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荷电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2934发布日期:2019-03-22 22:4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荷电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地降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荷电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粉尘污染对城市及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如雾霾等污染现象,造成当前城市的空气质量日益劣化。严重的空气粉尘污染问题,已经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城市人口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爆发性增长,因此降低空气粉尘污染,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环保举措。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建筑和市政等工程项目密集开展,造成城市及周边的工程现场范围扬尘污染问题突出,导致城市空气粉尘污染指标居高不下。作为城市空气粉尘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降低、阻隔暴露工程场地的粉尘进入城市空气中,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的关键。

现有技术中以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为检测扬尘指标,量化不同施工阶段所造成的扬尘污染,将施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土方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装饰施工阶段、清理竣工阶段,对50个工地进行监测总悬浮颗粒物,得到结论如下:土方施工阶段扬尘量最大,其余三个阶段次之。在土方施工阶段扬尘量最大的原因在于翻斗车的运送土方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其余三个施工阶段的tsp浓度相差较小,不同施工阶段对应区域浓度相差在0.05mg\m3以内。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能够知道扬尘的产生的主要区域是围挡上喷淋无法触及到的区域,只有在该区域重新架设降尘系统才能够从源头上降低扬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荷电降尘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重复利用性高、节能环保、移动方便,通过在围挡上喷淋装置无法触及到的区域使用,从产生扬尘的源头进行降尘处理,大大减弱了扬尘在工地飘溢运动,降低围挡喷淋降尘的压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荷电降尘装置,包括喷雾机构、供水管路、升降机构、底座和荷电喷雾控制机构;

所述喷雾机构呈伞架结构,包括中间杆、套设于中间杆上滑套、铰接于中间杆的一端的多根从动杆和两端分别铰接于滑套和从动杆的多根连杆,所述滑套包括滑套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滑套在中间杆上的位置,所述多根连杆均设置有连接于供水管路喷水口;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固定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活动端能够相对于固定端进行上下升降运动,所述喷雾机构的中间杆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动端上,且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动端上的所述中间杆处于竖直状态;

所述荷电喷雾控制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包括荷电水箱、高压发生器和电源,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高压发生器,所述荷电水箱包括水箱、荷电接触器、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荷电接触器包括设置于水箱内的金属尖端,所述金属尖端的远离水箱内侧的一端电性连接于高压发生器,所述进水口连接于水源,所述出水口连接于供水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杆的远离中间杆的一端均铰接一尾杆,所述铰接被限定为尾杆相对于从动杆在与从动杆重合和与从动杆平行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尾杆上设置连接于供水管路的喷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杆为中空杆件,所述供水管路设置于所述中间杆的中空内。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为绳索式升降机构,包括电机、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主支架、升降架组和绳索,所述电机和主支架均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包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滑轮固定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第二滑轮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架组滑动连接于所述主支架,设置靠近底座的一端为下端,远离底座的一端为上端,所述主支架的上端设置第三滑轮,所述绳索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滑轮,另一端依次绕于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上后固定连接于升降架组,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的轴向均平行于底座,所述第三滑轮相对于底座的距离大于第二滑轮相对于底座的距离,所述喷雾机构的中间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架组,所述电机控制所述升降架组从主支架的下端移动至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架组由多个结构相同且依次滑动连接的子升降架组成,所述升降架组一侧的子升降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喷雾机构的中间杆,另一侧的子升降架滑动连接于所述主支架,所述子升降架均包括设置于上端的上端子滑轮和设置于下端的下端子滑轮,所述绳索依次连接于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后,再依次连接于每个子升降架后,最终连接于固定所述喷雾机构的中间杆的子升降架上,与每个子升降架的连接均为先连接子升降架的下端子滑轮后再连接子升降架的上端子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滑轮和每个上端子滑轮与所述绳索连接的一端设置导向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荷电喷雾控制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防水外壳,所述荷电水箱、高压发生器和电源均设置于所述防水外壳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荷电喷雾控制机构还包括控制器和多个环境传感器,每个环境传感器和高压发生器均电性连接于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环境传感器包括风速仪、湿度传感器和pm测量仪。

进一步的,所述荷电接触器还包括基座和电线,所述箱体包括第一通孔,所述基座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所述基座上具有第二通孔,所述金属尖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金属尖端包括尖端部和尾部,所述尖端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所述尾部连接于电线。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移动装置,在底座的上方固定设置推车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脚杆和三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杆一端铰接于底座,另一端设置一螺纹通孔,所述三爪支撑脚的一端设置一与所述螺纹通孔配合的螺纹部,所述螺纹部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通孔。

本发明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并具有有益效果:

1、采用荷电喷雾技术,形成了带电荷的微米级水雾颗粒,提高了雾滴的电荷吸附和物理浸润能力,大幅提高单位面积降尘效率,并通过电荷排斥能力扩大有效降尘范围,提升降尘覆盖范围。

2、结构简单、造价低、重复利用性高、节能环保、移动方便,通过在围挡上喷淋装置无法触及到的区域使用,从产生扬尘的源头进行降尘处理,大大减弱了扬尘在工地飘溢运动,降低围挡喷淋降尘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所示为该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3所示为该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4所示为该实施例中喷雾机构的结构图。

图5所示为该实施例中荷电喷雾控制机构的结构图。

图6所示为该实施例中荷电水箱的结构图。

图7所示为该实施例中荷电水箱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荷电降尘装置,包括:喷雾机构1、供水管路、升降机构2、底座3和荷电喷雾控制机构4。

参考图4,所述喷雾机构1呈伞架结构,包括中间杆11、套设于中间杆11上滑套12、铰接于中间杆11的一端的多根从动杆13和两端分别铰接于滑套12和从动杆13的多根连杆14,所述喷雾机构1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如塑料、金属等等,所述滑套12包括滑套固定组件(图中不可视),用于固定所述滑套12在中间杆11上的位置,所述滑套固定组件的结构可以为现有的常用结构,如雨伞中用于开合的滑套12结构。所述多根连杆14均设置有喷水口,所述喷水口均连接于供水管路,如在供水管路中喷水口的位置处设置通孔,通过该通孔与连杆14上的喷水口连接。

为了增加喷雾的面积,该实施例中优选设置所述从动杆13的远离中间杆11的一端均铰接一尾杆15,所述铰接被限定为尾杆15相对于从动杆13在与从动杆13重合和与从动杆13平行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尾杆15上设置连接于供水管路的喷水口。

对于从动杆13和尾杆15上的喷水口的数目和设置的方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为了增加所述喷水口喷出水雾的高度,该实施例中,优选在所述喷水口上设置细孔喷头16,所述细孔喷头16的喷口直径小于1mm。

为了方便所述供水管路的布置,该实施例中优选设置所述中间杆11为中空杆件,所述供水管路设置于所述中间杆11的中空内,所述从动杆13和尾杆15可以为中空杆件,也可以为u形杆件,即包含能够容纳供水管路的中空区域即可。

由于从动杆13和尾杆15在喷雾机构1未使用时需要被收起,因此,为了使供水管路的结构更加的简单,优选设置所述供水管路使用软管,如塑料软管。

所述喷雾机构1的使用过程为:首先通过朝向从动杆13方向滑动滑套12,将从动杆13撑开后,通过滑套固定组件将滑套12固定于中间杆11上,之后通过手动旋转各个尾杆15,将尾杆15从与从动杆13平行重合旋转到与从动杆13平行方向。使用完成后,按与上述相反的步骤收起即可。

参考图3,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固定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活动端能够相对于固定端进行上下升降运动,所述喷雾机构1的中间杆11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动端上,且中间杆11的轴向与活动端进行上下升降运动的方向平行。

所述升降机构2可以使用现有的常用升降机构2,该实施例中,由于需要升降的形成较长,为了满足该需求,优选选用绳索27式升降机构,包括:电机21、第一滑轮22、第二滑轮23、第三滑轮24、主支架25、升降架组26和绳索27,所述电机21和主支架25均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电机21包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滑轮22固定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第二滑轮23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3上,即通过滑轮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升降架组26滑动连接于所述主支架25,设置主支架25靠近底座3的一端为下端,远离底座3的一端为上端,所述主支架25的上端设置第三滑轮24,所述绳索27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滑轮22,另一端依次绕于第二滑轮23和第三滑轮24上后固定连接于升降架组26,所述第一滑轮22、第二滑轮23和第三滑轮24的轴向均平行于底座3,所述第三滑轮24相对于底座3的距离大于第二滑轮23相对于底座3的距离,所述喷雾机构1的中间杆11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架组26,所述电机21控制所述升降架组26从主支架25的下端移动至上端。

所述升降架组26可以由一个子升降架组成,也可以由多个结构相同且依次滑动连接的子升降架组成,组成的子升降架数量越多,可以升降的高度越高,因此,该实施例中优选设置由多个结构相同且依次滑动连接的子升降架组成,即第二个子升降架滑动连接于第一个子升降架、第三个子升降架滑动连接于第二个子升降架、……、第n个子升降架滑动连接于第n-1个子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组26远离主支架25一侧的子升降架(即第n个子升降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喷雾机构1的中间杆11,靠近主支架25一侧的子升降架(即第1个子升降架)滑动连接于所述主支架25,所述滑动连接中滑动的方向均为垂直于底座3的方向,该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连接为通过滑块263与滑轨264进行滑动连接。

设置子升降架靠近底座3的一端为下端,远离底座3的一端为上端,所述子升降架均包括设置于上端的上端子滑轮261和设置于下端的下端子滑轮262,所述绳索27依次绕于第二滑轮23和第三滑轮24上后,再依次绕于每个子升降架的下端子滑轮262和上端子滑轮261后,最终连接于固定所述喷雾机构1的中间杆11的子升降架(即第n个子升降架)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绳索27对于每个子升降架均为先绕于下端子滑轮262后再绕于上端子滑轮261。

为了避免所述绳索27脱离滑轮,该实施例中优选在所述第三滑轮24和每个上端子滑轮261与所述绳索27连接的一端设置导向滑轮28。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当电机21正向转动时,带动第一滑轮22转动,同时第一滑轮22上的绳索27进行缠绕,绳索27进行收缩,子升降架会由远离主支架25一侧向靠近主支架25一侧按顺序一个一个往上升,带动喷雾机构1向上运动;当电机21逆向转动时,绳索27被松开,子升降架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由远离主支架25一侧向靠近主支架25一侧按顺序一个一个往下降,带动喷雾机构1向下运动。

所述喷雾机构1的中间杆11与子升降架之间的连接是通过在子升降架上固定设置一卡扣,将中间杆11设置于所述卡扣后,通过螺栓螺母将该卡扣进行锁紧。

参考图5,所述荷电喷雾控制机构4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3上,包括荷电水箱41、高压发生器42和电源43,所述电源43电性连接所述高压发生器42。

参考图6和7,所述荷电水箱41包括中空的箱体411和固定设置于箱体411上的荷电接触器412,所述荷电接触器412包括置于所述箱体411的所述中空内的金属尖端4121,所述金属尖端4121的远离箱体411内的一端电性连接于高压发生器42;所述箱体411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于水源,所述出水口连接于所述供水管路5。

该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包括具有一内部空腔且上端具有一开口的箱体底座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底座的上端的箱体盖,所述箱体盖用于密封所述开口。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箱体。该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盖和箱体底座的连接采用螺纹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固定方式。为了提高密封性能,该实施例中,在所述箱体底座和箱体盖的连接处设置一密封装置,该实施例中采用密封圈414。

所述箱体盖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水通过进水口进入箱体411的内部空腔后,从出水口流出。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也可以设置于箱体底座上,该实施例中为了结构的合理性优选设置于箱体盖上。所述进水口与外部水源的供水管连接,如自来水管、水池等,所述出水口连接于所述供水管路5。

所述荷电接触器412还包括电线4123和基座4122,所述箱体盖包括第一通孔,所述基座4122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盖,所述基座4122上具有第二通孔,所述金属尖端4121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4122,所述金属尖端4121包括尖端部和尾部,所述尖端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尾部连接于电线4123,通过电线4123连接于高压发生器42。

该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基座4122与箱体盖的固定连接为通过螺纹连接,即基座4122上设置外螺纹,箱体盖上设置于该外螺纹配合的螺纹通孔,通过将外螺纹悬入螺纹通孔内进行连接。为了提高密封性能,该实施例中,在所述基座4122和箱体盖的连接处设置一密封装置,该实施例中采用密封圈414。

该实施例中设置所述金属尖端4121与基座4122的固定连接均为螺纹连接。

所述金属尖端4121可以连接于高压发生器42的正极或负极,进行箱体411内水的荷电处理,箱体411中水所带的电荷类型可以通过正负电荷切换装置进行切换,较佳的,在不同时段内交叉进行正极和负极的切换,以使不同荷电类型的水雾喷洒,以实现空气中随机的荷电粉尘的吸附,该实施例中为通过正负电荷切换装置进行切换。

为了方便箱体411与供水管路5的连接,该实施例中还包括管路接头413,所述管路接头413一端固定连接于箱体盖,该实施例中为螺纹连接,另一端为一空心圆柱体,所述空心圆柱体的外表面与供水管路5固定连接。为了提高密封性能,该实施例中,在所述管路接头413和箱体盖的连接处设置一密封装置,该实施例中采用密封圈414。

为了防止触电,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所述箱体底座、箱体盖、管路接头413和基座4122均为绝缘材料,所述电线4123外也包覆绝缘材料,如尼龙、pvc等。

为了阻隔上方喷雾降落到荷电喷雾控制机构4,引发设备故障,该实施例中,所述荷电喷雾控制机构4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底座3上的防水外壳,所述荷电水箱、高压发生器42和电源43均设置于所述防水外壳内部。

为了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喷出的水雾的高度进行调整,所述荷电喷雾控制机构4还包括控制器和多个环境传感器,每个环境传感器和高压发生器42均电性连接于控制器。所述多个环境传感器包括风速仪、湿度传感器和pm测量仪,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的环境传感器。

参考图2和3,该实施例中,所述底座3为长方形,为了使所述荷电降尘装置移动更加的方便,该实施例中优选在所述底座3的下方设置移动装置,在底座3的上方固定设置推车把手31。所述移动装置可以为常用的装置,如万向轮32等,该实施例中为在四个角落设置四个万向轮3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底座3的上方为靠近升降机构2的一侧,下方为远离升降机构2的一侧,所述升降机构2、喷雾机构1和荷电喷雾控制机构4均设置于底座3的上方。

该实施例中,为了在使用时能够更好的固定,优选在所述底座3的下方设置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脚杆33和三爪支撑脚34,所述支撑脚杆33一端铰接于底座3,另一端设置一螺纹通孔,所述三爪支撑脚34的一端为支撑部342,另一端设置一与所述螺纹通孔配合的螺纹部341,所述螺纹部341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通孔,通过旋转螺纹部341旋入螺纹通孔的长度可以改变三爪支撑脚34的高度。通过上述设置,当需要移动时,旋转螺纹部341,使得三爪支撑脚34的高度小于移动装置的高度后,旋转支撑脚杆33将三爪支撑脚34旋转至底座3的内侧,使装置能够方便的移动;当在使用时,旋转支撑脚杆33将三爪支撑脚34旋转至底座3的外侧后,旋转螺纹部341,使得三爪支撑脚34的高度高于移动装置的高度,使装置能够被三爪支撑脚34支撑。该实施例中,在底座3的四个角均设置支撑装置。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环境传感器监测环境指数的变化,将监测到的环境指数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环境指数的变化发送控制信号至高压发生器42和电机21,一方面控制供水管路中的电荷量,另一方面通过控制电机21的转动来控制喷雾机构1上升的高度,进而实现想要达到的喷淋高度和面积。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采用荷电喷雾技术,形成了带电荷的微米级水雾颗粒(粒径100um以内),提高了雾滴的电荷吸附和物理浸润能力,大幅提高单位面积降尘效率,并通过电荷排斥能力扩大有效降尘范围,提升降尘覆盖范围。

2、结构简单、造价低、重复利用性高、节能环保、移动方便,通过在围挡上喷淋装置无法触及到的区域使用,从产生扬尘的源头进行降尘处理,大大减弱了扬尘在工地飘溢运动,降低围挡喷淋降尘的压力。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