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可调的高效旋流除尘雾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57838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量可调的高效旋流除尘雾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除尘雾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量可调的高效旋流除尘雾装置,应用于环保、化工等领域,尤其适用在电厂、钢厂等脱硫后的深度净化。
【背景技术】
[0002]电厂、钢厂等行业的烟气在脱硫塔内脱硫后往往经过屋脊式(或平板式)除雾器除去尘雾后通过烟囱排放,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严格和排放标准的提高,绝大部分烟尘均超标排放,整改势在必行。目前我国的电厂、钢厂在运行过程中经常要调整负荷,现有的旋流式除尘雾装置在气流稳定的情况下也能有较高的除尘雾效率,但在气流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除尘雾效率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量可调的高效旋流除尘雾装置,具有高效的除尘雾效率,并且能确保在烟气量波动时仍然能够保持高的除尘雾效率。
[000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流量可调的高效旋流除尘雾装置,包括若干个除尘雾筒和闸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筒雾的内径为450mm,其下部为文氏管,所述文氏管的喉管部分气体流速为25?30m/s,所述文氏管上部为旋流段,所述旋流段含若干层旋流层,所述旋流层布置两层旋流叶片,两层旋流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左右对称安装,分别向左向上、向右向上倾斜,所述除尘雾筒的中间是喷淋管,顶部装有雾化喷头,所述闸板装置设置在所述除尘雾筒上,用于关闭部分除尘雾筒,保证烟气在除尘雾筒内的流速为lOm/s。
[0006]进一步地,所述文氏管的位置可调。
[0007]进一步地,所述闸板装置包括可移动闸板、闸板架和牵拉装置,所述牵拉装置包括闸板拉杆和带电动头的电机,所述闸板拉杆用于牵引所述可移动闸板,所述闸板拉杆与所述可移动闸板间采用螺栓紧固,所述闸板拉杆由所述带电动头的电机牵引,所述可移动闸板在所述闸板架的轨道上运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带电动头的电机的控制可通过DCS或PLC信号直接送到控制室内进行操控。
[0009]进一步地,所述带电动头的电机与所述雾化喷头的供水阀门进行连锁。
[0010]进一步地,每4个所述除尘雾筒共用一个所述可移动闸板,上下两块可移动闸板共用一套所述牵拉装置,每块可移动闸板在所述闸板拉杆的牵引下可以处于三个位置:4个筒全开、开两个关闭两个和4个筒全关闭。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带电动头的电机安装在脱硫塔外,所述闸板拉杆穿过脱硫塔塔体处采用套筒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闸板架的轨道内侧和所述套筒内贴有软橡胶。
[0013]进一步地,所述闸板拉杆采用碳钢衬双相不锈钢或双相不锈钢材料,所述可移动闸板、闸板架和套筒均为聚丙烯材料。
[0014]本实用新型能达到两个方面的有益效果:1.在脱硫塔塔顶或烟囱入口处安放能达到高效除尘雾的效果,使烟气达标排放。2.由于采用的是管束式除尘技术,管束(除尘雾筒)的数量根据烟气总量确定,保证烟气在管束中的气体流速为lOm/s,当流量发生变化时,能通过设置在管束上的闸板装置关闭部分管束,使烟气流速依然保持在lOm/s,这样能确保在不同的流量下效率不变,适应性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效除尘雾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沿A-A线的局部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沿B-B线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0020]如图1所示的高效除尘雾筒,筒的内径为450mm,除尘雾筒I的下部为文氏管2,起到加速和均流以及部分的除尘作用,文氏管2的喉管部分气体流速为25?30m/s。文氏管2上部为旋流段3,旋流段3含若干层旋流层4,旋流层4布置两层旋流叶片5,两层旋流叶片5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左右对称安装,上下两层旋流叶片5分别向左向上、向右向上倾斜,气流通过旋流叶片5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其中的烟尘撞击在叶片5上,颗粒度聚小成大,从而完成了除尘雾的过程。除尘雾筒I的中间是喷淋管6,其顶部装有雾化喷头7,定期向叶片5喷水,能起到清洗的作用。高效除尘雾筒里旋流层的数量以及文氏管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0021]如图2-4所示,在若干个高效除尘雾筒上安装闸板装置,闸板装置包括可移动闸板
8、闸板架9和牵拉装置,牵拉装置包括闸板拉杆10和带电动头的电机U。闸板拉杆10用于牵引可移动闸板8,闸板拉杆10与可移动闸板8间采用螺栓紧固,闸板拉杆10由带电动头的电机11牵引,可移动闸板8在闸板拉杆的牵引下在闸板架9的轨道上运动,轨道的内侧贴软橡胶确保密封。闸板拉杆10穿过塔体处采用套筒结构,套筒内也衬软橡胶进行密封。。带电动头的电机11的控制可以通过DCS或PLC信号直接送到控制室内进行操控,也可以与雾化喷头7的供水阀门进行连锁,当可移动闸板8关闭除尘筒雾I时,其对应的雾化喷头7的供水也随之关闭。闸板拉杆材料采用碳钢衬双相不锈钢或双相不锈钢,其余可移动闸板8、闸板架9和套筒均采用聚丙烯材料。
[0022]在脱硫塔塔顶或烟囱入口处安装若干个高效除尘雾筒,高效除尘雾筒的数量根据烟气总量进行确定,确定的原则是保证烟气在除尘雾筒内的流速为lOm/s,其中,30% (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节)的除尘雾筒设计成可关闭的,在气量变化时可以把部分除尘雾筒关闭,确保通过其余除尘雾筒的烟气气流速度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数值,从而维持除尘雾效率不变。
[0023]实施例1:
[0024]高效旋流除尘雾装置安装在脱硫塔的顶部,根据气流参数测算需要安置56个除尘雾筒,布置见图2,其中16个除尘雾筒设计成可关闭的,分成4x4组,每4个除尘雾筒共用一个闸板,上下两块闸板共用一套牵拉装置,牵拉装置由设置在塔外的带电动头的电机牵引,每块闸板在闸板拉杆的牵引下可以处于三个位置,分别是4个筒全开、开两个关闭两个和4个筒全关闭,这样会形成40、44、48、52、56个筒工作的工况,适应烟气在70 %?100 %间的调
-K-
T O
[0025]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主权项】
1.一种流量可调的高效旋流除尘雾装置,包括若干个除尘雾筒(I)和闸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雾筒(I)的内径为450mm,其下部为文氏管(2),所述文氏管(2)的喉管部分气体流速为25?30m/s,所述文氏管(2)上部为旋流段(3),所述旋流段(3)含若干层旋流层(4),所述旋流层(4)布置两层旋流叶片(5),两层旋流叶片(5)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左右对称安装,分别向左向上、向右向上倾斜,所述除尘雾筒(I)的中间是喷淋管(6),顶部装有雾化喷头(7),所述闸板装置设置在所述除尘雾筒(I)上,用于关闭部分除尘雾筒(I),保证烟气在除尘雾筒(I)内的流速为lOm/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可调的高效旋流除尘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氏管(2)的位置可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可调的高效旋流除尘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板装置包括可移动闸板(8)、闸板架(9)和牵拉装置,所述牵拉装置包括闸板拉杆(10)和带电动头的电机(U),所述闸板拉杆(10)用于牵引所述可移动闸板(8),所述闸板拉杆(10)与所述可移动闸板(8)间采用螺栓紧固,所述闸板拉杆(10)由所述带电动头的电机(11)牵引,所述可移动闸板(8)在所述闸板架(9)的轨道上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量可调的高效旋流除尘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动头的电机(11)的控制可通过DCS或PLC信号直接送到控制室内进行操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量可调的高效旋流除尘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动头的电机(11)与所述雾化喷头(7)的供水阀门进行连锁。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量可调的高效旋流除尘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每4个所述除尘雾筒(I)共用一个所述可移动闸板(8),上下两块可移动闸板(8)共用一套所述牵拉装置,每块可移动闸板(8)在所述闸板拉杆(10)的牵引下可以处于三个位置:4个筒全开、开两个关闭两个和4个筒全关闭。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量可调的高效旋流除尘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动头的电机(11)安装在脱硫塔外,所述闸板拉杆(10)穿过脱硫塔塔体处采用套筒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量可调的高效旋流除尘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板架(9)的轨道内侧和所述套筒内贴有软橡胶。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量可调的高效旋流除尘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板拉杆(10)采用碳钢衬双相不锈钢或双相不锈钢材料,所述可移动闸板(8)、闸板架(9)和套筒均为聚丙烯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量可调的高效旋流除尘雾装置,包括若干个除尘雾筒和闸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雾筒的内径为450mm,其下部为文氏管结构,所述文氏管的喉管部分气体流速为25~30m/s,所述文氏管上部为旋流段,所述旋流段含若干层旋流层,所述旋流层布置两层旋流叶片,两层旋流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左右对称安装,分别向左向上、向右向上倾斜,所述除尘雾筒的中间是喷淋管,顶部装有雾化喷头,所述闸板装置设置在所述除尘雾筒上,用于关闭部分除尘雾筒,保证烟气在筒内的流速为10m/s。在脱硫塔塔顶或烟囱入口处安装本实用新型除尘雾装置,具有高效的除尘雾效率,并且能确保在烟气量波动时仍然能够保持高的除尘雾效率,达到排放标准。
【IPC分类】B01D50/00
【公开号】CN205269317
【申请号】CN201521013469
【发明人】林祖涵
【申请人】林祖涵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