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机的粉尘自动清理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2514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尘机的粉尘自动清理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尘机的粉尘自动清理排放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集尘机正常操作运转中,可使其下料斗内的粉尘进行自动清理、排放动作,而使生产正常化及省时、省力、合乎安全卫生且可延长机台使用寿命的集尘机的粉尘自动清理排放装置。
环保意识为人们所逐渐重视至今日,一般生产工厂为改善现有的污染性废气物排放于大气中,通常均会在生产设备的废气排放处设置一种空气净化器,诸如各种集尘机。而目前一般人们所常见的集尘机装置,大致如


图1所示,即,在机体1的上端设有一马达2、一抽风机3,当马达2运转时,该含粉尘的空气可随抽风机3的抽送而由入气口4导入机体1内,而借该机体1内是按规划设有多数呈排状的滤布袋5,则当含粉尘的空气随抽风机3抽送而往上游动时,夹杂的粉尘便自然会滞留附着于布袋5的外表面;又,由于该滤布袋5是内承有铁丝网6予以支承架护,故在抽风机3的吸力动作下,其不致形成扁平密贴状,而可促使过滤后的清净空气顺畅的由排气口7处排出;另,为使该滞留附着于滤布袋5外表面的粉尘得以剥落,在每一滤布袋5上端的机体1处各设有一压缩空气喷嘴8,并各受一电磁阀9的定时制动;即,该各电磁阀9在制动各处的喷嘴8将压缩空气桶10内的压缩空气呈间歇循环式的往下喷排于各滤布袋5内中,该受压缩空气喷排的一滤布袋5可顺时产生膨胀状,并将滞留附着的粉尘予以剥离,同时,该其它未受喷嘴8喷排压缩空气的滤布袋5,则依然继续进行过滤含粉尘的空气,并待其上端的喷嘴8动作再将附着的粉尘予以剥离。亦即,该等喷嘴8在呈间歇式的循环动作中,由各滤布袋5剥离的粉尘是呈持续不断地逐一掉落到下料斗11,并经下料斗11下端的隔风下料阀12排放收集至盛料桶13。此种运作的方式,无可否认,确实可提供净化气、防治公害的实际运作功效,而且亦为一般生产产品具有粉末、尘埃的工厂所普遍采用;然而,在实际的操作时,由于该粉尘的持续不断掉落于下料斗11,而该下料斗11又无辅助排放粉尘的动作,则便常有下述的缺陷产生,并形成其美中不足的最大憾事,请结合参阅图2所示并予以分析如后(一)当粉尘持续不断的掉落到下料斗11周边时,虽下料斗11是呈一喇叭口状,然而,由于粉尘并非以颗粒状成型,而只为细粉的尘埃状,故必然无法完全滑落于盛料桶13,而有部分会附着滞留于下料斗11的周面,尤其该粉尘呈潮湿状时更易附着滞留,而在历经一段时间的运作下,该粉尘亦必然因日积月累的堆积而形成凝结的块状体A,如此,该下料斗11除被形成一架空状的空间B,而无法将粉尘排放于盛料桶13外,尤其,该机体1的入气口4更有因而产生被堵塞之虞,并进而确实无法形成集尘的现象。
(二)由于下料斗11有上述架空现象的产生,故操作者必需经常做清洁下料斗11内的粉尘的动作,如此,不但极为麻烦、不便,尤其,必需将生产机械均予停机方可进行,更有影响生产正常化之虞。
(三)一般操作人员进行清理下料斗11内的粉尘凝结块A时,通常均是由下料斗11的外部予以敲击,借振动之力而达到破坏、振落粉尘凝结块A,或是将清洁罩14予以开启,而直接以手伸入予以清洁,如此,该击式操作,不但费力、费时,产生极大的噪音,而且更会直接影响机体的寿命;而若以手的内伸清理方式,该清洁罩14的开启状,必然会令粉尘直接外泄,如此,不但不合乎卫生安全的原则,更有对操作者产生直接性的健康危害。
由上所述,该现有的集尘机对于粉尘的排放集收于盛料盒的运作上,显然,并非一臻善致美的设计,而仍有缺点可待改善。
有鉴于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以从事各种空调工程、公害防治集尘设备等开发、制造多年的经验,特潜心精研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将现有的技术加以设计改良,终于创作出本实用新型集尘机的粉尘自动清理排放装置,使集尘机的运作确实舒发预期使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尘机的粉尘自动清理排放装置,使其借该下料斗内的周缘设置有呈复数上下排状的压缩空气钢管,并在钢管的周面预设有多数的排气孔可朝斜下方对应着下料斗的周面,再以一电磁阀呈定时制动控制压缩空气的释放,该逐一掉落于下料斗周面的粉尘可直接、顺畅且完全的排放集收于盛料桶内,不但达到粉尘的集收、排放极为快速、确实,而且合乎安全卫生,尤其,该下料斗在随时保持清洁无粉尘附着堵塞的架空现象中,更可舒发集尘的预期使用效果及确实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尘机的粉尘自动清理排放装置,使其设成极为简捷,可提高机台使用寿命,可保持机械生产正常化,及可确保操作者无粉尘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尘机的粉尘自动清理排放装置,其中在下料斗内的周缘规划环设有复数的上下排状压缩空气钢管,各压缩空气钢管分别在下料斗周面设有凸伸适长并呈固状的定位承钩,该定位承钩卡掣各压缩空气钢管,其均与下料斗的周面保持一适宜的粉尘排放间距,在该各钢管之间并设有一导气支管予以相互连接贯通,其中一钢管枢连贯通于一受电磁阀制动的压缩空气导送主管;前述该等压缩空气钢管的周面预设有多数朝斜下方并可对应着下料斗周面的排气孔,在以电磁阀的定时制动并促使压缩空气由该各排气孔排放中,可使由各滤布袋剥离掉落的粉尘顺畅、确实排放于盛料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集尘机的粉尘自动清理排放装置,以其各压缩空气钢管的简捷设成于下料斗内及以一电磁阀的定时制动配合,该下料斗即可消除被粉尘堵塞、架空之虞,进而达到粉尘的排放集收极为顺畅、确实,显然,此种运作装设提供了具有极符合一般欲进行粉尘集收运作的集尘机所实际需要的解决问题,其装置结构不显得复杂、繁琐,然而整体的运作设想却深富实施的具体性,且为现有集尘机所未见的运用,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现有集尘机装设运作的示意图一。
图2是现有集尘机装设运作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设于下料斗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设于下料斗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合于集尘机运作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尘机的粉尘自动清理排放装置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下料斗11内的周缘规划环设有复数的上下排状压缩空气钢管20,并各可由定位承钩30予以卡掣定位后,在均与下料斗11的内周面保持一适宜的间距b,以可借以使粉尘不致有卡止状,而该各钢管20之间并设有一导气支管40予以相互连接贯通,其中一钢管20并可枢连贯通于一受电磁阀50制动的压缩空气导送主管60,使压缩空气可顺畅导流于各钢管20中;另在各钢管20的周面尤其各予规划预设有多数朝斜下方并可对应着下料斗11周面的排气孔201,可借以将压缩空气直接喷排于下料斗11的周面,达到防止粉尘的滞留附着。即,请参阅图5并配合图3、图4所示,由于压缩空气钢管20是可依下料斗11的大小而规划环设呈上下排状的复数体,且各以适长状凸伸定位于下料斗11内的定位承钩30予以卡掣定位后,是均与下料斗11的内周面保持有一适宜的间距b,故该由滤布袋5剥落的粉尘不致卡止于钢管20与下料斗11的内周面之间,尤其,该各压缩空气钢管20的周面在规划预设有多数朝斜下方并对应着下料斗11周面的排气孔201中,当该压缩空气导气主管60受电磁阀50的定时制动而使压缩空气由各排气孔201排放时,该下料斗11周面滞留着的粉尘更可瞬时被清洁并往下排放于盛料桶13,如此,虽各集尘滤布5上附着的粉尘会呈持续不断状剥离掉落在下料斗11的周面,然而,在借电磁阀50的呈定时制动控制压缩空气排放,该下料斗11永远无被粉尘堵塞或被架空之虞,进而该生产设备或集尘机更可借以消除如现有需进行停机清洁所产生的不经济、麻烦、影响机体寿命、及不合乎安全卫生的实际功效。当然,上述由各集尘滤布5所剥离掉落的粉尘将会有些许滞留附着于各压缩空气钢管20的上表面,然而,由于其接触附着的面积甚小,不像现有附着接触于下料斗11时是呈极大的整体面上,且该含粉尘的空气随抽风机3的抽送而由入气口4进入机体1时,本身就具有一适当大的气流动作,该各钢管20又定时具有压缩空气予以排放,故,纵然历经长时间的运作,该附着于各钢管20表面的粉尘绝无凝结成块状体或形成阻碍粉尘排放顺畅的任何障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集尘机的粉尘自动清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下料斗内的周缘规划环设有复数的上下排状压缩空气钢管,各压缩空气钢管分别在下料斗周面设有凸伸适长并呈固状的定位承钩,该定位承钩卡掣各压缩空气钢管,其均与下料斗的周面保持一适宜的粉尘排放间距,在该各钢管之间并设有一导气支管予以相互连接贯通,其中一钢管枢连贯通于一受电磁阀制动的压缩空气导送主管;前述该等压缩空气钢管的周面预设有多数朝斜下方并可对应着下料斗周面的排气孔。
专利摘要一种集尘机的粉尘自动清理排放装置,主要是在粉尘下料斗内的周缘按设有复数并呈上下排状的压缩空气钢管,其是在周面预设有多数朝斜下方并对应于下料斗壁面的空气排放孔,当附着于集尘滤布的粉尘被压缩空气吹设而逐一掉落在下料斗壁面时,该压缩空气钢管内的空气可借由一电磁阀的定时制动而予以配合排放,并在喷排中可将粉尘进行直接、顺畅且完全的排送至盛料桶内,达到粉尘的集收、清除不但快速且安全卫生,尤其该下料斗永远无被粉尘堵塞或被架空的现象。
文档编号B01D46/42GK2342873SQ9820583
公开日1999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5日
发明者赖和昌 申请人:赖和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