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796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压滤机,更具体地说是对压滤机的滤板结构的改进。
到目前为止,许多种压滤机的滤板结构已是众所周知了。例如,如图35所示的滤板,在它的四角形框架60a中具有与该框架60a成为一体的过滤面,即滤液排出导引部分60b,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用来接住过滤时透过滤布的滤液,並将滤液导向下部。而且,在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60b的两个面上,形成多个凹部60c、…60c,使透过滤布的滤液平稳地流下去。
但是,就具有上述结构的滤板来说,由于它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同框架固定在一起,並且两者形成一个刚体,因此,在过滤时,一旦作用于滤板两面上的过滤压之间产生较大的压差,就有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相对于框架发生变形而损坏的危险。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要解决上述的问题,並提供一种这样的压滤机,即这种压滤机即使在作用于滤板两个面上的过滤压间产生较大的过滤压差时,它也能有效地防止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的损坏。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把框架和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分开並做成两个不同的构件。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滤板由闭合框式的框架、装在该框架中的平面形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支承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並可使它在上述的框架内自由移动的支承部分构成。
采用上述的结构,在过滤时,即使作用于滤液排出导引部分两个面上的过滤压间产生较大的压差,由于滤液排出导引部分是单独的构件,或者由于它能同滤布一起移动,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就不会有损坏的危险。
若采用上述的结构,还可以很容易地相对于框架进行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的更换。而且可以根据过滤液体的性质状态,只更换厚度不同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就能使在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与相邻的滤板上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之间所形成的滤室的大小发生变化,因而也就容易调整滤渣的含水率。此外,可以根据滤液的性质和状态,只更换滤液流路的沟槽形状或尺寸等不同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就能使滤液流路的沟槽形状或尺寸等发生变化。另外,由于框架和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所以可选用刚性好的材料来做框架,可选用最适合待过滤的原液的性质和状态的材料来做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如果滤液排出导引部分采用比框架更轻的材料,就可使整个滤板的重量大大减轻,並可减小用来移动滤板的滤板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若采用把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和框架分开的结构,还可以使滤板的搬运工作容易进行,而且在安装过程中或过滤时,即使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发生损坏,也只要更换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就可以了。这就是说,在出现如上所说这些情况时,若采用以前的框架和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结成一体的滤板结构,就必须一次次地更换滤板,从而使更换工作非常烦锁。
由于滤液排出导引部分是与框架分开的,因而还可使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容易相对于框架进行振动,並可使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的振动容易传递给滤布,使滤布发生振动,从而可有效地防止滤布网眼的堵塞。
下面,简单地说明一下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的压滤机;图2~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12~图25表示第2实施例;图26~图34表示第3实施例;图35是表示以前的压滤机的例子。也就是说,图1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压滤机基本动作的侧面示意图;图2、图3是分别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压滤机的滤板与滤布之间关系的正面图,以及在装设了多个滤板的状态下的局部侧面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滤布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5是三块滤板的侧视图,右侧的两块滤板是表示滤板相互靠紧、即关框状态下的侧视图,左侧两块滤板是表示滤板之间拉开距离、即开框状态下的侧视图。图6、图7是分别表示把上述的第1实施例加以变化的方案中滤板和滤布间关系的正面图,以及滤板在闭框状态下的侧剖视图。图8、图9、图10分别是第1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化方案中滤布的侧面示意图、表示滤板与滤布之间关系的正面图、以及滤板和滤框在滤板闭框状态下的侧视图。图11是第1实施例的又一变化方案中压滤机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压滤机中主要部分的剖视示意图;图13是把滤布局部剖开后的、如图12中箭头ⅩⅢ-ⅩⅢ所示方向的视图;图14表示用来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其中图14(Ⅰ)是它的正面图,图14(Ⅱ)是沿图14(Ⅰ)中A-A线的剖视图,图14(Ⅲ)是沿图14(Ⅰ)中B-B线的剖视图;图15、图16分别表示第2实施例的变化方案,即在装有压榨隔膜的滤板上辅设了滤布的状态下的正面图,以及滤板和滤布的剖视图。图17、图18、图19分别表示在上述的第2实施例中保持滤布间间隔并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的变化方案,其中图17(Ⅰ)是它的正面图,图17(Ⅱ)是如图17(Ⅰ)所示的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的剖视图;图18及图19是表示另外两个变化方案的正面图;图20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化方案中压滤机主要部分的剖视示意图;图21是表示如图20所示的框架和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和原液供给板的正面图;图22是图21中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的剖视图,图23是表示上述的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另外一个变化方案的剖视图,图24是表示上述的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另一个变化方案的平面图;图25是沿图24中ⅩⅩⅤ-ⅩⅩⅤ线的剖视图。图26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滤板上辅设了滤布后的状态下的正面局部剖视图;图27、图28分别是装有两块如上述图26所示的滤板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及侧面剖视图;图29是具有如上述图26所示的保持间隙构件的滤液回收构件的正面图;图30是图29所示的滤液回收构件的侧面剖视图;图31是表示在第3实施例的变化方案中,把滤液回收构件安装在滤布上之后状态下的正面图;图32是具有图31所示的滤液回收构件及滤布的滤板侧面剖视图。图33、图34分别是把上述的第3实施例的另一变化方案中的保持间隙构件安装在滤液回收构件上之后状态下的正面图,以及沿图33中ⅩⅩⅩⅣ-ⅩⅩⅩⅣ线的侧面剖视图;图35是以前的滤板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为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以下参照着附图1~34,对本发明加以详细说明。
图1~图11表示第1实施例,图12~图25表示第2实施例,图26~图34表示第3实施例。
本发明的压滤机,如图1所示,在前、后支架30、31之间的两侧位置上,架设着侧梁12、12,在上述的前、后支架30、31之间,並且沿着前后方向悬挂有多个滤板2、…、2,这些滤板2各个顺次排列,而且可在上述的侧梁12、12上沿着前后方向能自由地滑动;上述的各个滤板2均由形成闭合框的框架1、可自由移动地安装在上述框架1中的平面形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52、以及支承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52,並使其在框架1中可自由移动的支承部分5、5d、40、48、53构成;而且,在相邻的滤板2、2之间,装有一对滤布5、5,在后支架31与位于最后位置上的滤板2之间装有可动板36,在上述的后支架31上的驱动装置29的驱动作用下,使上述的可动板36前进,将上述的滤板2、…、2推向前支架30一侧並将它们压紧,这样,原液就被压入在上述的成对滤布5、5之间形成的滤室13中而进行过滤,滤液透过滤布5並沿滤板流向下方,同时,滤渣则被保留在上述的成对滤布5、5之间。另一方面,在过滤结束后,使上述的可动板36在上述的驱动装置29的驱动下后退,从而使滤板2、…、2处于开框状态。
上述第1实施例中的压滤机,由作为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的滤液排出导引构件和作为上述的支承部分的滤布5、5构成。也就是说,如图2、图3所示,在相邻的滤板2、2之间,装有一对滤布5、5,各个滤板2大体上是正方形板,其外缘部分装有四角形的框架1;另一方面,在框架1的内部,装有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该构件3是与框架1分开的构件,而且用滤布5作为支承部分。
上述的滤板2上的框架1是由金属、合成树脂或木材等材料制成的四角形闭合框,在它的上部及下部的各个侧面部分上装有突出的吊耳1b,在该吊耳1b上有滤液回收孔1a贯穿地开设着,同时,开设着把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的表面与上述的滤液回收孔1a连通起来的连通孔1c。在上述的框架1的两侧中部,分别设有突出的把手4;在框架1的上部中央位置上形成弯曲的突出部分1d。该把手4可在侧梁12上滑动,由此就可使滤板2沿侧梁12移动。在上述的各个把手4的端部侧面上,分别用铰链11连接着一对杆7、7的下端部,而杆7的上端部又通过铰链8与铰接在相邻滤板2的把手4上的杆7上端部相连接。滤板开框时,把夹在滤板2、2之间的一对滤布5、5打开,使保留在两张滤布5、5之间的滤渣落下。
上述的滤板2中的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是正方形的板,它是由铝、铁等金属、或聚丙烯、尼龙、聚苯乙烯等合成树脂、或者木材等材料制成的。当框架1的内缘的厚度尺寸比取为1时,该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的厚度尺寸比则为1~1/5左右,该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的外缘形状尺寸或者与上述的框架1的内缘形状尺寸大致相同,或者在它的外缘表面与框架的内缘表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此外,还在该滤液排出导引构件的表面上设有多个滤液流通孔3b、…、3b,同时在其上部弯曲突出的部分1d处贯穿地开设原液供给口3a。
上述的滤布5、5是和以前公知的结构一样的,即如图4所示,在一对滤布5、5的上部,分别开设着原液供给口5a,该原液供给口5a的边缘部分分别与筒形的原液供给用的连通部分5b的各个端部相缝合,该筒形的原液供给连通部分是用与滤布5相同的材料制成的。在各个滤布5的上端,将其端部折下並缝合,形成圆筒状袋部5c,滤布吊棒6就穿插在这圆筒状袋部5c中。各个滤布吊棒6的两端通过作为滤布振动手段的弹簧10、10,可摇动地吊在销9上,该销9是穿过上述的一对杆7、7的各个上部的。使滤布5的上述筒形连通部分5b穿入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上的原液供给口3a中,从而使该筒形连通部分5b起到连接件的作用,使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与滤布相平行地吊挂着。如图5所示,该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的下端部分是利用可拆卸地插在框架1内侧的下部上的止动销2a、2a来定位的,使其在框架1的厚度方向上不会晃动。
具有上述结构的压滤机,其上各个滤板2是按下面所说那样地装配的。即,先将滤布5、5中一边的滤布5卷起,穿过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上的原液供给口3a之后才展开,使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的两面均被滤布5、5覆盖,同时,使滤布5上的筒形连通部分5b位于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上的原液供给口3a内,然后将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吊装在滤布5、5上。这以后,利用各个把手4把框架1吊装在各个侧梁12上,使一边的滤布5贯穿过该框架1,把由滤布5、5吊装着的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嵌入框架1中,並用止动销2a、2a把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的下部固定在框架1下部的位置上,使其不会晃动;另一方面,把各个滤布吊棒6插入各个滤布5上的圆筒状袋部5c中,把上述各个滤布吊棒6的两端通过弹簧10、10吊装在杆7、7上,从而构成由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和框架1形成一个整体的滤板2。然后,再将多个上述的滤板2装配在压滤机内。在驱动装置29的驱动下使可动板36前进,使各个滤板2如图5中右侧的两块滤板2、2那样呈闭框状态,与此同时,将原液从各个原液供给口3a送到在成对滤布5、5间形成的各个滤室13中,並在该滤室13中进行过滤。这时,由于是把滤布5、5的外缘部分夹在框架1、1之间,即使过滤压力作用于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上,也还是由筒形连通部分5b把它连接支承在框架1前后两侧的滤布5、5上,因此,即使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相对于框架1发生沿厚度方向(即压滤机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它也会受到位于与移动方向相反一面的滤布5的由于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的牵引而把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回复到原位的作用,结果,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几乎没有移动,从而可在相邻的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3之间的一对滤布5、5间确实地进行过滤。另一方面,当使可动板36在驱动装置29的驱动作用下后退,从而使各滤板2如图5左侧的两块滤板2、2那样呈开框状态时,上述滤板两侧的杆7、7也随之张开,並打开成对的滤布5、5,使夹在两块滤布5、5之间的滤渣14落下。这以后,在进行第二次过滤作业的准备工作时,如有必要,则可在框架1仍在侧梁12、12上的状态下,仅将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从框架1及滤布5、5上取下,换上所要求的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就行了。
采用上述的第1实施例的结构时,如果想根据过滤液体的性质和状态,改变在滤板2上的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和相邻的滤板2上的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之间形成的滤室13的尺寸大小,框架1仍可装在压滤机上不动,只要从框架上取下止动销2a、2a,然后从框架上取下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将厚度尺寸不同的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嵌入框架1内,並用止动销2a、2a将其固定,就能简单地改变滤室13的大小。也就是说,这种结构大大简化了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的更换操作。另外,如果想根据滤液的性质和状态,改变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上的由通孔3b、…、3b构成的滤液流路的沟槽形状或宽窄尺寸,也只要把滤液流路的沟槽形状或宽窄尺寸不同的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嵌入框架1内,並用止动销2a、2a加以固定就可以了。此外,框架1和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即框架1可采用刚性好的材料,而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则可采用最适合于原液性质和状态的材料。如果选用比框架1更轻的材料制成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的话,就可使整个滤板的重量得到减轻,並可减小移动滤板2的驱动装置29的驱动力。由于可以把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与框架1分开,从而便于滤板2的搬运,並且在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损坏时,仅更换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就可以了。由于位于框架1两侧的一对滤布5、5从两侧支承着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因此,即使过滤时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的一面受到较大的作用力,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也不会在厚度方向上移动。从而保证了在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3之间的一对滤布5、5间确实可靠地进行过滤。另一方面,由于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不是直接支承在框架1上,因此就不需要为支承滤液排出导引构件而对框架1进行专门加工,又可以用同一型号的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嵌入各种型号的框架1中,这样,就扩大了构件的适用性。
本发明並不局限于上述的第1实施例,它可以用其他各种型式加以实施。例如,也可以如图6、图7所示那样地,滤布吊棒6可以不安装在把手4上,而是安装在滤板2上的框架1的上部各个侧缘上。也就是说,使位置调整棒22突出于框架1的上部各个侧缘,滤布吊棒6通过滤布吊棒固定件20安装在上述的位置调整棒22上,而且,在上述的滤布吊棒固定件20和框架上端面之间,压缩地装设有作为滤布振动部分的弹簧21。
另外,也可以如图8、图9、图10所示那样地,在滤布27、27面对的位置上,缝有垫布5e、5e,並且在上述的垫布5e、5e上均装有用绳或细铁丝制成的连接件5d,而把原液供给口3a设在框架1的角落部位上。在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上开设有长方形的连接件插孔3c,将上述的连接件5d、5d插入该连接孔3c内。把连接件5d、5d相互拧绞起来就能把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吊装在滤布27、27上。另外,还可以把这种复式滤板2和以前的滤框25交替地构成复式的压滤机。还有,图9中的23是用来调整弹簧21弹力的挡块。
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及框架1还可以分别做成圆形或其他形状。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除了设有通孔3b的那种式样,也可以是带凹凸沟槽的或者是蜂窝形状的。为了防止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相对于框架1的晃动,也可以不使用销子,而是在将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嵌入框架1时,利用两个构件1、3的嵌入配合,使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不发生相对于框架1的晃动。还可以当过滤压增高到2~5Kg/Cm2左右时,在相邻的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3的相对面之间,夹进突起件,这样,尽管过滤压增大,也会由于突起件相互对接而避免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从框架1中脱出。另外,既可以把滤布5上的筒形连通部分5b或连接件5d穿入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上的通孔3b,从而将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支承在滤布5上;也可以在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上形成突起,並将上述的连接件5d连接在该突起上,从而把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构件吊装在滤布5、5上。
如图11所示,还可以不使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通过滤布5及滤布吊棒6支承在框架1上,而是使滤液排出导引构件3通过滤布5、5及滤布吊棒6、6,支承在滤布吊棒支承件33上,该滤布吊棒支承件33是可自由移动地支承在导轨32上的,而该导轨32又是架设在前、后支架30、31之间的上部位置上的。也就是说,通过弹簧35把滤布吊棒6可摆动地支承在支承件33的下部,当框架1沿侧梁12移动时,与此同时,滤布吊棒支承件33也靠轮子34在导轨32上移动,从而打开或关闭滤板2。
上述的第2实施例的压滤机,由作为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的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以及作为支承部分的滤布40、48组成。也就是说,如图12、图13所示那样,在这个第2实施例中,压滤机的滤板2装有四角形的框架1和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其中四角形的框架1在压滤机的前后方向的两个面上都挂有薄片状的滤布40A、40B,而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则是嵌在框架1内的,並在滤布40A与40B之间。滤板2使用滤布40作为把上述的构件41支承在框架1上的支承部分。
上述滤布40的大小可将框架1的前面和后面全部覆盖住,在它的中心位置上设有原液供给口40a,该原液供给口40a位于由框架1所围成的空间1e中並处于大致中心的位置上。夹着框架1並悬挂在其前后面上的滤布40A、40B,把相对着的原液供给口40a、40a的周缘部分相互缝合连接,形成原液供给口连接部分40b,在这个连接部分40b上,嵌入上述的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夹紧滤板时,在相邻框架1的相对面间吊装的滤布40、40的外周缘部分被框架1、1严密地夹紧,从而把两块滤布40、40封闭起来,在两滤布40、40间形成滤室13。
由于上述滤板2上的框架1的结构基本上与上述的第1实施例中的框架1相同,因此,相同的部分就用相同的符号代表,並把它的说明也省略掉了,这里仅对不同的结构部分作一说明。即,在框架1的各个杆7的上端铰链8上,沿该压滤机的宽度方向形成突出的弹簧支承构件8a,该支承构件8a把弹簧10的上端部固定起来,而在弹簧10的下端部分固定着滤布吊板42。该滤布吊板42具有一对小孔42a、42a,各个滤布40的滤布吊棒6的端部均插在各个小孔42a内而固定。因此,在框架1的前后两面把该框架1夹住並吊着的滤布40A、40B是分别通过滤布吊棒6、6,由邻接的滤布吊板42、42吊装着的。
上述滤板2上的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如图14(Ⅰ)~(Ⅲ)中各个图所示那样,基本上由圆形的薄板构成,内侧圆环41a和外侧圆环41b通过相隔90度设置的连接件41c、…、41c连接成一个整体。在该构件41的表面上形成多个滤液流通用的棱41d、…、41d。在上述内侧圆环41a的中部开设着孔41e,它的大小基本上与上述滤布40上的原液供给口40a相同,並套在上述滤布40的原液供给口连接部分40b的外面。也就是说,将一块滤布40卷起,然后把上述构件41,通过它的内侧圆环41a中的孔41e,套在滤布40A和40B之间的连接部分40b上,並如上所述地将两边滤布40A、40B吊装起来,这样,就把该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支承在框架1中的空间1e里,並大致处在中心位置上。由于上述的构件41支承在滤布40、40上,因此在框架1内就形成两个空隙S1、S2,即在框架1的内侧面与外侧圆环41b的外圆周面之间形成的空隙S1,以及在该外侧圆环41b与内侧圆环41a之间形成的空隙S2。这些空隙S1、S2便构成了滤液流出部分。因此,即使把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支承在框架1内,也不会影响滤液的排出。
由上述的框架1和保持滤布间间隔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构成的各个滤板2及各个滤布40如图12并所示,框架1可自由移动地並列地架设在前支架30和可动板36之间,在相邻框架1、1之间,一对滤布40、40通过滤布吊板42、42及滤布吊棒6、由相邻框架1、1间的两侧各一对杆7、7以及7、7上的弹簧10、10吊装在相邻的框架1、1之间;並且,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嵌套在位于框架1前后的滤布40、40上的原液供给口的连接部分40b上,它又置于框架1里的空间1e中。另外,在图12中,30a是原液压入管,它是通过上述的原液供给口40a而与各个滤室13相连通的。
采用上述的结构进行过滤时,先使上述的可动板36向前支架30一侧移动,使滤板2、2紧靠在前支架的侧面上(参见图1),然后把原液供给泵(未图示)连接到上述的原液压入管30a上並压送原液,使原液通过原液供给口40a而高压充填到各个滤室13中去。于是,尽管夹着框架1的左右滤布40和40相互接近,也将由设在它们中间的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保证其间有一定的间隔。因此,滤液从滤室13通过滤布40、40向框架1内的空隙S1、S2流出,进而流落到框架1的下部。並从连通孔1c流入滤液回收孔1a进行回收。另一方面,滤渣14则保留在成对的滤布40、40之间。
过滤结束之后,使可动板36后退,並使滤板2、2后退,则相邻框架1、1之间的距离扩大,即开框之后,上述的滤渣14便从打开了的滤室13的下端部落下而排出。这时,由于滤布40、40是被弹簧8、8吊装着的,因此在滤板后退时便很容易发生振动,当振动的滤布40碰上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时,使粘附在滤布40网眼上的滤渣14震落下来。
采用上述的第2实施例,框架1基本上是做成简单的口字形形状的,因此,不但可减轻重量,而且能降低造价。另外,由于滤布40、40间的间隔由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来保证,因而就能可靠地防止滤布40、40合并在一起;又因为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吊挂在滤布40上,所以可使粘附在滤布40上的滤渣在滤布40振动並碰上上述的构件41时落下,也就有效地防止了滤布40的网眼堵塞。此外,还因为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与框架1没有联系,所以能简便地安装在滤布40的原液供给口的连接部分40b上,这样,安装简易,並且可减少构件数目。更进一步地说,由于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对滤布40的过滤性能没有影响,因此,同设置保持间隔构件的情况相比,具有提高过滤效果等各种优点。
上述的第2实施例也可以不受上述记载的限制进行实施。例如也可以适用于压榨型滤板。也就是如图15、图16所示那样,在夹着框架1的滤布40、40的内侧,重迭着用橡胶一类弹性材料制成的而且表面带有多个凹凸的压榨隔膜43,框架1前后的一对压榨隔膜43的各个上部及各个下部分别由螺栓44、…、44及44、…、44的相互固定而进行简单的安装。这样成对的压榨隔膜43、43上的各个原液供给口43a相互连接,並将上述的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嵌套並支承在该连接部分上。在图15中,1f是开设在框架1的吊耳1b上的流体流通孔,使压榨隔膜43膨胀的流体从上述的流通孔1f通过连通孔1g压入相对着的压榨隔膜43、43之间。另外,43b、43b是开在压榨隔膜43上的滤液抽取孔,它从压榨隔膜表面通到框架1上的连通孔1c上。1h是设在框架1的上侧吊耳1b上的冲洗液流通孔,该流通孔1h同框架1上的连通孔1i、以及压榨隔膜43上的连通孔43c相通,过滤结束后,将冲洗液通过流通孔1h、连通孔1i、43c而喷射到压榨隔膜表面和滤布40、40的内面上。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由于面对着的压榨隔膜43、43之间的间隔是靠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保持的,因此能可靠地防止隔膜43、43的迭合,从而便于压榨过滤流体的供给。此外,通过滤布40作用,能对滤渣14进行压榨过滤,而且在滤板开框时,通过压榨隔膜43能增强滤布40的振动。
也还可以将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安装在滤布40的内侧与各个压榨隔膜43的外侧之间,使上述的构件41直接对滤布40起作用。
更进一步地说,还可以如图17(Ⅰ)、(Ⅱ)所示那样地,在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的表面上设置多个突起41f,由这些突起41f可形成对滤液导引的滤液沟槽,並且这些突起41f还可以作为凸棱而增强上述构件41的强度,並可通过它们在振动时与滤布的接触而将振动传递给滤布40,这样,也就进一步提高了防止滤布40的网眼堵塞的效果。另外,图18、图19都表示了把上述构件41加以变化的方案。在图18中,构件是用具有弹性的销41i、…、41i把外侧板41h、41h、41h连接在马蹄形支承板41g的外缘上而构成的。在图19中,构件是用销41i、…、41i把短的栅条片形的外侧板41k、…、41k连接在圆环形板41j的外缘上而构成的。它们分别可以从内侧拍击滤布40,从而把振动传递给该滤布40。
作为其他的变化方案,上述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也可以不直接吊装在滤布40上,而是通过原液供给板安装在滤布上。也就是如图20、21所示那样地,把一块大的滤布48从上面将框架1覆盖,在框架1的前后两面垂挂下来形成过滤部分,即滤布48a、48a,在该滤布48a的原液供给口48b处安装原液供给板49,並将上述的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安装在该原液供给板49上。
在上述框架1的上、下各个吊耳1b、…、1b处,分别设置通孔1k、1k、1m、1m。使位于下侧的各通孔1m与下侧连通孔1n的一端相通,该连通孔1n的另一端开口是在框架1围成的空间1e的下侧角处,形成冲洗液射出孔兼滤液抽取孔;另一方面,位于上侧的各个通孔1k与上侧连通孔1l的一端相通,该连通孔1l的另一端开口在框架1围成的空间1e的上侧角处,形成滤液抽取孔兼冲洗液射出孔。
上述滤布48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在上述的两侧滤布48a、48a的大致中心位置上,有原液供给口48b、48b。该滤布48的上端面48c跨在框架1的上框10的上面,从外面将框架1包复那样地把框架1吊挂着。使原液供给口48b、48b位于框架1围成的空间1e内的大致中心位置上。
上述的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如图21、图22所示那样地,由保持滤布间间隔部分41l和一对振动板41m、41m构成一个整体的构件;其中保持滤布间间隔部分41l是由厚板制成的口字型外框,而振动板41m、41m则是由具有弹性的薄板构成的,它通过上述的保持滤布间间隔部分41l围成的空隙的中心部分,並把上下框的中心连接起来。该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插在吊挂在框架1前后的滤布48a、48a中间,並与该滤布48a相平行地配设,而上述的振动板41m、41m的相对着的端部则置于滤布48a、48a上的原液供给口48b、48b的内侧,圆环形的原液供给板49、49同上述原液供给口48b、48b的外侧相接,並用止动件50、…、50将原液供给板49、滤布48a、振动板41m、滤布48a、原液供给板49夹在一起地加以固定,这样,便将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通过原液供给板49、49,同滤布48a、48a固定在一起,从而将上述的构件41安装在框架1上。
就上述的设有多个滤板2的压滤机来说,在过滤的时候,需将原液供给泵(图中没表示)连接到上述的原液压入管30a上,当压送原液时,把原液通过各个原液供给板49上的孔49a,高压充填到各个滤室13中,因此,使夹着框架1的滤布48a、48a在框架1范围内相互靠近,但尽管如此,其间隔仍由设置在框架1的空间1e中央的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上具有一定厚度的保持滤布间间隔部分41l来保持,因此,滤液从滤室13通过两侧滤布48a、48a而流入空隙S3和空隙S4,其中空隙S3是位于框架1的内缘和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上保持滤布间间隔部分41l外缘之间的,而空隙S4是位于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上的保持滤布间间隔部分41l和原液供给板49之间的。此后,滤液由开设在框架1内缘侧面下角处的滤液抽取孔1n、1n以及在下侧通孔1m、1m处被回收。
过滤后,移动框架1,使相邻框架1之间的距离扩大,即进行开框,排出滤渣。由于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上的振动板41m是由具有弹性的薄板做成的,因此在框架1移动时或滤渣剥落时,很容易发生振动,並将振动传递给两侧的滤布48a、48a;滤布48a、48a同上述的构件41相碰,使留在滤布48a的网眼中的滤渣14落下。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滤布的冲洗工作,即可把冲洗液通过上部的或下部的吊耳上的通孔供到框架内及滤布48a、48a之间。
采用上述的经过变化的方案,由于框架1基本上是做成简单的口字形构件,因此可以减轻重量,並可降低造价。又由于滤布48a的间隔是用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来保持的,所以又能可靠地防止滤布48a、48a的合并,而且,由于在该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上设有板簧部分41m,因而能容易地使它振动。而且能把振动传递给滤布48a,当滤布48a同上述的构件41相碰时,就能使留在滤布48a的网眼中的滤渣14落下,从而能防止滤布48a上的网眼堵塞。另外,在这个变化的方案中,相对于滤布48a而言,上述的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可与原液供给板49、49成一个整体地安装,因此还具有大大简化安装工作的优点。
作为其他的变化方案,还可以如图23所示那样地把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的外框断面做成向中心部位逐渐减小厚度的倾斜断面。另外,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还可以象图24、图25所示那样地用合成树脂把原液供给板的连接部41n做成大致上呈倒U字的形状,在原液供给板的连接部41n的外缘上伸出杆41p、41p、41p;並形成由杆41p、41p、41p连接的,基本上呈
字形的振动板部分41o、41o、41o,从口部开在原液供给板连接部41n下边的开口41g,原液可以顺利地流向下方。另一方面,原液供给板连接部41n的下部除外,由该原液供给板连接部41n可以充分保证面对面的滤布48a、48a之间的间隔,而且振动板部分41o、…、41o的振动也能导致滤布48a的振动。
在上述第2实施例的说明中,叙述的都是滤布40、48a上的原液供给口40a、48b位于框架1的大致中央位置上的型式,但本发明也适用于把原液供给口设置在框架1上部的所谓上部给料式(参见图2),以及把原料供给口设置在框架1下部的所谓底部给料式的装置。各个滤布40、48a的吊装方法也不限于上述的这些方法,也可以如图11所示那样地,除了用框架以外,改用其他的构件来支承吊装。另外,框架1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或多角形等任意的形状。
上述第3实施例中的压滤机,由作为上述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的滤液回收构件,以及作为支承部分的滤布53构成。即、第3实施例中的压滤机的滤板2如图26、图27所示那样地,它具有框架1和可自由移动地装在该框架1内的滤液回收构件52,並且把滤布53、53作为支承部分。该滤布53、53配设在上述滤板2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上,围住了框架1内的空间1e,过滤时,一对滤布53、53夹在相邻框架1、1之间,将原液压入该滤布53、53之间的滤室13中,进行过滤,把滤饼保持在滤布53、53之间的滤室13中;另一方面,滤液通过各滤布53而汇集到各个框架1中的空间1e里,並把它传过上述的滤液回收构件52而流向框架1的下部,从而被回收起来。
上述框架1是个框架部分的水平断面及垂直断面均为五角形的构件,框架的内表面是沿厚度方向从中央向两侧分别倾斜並形成倾斜面1p、1p。在上述框架1下部的各个侧面处分别形成吊耳1b、1b,在该吊耳1b、1b上,沿厚度方向开设着通孔,即滤液回收孔1a,並且在框架1下部的各个角落处开设着把框架1内形成的空间1e和上述的滤液回收孔1a相连通的连通孔1c。
上述的滤布53分别装在上述框架1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即压滤机前后方向的两侧),並把框架1内形成的空间1e夹在其中,夹住框架1的一对滤布53、5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由螺栓54、…、54固定在框架1上。在相当于框架1的中央部分的位置上,开设着圆形的原液供给口53a,上述两块滤布53、53在原液供给口53a的周缘上相互缝合。
如图29所示,上述的滤液回收构件52是由布料构成,置于框架1的空间1e中,其前后两面分别被滤布53、53复盖。在上述滤液回收构件52的中央部分开设着同滤布53上的原液供给口53a相连通的连通孔52a,该连通孔52a的周缘同滤布53上的原液供给口53a的周缘相缝合,滤液回收构件52吊挂在滤布53上,並可同滤布53一起自由地移动。就该滤液回收构件52在滤布53上的安装方法而言,如果将滤液回收构件52直接缝在滤布53上的话,由于其中缝合部分的滤布53的网眼大小不像其他部分的网眼那么均匀一致,所以就会使过滤效果降低。而在本发明中是如上所述那样地把滤布53上的原液供给口53a的周缘和滤液回收构件52上的通孔52a的周缘相缝合,因此就不会影响上述滤布53的网眼大小,也就不会降低过滤效果。上述的滤液回收构件52最好采用稍微硬一点的材料制成,这样,虽然它仅靠通孔52a的周缘加以固定,其上部並没有任何支承,也能够使滤液回收构件52在框架1内平整地固定起来。滤液回收构件52的材料可以是天然原材料、合成树脂或金属等任意材料,但最好是轻一些的。用合成树脂或金属制作时,也可以做成网状。上述滤液回收构件52的正面形状是四角形的,但也可以不受此限制地制成圆形或三角形等任意形状。滤液回收构件52的外缘同框架1的内侧面1p之间应形成一定的间隔。
如图29、图30所示那样地,在上述滤液回收构件52的通孔52a周围的上部,装设着保持间隙的构件55,用来保持在框架1上的滤布53、53之间具有一定间隔的间隙,使滤液容易从滤布53进入框架1的内侧。该保持间隙构件55使它的一边的分离体55a上的凸起部分55b穿过滤液回收构件52上的孔52b,並嵌插在另一边分离体55c上的孔55d内,从而固定地安装在滤液回收构件52上。
采用上述结构的压滤机会如下那样地作用。将每个上述的压滤板2、…、2各个能前后自由移动地吊装在侧梁12、12上,该侧梁12、12是架设在压滤机前、后支架30、31之间(参见第1图)的两侧上的;通过可动板36的前进,推动多个滤板2、…、2靠紧前支架,然后,将原液从各个滤板2上的滤布53的原液供给口53a压入在面对面的一对滤布53、53之间形成的滤室13中,原液在各个滤布53上过滤,从而分离成滤渣14和滤液。滤渣14保留在成对滤布53、53之间的滤室13里,而滤液则通过各个滤布53而进入框架1的内部,並由滤液回收构件导引流向下方,从框架1下部的连通孔1c流入滤液回收孔1a中加以回收。
采用上述第3实施例,在滤板2的框架1内完全没有设置滤液排出导引构件,而仅仅是将作为滤液回收构件52的布料吊装在滤布53上,因此,同以前那种在框架1内设置滤液排出导引构件的方式相比,大大减轻了重量。又由于把滤液回收构件安装在滤布53、53之间的框架1内,所以可确保从滤布53流入框架1内部的滤液,由滤液回收构件的作用而顺着滤液回收构件52顺利地流下並被收回。此外,由于把上述滤液回收构件52设置成可与滤布53一起自由移动的,因此,即使在过滤时,在滤液回收构件52的两面万一产生较大的过滤压差,也会因该构件52的移动而加以缓冲吸收,从而使该构件不受损坏。也就是说,对以前的具有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的滤板来说,一旦产生较大的压差,就会由于滤液排出导引部分是刚体而使它有损坏的危险。另外,由于上述滤液回收构件52是用布料制成的,因而容易弹性变形,上述的压差就可通过布料本身的弹性变形而加以吸收。
本发明第3实施例並不限于如上所说的实施形式,还可以用其他各种形式进行实施。例如,上述滤液回收构件52的厚度可以是任意的,其面积大小也不一定象图26所示那样,在框架1的内侧面1p和滤液回收构件52的外缘间留有一定间隔,而是可以如图31所示那样地,使其扩展到框架1的内侧面1p,或者使其越过框架1的内侧面1p,比框架1更大。並且,它的张数也不一定是一张,也可以如图32所示那样地用两张或任意张数。这里,图32是图31所示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当滤液回收构件52是多个的时候,就容易在框架1的空间1e中相对滤布53、53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就容易回收滤液。滤液回收构件52在滤布53上的安装方式也可以如图31所示,在57、…、57等这样的四个角处,或者在其他位置上进行缝合固定。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垫布来缝合固定,该垫布是把滤液回收构件52缝合在滤布53上用的。如果滤液回收构件52由弹性材料制成,则在过滤时,即使在滤液回收构件52的两面的过滤压间产生较大的过滤压差,也会由其本身的变形而加以缓冲吸收;而即使滤液回收构件是刚体,也可以把它相对于滤布53或框架1能自由移动地进行安装,从而当上述滤液回收构件53的两面过滤压间产生较大压差时,能通过滤液回收构件52的移动而把它吸收。此外,上述滤液回收构件52的材料也不一定如布料等那样本身就有能使滤液通过的孔,该构件完全可以由没有孔的薄片状材料。
也可以根据滤布53、53的材料性质及原液的性质和状态等因素安装保持间隙构件55。保持间隙构件55也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形式,它可以采用任意的形状、任意的个数,並可以装在任意的位置上。例如,如图33、34所示那样,可以把一对圆环形板56e、56e配置于滤液回收构件52上的通孔52a的周围,並通过螺栓57、…、57将其安装在滤液回收构件52上而构成保持间隙构件55。其中各个板56e由大致呈c字形的板56c、56d组成,而且在各个板56c、56d的表面上,间隔交替地形成原液供给用的凹下部分56b和接触用的凸起部分56a,当多个框架1、…、1由可动板推向压滤机的一侧支架並被夹紧时,保持间隙构件56的凸起部分56a、56a就相互接触,同时,面对面的一对凹下部分56b、56b就形成间隙部分,原液便从该间隙部分供给滤室13。
上述滤布53也可以如图20所示那样地,做成一张较大的滤布,把框架1的前后两面复盖住,同时,也可以不用框架1,而用其他构件(参见图11)把滤布53吊装起来。滤布53上的原液供给口53a的位置也不一定在框架1内的过滤面上,可以设置在过滤面以外的,可做成顶部加料式或底部加料式。
另外,上述滤板2的形状还可以不一定限于四角形的,可以是圆形等任意的形状。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及变化的方案中,是用滤布作为支承部分的,但也可以使用有弹性的绳索等支承件作为支承部分,把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可自由移动地安装在框架1内。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及变化的方案说明中,同一构件基本上都用同一符号加以表示,这里省略了对它的说明。
以上所述的所有各个实施例及变化方案均能充分达到本发明所期望的目的。
在附图中1-框架,1a-滤液回收孔,1b-吊耳,1c-连通孔,1d-弯曲突出部分,1e-空间,2-滤板,3-滤液排出导引构件,4-把手,5、27、40、48a、53-滤布,3a、5a、40a、48b、53a-原液供给口,5b-连通部分,5d-连接件,6-滤布吊棒,7-杆,8、11-铰链,9、15-销,10、21、35-弹簧,12-侧梁,13-滤室,14-滤渣,20-滤布吊棒固定件,22-位置调整棒,23-止动件,25-滤框,29-驱动装置,30-前支架,31-后支架,32-导轨,33-滤布吊棒支承件,34-轮子,36-可动板,41-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41a-内板,41b-外板,41c、41m-连接部分,41l-外框,42-滤布吊板,43-压榨隔膜,44、54、57-螺栓,48-滤布,49-原液供给板,50-止动件,52-滤液回收件,55、56-保持间隙构件
权利要求
1.压滤机,它含有多个排列着的滤板(2)、设置在相邻的上述的滤板(2)之间的成对滤布(5、27、40、48a、53)、以及将上述的滤板(2)在排列方向上加以夹紧的夹紧部分(36、29),由这个夹紧部分(36、29)把上述的多个滤板(2)夹紧之后,便将原液压入上述的成对滤布(5、27、40、48a、53)之间进行过滤,使滤液通过滤布(5、27、40、48a、53)並使其沿滤板(2)流下,而滤渣(14)则保留在上述的成对滤布(5、27、40、48a、53)之间,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板(2)具有由闭合框构成的框架(1)、设置在该框架(1)内的平面形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52)、以及用来把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52)可自由移动地支承在上述框架(1)内的支承部分(5、5d、40、48、53)。
2.如权利要求
1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52)是由设置在上述滤板(2)两侧的上述的成对滤布(5、27、40、48a、53)吊装支承的。
3.如权利要求
2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夹着上述框架(1)的成对滤布(5),在其处于上述框架(1)内的相对着的部分上具有原液供给口(5a),並且,具有连接相对着的原液供给口(5a、5a)的筒形的原液供给用的连通部分(5b),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吊装在上述的连通部分(5b)上。
4.如权利要求
2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夹着上述框架(1)的上述成对的滤布(40、53),在其处于上述框架(1)内的相对着的部分上具有原液供给口(40a、53a),並且,相对着的原液供给口(40a、53a、40a、53a)的周缘部分相互缝合,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41、52)吊装在上述的缝合部分上。
5.如权利要求
2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布(48a),在其处于上述框架(1)内的相对着的部分上,具有原液供给口(48b),並且,在上述原液供给口(48b)的周缘,设有圆环形原液供给板(49),上述滤液排出导引部分(41)通过上述的原液供给板(49)吊装在上述成对的滤布(48a)上。
6.如权利要求
1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通过滤布振动部分(10、21)吊装在上述的框架(1)上。
7.如权利要求
1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52)由板状构件构成。
8.如权利要求
7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是嵌设在上述框架(1)内的空间(1e)中的滤液排出导引构件。
9.如权利要求
7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41)是由连接部分(41c)把圆环形内板(41a)和圆环形外板(41b)连成一体而构成的,在上述外板的外侧面和上述框架(1)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空隙(S1),同时在上述外板(41a)和上述内板(41b)之间形成空隙(S2)。
10.如权利要求
7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夹着上述框架(1)的上述成对的滤布(48a),在其位于上述框架(1)内的相对着的部分上分别形成原液供给口(48b),圆环形原液供给板(49)安装在上述的各个原液供给口(48b)处,而上述滤液排出导引部分(41)则由外框(41l)和连接部分(41m)构成,该连接部分(41m)是用来把上述外框(41l)连接在上述原液供给板(49)上的弹性材料构成的,在上述外框(41l)的外侧面和上述框架(1)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空隙(S3),而在上述外框(41l)与上述原液供给板(49)之间形成空隙(S4)。
11.如权利要求
7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52)是由弹性体构成。
12.如权利要求
11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52)是由布料构成。
13.如权利要求
11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52)是由网状体构成。
14.如权利要求
11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52)具有保持间隙构件(55),该保持间隙构件(55)是在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52)和滤布(53)的相对面之间形成间隙的。
15.如权利要求
1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板(2)用压榨隔膜(43)分别复盖在夹着框架(1)的上述滤布(40)的相对两个内侧面上。
16.如权利要求
15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41)吊装在上述滤板(2)上成对压榨隔膜(43、43)的与滤布向背面上。
17.如权利要求
15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滤板(2)上的成对压榨隔膜(43、43)上,分别形成原液供给口(43a、43a),该原液供给口(43a、43a)的周缘相互连接,並且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41)吊装在该连接部分上。
专利摘要
本发明是压滤机滤板的一种改进结构。该滤板(2)由框架(1)、设置在该框架内的平面形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52)、以及将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可移动地支承在上述框架内的支承部分(4、5d、40、48、53)构成。过滤时,即使作用于上述滤板的上述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的两个面上的过滤压力间产生较大的压差,也能由于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可相对于上述框架自由移动,而能防止上述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的破损。
文档编号B30B9/06GK86106813SQ86106813
公开日1987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1986年9月25日
发明者栗田徹也 申请人:株式会社栗田机械制作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