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泥浆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325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石油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泥浆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泥浆分离装置是用于分离去除污水中较重的粗颗粒泥砂等物质的设备。有时也用于泥浆脱水。分压力式和重力式两种,常采用圆形柱体构筑物或金属管制作。水靠压力或重力由构筑物(或金属管)上部沿切线进入,在离心力作用下,粗重颗粒物质被抛向器壁并旋转向下和形成的浓液一起排出。较小的颗粒物质旋转到一定程度后随二次上旋涡流排出。

普通的泥浆分离装置在分离去除粗细颗粒泥沙方面,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本发明就是针对此问题进行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泥浆分离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了多个溢流管,且多个溢流管采用套接的方式连接,解决现有泥浆分离装置分离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效泥浆分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第一溢流管、第二溢流管、第三溢流管,装置本体为锥形体,第一溢流管的入口端、第二溢流管的入口端、第三溢流管的入口端均伸入到装置本体内,第二溢流管套接在第一溢流管外,第三溢流管套接在第二溢流管外,装置本体侧面还设置有进泥管,装置本体下方设置有排泥口。

本发明设置了多个溢流管,且多个溢流管采用套接的方式连接,当泥浆从进泥管进入时,粗大的颗粒抛向筒壁,并螺旋下降,经排泥口排出,而轻的部分则从第一溢流管、第二溢流管和第三溢流管溢出,这种套接的设置,能够通过第二溢流管消除第一溢流管的空气柱,通过第三溢流管消除第二溢流管的空气柱,减少内部水力损失,提高水力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泥浆处理量及液体的净化程度。

第一溢流管的入口端和第二溢流管的入口端错位设置,第二溢流管的入口端和第三溢流管的入口端错位设置。

第一溢流管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导流棱,多个导流棱在第一溢流管内壁上螺旋排列。导流棱的设置能够帮助轻质泥浆从第一溢流管内壁顺利排出。

第二溢流管的入口端为锥形。

第三溢流管的入口端为锥形本发明。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减少内部水力损失,提高水力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泥浆处理量及液体的净化程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装置本体,2-进泥管,3-排泥口,4-第三溢流管,5-第二溢流管,6-第一溢流管,7-导流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泥浆分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第一溢流管6、第二溢流管5、第三溢流管4,装置本体1为锥形体,第一溢流管6的入口端、第二溢流管5的入口端、第三溢流管4的入口端均伸入到装置本体1内,第二溢流管5套接在第一溢流管6外,第三溢流管4套接在第二溢流管5外,装置本体1侧面还设置有进泥管2,装置本体1下方设置有排泥口3。

本发明设置了多个溢流管,且多个溢流管采用套接的方式连接,当泥浆从进泥管2进入时,粗大的颗粒抛向筒壁,并螺旋下降,经排泥口3排出,而轻的部分则从第一溢流管6、第二溢流管5和第三溢流管4溢出,这种套接的设置,能够通过第二溢流管5消除第一溢流管6的空气柱,通过第三溢流管4消除第二溢流管5的空气柱,减少内部水力损失,提高水力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泥浆处理量及液体的净化程度。

实施例2

第一溢流管6的入口端和第二溢流管5的入口端错位设置,第二溢流管5的入口端和第三溢流管4的入口端错位设置。

第一溢流管6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导流棱7,多个导流棱7在第一溢流管6内壁上螺旋排列。导流棱7的设置能够帮助轻质泥浆从第一溢流管6内壁顺利排出。

第二溢流管5的入口端为锥形。

第三溢流管4的入口端为锥形本发明。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泥浆分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第一溢流管、第二溢流管、第三溢流管,装置本体为锥形体,第一溢流管的入口端、第二溢流管的入口端、第三溢流管的入口端均伸入到装置本体内,第二溢流管套接在第一溢流管外,第三溢流管套接在第二溢流管外,装置本体侧面还设置有进泥管,装置本体下方设置有排泥口。本发明能够减少内部水力损失,提高水力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泥浆处理量及液体的净化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贺昶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科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25
技术公布日:2018.0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