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248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圆柱形电池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入壳过程对电芯造成损伤,需要对电芯外径进行检测,防止过胀或者过小,导致电池质量问题,进而保证电池生产安全。

目前圆柱电池制造设备厂家多都已添加相关检测机构,一般采用光学测量传感器检测电芯外径,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芯本身具有一定的长度,光学测试装置仅仅能检测单点的外径,无法检测到电芯任一截面的外径,因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待提升,同时光束的检测角度或者设备的振动等都能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且光学传感器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自动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检测机构检测数据有限,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解决的:一种电池自动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夹持若干个电池电芯的通规组件、连接在所述通规组件上并用于夹紧或松开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一驱动组件和连接在所述通规组件上并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电芯的光感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通规组件内并用于驱动所述电池电芯沿垂直于所述光感组件出射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和连接在所述通规组件上并用于设置所述电池电芯在所述通规组件上通行界限的调节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通规组件包括支撑单元、连接在所述支撑单元上的第一夹持单元和第二夹持单元,所述电池电芯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和所述第二夹持单元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和所述第二夹持单元的一端和/或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撑单元上的第一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内侧的第一连接台和开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台上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夹持单元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撑单元上的第二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内侧的第二连接台和开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台上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配合夹持所述电池电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台和所述第二连接台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槽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台上,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槽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台上,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槽正对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单元上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单元朝向或背离所述第二夹持单元移动的第一驱动件,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单元上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单元朝向或背离所述第一夹持单元移动的第二驱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光感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支撑板和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二支撑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光线发射单元和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光线接收单元,所述光线发射单元与所述光线接收单元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还对应所述光线发射单元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还对应所述光线接收单元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台下方,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台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撑单元上的第二驱动件、用于支撑多个所述电池电芯的支撑件和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件上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在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和所述第二夹持单元之间上下移动的驱动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撑单元上并用于导向所述支撑件移动方向的导向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单元上的千分尺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单元上的并与所述千分尺配合限定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和所述第二夹持单元相向移动距离的止动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自动检测装置相对于现有的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为:通过通规组件的设置,并在通规组件上设置第一驱动组件,进而可以保证电池电芯连接在通规组件上的稳定性,同时将光感组件设置在通规组件上,进而可以保证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光束的检测角度或者设备的振动等外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而能够检测到电池电芯每个点的外径;第二驱动组件可以驱动电池电芯沿垂直于光感组件发出的光束的出射方向移动,进而电池电芯随着第二驱动组件的移动的过程,光感组件持续对电池电芯的外径进行性检测,从而保证检测数据的完整性,避免单点检测导致的检测误差,此外调节组件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电池电芯的外径设置不同的通行界限,进而保证整个装置的广泛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自动检测装置沿主视方向上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自动检测装置沿侧视方向上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自动检测装置中部分结构的结构图。

其中,10通规组件,11第一夹持单元、111第一连接板、112第一连接台、113第一连接槽、114第一通孔、115第二通孔,12第二夹持单元、121第二连接板、122第二连接台、123第二连接槽,20电池电芯,30光感组件,31光线发射单元、32光线接收单元、33第一支撑板、34第二支撑板,40第一驱动组件、41第一驱动件、42第二驱动件,50第二驱动组件、51支撑件、52驱动杆、53第二驱动件、54导向柱,60调节组件、61千分尺、62止动件,70支撑单元、71端盖、72侧壁、7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附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池自动检测装置,包括通规组件10、连接在通规组件10上的第一驱动组件40、连接在通规组件10上的光感组件30和连接在通规组件10上的第二驱动组件50,以及连接在通规组件10上的调节组件60。通规组件10用于夹持若干个电池电芯20,此处优选为多个,也即可以实现多个电池电芯20的同时检测。第一驱动组件40用于驱动通规组件10夹紧或者松开电池电芯20,从而实现电池电芯20的夹持和卸下。光感组件30优选为固定连接在通规组件10的侧面上,并且光感组件30的出光方向优选为垂直于通规组件10的侧壁面,这样设计可以保证出光方向的稳定性。第二驱动组件50可以驱动限位连接在通规组件10上的电池电芯20相对于通规组件10移动,并且电池电芯20的移动方向与光感组件30的出光方向垂直,这样可以将光感组件30的点检测改为面检测,从而保证电池电芯20检测的完整性。调节组件60的设置可以设置通规组件10上对电池电芯20的通行界限,也即根据电池电芯20的实际外径设置不同的通行界限,从而保证装置的通用性。

以上设计的电池自动检测装置,通过通规组件10的设置,并在通规组件10上设置第一驱动组件40,进而可以保证电池电芯20连接在通规组件10上的稳定性,同时将光感组件30设置在通规组件10上,进而可以保证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光束的检测角度或者设备的振动等外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而能够检测到电池电芯20每个点的外径;第二驱动组件50可以驱动电池电芯20沿垂直于光感组件30发出的光束的出射方向移动,进而电池电芯20随着第二驱动组件50的移动的过程,光感组件30持续对电池电芯20的外径进行检测,从而保证检测数据的完整性,避免单点检测导致的检测误差,此外调节组件60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电池电芯20的外径设置不同的通行界限,进而保证整个装置的广泛适用性。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规组件10包括支撑单元70、连接在支撑单元70上的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支撑单元70用于支撑整个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电池电芯20限位连接在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之间,也即电池电芯20在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之间移动。第一驱动组件40连接在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的一端和/或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70包括盖设在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上方的端盖71、支撑连接在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两侧的侧壁72,以及位于底部并支撑第二驱动组件50的支撑底座7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相对设置,当第一驱动组件40设置在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的同一端时,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的另一侧连接在一起;同样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的两端都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40时,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的两端都不连接。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单元11包括连接在支撑单元70上的第一连接板111、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11内侧的第一连接台112和开设在第一连接台112上的第一连接槽113;第二夹持单元12包括连接在支撑单元70上的第二连接板121、连接在第二连接板121内侧的第二连接台122和开设在第二连接台122上的第二连接槽123,第一连接槽113和第二连接槽123配合夹持电池电芯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台112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11内侧的上部,第二连接台122连接在第二连接板121内侧的上部,并且第一连接台112和第二连接台122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槽113和第二连接槽123均优选为半圆形凹槽,这样设计可以保证第一连接槽113和第二连接槽123配合夹持电池电芯2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台112和第二连接台122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槽113和第二连接槽123的数量均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一连接槽113并排设置在第一连接台112上,多个第二连接槽123并排设置在第二连接台122上,每一第一连接槽113正对一个第二连接槽123。这样设计可以保证电池电芯20连接的稳定性,并且保证光感组件30检测时电池电芯20移动时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40包括连接在第一夹持单元11上并用于驱动第一夹持单元11朝向或背离第二夹持单元12移动的第一驱动件41,以及连接在第二夹持单元12上并用于驱动第二夹持单元12朝向或背离第一夹持单元11移动的第二驱动件4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41驱动第一夹持单元11朝向第二夹持单元12移动时,同时第二夹持单元12朝向第一夹持单元11移动,从而可以夹紧电池电芯20;反过来,第一驱动件41驱动第一夹持单元11背离第二夹持单元12移动时,同时第二夹持单元12背离第一夹持单元11移动,可以将检测完成的电池电芯20去除,同时可以放入新的待检测的电池电芯20。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感组件30包括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11上的第一支撑板33和连接在第二连接板121上的第二支撑板34,以及连接在第一支撑板33上的光线发射单元31和连接在第二支撑板34上的光线接收单元32,光线发射单元31与光线接收单元32相对设置。

第一支撑板33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11的外侧面上,第二支撑板34连接在第二连接板121的外侧面上,光线发射单元31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光线发射单元31并排设置,每一光线发射单元31对应一个第一连接槽113;同样光线接收单元32的数量也是多个,每一光线接收单元32同样对应一个第二连接槽123,每一光线发射单元31发射的光线可以被相对设置的一个光线接收单元32;在检测的过程中,随着电池电芯20上下移动,光线发射单元31发出的光被电池电芯20完全遮挡,则电池电芯20检测合格,若光线发射单元31发出的光线部分地被光线接收单元32接收,则电池电芯20检测不合格,同样,电池电芯20在通规组件10上移动不顺畅时同样表示电池电芯20不合格。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电芯20的检测过程中,先通过第一驱动件41驱动第一夹持单元11背离第二夹持单元12移动,使得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分开,然后将多个电池电芯20连接在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之间,接着通过第一驱动件41驱动第一夹持单元11朝向第二夹持单元12移动,使得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合拢;接着第二驱动组件50驱动多个电池电芯20匀速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电池电芯20的直径过大的可以直接淘汰,接着在电池电芯20的移动过程中,光线发射单元31发出的光线全部被电池电芯20遮挡,则电池电芯的直径合格。反之,电池电芯20移动过程中,某一个点或多个点光线发射单元31发出的光线被光线接收单元32接收到,则电池电芯20的直径不合格;最后剔除不合格的电池电芯20,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1上还对应光线发射单元31开设有第一通孔114,第二连接板121上还对应光线接收单元32开设有第二通孔115,第一通孔114位于第一连接台112下方,第二通孔115位于第二连接台122下方。第一通孔114和第二通孔115的设置可以保证光线发射单元31和光线接收单元32配合实现电池电芯20的检测。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50包括连接在支撑单元70上的第二驱动件53、用于支撑多个电池电芯20的支撑件51和连接在第二驱动件53上并用于驱动支撑件51在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之间上下移动的驱动杆52。支撑件51上设有多个可供定位连接电池电芯20的定位槽,进而保证电池电芯20连接的有效性。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50还包括连接在支撑单元70上并用于导向支撑件51移动方向的导向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组件包括连接在支撑单元70上的导向柱54,设置在支撑件51上的导向孔,导向孔穿过导向孔,进而保证第二驱动组件50驱动电池电芯20上下移动的有效性。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组件60包括连接在第一夹持单元11上的千分尺61和连接在第二夹持单元12上的并与千分尺61配合限定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相向移动距离的止动件62。

在本实施例中,千分尺61根据实际的需要设定对应的通过界限宽度,当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相互靠近时,并且千分尺61端部抵接止动件62时,第一连接槽113和第二连接槽123之间的通过间隙满足标准直径的电池电芯20的通过;而千分尺61的精度高,可以保证检测的精度更高。

整个检测的过程中,第一夹持单元11和第二夹持单元12相向或者背离移动时,通过第一驱动组件40来实现,调节组件60中的千分尺61预先根据待检测的电池电芯20设置精确的通行界限,并在第一驱动组件40驱动的过程中,千分尺61的前端抵接在止动件62上时,第一驱动组件40停止驱动;然后第二驱动组件50带动电池电芯20向下移动,经过光感组件30时,通过光线发射单元31和光线接收单元32的配合来判定检测的结果,前面已经具体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