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茶剥壳筛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7181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油茶剥壳筛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油茶剥壳筛选装置。



背景技术:

油茶树生长在我国南方亚热带丘陵山区,有着两千多年的栽种历史,山茶油营养价值高,具有食疗兼备的功能,历属皇家贡品。油茶籽是油茶树的果实。油茶树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树,被誉为“东方树”,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类植物油资源。传统的油茶加工中剥壳和油茶籽的筛选是分为两次加工完成的,这样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油茶剥壳筛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油茶剥壳筛选装置,包括支架、剥壳箱和筛选箱,所述剥壳箱和筛选箱设置在支架上,且剥壳箱设置在筛选箱的正上方,所述剥壳箱顶部设有剥壳进料口,所述剥壳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斗,所述剥壳箱底部设有剥壳出料口,所述剥壳箱的内部设有主动辊和从动辊,且主动辊和从动辊所处的高度齐平,所述剥壳箱的外部侧面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主动辊连接。

优选的,所述筛选箱顶部中间设有筛选进料口,所述筛选箱内部设有筛选风机,所述筛选箱的外部远离筛选风机的侧面上设有第一筛选出料口和第二筛选出料口,且第一筛选出料口位于第二筛选出料口的上方,所述筛选箱底部对应进料口的位置上设有第三筛选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筛选箱内部设有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在筛选进料口靠近筛选风机的一侧,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在筛选进料口靠近第一筛选出料口的一侧,且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与第一筛选出料口和第二筛选出料口之间中部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处的高度齐平。

优选的,所述剥壳箱和筛选箱之间设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剥壳出料口和筛选进料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万向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将剥壳和筛选结合在一起设计,能够在对油茶剥壳的同时对油茶籽进行筛选,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油茶剥壳筛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型油茶剥壳筛选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支架,2-剥壳箱,3-筛选箱,4-剥壳进料口,5-进料斗,6-剥壳出料口,7-主动辊,8-从动辊,9-驱动装置,10-筛选进料口,11-筛选风机,12-第一筛选出料口,13-第二筛选出料口,14-第三筛选出料口,15-第一导风板,16-第二导风板,17-输送管道,18-万向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油茶剥壳筛选装置,包括支架1、剥壳箱2和筛选箱3,所述支架1的底部设有万向滚轮18,所述剥壳箱2和筛选箱3设置在支架1上,且剥壳箱2设置在筛选箱3的正上方,所述剥壳箱2顶部设有剥壳进料口4,所述剥壳进料口4上设置有进料斗5,所述剥壳箱2底部设有剥壳出料口6,所述剥壳箱2的内部设有主动辊7和从动辊8,且主动辊7和从动辊8所处的高度齐平,所述剥壳箱2的外部侧面设有驱动装置9,所述驱动装置9与主动辊7连接,所述筛选箱3顶部中间设有筛选进料口10,所述筛选箱3内部设有筛选风机11,所述筛选箱3的外部远离筛选风机11的侧面上设有第一筛选出料口12和第二筛选出料口13,且第一筛选出料口12位于第二筛选出料口13的上方,所述筛选箱3底部对应进料口10的位置上设有第三筛选出料口14,所述筛选箱3内部设有第一导风板15和第二导风板16,所述第一导风板15设置在筛选进料口10靠近筛选风机11的一侧,所述第二导风板16设置在筛选进料口10靠近第一筛选出料口12的一侧,且第二导风板16的一端与第一筛选出料口12和第二筛选出料口13之间中部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15和第二导风板16所处的高度齐平,所述剥壳箱2和筛选箱3之间设有输送管道17,所述输送管道17的两端分别与剥壳出料口6和筛选进料口10连接。

工作原理:第一步启动驱动装置9和筛选风机11,并将待加工的油茶倒进进料斗5,第二步待加工的油茶通过剥壳进料口4进入剥壳箱2进行剥壳加工分成果壳和油茶籽,第三步果壳和油茶籽通过输送管道17进入筛选箱3,第四步在筛选风机11、第一导风板15、第二导风板16共同作用下先将果壳和油茶籽进行分离,再将油茶籽进行筛选,使果壳从第一筛选出料口12输出,小的油茶籽从第二筛选出料口13输出,大的油茶籽从第三筛选出料口14输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