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除粉尘装置的除尘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431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用于除粉尘装置的除尘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除粉尘装置的除尘室。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通过混凝土搅拌站对各原料进行存储、混合,水泥、粉煤灰等粉料通常放置在粉料计量斗内储存。配料时,粉料从粉料计量斗的下方流出,并且通过送料传动带1进行配料(如附图1所示)。粉料沿送料传动带1运行至终端时,落入混合室进行混合配料。由于粉料较轻,其下落至混合室的过程时,粉尘漂浮在空气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常规需要在该位置处增加一个除尘机构,及时将扬起的灰尘吸走。通常使用的除尘机构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设置在该位置处的除尘室2,以及与除尘室2依次相连的旋风分离机3、风机4。风机4启动之后,扬起的灰尘进入除尘室2进行初步分离,较重的灰尘沉降至除尘室2的底部,通过螺杆向前推送出除尘室2外,经过处理可以二次使用,因此这部分灰尘降落越多,可回收使用的物料也相对较多。较轻的含气灰尘通过管道进入旋风分离机3内进行二次分离沉降,除去灰尘的气体从旋风分离机3的出口经过风机4排出室外。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除尘室2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风机4启动之后,与除尘室2相连的管道沿风机4的抽风方向单向抽气。随着抽气时间的增加,除尘室2形成负压,持续抽气可能会带走部分将要落至除尘室2内的较重的灰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除粉尘装置的除尘室,其在除尘室远离抽气口的侧面设置驱尘装置,风机启动之后,其与风机配合,缓解风机持续抽气时除尘室内形成的负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除粉尘装置的除尘室,包括外壳,外壳上开设供含尘气体进入的吸风口和供含尘气体抽出的出料口,外壳上在出料口相对的侧面设置向除尘室内鼓风的驱尘机构,驱尘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外壁、与除尘室相通的鼓风机;外壳内壁与鼓风机相连设置驱尘板,驱尘板内开设与鼓风机相通、大于鼓风机开口的第一空腔,驱尘板远离鼓风机的侧面开设若干驱尘孔。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除尘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通常情况下只有吸风口和出料口用于气流通过。开启风机之后,含尘气体从吸风口进入外壳内,较重的尘土落在除尘室的底面,较轻的含尘气体在外壳的空中漂浮,并且随着风机的抽风方向从出料口处抽出。随抽风机持续抽气,由于整个空间相对密闭,除尘室内部负压会增大,可能将沉降的灰尘抽走。而驱尘机构设置在外壳上与出料口相对的侧面,可以持续对除尘室内补风,缓解除尘室的负压,以免持续抽气将沉降的灰尘卷起,增加二次除尘的负担。

驱尘板内呈空腔,并与鼓风机相通。鼓风机向第一空腔内鼓风,这部分气体经过驱尘孔进入除尘室内。除尘室内飘尘较多,若鼓风机直接对准除尘室吹,可能继续增加除尘室的飘尘,延缓灰尘下落。从鼓风机吹出的风经过驱尘孔分流形成若干股,缓解其吹入除尘室的风力。

进一步地,驱尘板远离鼓风机的侧面与鼓风机开口相对的位置固定阻流件。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驱尘板上开设有驱尘孔的这一侧面,其与鼓风机风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阻流件,避免鼓风机的风直接吹入除尘室内。

进一步地,出料口的侧面设置与驱尘机构相对的、将除尘室内含尘气体抽出的吸尘机构。

优选地,吸尘机构包括与出料口相连的阻流板,阻流板内开设与出料口相通、大于出料口开口的第二空腔,阻流板远离出料口的一侧开设若干过流孔。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外壳上与驱尘机构相对的侧面上设置吸尘机构,风机启动之后,除尘室内的含尘气体从该处抽出进入下一工序。在此过程中,除尘室内的含尘气体遇到阻流板时,其经过若干过流孔进入第二空腔,部分灰尘被阻流板遮挡,并落在除尘室底面或者第二空腔内,增加物料回收量,减少二次除尘的灰尘量。

进一步地,阻流板远离出料口的一侧与出料口相对的位置固定挡风板。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阻流板上与出料口相对应的位置处气体流速最大,当除尘室内的含尘气体经过阻流板时,为了避免含尘气体从该位置处被快速抽走,在该位置处固定挡风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除尘室内与出料口相对的侧面设置向除尘室内鼓风的驱尘机构,缓解驱尘室的负压。

2、驱尘机构上设置分散鼓风机气流的若干驱尘孔,以免鼓风机对准除尘室直吹,卷起更多已沉降的灰尘,对二次除尘造成更大压力。

3、除尘室内与驱尘机构相对的侧面设置阻流板,阻挡含尘气体中的部分灰尘。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附图,除尘室的顶部做成局部剖视以显示其内部结构;

图2为除粉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除尘室的顶部做成局部剖视以显示其内部机构;

图3为除尘室隐藏顶板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以显示吹风机构;

图4为除尘室带有吹风机构侧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除尘室隐藏顶板和侧板的另一视角示意图,以显示吸风机构;

图6为除尘室带有吸风机构侧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送料传送带;2、除尘室;21、外壳;211、吸风口;212、出料口;22、落料推出机构;221、推料螺杆;222、下料口; 23、驱尘机构;231、鼓风机;232、驱尘管;233、驱尘板;234、第一空腔;235、驱尘孔;236、阻流件;24、吸尘机构;241、吸风管;242、阻流板;243、第二空腔;244、过流孔;245、挡风板;3、旋风分离机;4、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除粉尘装置的除尘室,如图2和图3所示,设置在除粉尘装置上。除粉尘装置包括设置在送料传送带1末端上方的除尘室2,以及与除尘室2依次相连的旋风分离机3和抽风机4。启动抽风机4,送料传送带1上的物料下落时扬起的灰尘吸入除尘室2内,除尘室2内靠近底端的位置回转支撑有推料螺杆221,用于将沉降的灰尘推出。其与旋风分离机3相连的位置处在推料螺杆221上方,可进一步将含尘气体抽出。含尘气体从除尘室2进入旋风分离机3内进行二次分离,再次沉降的灰尘从旋风分离机3的下端料口流出,除掉灰尘的气体从旋风分离机3的出气口处排出。

结合图3,除尘室2包括外壳21,除尘室2内位于送料传送带1上方的侧板开设吸风口211,用于收集由于粉料下落产生的灰尘。进入除尘室2内的含尘气体分为较轻和较重两部分,除尘室2内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设有落料推出机构22,外壳21上在落料推出机构22的推出末端开设下料口222。较重的灰尘落至除尘室2底面,并随推出机构的推送从下料口222推出除尘室2,该部分灰尘经过处理之后可以回收作为物料二次使用。除尘室2于落料推出机构22上方设置含尘气体驱除装置,外壳21上在含尘气体驱除装置的出料端开设含尘气体的出料口212。较轻的灰尘漂浮在空气中在含尘气体驱除装置的辅助下,沿抽气方向从含尘气体的出料口212流动进入旋风分离机3。

落料推出机构22包括回转支撑在外壳21上并排设置的两个推料螺杆221,用于将较重的灰尘从下料口222推出除尘室2。含尘气体驱除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21上的驱尘机构23和吸尘机构24,驱尘机构23设置在远离含尘气体出料口212的侧板上,吸尘机构24设置在开设有含尘气体出料口212的侧板上。

结合图3和图4,驱尘机构23包括固定在除尘室2外部的鼓风机231,以及与鼓风机231相通设置在除尘室2内侧壁的驱尘板233。驱尘板233内部挖空形成第一空腔234,鼓风机231通过驱尘管232与驱尘板233靠近鼓风机231的侧壁相通,鼓风机231向驱尘板233内侧鼓风时,气体充斥在第一空腔234内。驱尘板233远离鼓风机231的侧壁上开设若干驱尘孔235,充斥在第一空腔234内的气体从驱尘孔235处流入除尘室2内。同时,在这一侧面上与驱尘管232的管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阻流件236,鼓风机231吹入第一空腔234内的气体在阻流件236的阻挡下向四周扩散,从驱尘孔235进入除尘室2内,鼓入除尘室2内的气体更加缓和。

结合图5和图6,吸尘机构24包括固定在除尘室2外的吸风管241,以及与吸风管241相通设置在除尘室2内侧壁的阻流板242。阻流板242内部挖空形成第二空腔243,吸风管241与阻流板242靠近吸风管241的侧壁相连,阻流板242远离吸风管241的侧壁上开设若干过流孔244,同时在该侧壁上与吸风管241的管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挡风板245。除尘室2内的含尘气体在抽气作用下经过过流孔244进入第二空腔243内,之后再经吸风管241进入旋风分离机3内。在此过程中,含尘气体在挡风板245的遮挡下不会直接进入吸风管241内,含尘气体经过过流孔244进入旋风分离机3时,部分灰尘进一步被阻流板242遮挡。

工作时,风机4启动,从送料传动带上扬起的灰尘从吸风口211进入除尘室2内,较重的灰尘落在除尘室2的底面,由推料螺杆221将这部分落料从下料口222推出除尘室2,在下料口222处设置回收袋,这部分落料还可回收利用。较轻的灰尘漂浮在除尘室2内,鼓风机231对第一腔室进行鼓风,并经过驱尘孔235进入除尘室2内,这部分气体可以推动漂浮在除尘室2内的含尘气体向吸尘机构24方向流动。而除尘室2内漂浮的含尘气体在风机4的抽气作用下,向阻流板242方向移动,并且经过过流孔244和第二空腔243进入旋风分离机3内。一部分灰尘被阻流板242挡住,并落至除尘室2的底面。

风机4在抽气的过程中,带动含尘气体沿抽气方向单向流动,在除尘室2内设置驱尘机构23,为除尘室2内鼓入新鲜空气,缓解风机4持续抽气时除尘室2内形成的负压。此外,在除尘室2内靠近鼓风机231和吸风管241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气流挡板,以免正对风口的位置气体流速过快造成的紊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