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轻物质分选机的排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3753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轻物质分选机的排料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分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轻物质分选机的排料机构。



背景技术:

轻物质分选机用于餐厨垃圾四级处理系统中,以将较细的轻物质从餐厨垃圾中分离出来。现有技术中,轻物质分选机包括:筒状的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转鼓格栅,转鼓格栅中用于盛放待分选的餐厨垃圾,转鼓格栅连接有驱动装置,以驱动转鼓格栅转动,转鼓格栅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以使转鼓格栅在转动中将餐厨垃圾中为较细的颗粒甩出,被甩出的较细颗粒进入壳体后排出,转鼓格栅一端连接第一螺旋输送装置,以向转鼓格栅内输送待分选的餐厨垃圾,转鼓格栅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螺旋输送装置,以将转鼓格栅内分选后的餐厨垃圾输送出来。虽然该分选机中的第二螺旋输送装置实现了将分选后的餐厨垃圾输送出来的功能,但是该第二螺旋输送装置仍然存在的缺点为:该第二螺旋输送装置需要提供螺旋驱动装置,不仅浪费设备,而且螺旋驱动装置的启动需要提供能量,因此既不经济又浪费能量的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轻物质分选机的排料机构,实现了分选后餐厨垃圾自动落入到排料机构内,且实现了排料机构与转鼓格栅共用一个驱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轻物质分选机的排料机构,包括:

排料筒,其一端与位于分选机壳体内的转鼓格栅输出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穿出分选机壳体,排料筒位于壳体外的端部通过滚轮放置于支撑架上;

排料螺旋,其设置于排料筒内壁上;以及

导料器,其由两导料漏斗构成,两导料漏斗的进料口均朝向转鼓格栅内壁,两导料漏斗相互连通形成出料腔,且出料腔连通至排料筒进料口。

优选的是,两导料漏斗的进料口所朝向的方向相反。

优选的是,在排料筒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排料罩。

优选的是,在排料罩上设置有朝向排料筒的排料清洗管。

优选的是,在两导料漏斗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开闭一导料漏斗的开闭机构。

优选的是,开闭机构包括:凸环,其设置于需要开闭的导料漏斗的内壁上且靠近出料腔,凸环上架有中心轴,且中心轴靠近两导料漏斗连接处;阀片,其上设置转动环,转动环与中心轴枢接,以使阀片能封闭凸环内孔;转动筒,其一端与转动环连接,其另一端穿出导料漏斗;电机,电机的转动轴与转动筒连接;以及机壳罩,其将电机、转动轴以及转动筒覆盖且与导料器固定。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导料器,实现了分选后餐厨垃圾自动落入到排料机构内,从而为排料机构与转鼓格栅共用一个驱动装置提供了条件,使得排料筒与转鼓格栅固定连接后,旋转中的餐厨垃圾也能够自动进入到排料筒内;同时,在排料筒内设置排料螺旋,使得转鼓格栅在转动的同时,排料筒也排料螺旋也可以转动,使得分选后餐厨垃圾能够从排料筒顺利排出,从而最终达到了:在保证顺利排料的前提下实现了排料机构与转鼓格栅共用一个驱动装置,节约了单独用于驱动导料螺旋的驱动装置使用,节约了成本,同时也节约了单独用于驱动导料螺旋的驱动装置使用的能量,既经济又环保;再加上,设置两个导料漏斗,为分选后餐厨垃圾的排出提供了两个进料口,为提高排料速度的提供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轻物质分选机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2中轻物质分选机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导料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轻物质分选机的排料机构,包括:

排料筒1,其一端与位于分选机壳体4内的转鼓格栅5输出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穿出分选机壳体4,排料筒1位于壳体外的端部通过滚轮6放置于支撑架7上;

排料螺旋2,其设置于排料筒1内壁上;以及

导料器3,其由两导料漏斗31构成,两导料漏斗31的进料口均朝向转鼓格栅5内壁,两导料漏斗31相互连通形成出料腔,且出料腔连通至排料筒1进料口。

为了提高分选后餐厨垃圾进入到两导料漏斗31中的几率,两导料漏斗31的进料口所朝向的方向相反。此设置,使得两导料漏斗31的进料口之间的距离变大,对于旋转中的分选后餐厨垃圾,有两个位置可以进入,因此提高了分选后餐厨垃圾进入到两导料漏斗31中的几率

由于转动格栅偏水平位置设置,排料筒1也是偏水平位置设置的,为了实现最终排出口是竖直向下的,在排料筒1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排料罩8。

由于使用后排料筒1内有餐厨垃圾存积,会影响下一次使用时分选后餐厨垃圾的排出,因此为了及时将餐厨垃圾排出,在排料罩8上设置有朝向排料筒1的排料清洗管11。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启动转鼓格栅5的驱动装置51,使得转鼓格栅5转动,转鼓格栅5转动的同时也带动排料筒1转动,此时排料筒1也作为转鼓格栅5输出端的支撑,节约了转鼓格栅5输出端的支撑的设置,节约了成本;然后,将待分选餐厨垃圾送入到转鼓格栅5中,进入转鼓格栅5的转动,使得餐厨垃圾也在转鼓格栅5内旋转,在旋转中较细颗粒通过转鼓格栅5的过滤孔进入到分选机壳体4内,实现餐厨垃圾中较细颗粒的分选;再后,当餐厨垃圾分选后进入到转鼓格栅5的输出端,旋转中分选后餐厨垃圾自动旋入到导料漏斗31中,继而进入到排料筒1中,排料筒1中的导料螺旋也旋转,使得分选后餐厨垃圾发生横向移动,最后进入到排料罩8中,从竖直向下方向排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由于餐厨垃圾排出速度很快时较细颗粒分选不出来,可以在分选完成后再打开处于关闭状态的导料漏斗31,以在分选速度很快时使得分选后的餐厨垃圾快速排出。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为了实现对分选后餐厨垃圾排出速度的调节,在两导料漏斗31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开闭一导料漏斗31的开闭机构9。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开闭机构9,开闭机构9包括:凸环91,其设置于需要开闭的导料漏斗31的内壁上且靠近出料腔,凸环91上架有中心轴92,且中心轴92靠近两导料漏斗31连接处;阀片93,其上设置转动环95,转动环95与中心轴92枢接,以使阀片93能封闭凸环91内孔;转动筒(图中未示),其一端与转动环95连接,其另一端穿出导料漏斗31;电机(图中未示),电机的转动轴与转动筒连接;以及机壳罩94,其将电机、转动轴以及转动筒覆盖且与导料器固定,该机壳罩的设置防止餐厨垃圾进入到电机、转动轴以及转动筒之间连接中,同时也保护电机。当不需要提高餐厨垃圾排出速度时,阀门处于封闭凸环91内孔的状态,此时餐厨垃圾排出速度较慢,餐厨垃圾在转鼓格栅5内停留时间较长,以使较细颗粒能完全被分选出;当需要提高餐厨垃圾排出速度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阀片93转动,将原本处于封闭凸环91内孔的阀门转移至位于的导料漏斗31中,阀片93脱离凸环91,最终使得阀门转动到靠近导料漏斗31内壁的位置,此时两个导料漏斗31均被完全打开,餐厨垃圾排出速度较快,以使分选后餐厨垃圾能快速被排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