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固液混合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805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固液混合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固液混合槽,属于固液反应槽的技术领域。
现有的固液混合槽,其槽内盛装大量溶剂,一般使用清水作为溶剂,从槽体上方的料槽装入粉末状的溶质,溶质一般为氧化钙CaO,氧化镁MgO,碳酸钙CaCo3……,槽内装有具有扇叶的搅拌装置,它在固液反应过程中不断旋转搅拌,增加了溶合的饱和度,又在槽底安装蒸气管路,使从外界送入的热蒸气可以从槽底吹出,达到了加速固液反应的目的,可是这种结构还有很多缺点1、槽底的蒸气管路,其蒸气排出孔均设于管路上方,使从外界送入管路的热蒸气输送至蒸汽排出孔时,就立即送散而出,进入反应槽内,由于气体与液体的比重差异较大,使直接从管路送出的蒸气会形成具有较大的气泡形态,气泡大小直接影响固液反应的催化速度,而且是平方反比的关系。因此管路上方设置蒸气排出孔,无法达到快速催化固液反应的目的。
2、管路上方设置蒸气排出孔,易使溶质沉积于孔口或进入蒸汽管内,沉淀凝固以致堵塞。
3、槽内虽装有搅拌装置,但由于蒸气管路是布设于反应槽的底部,槽底就形成搅拌循环水流的死角,因此常有溶质沉淀累积於此,又由于反应槽的混合液出清管是装在蒸气管路下面,所以易于堵塞,况且沉淀凝固会形成较为坚硬的固体物质,极难清理,致使机件动作功能失效。
4、固液反应槽的尺寸较大,使搅拌装置的转轴较长,可以其下端并不装设轴承座或装设扇叶等非连续性旋转构件,所以转轴在动作时会由于挠性而发生晃动或变形,导致搅拌装置的机件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良的固液混合槽它可以克服上述的缺点,在混合槽底部中央位置形成一圆锥形凹坑,可装设搅拌装置的下承座,使搅拌装置的轴心受到两端的支承,在运转时不致动或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适用于固液槽的搅拌装置,它具有一对螺旋形犁板以及中段镂空的扇板,该螺旋形犁板可以把下承座的沉积物打起,利用扇板回旋于槽底与蒸气管底部之间的空间,可以有效地防止溶质沉淀凝集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把蒸汽排出孔设置于蒸气管路的底部,可防止由于溶质的沉积凝集所形成的堵塞,可以使气泡细化,加速固液混合反应的速度。
该搅拌装置使混合液巡回流动,使沉淀于槽底的溶质要充分搅拌而保持为悬浮状态,继续其溶合反应,避免溶质的沉积凝固的损害机件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固液混合槽的改良结构,混合槽的槽底中央位置具有一圆锥形凹坑,坑内装有下承座,槽底的边缘处装有出清管以及排管,在距槽底适当高于处横设蒸气管,该蒸气管底面有蒸气排出孔,溶剂输送管从槽处延伸到槽内下部,槽口上方一侧设有漏斗形的供料盒,槽口中央位置装有搅拌装置的电动机,其转轴下端装在下承座内,中部枢接二组搅拌扇叶在转轴下端又设有搅拌风叶,搅拌风叶包括一对螺旋形板和中段镂空的扇板。


图1 固液混合槽的构件布置图;图2 搅拌装置示意图;图3 蒸气管路截面剖示图;图4 固液混合槽的动作示意图。
兹结合附图对改良的固液混合槽详细叙述。

图1,混合槽(1)的槽底11中央部位具有一圆锥形凹坑12,坑内装有搅拌装置的下承座55,一槽底11的边缘13装有混合溶液的出清管14,以及在清理混合槽时作为排放废水废物的排泄管15,在距槽底11的适当高度处横向设置很多条蒸气管路2,该管路2与混合槽外的蒸气发生装置连通(在图中并未表示),用来提供热蒸汽催化槽内固液溶合反应,蒸气管路2的底面21有数排蒸气排出孔22,溶剂输送管3从混合槽外侧延伸到混事槽1下部处;混合槽1的槽口16中方的一侧设有漏斗形粉状溶质供料盒4;在槽口16中央位置装有一搅拌装置5的驱动电动机51,由电动机51延伸出一较长的转轴52,其下端装在下承座55内,在转轴52的中部枢接二组搅拌扇叶53,在转轴52下端之在槽底11与蒸气管路底部21之空间,设有可折卸式的搅拌扇叶54,该扇叶包括一对螺旋形犁板541和一中段镂空的扇板542,利用此犁板541可把凹坑12、下承座55周缘的沉积凝固物打起来,再由于镂空扇板542回旋于槽底11和蒸气管21之间的空间,使沉淀的溶质受到搅抖而继续进行固液溶合的反应,直到完全溶合为止。
由图2,转轴52下端装有一对螺旋形犁板541和中段镂空的扇板542。
由图3,蒸气管2的下部底角21设有数排蒸汽排出孔22。
在图4中,当实施固液反应操作时,溶剂和溶质在槽中不断受到搅拌装置5的搅拌,使混合液的溶合饱和度提升,由蒸气管2底部蒸气排出孔22涌出来的细分化热蒸气气泡催化了固液反应速度,当有溶质沉积于槽底11时,溶质受搅拌扇叶54的搅拌作用而扬起继续进行溶合反应,直到完全溶合,混合液从出清管14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改良的固液混合槽具有下列优点1、排出孔设于蒸气管底部,可防止溶质沉积凝固而堵塞蒸气排出孔或蒸气管。
2、使蒸汽管排出的气泡细分化,催化了固液溶合反应的饱和度。
3、搅拌装置的转轴末端与槽底凹坑中的下承座枢合,使搅拌装置转动平稳,延长寿命。
4、在槽底和蒸气管底部之间的空间设置底部搅拌扇叶组,可扬起沉积于底部的溶质,使它继续进行溶合反应,可免除溶质沉积,妨害机件动作。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固液混合槽,其特征在于混合槽(1)的槽底(11)中央位置具有一圆锥形凹坑(12),坑内装有下承座(55),槽底(11)的边缘(13)处装有出清管(14)以及排管(15),在距槽底(11)适当高于处横设蒸气管(2),该蒸气管(2)底面(21)有蒸气排出孔(22),溶剂输送管(3)从槽处延伸到槽(1)内下部,槽口(16)上方一侧设有漏斗形的供料盒(4),槽口(16)中央位置装有搅拌装置(5)的电动机(51),其转轴(52)下端装在下承座(55)内,中部枢接二组搅拌扇叶(53)在转轴(52)下端又设有搅拌风叶(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混合槽,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搅拌风叶(54)包括一对螺旋形犁板(541)和中段镂空的扇板(542)。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固液混合槽混合槽槽底中央有圆锥形凹坑,装有下承座,槽底适当高度处装有蒸汽管,其底部有排出孔,槽口一侧装有漏斗形供料盒,中央位置装有搅拌装置电动机,其轴端装在下承座内,中段装有两组搅拌扇叶,下部另有搅拌风叶,包括一对螺旋形板和镂空扇板,槽底有排管和出清管,本结构可防止溶质沉凝堵塞蒸气管,搅拌装置运转平衡,催化固液溶合反应饱和度。
文档编号B01F7/16GK2205241SQ9421606
公开日1995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1日
发明者林文优 申请人:林文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