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秸秆煤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2378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用秸秆煤成型机。



背景技术:

秸秆煤,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使废弃的植物在短时间内迅速变成在自然界需要经过数百万年乃至几亿年才能形成的煤,具有易燃、灰分少、成本低等特点,可替代木柴、原煤等燃料,广泛用于取暖、生活炉灶、锅炉、生物质发电厂。目前生产秸秆煤时,普遍需要将原料通过粉碎、储存、运输等一些列工序后,才能生产出秸秆煤,中间环节过多,秸秆煤成品粘结强度不足,容易破碎,不具备一体化成型功能,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下,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农用秸秆煤成型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农用秸秆煤成型机,包括聚料转盘、粘结剂储存仓和成品储存仓,所述聚料转盘上方安装有入料漏斗,所述聚料转盘安装在粉碎器的顶部,所述粉碎器的外壳上设置有电缆插头,所述粘结剂储存仓通过输料管道与所述粉碎器相连接,所述粘结剂储存仓上方设置有粘结剂注入管,所述粘结剂储存仓下方设置有单向渗透层,所述单向渗透层包裹在烘干机的外部,所述成品储存仓上方设置有成型套管。

上述结构中,由所述电缆插头接入外部电力,将用于生产秸秆煤的原料放入所述入料漏斗中,通过所述聚料转盘将原料送入所述粉碎器进行粉碎,粉碎后的原料通过所述输料管道注入所述成型套管中,通过所述单向渗透层将所述粘结剂储存仓中的粘结剂渗入原料中,并由所述成型套管将原料进行固定成型,成型后的原料通过所述烘干机烘干之后落入所述成品储存仓中进行储存。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秸秆煤成型能力,所述聚料转盘与所述入料漏斗镶嵌在一起,所述聚料转盘与所述粉碎器焊接在一起,所述粉碎器与所述电缆插头通过导线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秸秆煤成型能力,所述聚料转盘内部刻有“凹”痕。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秸秆煤成型能力,所述粘结剂储存仓与所述输料管道镶嵌在一起,所述输料管道与所述粉碎器铆接,所述粘结剂储存仓与所述粘结剂注入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粘结剂储存仓与所述单向渗透层镶嵌在一起。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秸秆煤成型能力,所述单向渗透层与所述烘干机胶粘,所述成型套管镶嵌在所述烘干机内部。

有益效果:可以直接将秸秆原料进行粉碎、定型、烘干处理,生成秸秆煤成品,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秸秆煤的生产效率,并且通过粘结剂提高了秸秆煤的粘结强度,避免破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农用秸秆煤成型机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入料漏斗;2、聚料转盘;3、粉碎器;4、电缆插头;5、输料管道;6、粘结剂注入管;7、粘结剂储存仓;8、单向渗透层;9、烘干机;10、成型套管;11、成品储存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农用秸秆煤成型机,包括聚料转盘2、粘结剂储存仓7和成品储存仓11,聚料转盘2上方安装有入料漏斗1,聚料转盘2安装在粉碎器3的顶部,粉碎器3的外壳上设置有电缆插头4,粘结剂储存仓7通过输料管道5与粉碎器3相连接,粘结剂储存仓7上方设置有粘结剂注入管6,粘结剂储存仓7下方设置有单向渗透层8,单向渗透层8包裹在烘干机9的外部,成品储存仓11上方设置有成型套管10。

上述结构中,由电缆插头4接入外部电力,将用于生产秸秆煤的原料放入入料漏斗1中,通过聚料转盘2将原料送入粉碎器3进行粉碎,粉碎后的原料通过输料管道5注入成型套管10中,通过单向渗透层8将粘结剂储存仓7中的粘结剂渗入原料中,并由成型套管10将原料进行固定成型,成型后的原料通过烘干机9烘干之后落入成品储存仓11中进行储存。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秸秆煤成型能力,聚料转盘2与入料漏斗1镶嵌在一起,可以通过入料漏斗1将原料收集起来,方便后续加工处理,聚料转盘2与粉碎器3焊接在一起,粉碎器3与电缆插头4通过导线连接,可以通过电缆插头4接入外部电力,为粉碎器3供电,并由粉碎器3将秸秆煤原料进行粉碎处理,聚料转盘2内部刻有“凹”痕,可以提高聚料转盘2聚料能力,将原料送入粉碎器3中,粘结剂储存仓7与输料管道5镶嵌在一起,输料管道5与粉碎器3铆接,可以将粉碎器3粉碎后的原料通过输料管道5输送至成型套管10中,粘结剂储存仓7与粘结剂注入管6通过管道连接,可以通过粘结剂注入管6将粘结剂注入粘结剂储存仓7中,粘结剂储存仓7与单向渗透层8镶嵌在一起,粘结剂储存仓7中的粘结剂可以通过单向渗透层8渗入成型套管10中的原料中,加强秸秆煤的粘结强度,单向渗透层8与烘干机9胶粘,烘干机9可以为成型的秸秆煤提供烘干功能,成型套管10镶嵌在烘干机9内部,成型套管10可以将原料进行固定成型,生成统一规格的秸秆煤成品,便于储存和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