部分失去吸附过滤的能力,而另一部分却无法对污水进行吸附过滤,并且,现有的活性炭过滤罐的底部没有集水装置,污水经过活性炭的过滤后直接流入到罐底与罐底接触,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降低了污水净化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炭过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多是直接将污水抽到活性炭过滤罐内,污水较为集中的散落在某一处的活性炭上,而其余部分非活性炭却无法与污水接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被污水集中的部分失去吸附过滤的能力,而另一部分却无法对污水进行吸附过滤,并且,现有的活性炭过滤罐的底部没有集水装置,污水经过活性炭的过滤后直接流入到罐底与罐底接触,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降低了污水净化的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性炭过滤装置,包括:

罐体组件;

上封头组件,所述上封头组件安装在所述罐体组件的顶部;

下封头组件,所述下封头组件安装在所述罐体组件的底部;

进水布水装置,所述进水布水装置安装在所述上封头组件的内腔顶部中端,所述进水布水装置的顶部贯穿所述上封头组件的顶部中端;

出水集水装置,所述出水集水装置安装在所述下封头组件的内腔底部中端,所述出水集水装置的底部贯穿所述下封头组件的底部中端。

优选的,所述罐体组件包括:

罐体本体;

上人孔,所述上人孔安装在所述罐体本体的左侧顶部;

下人孔,所述下人孔安装在所述罐体本体的左侧底部;

视镜,所述视镜安装在所述罐体本体的前表面左侧顶部。

优选的,所述上封头组件包括:

上封头本体;

两个吊耳,两个所述吊耳一左一右安装在所述上封头本体的顶部左右两侧;

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安装在所述上封头本体的顶部右侧。

优选的,所述下封头组件包括:

下封头本体;

三个支腿,三个所述支腿呈三角形安装在所述下封头本体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进水布水装置包括:

布水器;

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安装在所述布水器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出水集水装置包括:

集水盘;

多个集水筛管,多个所述集水筛管均匀安装在所述集水盘的外壁上;

多个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多个所述集水筛管的底部;

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安装在所述集水盘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活性炭的利用率,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有效的保障了污水的净化效率,罐体本体的内腔底部填充有活性炭,上封头本体焊接在罐体本体的顶部,上封头本体的内腔与罐体本体的内腔相贯通,下封头本体焊接在罐体本体的底部,下封头本体的内腔与罐体本体的内腔相贯通,下封头本体的内腔顶部填充有卵石,活性炭铺设在卵石上,进水口与污水管道连接,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到布水器内,通过布水器将污水铺洒到罐体本体内腔的活性炭上,通过活性炭对污水进行过滤,污水通过活性炭慢慢渗透到罐体本体的底部进入到下封头本体的内腔,被活性炭净化后的污水通过下封头本体内的卵石渗透到下封头本体的内腔底部,通过布水器将污水均匀的洒在活性炭上,能够保障在单位面积内活性炭对污水的过滤净化,提高了活性炭的利用率,集水筛管的内腔与集水盘的内腔相贯通,集水筛管远离集水盘的一端与下封头本体的内腔侧壁接触,通过卵石渗透到下封头本体的内腔底部被活性炭净化后的污水滴落到集水筛管上,被净化后的污水通过集水筛管进入到集水盘的内腔,出水口焊接在下封头本体的内腔底部,出水口的底部贯穿下封头本体的底部与管道连接,进入到集水盘内的被净化后的污水通过集水盘进入到出水口内,通过出水口将被净化后的污水排出,通过集水筛管与集水盘对被净化后的污水进行收集,被净化后的污水不会与下封头本体接触,有效的防止了污水的二次污染,保障了污水净化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罐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封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封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进水布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出水集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罐体组件、110罐体本体、120上人孔、130下人孔、140视镜、200上封头组件、210上封头本体、220吊耳、230排气口、300下封头组件、310下封头本体、320支腿、400进水布水装置、410布水器、420进水口、500出水集水装置、510集水盘、520集水筛管、530支撑板、540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性炭过滤装置,能够提高活性炭的利用率,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有效的保障了污水的净化效率,请参阅图1-2,包括:罐体组件100、上封头组件200、下封头组件300、进水布水装置400和出水集水装置500;

请参阅图1和图3,罐体组件100包括:

罐体本体110为不锈钢,罐体本体110的前表面左侧中端通过螺栓安装有铭牌,罐体本体110的内腔底部填充有活性炭;

上人孔120焊接在罐体本体110的左侧顶部,上人孔120与罐体本体110的内腔相贯通,上人孔120上远离罐体本体110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仓门,第一仓门为可拆卸的,平时第一仓门安装在上人孔120上,需要检修时将第一仓门拆下,检修工人通过上人孔120进入到罐体本体110的内腔上部;

下人孔130焊接在罐体本体110的左侧底部,下人孔130与罐体本体110的内腔相贯通,下人孔130上远离罐体本体110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仓门,第二仓门为可拆卸的,平时第二仓门安装在下人孔130上,需要检修时将第一仓门拆下,检修工人通过下人孔130进入到罐体本体110的内腔下部;

视镜140通过螺栓安装在罐体本体110的前表面左侧顶部,视镜140为透明钢化玻璃,通过视镜140能够对罐体本体110的内部进行观察;

请参阅图1和图4,上封头组件200安装在罐体组件100的顶部,上封头组件200包括:

上封头本体210焊接在罐体本体110的顶部,上封头本体210的内腔与罐体本体110的内腔相贯通;

两个吊耳220一左一右焊接在上封头本体210的顶部左右两侧;

排气口230焊接在上封头本体210的顶部右侧,排气口230的内腔与上封头本体210的内腔相贯通,罐体本体110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口230排出;

请参阅图1和图5,下封头组件300安装在罐体组件100的底部,下封头组件300包括:

下封头本体310焊接在罐体本体110的底部,下封头本体310的内腔与罐体本体110的内腔相贯通,下封头本体310的内腔顶部填充有卵石,活性炭铺设在卵石上;

三个支腿320呈三角形焊接在下封头本体310的底部;

请参阅图2和图6,进水布水装置400安装在上封头组件200的内腔顶部中端,进水布水装置400的顶部贯穿上封头组件200的顶部中端,进水布水装置400包括:

布水器410悬挂在上封头本体210的内腔顶部;

进水口420通过法兰安装在布水器410的顶部,进水口420焊接在上封头本体210的内腔顶部中端,进水口420的顶部贯穿上封头本体210的顶部中端,进水口420与污水管道连接,污水通过进水口420进入到布水器410内,通过布水器410将污水铺洒到罐体本体110内腔的活性炭上,通过活性炭对污水进行过滤,污水通过活性炭慢慢渗透到罐体本体110的底部进入到下封头本体310的内腔,被活性炭净化后的污水通过下封头本体310内的卵石渗透到下封头本体310的内腔底部,通过布水器410将污水均匀的洒在活性炭上,能够保障在单位面积内活性炭对污水的过滤净化,提高了活性炭的利用率,保障了污水净化的效率;

请参阅图2和图7,出水集水装置500安装在下封头组件300的内腔底部中端,出水集水装置500的底部贯穿下封头组件300的底部中端,出水集水装置500包括:

集水盘510悬置于下封头本体310的内腔底部;

多个集水筛管520通过螺纹连接均匀安装在集水盘510的外壁上,集水筛管520的内腔与集水盘510的内腔相贯通,集水筛管520远离集水盘510的一端与下封头本体310的内腔侧壁接触,通过卵石渗透到下封头本体310的内腔底部被活性炭净化后的污水滴落到集水筛管520上,被净化后的污水通过集水筛管520进入到集水盘510的内腔;

多个支撑板530通过螺栓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多个集水筛管520的底部,支撑板530焊接在下封头本体310的内腔底部,通过支撑板530对集水筛管520进行固定;

出水口540通过法兰安装在集水盘510的底部,出水口540焊接在下封头本体310的内腔底部,出水口540的底部贯穿下封头本体310的底部与管道连接,进入到集水盘510内的被净化后的污水通过集水盘510进入到出水口540内,通过出水口540将被净化后的污水排出,通过集水筛管520与集水盘510对被净化后的污水进行收集,被净化后的污水不会与下封头本体310接触,有效的防止了污水的二次污染。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