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清灰装置及电除尘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08091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离清灰装置及电除尘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离清灰装置,包括可移动孔板(1)和固定孔板(2);所述可移动孔板(1)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孔板(2)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并具有两种状态,在开启状态,两者相重合,在关闭状态,两者相互错位。该装置可有效防止电除尘器发生二次扬尘,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使电除尘器能够长期稳定低排放运行。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设有所述隔离清灰装置的电除尘器。
【专利说明】一种隔离清灰装置及电除尘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电除尘器的隔离清灰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设有所述隔离清灰装置的电除尘器。
【背景技术】
[0002]电除尘器是一种较常用的烟气净化设备,其可将燃煤或燃油等锅炉排放烟气中的颗粒烟尘清除,从而大幅度降低排入大气中的烟尘量,是改善环境污染、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环保设备,具有效率高、运行管理方便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各种烟气治理场合。
[0003]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烟气中灰尘尘粒通过高压静电场时,与电极间的正负离子和电子发生碰撞而荷电(或在离子扩散运动中荷电),带上电子和离子的尘粒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异性电极运动并积附在异性电极上,通过振打等方式使电极上的灰尘落入收集灰斗中,从而使通过电除尘器的烟气得到净化。
[0004]振打系统作为电除尘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其构造的作用是赋予放电极和收尘板一个足够大的加速度,在已捕集的尘层中产生惯性力,用以克服粉尘附着在收尘电极上的各种力,将放电电极和收尘板上的灰振落到灰斗内,保证电除尘器放电极和收尘板达到工艺要求的清洁程度。
[0005]研究表明,电除尘器排放浓度的20%是由其振打清灰造成的,这是因为电除尘器在运行过程中,其后电场振打清灰时,会导致已被捕集的粉尘重新返回气流而排出,从而降低除尘效率。为了防止其后电场振打清灰造成产生大量的二次扬尘,通常采用减少振打频率及在其灰斗上端面增设阻流装置的方法。然而,这两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防止振打清灰时产生大量的二次扬尘。
[0006]因此,如何防止电除尘器的二次扬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离清灰装置。该装置可有效防止电除尘器发生二次扬尘,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使电除尘器能够长期稳定低排放运行。
[0008]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隔离清灰装置的电除尘器。
[0009]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清灰装置,包括可移动孔板和固定孔板;所述可移动孔板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孔板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并具有两种状态,在开启状态,两者相重合,在关闭状态,两者相互错位。
[0010]优选地,所述可移动孔板和/或固定孔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翼板。
[0011]优选地,所述可移动孔板的侧翼板向内倾斜。
[0012]优选地,所述固定孔板的侧翼板在横截面上呈开口朝向外侧的“V”字形。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横向及纵向的孔间距均大于其孔径。[0014]优选地,所述可移动孔板位于对应的固定孔板的内侧,并与对应的固定孔板相滑
套配合。
[0015]优选地,还包括悬吊装置和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位于所述可移动孔板上方,其通过所述悬吊装置与所述可移动孔板相连接,以带动所述可移动孔板上下移动。
[0016]优选地,所述提升装置为气动阀或凸轮机构。
[0017]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除尘器,包括阳极板、阴极线和振打清灰装置,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隔离清灰装置,所述隔离清灰装置设于所述阳极板后部;各所述隔离清灰装置分别与相邻两阳极板之间的气流通道相对应,在开启状态,其导通所对应的气流通道,在关闭状态,其阻断所对应的气流通道。
[0018]优选地,所述可移动孔板贴向所述固定孔板,并位于所述阳极板后端与所述固定孔板之间。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离清灰装置使用时设于电除尘器在阳极板后部,在静止状态(非振打状态)下,其通孔处于开启状态,可供气流流通,当启动阳极板振打装置时,其通孔处于关闭状态,使气流无法通过,待振打结束,粉尘被完全收集或重新荷电被收尘极板捕集后,再控制通孔复位,重新处于开启状态,则气流可正常通过。
[0020]这样,在振打清灰时,通过隔离清灰装置将气流与外界进行隔离,可防止已被捕集的粉尘重新返回气流而排出,并在粉尘完全被收集或重新荷电被阳极板捕集后才使其气流正常通过,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有效避免二次扬尘现象,能够大大提高除尘效率,使得电除尘器长期稳定低排放运行。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除尘器设有所述隔离清灰装置,由于所述隔离清灰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设有该隔离清灰装置的电除尘器也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隔离清灰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隔离清灰装置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除尘器的后电场区域的侧视图;
[0025]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26]图中:
[0027]1.可移动孔板 1-1.侧翼板 2.固定孔板 2-1.侧翼板 3.悬吊装置
4.提升装置 5.阳极板 6.阴极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9]请参考图1、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隔离清灰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隔离清灰装置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离清灰装置主要由可移动孔板I和固定孔板2构成,可移动孔板I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固定孔板2设有多个与可移动孔板I的第一通孔一一相对应的第二通孔。[0031]各可移动孔板I分别位于对应的固定孔板2的内侧,并与对应的固定孔板2相滑套配合,可移动孔板I分别通过移动使其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2对应的第二通孔前后一一对应或相互错开。
[0032]当可移动孔板I的各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2对应的第二通孔一一相对应时,隔离孔板打开,可以供气流正常流通;当可移动孔板I的各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2对应的第二通孔一一相错开时,隔离孔板关闭。
[0033]固定孔板2在高度方向上每隔2米左右布置一个限位装置,用于限制可移动孔板I的移动轨迹,减小可移动孔板I和固定孔板2的摩擦力。
[0034]可移动孔板I的多个第一通孔中,其横向及纵向的孔间距比第一通孔的直径大5mm,固定孔板2的多个第二通孔中,其横向及纵向的孔间距比第二通孔的直径大5mm。此设计有利于避免可移动孔板由于提升位移及变形误差而影响隔离效果。
[0035]当然,上述5mm仅是本实施例所取的实际值,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横向及纵向的孔间距与其孔径之差并不局限于该数值,根据孔径以及通孔数量的不同还可以采用其他尺寸。
[0036]可移动孔板I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朝向阳极板的侧翼板1-1。具体地,可移动孔板I在横截面上呈“I_S,,形,其侧翼板1-1向内倾斜,与板面的夹角为锐角,有利于抑
制振打引起的二次扬尘以及增加可移动孔板的刚性,从而减少变形、减小阻摩擦力。
[0037]固定孔板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朝向阳极板的侧翼板2-1。具体地。固定孔板2
在横截面上呈“I_〈,,.形,其侧翼板2-1呈开口朝向外侧的“V”字形,先向内倾斜再
向外倾斜。
[0038]可移动孔板I由悬吊装置3和提升装置4驱动,提升装置4分别安装于可移动孔板I上方,提升装置4通过悬吊装置3与可移动孔板I相连接,以带动可移动孔板I上下移动。这里,提升装置4可以采用气动阀或者凸轮机构,当提升装置4带动可移动孔板I向上提升时,可移动孔板I的各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2对应的第二通孔一一相错开;当提升装置带4动可移动孔板I向下运动至复位时,可移动孔板I的各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2对应的第二通孔 重合。
[0039]上述隔离清灰装置使用时设于电除尘器的阳极板后部,在静止状态(非振打状态)下,可移动孔板I的各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2的各第二通孔一一对应,即孔板打开,使气流可以正常通过。当启动振打清灰装置时,控制可移动孔板I移动,向上提升约一个孔距,使其各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2对应的第二通孔相错开,孔板处于关闭状态,在相对应的后端区域隔断气流,气流无法通过,将其气流与外界进行隔离,防止已被捕集的粉尘重新返回气流而排出;当粉尘完全落入灰斗或重新荷电被收尘极板捕集后,再放下可移动孔板1,使其各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2的各第二通孔一一对应,则气流可正常通过,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避免出现二次扬尘,可明显提高除尘效率。
[0040]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将可移动孔板I和固定孔板2设计成弧形而不设置侧翼板等等。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0041]请参考图3、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除尘器的后电场区域的侧视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42]除了上述隔离清灰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除尘器,包括阳极板5、阴极线6和振打清灰装置(图中未示出),并设有上述隔离清灰装置,所述隔离清灰装置位于阳极板5后部,多个可移动孔板I呈一排活动安装于阳极板5后部,其板面正对相邻两阳极板5之间的气流通道,多个固定孔板2呈一排固定安装于阳极板5的后部,并与多个可移动孔板I一一对应,在开启状态,其导通所对应的气流通道,在关闭状态,其阻断所对应的气流通道。
[0043]可移动孔板I贴向固定孔板2,并位于阳极板5后端与固定孔板2之间,在安装过程中,固定孔板2的侧翼板2-1无限靠近气流通道两侧的阳极板5,以形成封闭区域,更有利于抑制振打引起的二次扬尘,其余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0044]可以想到,上述技术方案除了可以应用于电除尘器,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电除尘装置,例如电袋除尘器等。
[004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隔离清灰装置和电除尘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隔离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孔板(I)和固定孔板(2);所述可移动孔板(I)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孔板(2)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并具有两种状态,在开启状态,两者相重合,在关闭状态,两者相互错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孔板(I)和/或固定孔板(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翼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孔板(I)的侧翼板(1-1)向内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板(2)的侧翼板(2)在横截面上呈开口朝向外侧的“V”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横向及纵向的孔间距均大于其孔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孔板(I)位于对应的固定孔板(2)的内侧,并与对应的固定孔板(2)相滑套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隔离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吊装置(3)和提升装置(4);所述提升装置(4)位于所述可移动孔板(I)上方,其通过所述悬吊装置(3)与所述可移动孔板(I)相连接,以带动所述可移动孔板(I)上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4)为气动阀或凸轮机构。
9.一种电除尘器,包括阳极板(5)、阴极线(6)和振打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隔离清灰装置,所述隔离清灰装置设于所述阳极板(5)后部;各所述隔离清灰装置分别与相邻两阳极板(5)之间的气流通道相对应,在开启状态,其导通所对应的气流通道,在关闭状态,其阻断所对应的气流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孔板(I)贴向所述固定孔板(2 ),并位于所述阳极板(5 )后端与所述固定孔(2 )板之间。
【文档编号】B03C3/34GK203578006SQ201320713812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林翔, 赖荣花, 吴桂平 申请人: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