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电晕放电产生的有害物质的电晕放电装置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752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去除电晕放电产生的有害物质的电晕放电装置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电晕放电装置的改进,以去除电晕放电产生的可能的有害气体成分,特别是臭氧和氧化氮,并使之变为无害成份。
本发明所涉及的这种电晕放电装置主要包括至少一个电晕电极和至少一个靶电极。电晕电极和靶电极间隔放置,并分别与一直流电源的一个极相连,电晕电极的结构和直流电源的极电压是为了在电晕电极上产生电晕放电。这种电晕放电导致生成与电晕电极同极性的带电空气离子,空气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向靶电极并放弃所带电荷。
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在基本结构方面形式各异的电晕放电装置,并被用于不同的目的。例如,这种电晕放电装置基本上用于净化空气用的电滤器。在这种情况下,电晕放电产生的空气离子用于给空气中呈悬浮微粒形式的污染物质,粉粒和/或液滴充电。这些被充电的杂质被吸收到相反极性的收集面上而从空气中取出。这种类型的电晕放电装置也用于空气传输系统中,其中借助于所谓电离子或电晕风驱动气流。在一些文献资料中介绍了这类空气传输系统的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如国际专利申请PCT/SE85/00539,PCT/SE86/00548,PCT/SE87/00595以及PCT/SE88/00365。主要结构与之类似的电晕放电装置也用于各种其它设备,例如静电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在有人的地方,如居住区或工作场所或与之相通的通风系统或空气治疗系统中,使用这种电晕放电装置所遇到的一个众所周知而又难于解决的问题是,电晕放电会产生化合物,主要是臭氧和氧化氮,它们易于产生刺激效果而且过量存在会对人造成损害。此外,电晕放电会产生很强而难闻的异味,这种异味在电晕放电过程结束及所产生的臭氧消散后仍会持续下去。虽然有理由假定这些有异味的气态物质的产生是由于高度反应的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层中悬浮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变化的结果,但目前还不知他们的性质,因此,放电产生的有异味物质可能是非常有害的。
所有的不期望的,刺激性的或有害物质都产生于电晕电极的周围,并扩散到环境空气中。这些物质的产生速率随电晕电流大小变化。负电晕放电产生的污染物质比正电晕放电产生的污染物质高很多。尽管如此,在正电晕放电的情况下这一问题仍然存在。有害或刺激物质的产生已严重限制了在人口聚居的地区使用电晕放电装置的可能性,并且已表明必须限制这种装置使用的电流。然而,这种对所使用的电晕电流的限制又与这种电晕放电装置所预期的目的,即产生大量带电空气离子相矛盾。
国际专利申请PCT/SE87/00183中给出了一种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根据这个解决方案,电晕电极周围的空气及带有不期望的有害物质的空气通过例如一个管状风道部件被抽吸而连续排除,该管状风道部件在电晕电极周围有一进气口,从电晕电极周围排除的污染空气通过此进气口被送到一滤气装置,在此,借助于吸附剂去除空气中的污染成分,或送到空气和所带的污染物质可安全排放到环境中(即大气中)的某一地方。这一解决方案的原理是正确的,实际上也是可行的。上述国际专利申请建议,借助一个与抽吸道相连的风扇、气泵或类似装置产生通过电晕电极进入抽吸道的必须的气流。然而,这一方案的一个缺点是,风扇、气泵或类似装置既耗资又占据空间,此外,风扇或气泵的存在会显著增加整个系统的噪声。上述国际专利申请还建议可以借助于已流过电晕电极和靶电极的空气将污染空气导入抽吸道口,这种气流可由一外部风扇维持,或由以电晕电极流向靶电极的离子气流产生,从而避免在抽吸道中连接一个单独的风扇,气泵或相应装置。然而,此解决方案要求抽吸道的进气口位于主气流方向上电晕电极的紧下游,并且要紧靠电晕电极,在许多情况下,这使电晕放电装置的结构难以实现。
一般说,为了能通过抽吸道排除电晕放电产生的大部分有害物质,就必须使带有污染物质的气流在电晕电极紧旁边通过并迅速通过进气口进入抽吸道,这是因为这些污染物质是在电晕电极的最近周围产生的并趋于迅速扩散到环境空气中。人们发现,在实施上述国际专利申请所述的方法时,在许多场合下是很难以所期望的效率实现这一方法的。人们还发现在许多情况下,紧靠电晕电极旁的抽吸道或抽吸管的端部对电晕电极有不良的遮蔽及扰动效应,因而如果不增加电晕电极与靶电极间的电压或减小两电极间的距离,就很难产生和维持所期望的电晕放电。然而,由于总的目的是借助于尽可能低的电压和电晕电极与靶电极间的大间距产生从电晕电极到靶电极的尽可能大的离子流,就不期望减小电压差和两电极间的距离。在使用电晕放电装置借助于所谓离子气流驱动气流时,后一准则尤其重要。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装置将电晕放电装置放电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恢复和再生为无害物质。此改进的装置是以国际专利申请PCT/SE87/00183所述的原理为基础的,根据这一原理,电晕电极周围的空气及带有污染物质的空气通过负压抽吸而连续被排除。这为解决上述在实施这一现有技术时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这一目的是通过后面权利要求中详细阐述的所发明的装置而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在抽吸道中或电晕电极附近的抽吸道进气口处安放一附加电极,此附加电极所述之电位,相对于电晕电极而言,具有与靶电极相同的极性。这种安排使空气离子由电晕电极转移至附加电极,以产生从电晕电极通过位于电晕电极附近的抽吸道进气口流向抽吸道的离子气流。由于这一气流是被从电晕电极向靶电极移动的空气离子所驱动,它将贴近电晕电极而通过,而且发现当气流以这种方式前进时,能将电晕电极放电产生的几乎所有有害或有毒物质传送入抽吸道中,以至只有可以忽略不计的或极小比例的这些物质扩散到周围空气中。同时还发现,置于抽吸道中或贴近其进气口的附加电极将消除抽吸道在电晕电极上产生的与遮蔽或扰动效应有关的问题。而且已发现附加电极-激励电极的作用,它助长和促进电晕电极上的电晕放电,以致借助于电晕电极和靶电极间小的电位差和/或大的电极间距离能获得一更有效和更稳定的电晕放电。
这在许多场合下具有很大优点。在这种情况下,确会产生较大的总电晕电流,进而导致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但由于这些物质被这种创造性的装置有效地排除,较大的总电晕电流并不构成一个缺点。因而,由于这种创造性的装置能消除抽吸道对电晕电极的遮蔽效应,可以将抽吸道的进气口置于非常靠近电晕电极的地方而无害处,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本装置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创造性的装置可有不同的形式,这将在下面参照附图对示范实施例进行的描述中加以理解。


图1示出了结合到一利用离子气流传输空气的装置中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2示出了结合到一利用离子气流传输空气的装置中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3示出了结合到一利用离子气流传输空气的装置中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4示出了结合到一利用离子气流传输空气的装置中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图4示出了结合到一利用离子气流传输空气的装置中的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图6示出了结合到一利用离子气流传输空气同时净化空气的装置中的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
图7示出了结合到用于在由风扇驱动的气流中产生带电空气离子的电晕放电装置中的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
图1示出了一示例装置的轴向截面图,它借助于离子气流驱动一气流通过通风道1,在图示情况下,通风道1具有矩形截面。该装置以一已知的方式包括一导线形式的电晕电极K,它在通风道中心平面处横贯通风道1,一由两平板状电极元件组成的靶电极M,两平板状电极元件沿通风道1的纵向相互平行设置。电晕电极K和靶电极M分别与一直流电压源2的不同极相连,电压源2有一中间接地抽头,因而电晕电极K与靶电极M相对于地有极性相反的电位。这样一种结构在实际中很有用,因为它将减小该装置相对于地的最高电位。电晕电极极K的电晕放电产生带电空气离子,它们移向靶电极M并在靶电极处放弃所带电荷。这种离子迁移可驱动一气流即所谓的离子气流以一已知方式,例如开始时例举的国际专利申请中所示的方式,沿箭头3所指方向通过通风道1。该装置还可以一已知方式包括一细长的遮蔽电极S,该电极与电晕电极的上游平行并连接到同一电位上。遮蔽电极的存在将防止离子迁移及与之相伴的所不期望的离子气流沿电晕电流K的上游方向移动。
为了消除电晕电极K周围由于电晕放电产生的有害物质并使之无害,提供了一个抽吸道式或抽吸管4,它在送风道1中轴向延伸并在电晕电极K的紧下流处有一面对该电极的开口4a。抽吸管4在结构上使其面对电极K的开口4a有一与电极K的延伸相对应的延伸。在抽吸道4内或在靠近进气口4a处有一附加电极E,该电极的延伸最好与电极K的延伸对应,并与一电位连接,相对于电极K的电位而言,该电位与电极M同极性。图示实施例的附加电极E与地相连。下面将会理解,虽然从控制加到附加电极E上的电流强度的角度看电极E应接地,但这种接法并非绝对必要。由于附加电极E的存在,电晕电极K上电晕放电产生的一部分空气离子将移向附加电极并随之产生一离子气流,它从电晕电极K流向附加电极E并进入抽吸道4。由离子气流产生的气流8通过电晕电极K的近旁,并经进气口4a进入抽吸道4,这样实际上电晕电极周围产生的所有害物质将通过抽吸道或抽吸管4被排除。这些有害物质可如前述国际专利申请PCT/SE87/00183所述的那样通过抽吸道4被送到一滤气装置,如一活性碳过滤器,在此污染气流中的有害物质被用化学方法除去,或被送到一污染空气可自由排放的地方,例如装有该装置的建筑物外的大气中。已经发现,利用这种方式可非常有效地排除上述有害物质,并能防止它们扩散到通过通风道1的气流3中去。抽吸道4中的附加电极E还可减小抽吸道4对电晕电极K的遮蔽效应或扰动效应。事实上,附加电极E对电晕放电可具有一激励效应,以便在电晕电极K和靶电极M间较小的电位差或较大的极间距条件下仍能维持电晕放电。
为了根据传送给附加电极E的电晕电流绝对值并相对于传送给靶电极的电晕电流的大小修正其电流强度,同时也为了将附加电极E的电位调整为一适当值,附加电极E可与电压源2相连或如图示实施例所示通过具有适当阻值的电阻器5接地。然而,鉴于所需要的10KV量极的大电位差和10μm量级的小电流,可能需要此种大阻值电阻器以便在实际中不再需要对阻值可根据精度要求修改的电阻器。因此,将附加电极E通过一电晕放电通路形式的电阻与电压源2相连(如图1略图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例是有益的。这一“电阻器件”包括一个封闭容器6,在图示实施例中它具有圆柱形,容器6有一导电外壁和绝缘端壁,以及一导线状电晕电极7(下面将称为内装电晕电极),它在容器中轴向延伸。内装电晕电极7与附加电极E电连接,而容器6的外壁接地。通过修正容器6的尺寸,以及内装中间电晕电极7与容器6外壁间的距离,所述外壁作为内装靶电极,就可以精确调节内装电晕电极7与容器6的外壁间的电晕电流,以及与同样大的电晕电极K与附加电极E间的电流。这样,元件6、7起一可精确调整的大电阻器的作用,来确定电晕电极K到附加电极E的电晕电流和附加电极E的电位。容器6可以气封,以防止内装电晕电极7上电晕放电产生的有害物质泄入周围环境中。可以理解,在实际中,该创造性的装置当然不必同时具有电阻器5和电阻元件6、7,图1中即包括电阻器5与元件6、7,作为连接附加电极E与电压源2的装置只是为了给出在这方面的两种可能性。
图2示出了借助离子气流驱动一气流通过环状截面的通风道1的装置。该装置以一前述已知方式包括一电晕电极K和一靶电极M,它们在通风道1中轴向分置,并分别与一直流电压源2的一个极相连。图2实施例的靶电极M是环形的,而电晕电极K包括两个相互交叉形成一十字形的线状电极,这从图2a中可清楚地看到。电晕电极K的两个电极元件直接装接在圆形截面的抽吸道或抽吸管4的开口端4a并横跨开口4a。本实施例的附加电极E也是环形并被置于抽吸道4中,位于其上游方向,并以前述形式接地。由电晕电极K迁移到附加电极E的离子流导致一离子气流,它产生一气流,该气流以箭头8所示方式通过抽吸道4的开口4a并流经电晕电极K,因此,在电晕电极K近旁产生的有害物质被抽入抽吸道4中。如图所示,抽吸道中可安装一活性碳过滤器9,它能滤除流入抽吸道4的气流所带的有害物质。当然,从电晕电极K移到主靶电极M的离子流同时维持一由离子气流驱动在通风道中沿箭头3方向移动的气流。
图2实施例的附加电极E和主靶电极M分别位于电晕电极K的两侧,因此,可以在电晕电极K上获得强大的和高稳定的电晕放电,即使当电晕电极K与主靶电极M间的电位差不大和/或两电极间的距离相对大时,也是如此。
图3以示意图的形式示出了一空气传输装置的截面图,该装置利用离子气流来运行,并具有国际专利申请PCT/SE88/00365(图6,7)所示的主要结构。装有本装置的外壳或通风道1在与图所在平面垂直的平面中是矩形的,并且有一供离子气流产生的气流3流入的中心开口1a,及两相对的泄流开口1b,它们与入流开口1a成直角。线状电晕电极K,两板状靶电极M和遮蔽电极S的排列方式及与直流电压源2的连接方式与上述国际专利申请所述的方式相同,并以上述国际申请所述的类似方式产生流过上述装置外壳1的气流3。为了去除电晕电极K周围产生的有害物质,在通风道1中的后壁1d处形成一个抽吸道4,它位于与电晕电极K轴向相对处。在抽吸道4中或在其开口4a处附近,有一附加电极E,它通过一电晕放电器件6,7形式的电阻,以前述方式接地。使带有有害物质并流过抽吸道4的空气通过一吸附剂例如一活性碳过滤器9,如图所示,该过滤器吸收有害物质。在这种结构的空气传输装置的情况下,电晕电极K可置于非常靠近抽吸道4开口4a的地方,而不会阻碍从电晕电极K到靶电极M的“自由视域”。
图4示出了一个类似空气传输装置的纵向截面略图,该装置利用离子气流工作。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装有此装置的外壳1在与附图所在平面垂直的平面中具有柱形结构,以提供一环形对称结构。外壳的一个壁上有一环形入流口1a,以及一个沿周边的环形泄流口1b,离子气流产生的气流3由此排出。靶电极M包括一装于外壳前壁和后壁1d间的柱状网或栅。在此特例中,在后壁1d中间形成的环形截面的抽吸道4有一轴向封闭端,且在其壁上有多个开口4a,一线状电晕电极K横贯开口4a,并环绕抽吸道4。附加电极E置于抽吸道4内具有网状或栅状结构,这样,从电晕电极K到附加电极E的电晕电流将导致气流8,它由离子气流驱动通过开口4a并与电晕电极K有紧密关系。与前述方式类似,抽吸道4可有一出口,其上装有一活性碳过滤器9以从气流8中滤除有害物质。同时,从电晕电极K到主靶电极M的电晕电流以一已知方式驱动气流3通过此装置。此装置的入流口1a和泄流口1b覆盖有一接地网或接地栅10,用于防止身体与高压电晕电极K和靶电极M意外接触。
图5示出了离子气流驱动的空气传输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轴向截面图。在这一实施例中,气流通道1具有矩形截面并有两个入流口1a,离子气流产生的气流3经此进入通道1。靶电极M包括一平板,它位于通道1的中心,与该通道的纵向延伸平行,还包括两个细长棒Ma。棒Ma朝平板的上游方向延伸,并与该平板并行。电晕电极K是一细长线形,并被装在抽吸道4的入流口4a处。抽吸道的泄流端覆盖有一活性碳过滤器9,以从流过其中的空气中滤除有害物质。本实施例的活性碳过滤器9也起附加电极E的作用,它将电流从电晕电极K抽过来以建立一个离子气流来驱动气流8通过开口4a并通过电晕电极K。为了防止靠近电晕电极K和入流口4a的抽吸道壁4c部分上积蓄静电,该静电对电晕放电有遮蔽或扰动效应,可使4c部分导电或半导电并接地或通过一大电阻与附加电极E相连。
图6示出了借助离子气流传输空气并同时净化该被传输空气的装置的轴向截面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一环状截面的气流通道1。气流通道中装有一第一电晕放电器件,用于产生驱动气流3通过通道1的离子气流。此第一电晕放电器件的结构与上面参照图2所述的器件相同,并包括一环状靶电极M1,电晕电极K1,K1为置于抽吸道4开口端4a上的两条相互交叉的导线,一环状附加电极E1,E1装在抽吸道4中,以产生通过抽吸道开口端4a和流过电晕电极K1的气流8a。
图6实施例还包括一第二电晕放电器件,它不是用于驱动气流3通过通道1,而只是将气流电离以使气流中的悬浮污染物带电从而使这些污染物在一电容分离器中从气流中分离出去。此第二电晕放电器件包括一线状电晕电极K2,它是环形的并在通道1的进气口附近环绕抽吸道4,一柱状靶电极M2,位于所述通道1壁的内表面近旁,它也可是内表面上的一涂层。所述第二电晕放电器件产生一离子流从电晕电极K2流向靶电极M2。此离子流使气流3中的污染物带电,其极性与电晕电极K2的极性相对应。这些带电杂质或污染物在靶电极M2与另一柱状电极11间的主要电场的影响下,与气流3分离并向靶电极M2上沉积,柱状电极11装在抽吸道4外面或外面附近并与一同靶电极M2极性相反的电位相连。靶电极M2和电极11一起形成所谓的静电电容器式分离器,以分离出气流3所带的杂质。
为了去除电晕电极K2上电晕放电产生的有毒或有害物质,抽吸道4的壁上有多个开口4b,电晕电极K2横跨这些开口延伸。抽吸道中还装有一个环形附加电极E2,用于从电晕电极K2抽取电晕电流以产生一离子气流驱动气流8b通过开口4b并流过电晕电极K2。两个电晕电极K1和K2上电晕放电产生的有害物质通过开口4a和4b被抽入抽吸道4中,进而防止它们进入通过通道1的气流3中。可以利用一装在所述抽吸道中的活性碳过滤器9按前述方式除去抽入抽吸道4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图7示出了对由风扇12或类似装置抽入气流通道1的气流3进行电离的电晕放电装置的示意图。此电晕放电装置包括一靶电极M,它具有网或栅状结构,横贯通道1,还包括一线状环形电晕电极K,它环绕抽吸管4,抽吸管4在通道1内中心轴向延伸。抽吸管4面向靶电极M的一端被封闭,其管状壁上有多个开口4a,电晕电极K就在这些开口上伸展。以前述方式,抽吸管4包括一环形附加电极E,以从开口4a中获得气流8,来去除电晕电极K上电晕放电产生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被装在抽吸管4下游开口处的活性碳过滤器滤除。由电晕电极K向靶电极M迁移的离子使气流中的悬浮污染物带电,结果,上述电极间的电场驱动电荷朝着气流相反的方向回到靶电极M,并向靶电极M上沉积。这样即净化了气流,同时这防止了弄脏电晕放电装置。
图8示出了一空气传输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该装置利用离子气流工作,虽然在此例中电晕电极的结构不同,但装置的结构与参照图4所述的装置类似。在图8所示实施例中,电晕电极K是一细线形成的一个回路,由电绝缘支件13支撑。环状回路位于抽吸管4开口端4a上游一定距离的地方,本身起真正的电晕元件作用。在其它方面,图8所示实施例与图4所示实施例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和相同的工作方式。已发现,当电晕电极K以图8所示方式构成和安放时,具有很大的优点。优点之一是电晕电极K与抽吸管4的壁不直接接触,这些壁可被空气中的污染物弄脏,当电晕电极与这些弄脏的壁直接接触时会产生困难。
可以理解,图8装置中支撑电晕电极K的电绝缘支件13可朝向其它方向,即可延伸通过装置的进气口1a。此外,环形电晕电极可包括多个线状元件,每个线状元件可只通过上述环的一部分,但这些线状元件共同形成一完整的环。为了获得由非常细的线构成的电晕电极K所必须具备的机械稳定性,可能需要这种电极结构。可以理解,具有图8所示结构的电晕电极K还可用于前述许多实施例,如图2,6和7中的实施例。
根据前面的描述可以认为,本发明可用于各种不同设计的电晕放电装置和不同的目的。当实际应用本发明时,比较容易用试凑法修正所用电晕放电装置中总电晕电流强度及其分别在主靶电极和附加电极上的分布,以及主靶电极和附加电极上相对于电晕电极的电位,以获得满意的结果。已发现,用于去除有害物质的由电晕电极抽到附加电极的电晕电流在许多情况下必须与从电晕电极到主靶电极的电晕电流一样大,甚至更大。这样,来自电晕电极的总电晕电流总大于不用本发明的情况。在许多情况下两倍于或更大于不用本发明的情况。如前所述,这将导致电晕放电产生的有害物质量的增加,但由于这些有害物质能被本发明的装置有效地去除并使之变为无害物质,这种有害物质产生量的增加不是缺点。
本发明中用于将有害物质从电晕电极周围移入抽吸道中的气流是由从电晕电极到附加电极的电晕电流或离子流所产生的,必要时,该气流也可由机械气流传输装置例如与抽吸道相连的风扇或气泵协助形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去除电晕放电设备中电晕放电产生的有害气态物质的装置的改进,所述电晕放电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电晕电极(K),至少一个靶电极(M),和一个直流电压源(2),该直流电压源连接在所述电晕电极和靶电极之间,其电压用于在电晕电极上产生电晕放电,电晕放电导致产生从电晕电极迁移到靶电极的空气离子,上述装置包括一抽吸道(4),它被限制于装有电晕电极(K)和靶电极(M)的空间(1)中,并在电晕电极(K)的近旁有一从空间(1)入流的入流口(4a),抽吸道(4)将有害物质传送到一机构(9)以将上述有害物质变为无害物质,或将上述有害物质从上述设备中排除,该改进的特征在于上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附加电极(E),它与一直流电位相连,该电位相对于电晕电极(K)的电位,与靶电极(M)的电位的极性相同,并被装于上述抽吸道(4)中,或在上述开口附近,这样一离子流将从电晕电极(K)流向附加电极(E)并产生一气流(8)通过电晕电极(K),经上述通道开口(4a)进入抽吸道(4)。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改进,其特征在于装在抽吸道(4)中的机构(9)由一过滤器部件(9)构成,其中包括能够吸附/吸收上述气流携带的有害物质的物质。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抽吸道(4)与某一能安全排放有害物质的环境,如室外大气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个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晕电极(K)包括一个或多个线状电极元件,它们延伸横跨过抽吸道(4)的开口(4a)。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个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晕电极(K)包括一个细长线环,它被置于与抽吸道开口(4a)相对处与开口所在平面基本平行的平面上,与该开口相距不远。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个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位于电晕电极(K)最近处的抽吸道部分为管状并有一开口端(4a)。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个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位于电晕电极(K)最近处的抽吸道部分为管状并有一封闭端,在其管壁上有一个或多个开口(4a),电晕电极延伸横跨上述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何一个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位于上述开口(4a)最近处的抽吸道壁部分至少是弱导电的,并与一电位相连,该电位相对于电晕电极(K)而言,与附加电极(E)同极性。
9.根据权利要求2的改进,其特征在于过滤器部件(9)也构成附加电极(E)。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何一个的改进,其中电晕电极(K)和靶电极(M)分别与一直流电压源(2a)的正、负极相连,电压源有一接地中间抽头,其特征在于附加电极(E)通过一大电阻与地电位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上述电阻由电晕放电器件构成,该器件包括一个气密腔(6)其壁至少部分导电并接地,一内装电晕电极(7)位于上述腔(6)内并与附加电极(E)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上述腔(6)是管状的并有一导电的接地管状侧壁和电绝缘的端壁,内装电晕电极(7)包括一在腔中沿轴向排列的线状电极。
全文摘要
电晕放电设备包括电晕电极(K)和与之分置的靶电极(M),两电极与直流电源(2)相连,其电压用于产生电晕放电,为去除放电产生的有害和刺激性物质,提供一抽吸道(4),它具有一入流口(4a)位于电极(K)的近旁,抽吸道的其余部分根据装有电极(K)和(M)的空间限制。在抽吸道(4)上或其开口(4a)附近装有一附加电极(E),它与一与(M)电位同极性的直流电位相连,因此离子流将从电极(K)流向(E)并产生气流8通过电极(K),经(4a)进入抽吸道(4)。
文档编号B03C3/02GK1043590SQ8910912
公开日1990年7月4日 申请日期1989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1988年12月8日
发明者阿德茨·罗兰斯, 威莫斯·多洛克 申请人:阿斯特兰万蒂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