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热焦炭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368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赤热焦炭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狱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焦炭炉接收赤热焦炭并将其输送到焦炭干式灭火设备上的 赤热焦炭接收體。背景默一直以来,为了接收从焦炭炉出窑的赤^^炭且将其输送并装入到焦炭干式灭火设备中,使用设置有M起吊框架机构而倉,升的圆筒状输送斗的赤热焦 炭接收驢(例如参考专利文献i)。在该赤热焦炭接收體中,由于将输送斗和 起吊框架机构一起载置在斗式台车的转台上,鹏{撫台旋转驱动,肯,一边使 输送斗回转一边接il^A焦炭炉中排出的赤热焦炭,因此,肯嫩在输送斗内均匀地 接收焦炭,与不回转的矩形输送斗相比,具有提高焦炭容积效率且轻量化的特点。下文将参考图7对专利文献1记载的赤热焦炭接收體进行说明。图7表示 将赤热焦炭接收,载置在斗式台车上的状态。该赤热焦炭接收装置9包括, 部具有排出门的输送斗91、以及具剤,收了焦炭的输送斗91提升并M排出 门进行开闭的功能的起吊框架机构92。这里,起吊框架机构92具有与吊车吊钩 (未图示)卡定的賴93的吊架94和钩95、以及體鄉送斗91的筒体部侧面 上的排出门开闭机构96和钳位块97,在提升时,钩95与钳位块97结合而形成 一个起吊框架机构。另一方面,当载置在斗式台车上时,钩95从钳位块97上脱 离,起吊框架机构被一分为二。专利文献日本特公昭63-14032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l记载的赤热焦炭接收體中,如果{繊送斗和起吊框架 机构一起回转,贝U与4繊送斗與虫回转的情况相比,存在下述问题,艮P,需要的 回转判5增大,需确保增大焦炭炉前的4S收空间,同,大回转所需要的驱动 用动力,因此,虽然具有下述结构,即,将输送斗和起吊框架机构分离,以使在 接收赤热焦炭时仅〗 [送斗能够回转,并且将起吊框架机构一分为二,从两侧夹 持着输送斗而提升,但是由于将起吊框架机构一分为二,因此,具有作为起吊框 架机构的弓驢下降,而忠隹以稳定地保持输送斗的问题。为此,虽然也4顿在起
吊框架机构上设置由4个^S的起吊辊傲寺输送斗的夕卜框部、且在回转时输送斗 和夕滩部旨辦分离的结构,但在输送斗外周侧需要用于配 卜框部的空间,在如 小型焦斜户那样焦斜户前的焦炭接收空间的宽度狭窄且高度低的情况下,夕卜框部 和焦炭炉的夕卜壁干涉,而产生不能j顿砂卜周侧配置了具有夕滩部的起吊框架机 构的输送斗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问题而作成的,目的是Jit乓一种^if送斗im在斗式台车 上并仅4^i送斗回转就能从焦炭炉接收赤热焦炭且可适用于小型焦炭炉的赤热焦 炭接收體。发明内容实5LM目的的本发明的赤热焦炭接收^g,包括焦炭输送斗,在底部具 細咄门,并且在下侧具有圆锥部;以鹏吊框架机构,具备包围繊送斗的圆 锥部的外框部,并具备繊送斗的提升功能和i^I送斗的战排出门的开闭功能,在提升斗吋,j^提升机构的起吊^aA门扇卡定部件的凹部^^输送斗,而且,在搭载在斗式台车上时,与Jl^吊框架机构的起吊辊离开凹部,从而战 输送斗育嫩与J^吊框架机构^l^t也旋转驱动,战赤热焦炭接收體的特征 在于4維于±^输送斗的左右两侧的±^吊框架机构的夕卜框部收容在战圆 锥部中。在根据本发明的赤热焦炭接收體中,i^t也,使收MJ^圆锥部中的上^右夕卜框部的夕卜尺寸与Jl^输送斗的最大直径相同或比该最大直径小。在根据本发明的赤热焦炭接收體中,雌地,在J^卜框部直接安装了上 湖咄门开闭用起吊辊,i紘吊辊在将J^吊框架机构升高了时,纟糊咄门向 上雄压而关闭,在将J^吊框架机构载置在焦^Af斗斗上时,将战排出 门向下^t丁开。在根据本发明的赤热焦炭接收装置中,雌地,战夕滩部能够沿圆锥部的 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移动到推压排出门并与圆锥部下面抵接而使焦炭排出用开口部关闭的上升健、在将Ji^输送斗载置在焦^A料斗上时进行録以使排出门以规定开度打开的第i下降位置、以及在i^在斗式台车上时离开排出门的第2下降健。 发明效果如技术方案1 4记载的赤热焦炭接收體中,由于将起吊框架机构的外框部 收被输送斗的圆锥部中,因此,即倒每外框部设置在输送斗的夕卜周侧,也可以 使左右外框部的夕卜尺寸小于输送斗的夕卜尺寸。其结果,即j顿于小型焦炭炉,也可以使输送斗载置在斗式台车上并能一边iM送斗旋^"M焦炭炉接收赤热焦 炭。特别是,如技术方案2记载的赤热焦炭接收體中,由于左右外框部的外尺寸与J^输送斗的最大直径相同或比该最大直径小,因此,即4树于焦激户前的 斗接收空间的宽度狭窄、高度低的小型焦斜户,只要具有育,m输送斗单体的 空间,就旨,该赤热焦炭接收體。如技术方案3记载的赤热焦炭接收驢中,由于纟糊咄门开闭用起吊驢接安^^卜框部上,因此,M3^耖卜框部相对于输送斗下降或上升,就能4顿吊辊 下降或上升,从而貪琎行排出门的开闭。其结果,可简单地构成排出门的开闭功 能,會辦斷氏赤热焦炭接收體的制造駄。如技术方案4记载的赤热焦炭接收^g中,由于^S了育辦沿圆锥部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夕卜框部,夕卜框部會,移动到推压排出门并与圆锥部的下面抵接而使开口部关闭的上升位置、将Ji^输送斗载置在焦^Af斗斗上时进行^f似使排出门以规定开度开闭的第1下降位置、及在载置在斗式台车上时离开排出门的第2下降隨,因此,OT31改变基于J^吊框架的夕卜框部的高度健,就能 进行排出门的开闭,而且,输送斗育滩^^i也旋转。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赤热焦炭接收,的局部缺口主视图。 图2是该赤热焦炭接收装置的局部缺口侧视图。 图3是该赤热焦炭接收装置的仰视图。图4是标开始从斗式台车提升赤热焦炭接收縫时的状态的主视图。图5是标从该赤热焦炭接收體将赤热焦炭排出到焦炭干叙火设备的焦 ^Af斗斗时的状态的局部缺口主视图。图6是标从该赤驗炭接收體将赤热焦炭排出至瞧炭干叙火设备的焦 炭^Af斗斗时的状态的局部缺口侦舰图。图7是^J见有赤热焦炭接收,的结构的图。將说明10赤热焦炭接收錢 11排出门 12圆锥部 13输送斗 14外框部 18、 19门扇15起吊框架机构 16法兰部 17筒体部 20转动用腕部 21安装部件22销23、 24第1把持部件25、 26第2把持部件 27连接部件28、 29柱部件 34糊30、 31梁部件 32框体 33吊车吊钩 35起吊环 36升降导向辊37增强部件 41焦^M斗斗 44斗式台车38门扇卡定部件39凹部 40起吊辊 42 ^A^斗斗承受台 43斗托座45转台 46行^S各径47导轨48碳化室下文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进衍兑明,供離本发明。这里,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赤热焦炭接收錢的局部缺口主视图。 图2是该赤热焦炭接收體的局部缺口侧视图。图3是该赤热焦炭接收體飾卬 视图。图4是标开始从斗式台车提升赤热焦炭接收體时的状态的主视图。图 5是表示从该赤热焦炭接收體将赤热焦炭排出到焦炭干式灭火设备的焦^A 料斗时的状态的局部缺口主视图。图6是表示从该赤热焦炭接收體将赤热焦炭 排出至U焦炭干式灭火设备的焦^AI4斗时的状态的局部缺口侧视图。如图1 3戶标,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赤驗炭接收驢10包括焦炭输送 斗13,械部具翻咄门ll,并且在下侧具有圆锥部12;以鹏吊框架机构15, 具^"包围输送斗13的夕卜框部14且具备输送斗13的提升功能和^[送斗13的排出 门11的幵闭功能。以下,将对这些进fi^细介绍。输送斗13包括形成有上部扩径的焦炭接柳开口的环状法兰部16、与在法 兰部16的下纟,设的圆筒状筒体部17,在筒体部17的下^^设有缓缓縮径的圆 锥部12,在圆锥部12的前端部形成了焦炭排出用开口。而且,如图1和图3所 示,排出门11具有舰的平板状的门扇18、 19,在关闭时,门扇18、 19/A^卜侧 对焦炭排出用开口进行覆盖而堵塞焦炭排出用开口,在打开时(参考图5),门扇 18、 19在中央部分开而左右开启,从而使焦炭排出用开口露出。而且,在门扇18、 19的基部,沿前后方向形成^t动用^^部20, ^A在,于圆锥部12的侧面左 右的安装部件21的凹部,并由销22固定。 如图3戶标,夕卜框部14具有1对第1把持部件23、 24, M右夹持着圆锥 部12 M置,并且配置为其夕刚端面之间的距离比输送斗13的法兰部16的外径 (也就是输送斗13的最大直径)小;l对第2把持部件25、 26,从前后夹持着圆 锥部12,并且配置为其外侧端面之间的距离比输送斗13的法兰部16的夕卜径大; 以及连接部件27,将第1和第2把持部件23 26的相近端部相连。这里,如图1 所示,第1把持部件23、 24从断面上看,上端宽度比下端宽度小。由此,育M碟 1把持部件23、 24的内侧面收雜圆锥部12的左右侧面。而且,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2把持部件25、 26的上部形成了框体32, 该框体32具有分别立设在第2把持部件25、 26两侧的柱部件28、 29、分别对各 柱部件28、 29的中间部和上端部进4话接的梁部件30、 31。而且,在各个框体 32的上端具有起吊环35,该起吊环35具有卡定吊车吊钩33的卡销34。在各个 梁部件30、 31夕卜侧面的中央部,安M升降导向辊36,该升降导向辊36作为在 由未图示的焦炭干式灭火设备的巻扬机将赤热焦炭接收装置10提升时的导向。另 外,附图fei己37是将柱部件28、 29分别立设在第2把持部件25、 26的两侧时的 增强部件。而且,如图1 3所示,在第2把持部件25、 26内侧面的两端侧,安g排 出门11开闭用的起吊辊40,繊吊辊40在将起吊框架机构15提升了时,将排 出门11向上:^1t压而关闭,在将起吊框架机构15载置在焦^AM斗41 (参考 图5)上时,))糊咄门11向下^t丁开。这里,分别在门扇18、 19的前后两端部 安装了门扇卡定部件38,在门扇卡定部件38的中央部,形成了砂卜侧和下侧具 有开口的凹部39,起吊辊40的前侧砂卜框部14上升了时會激从凹部39的下侧 开口进入凹部39的内部。而且,如图1所示,如果使凹部39的上面朝向外方向 下方倾斜,则具有育,縮短辊40的升降行程的优点。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 在圆锥部12的侧面的前后中央部,安親斗托座43,该斗托座43在将赤热焦炭 排出到焦炭干式灭火设备的焦^Af斗斗41时,与體在焦^A3)4斗41的上 端部上的^料斗承受台42 (参考图4和图5)的上面!&接并,ll送斗13。由,结构,如果将吊车吊钩33卡定在框体32的起吊环35的卡销34并使 吊车吊钩33上升,贝脂,j柳卜侧包围输送斗13的圆锥部12的外框部14上升, M固定砂卜框部14上的起吊辊40与门扇卡定部件38的凹部39抵接,會,通 逝非出门18、 19将输送斗13提升,顿吊框架机构15上形成了输送斗13的提
升功能。而且由于第1把持部件23、 24的夕卜侧端面之间的距离被配置成比输送斗 13的法兰部16的外径小,因此,即j鈔卜框部14上升,仍能纟鈔卜框部14收容在 圆锥部12的范围内。而且,如果{鈔卜框部14上升,贝ij起吊辊40上升,起吊辊40与门扇卡定部件 38的凹部39的上面抵接,并将门扇卡定部件38向上,压,由此育,使转动用 腕部20围绕销22转动,肯,使门扇18、 19从圆锥部12的焦炭排出用开口的外 侧覆盖而将焦炭排出用开口堵塞。另一方面,如果^^卜框部14下降,则起吊辊 40下降,伴随魏吊辊40的下降,门扇18、 19利用重力作用使门扇卡定部件38 的凹部39的上面与起吊辊40抵接,同时M转动用腕部20围乡賴肖22转动,从 而门扇18、 19向左右开启,圆锥部12的焦炭排出用开口育,露出。由此,魏 吊框架机构上形成了排出门11的开闭功能。此外,如mffl31使吊车吊钩33下降,使分别将吊车吊钩33卡定在设置于起 吊框架机构15前后的起吊环35的卡销34上而被提升的赤热焦炭接收装置10降 落到设置在斗式台车44的中央部上的转台45上,贝鹏咄门11的下面与转台45 抵接,从而将赤热焦炭接收體10驢在转台45上。而且,如果使吊车吊钩33 下降,贝l识有起吊框架机构15下降,夕卜框部14从圆锥部12离开,同时起吊辊 40从门扇卡定部件38的凹部内M开,输送斗13和起吊框架机构15分离,起 吊框架机构15在排出门11的下面与转台45抵接后,当起吊 机构15下降规 定距离例如Ll时,夕卜框部14的下面与斗式台车44的外周部抵接并被载置。从 而,育辦在斗式台车44上将输送斗13和起吊框架机构15分开而载置,在由输送 斗13接收赤热焦炭时,Mi^辦台45转动,旨嫩与起吊框架机构15 3tei也旋转 驱动输送斗13。接着将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赤热焦炭接收^S 10的作用进行说明。首 先,如图1所示,使设置在赤热焦炭接收體10上的起吊框架机构15的起吊辊 40与门扇卡定部件38的凹部39抵接而将输送斗13提升并移动,从而将赤热焦 炭接收装置10搭载在斗式台车44上。然后使斗式台车44在铺设在行^^各径46 内的导轨47上行走,移动至就要将焦炭排出的碳化室48侧面的斗接收空间。然后使转台44转动, 一谢 1送斗13回转, 一边接il^人碳化室48排出的赤 热焦炭。由于M31i赚送斗13回转,输送斗13内的赤热焦炭的接收^K续变 化,因此,赤热焦炭在输送斗13内保,糊匀高度而被接收。 一旦完舰赤热焦炭
的接收,则使转台44停止,使斗式台车44移动至瞧炭干式灭火设备的赤热焦炭 接收装置的接收入口并停止。一旦斗式台车44停在焦炭干式灭火设备的赤热焦炭接收装置的接收入口 ,则 如图4所示,将吊车吊钩33分别卡定在设置于起吊框架机构15前后的起吊环35 上并将起吊框架机构15提升。伴随着起吊框架机构15的上升,设置砂卜框部14 上的起吊辊40进入门扇卡定部件38的凹部39内,当夕卜框部14从斗式台车44 上上升了规定距离L1时,起吊辊40与门扇卡定部件38的凹部39的上面抵接, 同时排出门与输送斗B的圆锥部12的下面抵接。进一步,如果将起吊框架机构15提升,贝IJM^吊辊40向上,压门扇卡 定部件38,门扇18、 19/A^卜侧压接在圆锥部12的焦炭排出用开口,并将焦炭排 出用开口堵塞,M外框部14上升,输送斗13提升,输送斗13禾口起吊框架机构 15变为一体地上升。 匕由于在起吊框架机构15的框体32上设置了向外侧突 出的升降导向辊36,因此,赤热焦炭接收體10在焦炭干叙火设备的未图示 的提升路径内防止横摇摆而被升高。此时,舰固定在包围圆锥部12的外框部 14上的4,位的起吊辊40来離输送斗,因此,倉鹏稳定地《斜寺输送斗。另 外,由于不像专利文献1戶鹏P样地将起吊框架机构分割为两伟分,因此,能 够充分地保证作为起吊框架机构的强度。被升高到规定高度位置的赤热焦炭接收装置10横向移动而输送到焦炭干式 灭火设备的焦^AI斗斗41的上方,然后使吊车吊钩33下降,从而使赤热焦炭 接收體10下降。 一旦赤热焦炭接收體10 ^fi焦^A^斗斗41 ,则如图5和 图6戶g,首先,^S^[送斗13前后的斗托座43与,在焦^A^斗斗41 上端部的mi斗斗承受台42的上面抵接而禾IA。由此,输送斗13由焦^Af斗 斗41的上端部顿,如果使吊车吊钩33下降,则只有起吊框架机构15下降。如果起吊框架机构15下降,则體砂卜框部14上的起吊辊40也下降,对应 于起吊辊40的下降量,门扇18、 19禾,重力作用, 一边使门扇卡定部件38的凹 部39的上面与起吊辊40抵接,一iiilil转动用腕部20,围绕销22转动,门扇 18、 19向左右开启,圆锥部12的焦炭排出用开口缓会鶴出。由此,开始排出赤 热焦炭。而且,在斗,43丰IA在到料斗承受台42上后,当夕卜框部14下降了规 定距离例如L2时,外框部14的下面与焦^A料斗41的上端抵接而被载置, 门扇18、 19停止移动,在该状态下,赤热焦炭全都排出至瞧^A^斗斗41内。
而且如图5所示,门扇18、 19最好以40度以上的倾斜角开启。由此,售嫩使焦 蜀顷利地落下。如果结束了赤热焦炭的排出,贝i將吊车吊钩33上升,将起吊框架机构15提 升。伴随着起吊框架机构15的上升,设置桫卜框部14的起吊辊40離门扇卡定 部件38,门扇18、 19缓缓关闭。当夕卜框部14从焦^A^斗斗41的上端上升了 规定距离例如L2时,由固定衫卜框部14的4 ,处的起吊辊40向上;^l压 门扇卡定部件38,从而门扇18、 19从下面侧压接在圆锥部12的焦炭排出用开口, 并将焦炭排出用开口堵塞。并且,如果吊车吊钩33上升,则变空的输送斗13与 起吊框架机构15 —祉升,赤热焦炭接收體10脱离焦^Af斗斗41的上端。Wf高至概定高度《iS的赤热焦炭接收,10横向移动并丰 1送到提升路 径出口的上方,然后使吊车吊钩33下降,使赤热焦炭接收,10在提升路径内下降,搭载在停止于焦炭干式灭火设备的赤热焦炭接收體的接iBcA口的斗式台车44上。然后,使搭载了空输送斗13的斗式台车44朝向下一个排出赤热焦炭的 碳化室移动。虽然上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P艮于该实施方 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精神范围内,會濒进行各种变更。^Jl^不同实施方式 ^^示例的1分或^组合而构itt发明的赤热焦炭接il^g的情况也包含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例如虽然赤热焦炭接收體的起吊框架机构的夕滩 部的夕卜尺寸比输送桶的最大直径小,但是也可以与输送桶的最大直径实质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赤热焦炭接收装置,包括焦炭输送斗,在底部具备排出门,并且在下侧具有圆锥部;以及起吊框架机构,具备包围该输送斗的圆锥部的外框部,并具备该输送斗的提升功能和该输送斗的上述排出门的开闭功能,在提升斗时,上述提升机构的起吊辊进入门扇卡定部件的凹部并抬起输送斗,而且,在搭载在斗式台车上时,与上述起吊框架机构的起吊辊离开凹部,从而上述输送斗能够与上述起吊框架机构独立地旋转驱动,其特征在于将位于上述输送斗的左右两侧的上述起吊框架机构的外框部收容在上述圆锥部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戶诚的赤热焦炭接收體,^f寺征在于使收雜战 圆锥部中的上述左右外框部的外尺寸与上述输送斗的最大直径相同或比该最大 直径小。
3、 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戶;M的赤热焦炭接收^s,期寺征在于在±^卜框部直接安装了起吊辊,该起吊,于在将上述输送斗载置在焦炭装入料斗上 时,将J^排出门向下^1T开、劍糊咄门向上雄压而关闭。
4、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赤热焦炭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Jl^卜框部 能够沿圆锥部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移动到推压排出门并与圆锥部下面抵接而使 焦炭排出用开口部关闭的上升位置、在将上述输送斗载置在焦^Af斗斗上时进 行錄以使排出门以规定开度打开的第1下降健、以及在體在斗式台车上时 离开排出门的第2下降健。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使输送斗载置在斗式台车上并仅使输送斗旋转就能够接收赤热焦炭且适应小型焦炭炉的赤热焦炭接收装置,其包括焦炭输送斗(13),在底部具备排出门(11),且在下侧具有圆锥部(12);及起吊框架机构(15),具备包围该输送斗(13)的圆锥部(12)的外框部(14),并具备该输送斗(13)的提升功能和该输送斗(13)的上述排出门(11)的开闭功能,在提升斗时,上述排出门(11)与圆锥部(12)的下面抵接而抬起输送斗(13),而且,在搭载于斗式台车(44)时,上述外框部(14)下降,固定于外框部(14)的起吊辊(40)离开门扇卡定部件(38)的凹部(39),上述输送斗(13)能与上述起吊框架机构(15)独立地旋转驱动,使位于上述输送斗(13)两侧的起吊框架机构(15)的外框部(14)收容在圆锥部(12)。
文档编号C10B39/14GK101400764SQ200780008530
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0日
发明者井上明夫, 福冈隆志 申请人:新日铁工程技术株式会社;日铁机械设备设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