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混凝土砂浆的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8714发布日期:2019-08-16 22:43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用于混凝土砂浆的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混凝土砂浆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或称搅拌车,是用来运送建筑用预拌混凝土的专用卡车;卡车上装有圆筒型搅拌筒用以运载混合后的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会始终保持搅拌筒转动,以保证所运载的混凝土不会凝固,运送完混凝土后,通常都会用水冲洗搅拌筒内部,防止硬化的混凝土占用空间,保证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载重质量,因此用于混凝土砂浆的分离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农环保装置,在现有的用于混凝土砂浆的分离装置中,还都是在地基上建立储存池,由储存池存放冲洗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筒的混凝土砂浆的泥浆水,从而占用地基面积大,影响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运输路线。

基于申请人于2018年4月20日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混凝土砂浆的分离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砂浆的分离装置,因此减小了占用地基面积,优化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运输路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混凝土砂浆的分离的分离装置本体、设置为与分离装置本体联接并且设置有具有至少三个容纳腔体的箱壳。

由于设计了箱壳和分离装置本体,通过分离装置本体对混凝土砂浆进行砂子、石子和水泥进行分离,通过箱壳,把分离装置本体进行支撑固定,不再都是在地基上建立储存池,因此减小了占用地基面积,优化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运输路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移动箱体为支撑体的方式把用于载体的箱壳与用于混凝土砂浆分离的分离装置本体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具有容纳腔体的集装箱的方式把箱壳与分离装置本体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分离装置本体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振动筛、螺旋输送机、第二振动筛、皮带输送机、泥浆回收泵、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罐车加水泵、泥浆脱水机和第一旋流器,

在箱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振动筛、螺旋输送机、第二振动筛、皮带输送机、泥浆回收泵、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罐车加水泵和第一旋流器并且第一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螺旋输送机的输入端口部联接,螺旋输送机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联接并且第二振动筛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皮带输送机联接,第二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旋流器的侧面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泥浆回收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泥浆回收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泥浆脱水机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旋流器的底端输出端口部和泥浆脱水机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罐车加水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箱壳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箱壳的盒体部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容纳腔体、第二容纳腔体、第三容纳腔体和第四容纳腔体,第一容纳腔体和第二容纳腔体设置为沿盒体部的横向中心线左右分布并且第三容纳腔体设置在盒体部的后侧面部,第四容纳腔体设置在盒体部的前侧面部并且第一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螺旋输送机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二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三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的侧面输出端口部和泥浆回收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四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的底端输出端口部、泥浆脱水机的输出端口部和罐车加水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盒体部设置为集装箱状体,第一容纳腔体、第二容纳腔体、第三容纳腔体和第四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矩形腔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振动筛设置为圆振动筛并且第一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箱壳连通,第一振动筛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出料池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螺旋输送机设置为螺旋管输送机并且螺旋输送机设置在箱壳与第二振动筛之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振动筛设置为直线振动筛并且第二振动筛设置为具有三层筛网,第二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箱壳连通,第二振动筛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皮带输送机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皮带输送机设置为与箱壳联接并且皮带输送机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泥浆回收泵、旋流器入料泥浆泵和罐车加水泵分别设置为单作用式泥浆泵并且泥浆回收泵的下部、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下部和罐车加水泵的下部分别设置为圆柱体,泥浆回收泵、旋流器入料泥浆泵和罐车加水泵分别设置为与箱壳联接并且旋流器入料泥浆泵设置在箱壳与第一旋流器之间,泥浆回收泵设置在箱壳与泥浆脱水机之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旋流器设置为脱泥旋流器并且第一旋流器设置为与箱壳联接,第一旋流器的上端输料端口部设置为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出端口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泥浆脱水机设置为叠式污泥脱水机并且泥浆脱水机设置为与箱壳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箱壳、第一振动筛、螺旋输送机、第二振动筛、皮带输送机、泥浆回收泵、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罐车加水泵、泥浆脱水机和第一旋流器设置为按照集成箱体的方式分布并且箱壳的中心线、第一振动筛的中心线、螺旋输送机的中心线、第二振动筛的中心线和皮带输送机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分离装置本体设置为包含有箱壳、入料装置、斗式提升机、第二振动筛、皮带输送机、泥浆回收泵、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罐车加水泵、泥浆脱水机和第一旋流器,

在箱壳上分别设置有入料装置、斗式提升机、第二振动筛、皮带输送机、泥浆回收泵、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罐车加水泵和第一旋流器并且斗式提升机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联接并且第二振动筛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皮带输送机联接,第二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旋流器的侧面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泥浆回收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泥浆回收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泥浆脱水机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旋流器的底端输出端口部和泥浆脱水机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罐车加水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箱壳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箱壳的盒体部设置为包含有第二容纳腔体、第三容纳腔体和第四容纳腔体,第二容纳腔体设置为沿盒体部的横向中心线左右分布并且第三容纳腔体设置在盒体部的后侧面部,第四容纳腔体设置在盒体部的前侧面部,第二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三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的侧面输出端口部和泥浆回收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四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的底端输出端口部、泥浆脱水机的输出端口部和罐车加水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盒体部设置为集装箱状体,第二容纳腔体、第三容纳腔体和第四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矩形腔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入料装置设置在斗式提升机的输料端口部,入料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筒壳部、叶片部和托板部并且在托板部上设置有透漏窗口,托板部设置在筒壳部的上端口部中并且叶片部设置在托板部上,叶片部设置为与电机的端轴联接并且筒壳部的下端口部设置为与斗式提升机的输料端口部联接,筒壳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叶片部设置为拨动叶片,托板部设置为圆形片状体并且透漏窗口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分离装置本体设置为包含有箱壳、链板输送机、桶壳、第二振动筛、皮带输送机、泥浆回收泵、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罐车加水泵、泥浆脱水机和第一旋流器,

在箱壳上分别设置有链板输送机、桶壳、第二振动筛、皮带输送机、泥浆回收泵、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罐车加水泵和第一旋流器并且斗式提升机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联接并且第二振动筛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皮带输送机联接,第二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旋流器的侧面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泥浆回收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泥浆回收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泥浆脱水机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旋流器的底端输出端口部和泥浆脱水机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罐车加水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箱壳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箱壳的盒体部设置为包含有第二容纳腔体、第三容纳腔体和第四容纳腔体,第二容纳腔体设置为沿盒体部的横向中心线左右分布并且第三容纳腔体设置在盒体部的后侧面部,第四容纳腔体设置在盒体部的前侧面部,第二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三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的侧面输出端口部和泥浆回收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四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的底端输出端口部、泥浆脱水机的输出端口部和罐车加水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盒体部设置为集装箱状体,第二容纳腔体、第三容纳腔体和第四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矩形腔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桶壳设置在链板输送机的输料端口部,桶壳设置为锥形盒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分离装置本体设置为包含有箱壳、入料装置、裙边隔板输送带、第二振动筛、皮带输送机、泥浆回收泵、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罐车加水泵、泥浆脱水机和第一旋流器,

在箱壳上分别设置有入料装置、裙边隔板输送带、第二振动筛、皮带输送机、泥浆回收泵、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罐车加水泵和第一旋流器并且斗式提升机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联接并且第二振动筛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皮带输送机联接,第二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旋流器的侧面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泥浆回收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泥浆回收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泥浆脱水机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旋流器的底端输出端口部和泥浆脱水机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罐车加水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箱壳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箱壳的盒体部设置为包含有第二容纳腔体、第三容纳腔体和第四容纳腔体,第二容纳腔体设置为沿盒体部的横向中心线左右分布并且第三容纳腔体设置在盒体部的后侧面部,第四容纳腔体设置在盒体部的前侧面部,第二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三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的侧面输出端口部和泥浆回收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四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的底端输出端口部、泥浆脱水机的输出端口部和罐车加水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盒体部设置为集装箱状体,第二容纳腔体、第三容纳腔体和第四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矩形腔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入料装置设置在裙边隔板输送带的输料端口部,入料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筒壳部、叶片部和托板部并且在托板部上设置有透漏窗口,托板部设置在筒壳部的上端口部中并且叶片部设置在托板部上,叶片部设置为与电机的端轴联接并且筒壳部的下端口部设置为与斗式提升机的输料端口部联接,筒壳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叶片部设置为拨动叶片,托板部设置为圆形片状体并且透漏窗口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分离装置本体设置为包含有箱壳、第一振动筛、斗式提升机、第三振动筛、第四振动筛泥浆回收泵、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罐车加水泵、圆盘真空脱水机、第二旋流器和第三旋流器,

在箱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振动筛、斗式提升机、第三振动筛、第四振动筛、泥浆回收泵、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罐车加水泵、圆盘真空脱水机、第二旋流器和第三旋流器并且第一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斗式提升机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斗式提升机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三振动筛联接并且第三振动筛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储存池联接,第三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二旋流器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二旋流器的侧面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泥浆回收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泥浆回收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圆盘真空脱水机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第二旋流器的底端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四振动筛联接并且第四振动筛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储存池联接,第四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三旋流器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三旋流器的侧面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泥浆回收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泥浆回收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圆盘真空脱水机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三旋流器的底端输出端口部和泥浆脱水机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与罐车加水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箱壳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箱壳的盒体部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容纳腔体、第二容纳腔体、第三容纳腔体、第四容纳腔体和第五容纳腔体,第一容纳腔体、第二容纳腔体和第五容纳腔体设置为沿盒体部的横向中心线左右分布并且第三容纳腔体设置在盒体部的后侧面部,第四容纳腔体设置在盒体部的前侧面部并且

第一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斗式提升机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二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三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五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四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第三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旋流器的侧面输出端口部、第三旋流器的侧面输出端口部和泥浆回收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第四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三旋流器的底端输出端口部、圆盘真空脱水机的输出端口部和罐车加水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盒体部设置为集装箱状体,第一容纳腔体、第二容纳腔体、第三容纳腔体、第四容纳腔体和第五容纳腔体分别设置为矩形腔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三振动筛和第四振动筛分别设置为直线振动筛,第三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第四振动筛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箱壳连通,第三振动筛的出料输出端口部和第四振动筛的出料输出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储存池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旋流器和第三旋流器设置为脱泥旋流器并且第二旋流器和第三旋流器分别设置为与箱壳联接,第二旋流器的上端输料端口部和第三旋流器的上端输料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的输出端口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圆盘真空脱水机设置为陶瓷圆盘真空脱水机。

在本技术方案中,移动箱体为支撑体的箱壳和分离装置本体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混凝土砂浆的分离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示意图,

图4为入料装置81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四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五的示意图,

图8为圆盘真空脱水机101的结构示意图,

箱壳-9、第一振动筛-1、螺旋输送机-2、第二振动筛-3、皮带输送机-4、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泥浆脱水机-10、第一旋流器-111、第三振动筛-31、第四振动筛-32、圆盘真空脱水机-101、第二旋流器-112、第三旋流器-113、第一容纳腔体-91、第二容纳腔体-92、第三容纳腔体-93、第四容纳腔体-94、盒体部-95、第五容纳腔体-96、入料装置-81、斗式提升机-82、链板输送机-83、桶壳-84、裙边隔板输送带-85、筒壳部-811、叶片部-812、托板部-813、透漏窗口-814。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箱壳9、第一振动筛1、螺旋输送机2、第二振动筛3、皮带输送机4、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泥浆脱水机10和第一旋流器111,

在箱壳9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振动筛1、螺旋输送机2、第二振动筛3、皮带输送机4、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和第一旋流器111并且第一振动筛1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螺旋输送机2的输入端口部联接,螺旋输送机2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3联接并且第二振动筛3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皮带输送机4联接,第二振动筛3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111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旋流器111的侧面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泥浆回收泵5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泥浆回收泵5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泥浆脱水机10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旋流器111的底端输出端口部和泥浆脱水机10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罐车加水泵7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箱壳9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箱壳9的盒体部95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容纳腔体91、第二容纳腔体92、第三容纳腔体93和第四容纳腔体94,第一容纳腔体91和第二容纳腔体92设置为沿盒体部95的横向中心线左右分布并且第三容纳腔体93设置在盒体部95的后侧面部,第四容纳腔体94设置在盒体部95的前侧面部并且第一容纳腔体91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振动筛1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螺旋输送机2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二容纳腔体92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3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三容纳腔体93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111的侧面输出端口部和泥浆回收泵5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四容纳腔体94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111的底端输出端口部、泥浆脱水机10的输出端口部和罐车加水泵7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盒体部95设置为集装箱状体,第一容纳腔体91、第二容纳腔体92、第三容纳腔体93和第四容纳腔体94分别设置为矩形腔体。

通过箱壳9,形成了对第一振动筛1、螺旋输送机2、第二振动筛3、皮带输送机4、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泥浆脱水机10和第一旋流器111的支撑连接点,由盒体部95,实现了与皮带输送机4、泥浆脱水机10和第一旋流器111的载体连接,由第一容纳腔体91,实现了第一振动筛1和螺旋输送机2的连接,由第二容纳腔体92,实现了第二振动筛3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连接,由第三容纳腔体93,实现了第一旋流器111和泥浆回收泵5的连接,由第四容纳腔体94,实现了第一旋流器111、泥浆脱水机10和罐车加水泵7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筛1设置为圆振动筛并且第一振动筛1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箱壳9连通,第一振动筛1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出料池联接。

通过第一振动筛1,形成了对箱壳9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振动筛1,实现了与箱壳9的连接,由第一振动筛1的出料输出端口部,实现了对混凝土砂浆中的石子的分离处理,由第一振动筛1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实现了对混凝土砂浆中的砂浆的分离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螺旋输送机2设置为螺旋管输送机并且螺旋输送机2设置在箱壳9与第二振动筛3之间。

通过螺旋输送机2,实现了对箱壳9和第二振动筛3的支撑连接点,由螺旋输送机2,实现了与箱壳9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振动筛3的砂浆输料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振动筛3设置为直线振动筛并且第二振动筛3设置为具有三层筛网,第二振动筛3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箱壳9连通,第二振动筛3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皮带输送机4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通过第二振动筛3,形成了对箱壳9和皮带输送机4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振动筛3,实现了与箱壳9的连接,实现了与皮带输送机4的连接,由第二振动筛3的第一层筛网,实现了对混凝土砂浆中的大于2mm的砂子分离处理,由第二振动筛3的第二层筛网,实现了对混凝土砂浆中的0.2-2mm的砂子分离处理,由第二振动筛3的第三层筛网,实现了对混凝土砂浆中的小于0.2mm的砂子分离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皮带输送机4设置为与箱壳9联接并且皮带输送机4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3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联接。

通过皮带输送机4,形成了对箱壳9和第二振动筛3的支撑连接点,由皮带输送机4,实现了与箱壳9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振动筛3的连接,实现了对混凝土砂浆中的砂子排料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和罐车加水泵7分别设置为单作用式泥浆泵并且泥浆回收泵5的下部、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下部和罐车加水泵7的下部分别设置为圆柱体,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和罐车加水泵7分别设置为与箱壳9联接并且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设置在箱壳9与第一旋流器111之间,泥浆回收泵5设置在箱壳9与泥浆脱水机10之间。

通过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和罐车加水泵7,形成了对箱壳9、泥浆脱水机10和第一旋流器111的支撑连接点,由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和罐车加水泵7,实现了与箱壳9的连接,由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实现了与第一旋流器111的供料连接,由泥浆回收泵5,实现了与泥浆脱水机10的供料连接,由罐车加水泵7,实现了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供水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流器111设置为脱泥旋流器并且第一旋流器111设置为与箱壳9联接,第一旋流器111的上端输料端口部设置为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出端口部联接。

通过第一旋流器111,形成了对箱壳9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旋流器111,实现了与箱壳9的连接,实现了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连接,由第一旋流器111的侧面输出端口部,实现了对浆水中的泥水分离处理,由第一旋流器111的底端输出端口部,实现了对浆水中的清水分离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泥浆脱水机10设置为叠式污泥脱水机并且泥浆脱水机10设置为与箱壳9联接,

通过泥浆脱水机10,形成了对箱壳9和泥浆回收泵5的支撑连接点,由泥浆脱水机10,实现了与箱壳9的连接,实现了与泥浆回收泵5的连接,实现了对泥水的清水分离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箱壳9、第一振动筛1、螺旋输送机2、第二振动筛3、皮带输送机4、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泥浆脱水机10和第一旋流器111设置为按照集成箱体的方式分布并且箱壳9的中心线、第一振动筛1的中心线、螺旋输送机2的中心线、第二振动筛3的中心线和皮带输送机4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罐车加水泵7把第四容纳腔体94中的清水喷射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罐体中,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罐体的混凝土砂浆倒入在第一振动筛1上,通过第一振动筛1把混凝土砂浆中的石子分离出来,把石子排放到出料池中,第一振动筛1漏出的砂浆注入到第一容纳腔体91中,砂浆通过螺旋输送机2注入到第二振动筛3中,通过第二振动筛3把砂浆中的砂子分离出来,把砂子通过皮带输送机4排出,第二振动筛3漏出的浆水注入到第二容纳腔体92中,浆水通过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注入到第一旋流器111中,通过第一旋流器111把浆水进行清水处理,把第一旋流器111分离出的清水注入到第四容纳腔体94中,第一旋流器111产生的泥水注入到第三容纳腔体93中,泥水通过泥浆回收泵5注入到泥浆脱水机10中,通过泥浆脱水机10把泥水进行清水处理,把泥浆脱水机10分离出的清水注入到第四容纳腔体94中。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箱壳9、入料装置81、斗式提升机82、第二振动筛3、皮带输送机4、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泥浆脱水机10和第一旋流器111,

在箱壳9上分别设置有入料装置81、斗式提升机82、第二振动筛3、皮带输送机4、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和第一旋流器111并且斗式提升机82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3联接并且第二振动筛3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皮带输送机4联接,第二振动筛3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111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旋流器111的侧面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泥浆回收泵5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泥浆回收泵5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泥浆脱水机10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旋流器111的底端输出端口部和泥浆脱水机10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罐车加水泵7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箱壳9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箱壳9的盒体部95设置为包含有第二容纳腔体92、第三容纳腔体93和第四容纳腔体94,第二容纳腔体92设置为沿盒体部95的横向中心线左右分布并且第三容纳腔体93设置在盒体部95的后侧面部,第四容纳腔体94设置在盒体部95的前侧面部,第二容纳腔体92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3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三容纳腔体93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111的侧面输出端口部和泥浆回收泵5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四容纳腔体94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111的底端输出端口部、泥浆脱水机10的输出端口部和罐车加水泵7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盒体部95设置为集装箱状体,第二容纳腔体92、第三容纳腔体93和第四容纳腔体94分别设置为矩形腔体。

通过箱壳9,形成了对入料装置81、斗式提升机82、第二振动筛3、皮带输送机4、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泥浆脱水机10和第一旋流器111的支撑连接点,由盒体部95,实现了与入料装置81、斗式提升机82、皮带输送机4、泥浆脱水机10和第一旋流器111的载体连接,由第二容纳腔体92,实现了第二振动筛3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连接,由第三容纳腔体93,实现了第一旋流器111和泥浆回收泵5的连接,由第四容纳腔体94,实现了第一旋流器111、泥浆脱水机10和罐车加水泵7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入料装置81设置在斗式提升机82的输料端口部,入料装置81设置为包含有筒壳部811、叶片部812和托板部813并且在托板部813上设置有透漏窗口814,托板部813设置在筒壳部811的上端口部中并且叶片部812设置在托板部813上,叶片部812设置为与电机的端轴联接并且筒壳部811的下端口部设置为与斗式提升机82的输料端口部联接,筒壳部81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叶片部812设置为拨动叶片,托板部813设置为圆形片状体并且透漏窗口814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罐车加水泵7把第四容纳腔体94中的清水喷射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罐体中,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罐体的混凝土砂浆倒入在托板部813上,叶片部812转动,把混凝土砂浆通过透漏窗口814落入到斗式提升机82上,斗式提升机82把混凝土砂浆注入到第二振动筛3上。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箱壳9、链板输送机83、桶壳84、第二振动筛3、皮带输送机4、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泥浆脱水机10和第一旋流器111,

在箱壳9上分别设置有链板输送机83、桶壳84、第二振动筛3、皮带输送机4、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和第一旋流器111并且斗式提升机82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3联接并且第二振动筛3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皮带输送机4联接,第二振动筛3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111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旋流器111的侧面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泥浆回收泵5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泥浆回收泵5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泥浆脱水机10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旋流器111的底端输出端口部和泥浆脱水机10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罐车加水泵7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箱壳9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箱壳9的盒体部95设置为包含有第二容纳腔体92、第三容纳腔体93和第四容纳腔体94,第二容纳腔体92设置为沿盒体部95的横向中心线左右分布并且第三容纳腔体93设置在盒体部95的后侧面部,第四容纳腔体94设置在盒体部95的前侧面部,第二容纳腔体92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3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三容纳腔体93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111的侧面输出端口部和泥浆回收泵5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四容纳腔体94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111的底端输出端口部、泥浆脱水机10的输出端口部和罐车加水泵7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盒体部95设置为集装箱状体,第二容纳腔体92、第三容纳腔体93和第四容纳腔体94分别设置为矩形腔体。

通过箱壳9,形成了对链板输送机83、桶壳84、第二振动筛3、皮带输送机4、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泥浆脱水机10和第一旋流器111的支撑连接点,由盒体部95,实现了与链板输送机83、桶壳84、皮带输送机4、泥浆脱水机10和第一旋流器111的载体连接,由第二容纳腔体92,实现了第二振动筛3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连接,由第三容纳腔体93,实现了第一旋流器111和泥浆回收泵5的连接,由第四容纳腔体94,实现了第一旋流器111、泥浆脱水机10和罐车加水泵7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桶壳84设置在链板输送机83的输料端口部,桶壳84设置为锥形盒状体。

罐车加水泵7把第四容纳腔体94中的清水喷射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罐体中,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罐体的混凝土砂浆倒入桶壳84中,链板输送机83把混凝土砂浆注入到第二振动筛3上。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四,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箱壳9、入料装置81、裙边隔板输送带85、第二振动筛3、皮带输送机4、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泥浆脱水机10和第一旋流器111,

在箱壳9上分别设置有入料装置81、裙边隔板输送带85、第二振动筛3、皮带输送机4、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和第一旋流器111并且斗式提升机82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3联接并且第二振动筛3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皮带输送机4联接,第二振动筛3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111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旋流器111的侧面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泥浆回收泵5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泥浆回收泵5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泥浆脱水机10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旋流器111的底端输出端口部和泥浆脱水机10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罐车加水泵7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箱壳9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箱壳9的盒体部95设置为包含有第二容纳腔体92、第三容纳腔体93和第四容纳腔体94,第二容纳腔体92设置为沿盒体部95的横向中心线左右分布并且第三容纳腔体93设置在盒体部95的后侧面部,第四容纳腔体94设置在盒体部95的前侧面部,第二容纳腔体92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振动筛3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三容纳腔体93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111的侧面输出端口部和泥浆回收泵5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四容纳腔体94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旋流器111的底端输出端口部、泥浆脱水机10的输出端口部和罐车加水泵7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盒体部95设置为集装箱状体,第二容纳腔体92、第三容纳腔体93和第四容纳腔体94分别设置为矩形腔体。

通过箱壳9,形成了对入料装置81、裙边隔板输送带85、第二振动筛3、皮带输送机4、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泥浆脱水机10和第一旋流器111的支撑连接点,由盒体部95,实现了与入料装置81、斗式提升机82、皮带输送机4、泥浆脱水机10和第一旋流器111的载体连接,由第二容纳腔体92,实现了第二振动筛3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连接,由第三容纳腔体93,实现了第一旋流器111和泥浆回收泵5的连接,由第四容纳腔体94,实现了第一旋流器111、泥浆脱水机10和罐车加水泵7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入料装置81设置在裙边隔板输送带85的输料端口部,入料装置81设置为包含有筒壳部811、叶片部812和托板部813并且在托板部813上设置有透漏窗口814,托板部813设置在筒壳部811的上端口部中并且叶片部812设置在托板部813上,叶片部812设置为与电机的端轴联接并且筒壳部811的下端口部设置为与斗式提升机82的输料端口部联接,筒壳部81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叶片部812设置为拨动叶片,托板部813设置为圆形片状体并且透漏窗口814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罐车加水泵7把第四容纳腔体94中的清水喷射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罐体中,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罐体的混凝土砂浆倒入在托板部813上,叶片部812转动,把混凝土砂浆通过透漏窗口814落入到斗式提升机82上,裙边隔板输送带85把混凝土砂浆注入到第二振动筛3上。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五,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箱壳9、第一振动筛1、斗式提升机82、第三振动筛31、第四振动筛32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圆盘真空脱水机101、第二旋流器112和第三旋流器113,

在箱壳9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振动筛1、斗式提升机82、第三振动筛31、第四振动筛32、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圆盘真空脱水机101、第二旋流器112和第三旋流器113并且第一振动筛1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斗式提升机82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斗式提升机82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三振动筛31联接并且第三振动筛31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储存池联接,第三振动筛31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二旋流器112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二旋流器112的侧面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泥浆回收泵5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泥浆回收泵5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圆盘真空脱水机101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第二旋流器112的底端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四振动筛32联接并且第四振动筛32的出料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储存池联接,第四振动筛32的漏出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三旋流器113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三旋流器113的侧面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泥浆回收泵5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泥浆回收泵5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圆盘真空脱水机101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三旋流器113的底端输出端口部和泥浆脱水机10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箱壳9与罐车加水泵7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箱壳9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箱壳9的盒体部95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容纳腔体91、第二容纳腔体92、第三容纳腔体93、第四容纳腔体94和第五容纳腔体96,第一容纳腔体91、第二容纳腔体92和第五容纳腔体96设置为沿盒体部95的横向中心线左右分布并且第三容纳腔体93设置在盒体部95的后侧面部,第四容纳腔体94设置在盒体部95的前侧面部并且

第一容纳腔体91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振动筛1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斗式提升机82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二容纳腔体92分别设置为与第三振动筛31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五容纳腔体96分别设置为与第四振动筛32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第三容纳腔体93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旋流器112的侧面输出端口部、第三旋流器113的侧面输出端口部和泥浆回收泵5的输入端口部联接,

第四容纳腔体94分别设置为与第三旋流器113的底端输出端口部、圆盘真空脱水机101的输出端口部和罐车加水泵7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盒体部95设置为集装箱状体,第一容纳腔体91、第二容纳腔体92、第三容纳腔体93、第四容纳腔体94和第五容纳腔体96分别设置为矩形腔体。

通过箱壳9,形成了对第一振动筛1、斗式提升机82、第三振动筛31、第四振动筛32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圆盘真空脱水机101、第二旋流器112和第三旋流器113的支撑连接点,由盒体部95,实现了与圆盘真空脱水机101、第二旋流器112和第三旋流器113的载体连接,由第一容纳腔体91,实现了第一振动筛1和斗式提升机82的连接,由第二容纳腔体92,实现了第三振动筛31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连接,由第五容纳腔体96,实现了第四振动筛32和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连接,由第三容纳腔体93,实现了第二旋流器112、第三旋流器113和泥浆回收泵5的连接,由第四容纳腔体94,实现了第二旋流器112、第三旋流器113、圆盘真空脱水机101和罐车加水泵7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振动筛31和第四振动筛32分别设置为直线振动筛,第三振动筛31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和第四振动筛32的漏出输出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箱壳9连通,第三振动筛31的出料输出端口部和第四振动筛32的出料输出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储存池联接。

由第三振动筛31,实现了对混凝土砂浆中的大于0.2mm的砂子分离处理,由第四振动筛32,实现了对混凝土砂浆中的小于0.2mm的砂子分离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旋流器112和第三旋流器113设置为脱泥旋流器并且第二旋流器112和第三旋流器113分别设置为与箱壳9联接,第二旋流器112的上端输料端口部和第三旋流器113的上端输料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的输出端口部联接。

由第二旋流器112,实现了对浆水中的清水分离处理,由第三旋流器113,实现了对泥水中的清水分离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圆盘真空脱水机101设置为陶瓷圆盘真空脱水机。

由圆盘真空脱水机101,实现了泥水的进行清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移动箱体为支撑体的方式把用于载体的箱壳9与用于混凝土砂浆分离的分离装置本体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具有容纳腔体的集装箱的方式把箱壳9与分离装置本体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箱壳9和分离装置本体,通过分离装置本体对混凝土砂浆进行砂子、石子和水泥进行分离,通过箱壳9,把分离装置本体进行支撑固定,不再都是在地基上建立储存池,因此减小了占用地基面积,优化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运输路线。

2、由于设计了箱壳9、入料装置81、裙边隔板输送带85、第二振动筛3、皮带输送机4、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泥浆脱水机10和第一旋流器111,实现了砂石泥的分离。

3、由于设计了箱壳9、第一振动筛1、斗式提升机82、第三振动筛31、第四振动筛32泥浆回收泵5、旋流器入料泥浆泵6、罐车加水泵7、圆盘真空脱水机101、第二旋流器112和第三旋流器113,实现了清水回收。

4、由于设计了箱壳9和分离装置本体,实现了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罐体的清洗,提高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运输效率。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移动箱体为支撑体的箱壳9和分离装置本体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用于混凝土砂浆的分离的分离装置本体、设置为与分离装置本体联接并且设置有具有至少三个容纳腔体的箱壳9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