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760542阅读:来源:国知局
大、脱硫效率地、吸收剂利用率低和出气粉尘排放不易达标等缺点,本发明体积小,集膜分离技术、吸附技术、流化床技术和旋风分离技术于一体,可对锅炉烟气进行高效净化,净化效果能够达到国家的新标准。
【附图说明】
[0023]图I为本实用新型膜分离循环流化床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文丘里管束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管状分离膜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主要部件说明:1进气口 ;2底部灰槽;3旋风分离器;4文丘里管束;5灰斗;6雾化器接口 ;7脱硫剂接口 ;8流化床;9膜分离器;91膜层;92过渡层;93支撑体层;吸附剂颗粒层;10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图I-图3中所示膜脱硫装置及其部件进一步阐述发明原理及装置运行。
[0028]如图I所示的膜分离循环流化床脱硫装置,旋风分离器3烟气出口通过导流管连接文丘里管束,流化床筒体顶部8连接膜分离器9。文丘里管4上部设有雾化器接口 6和脱硫剂接口 7,文丘里管束4的中心设有灰斗5,灰斗5连接底部灰槽2。
[002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文丘里管束包括了均匀分布在筒体边缘的六个文丘里管4,管束中心为灰斗5。
[0030]如图I所示,烟气同时进入两个并联的旋风分离器3,用于去除烟气中的大颗粒物,粉尘去除率超过50%,旋风分离器出口连接导流管进入文丘里管4,烟气通过文丘里管的加速,形成紊流,与水滴和石灰石浆液充分混合,在流化床8的反应段发生气液固三相反应,生成亚硫酸钙颗粒物,烟气夹带着颗粒物被膜分离期9截留,截留下的颗粒物被反吹落在流化床8的反应段继续反应,同时洁净的烟气经过分离膜的吸附层,将残余的SO2吸附,最后经过风机,由烟囱排出。由于流化床8已经将烟气中大部分酸性气体去除,并且分离膜截留了几乎所有的颗粒物,所以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流化床8中的颗粒物可通过灰斗5输送至底部灰槽2,然后补充新鲜的石灰石浆液继续循环反应。
[0031]膜组件包含多个陶瓷材料构成的管式膜,该膜管的内径为100mm,外膜孔径为
O.5 μm,过渡层为10-50 μπιμπι,多孔支撑体层孔径为50-100 μπι。如图3所示,分离膜包括四层结构,依次为膜层91、过渡层92、支撑体层93、吸附剂颗粒层94。吸附剂颗粒层用于吸附残余的S02,对部分氮氧化物、汞、二噁英、呋喃、重金属和挥发性有机物也有一定的吸附效果。吸附剂为活性炭颗粒。分离膜管一段开口,另一端封闭。分离膜孔径最小的外膜层设置在烟气进入端,用于截留颗粒物,同时保护吸附剂颗粒层。烟气依次通过分离膜的外膜层、过渡层,多孔支撑体层,吸附剂颗粒层净化后,经过膜内侧通道,由开口端排出。
[0032]最后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形式和细节进行修改或同等替换,而不脱离所附本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膜分离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分布的底部排灰槽,旋风分离器、文丘里管束、柱体流化床和膜分离器,一体化立式布置,自下而上依次为排灰段、预处理段,烟气加速段、反应段和顶部除尘段;文丘里管上部设有雾化器和脱硫吸收剂喷头;旋风分离器侧壁上设有进气口,柱体流化床下设有灰斗;膜分离器上部为烟气出口 ;旋风分离器的排灰管连接底部排灰槽;旋风除尘器的出气口与文丘里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分离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分离器包括分离膜组件、烟气加热器,反吹系统,分离膜组件由膜管支撑架和固定在支撑架上的膜管构成;烟气加热器设置在膜分离器的净烟气出口段,膜管内部设有加热元件;膜管支撑架的顶部设有上封头,上封头和膜管支撑架之间为集气室;上封头顶部开有烟气出口和脉冲反吹气体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分离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膜组件由陶瓷、金属或者金属复合材料构成的管式、蜂窝状六边形的分离膜组成,所述的膜管直径为5-20cm,平均孔径0.01-100 μ 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分离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管为一段封闭一段敞口的管式或者蜂窝状分离膜,所述膜管的管壁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膜层、过渡层、多孔支撑体层、吸附剂颗粒层和内嵌层的四层或四层以上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分离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层的孔径为0.01-1 μ m,过渡层10-20 μ m、多孔支撑体层孔径为10-100 μ m,内嵌层孔径为10-100 μmD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分离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颗粒层的吸附剂颗粒为活性炭或活性焦,颗粒粒径为0.1-lmm,用于吸附SO2、氮氧化物、汞、二噁英、呋喃、重金属和挥发性有机物。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膜分离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文丘里管束为位于筒体圆周的边缘;所述的文丘里管束中心为灰斗,灰斗连接底部灰槽;所述文丘里管是由导入管、扩张管和链接导入管与扩张管的喉管构成;吸收剂的进料口设在文丘里管束的上部,距离文丘里管800-1200mm,雾化器位于进料口上部,距离1000-1500mmo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分离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文丘里管是由位于底部的导入管、吸收剂的进料口设在文丘里管束的上部,距离文丘里管800-1200mm,吸收剂的进料口区域的钢板加厚4_10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分离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雾化器位于进料口上部,距离进料口 1000-1500mm。
【专利摘要】膜分离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分布的底部排灰槽,旋风分离器、文丘里管束、柱体流化床和膜分离器,一体化立式布置,自下而上依次为排灰段、预处理段,烟气加速段、反应段和顶部除尘段;文丘里管上部设有雾化器和脱硫吸收剂喷头;旋风分离器侧壁上设有进气口,柱体流化床下设有灰斗;膜分离器上部为烟气出口;旋风分离器的排灰管连接底部排灰槽;旋风除尘器的出气口与文丘里管相连。
【IPC分类】B01D46-54, B01D53-04, B01D50-00, B01D46-00, B01D53-50, B01D53-80
【公开号】CN204469531
【申请号】CN201420671610
【发明人】韩冰, 刘伟, 陈玉伟, 李瑜
【申请人】南京中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